雷州市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雷州市

雷州市


ad

  雷州市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中部。总面积3523平方千米。总人口151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雷城街道,邮编:524200。代码:440882。区号:0759。拼音:Leizhou Shi。
基本概况雷州市:隋开皇年九年(589)置海康县,意为海疆安宁而得名.1994年撤县建雷州市(县级),(属湛江市管辖)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

地跨东经109°44′-110°23′。北纬20°26′-21°11′。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东濒南海,西靠北部湾,北与湛江市郊、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3度C。全市总人口151万,辖3个街道办(雷城、西湖、新城),18个镇,镜内有11个国营农林盐场,雷州城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全市耕地面积152万亩,海岸线长达406公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牧、副、渔生产,享有
雷州历史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未,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

  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

在雷州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雷州三元塔公园)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
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古迹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拨巨资,群众积极筹善款修葺、恢复文物面貌,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以文物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修建了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和雷祖祠旅游区,形成城内、城外和近郊三点一线的参观旅游网络。当游人漫步雷州,徜徉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其乐融融。

  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唐代俊杰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雷州刺史,功勋卓著,曾被太宗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迄今,台湾仍流传脍炙人口的“陈瑸放犯”故事,再如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大家者陈昌齐(字观楼),他书示村民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的哲言至今仍振聋发聩。明、清之秀,仅雷州府辖下的海康县就孕育出22名进士。

  雷州广袤的红土地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东汉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衔命维护祖国版图的统一,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庇护民众,雷人筑“伏波祠”以纪其功;唐代名宦李邕、宋代名臣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次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被文天祥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

  雷州景色美不胜收,既有西湖翠拥、雁塔题名、一龙烟绕、万顷连云等旧雷阳八景,也有天成台、高山寺、宝林禅寺等新景点。

   登临三元古塔,极目东眺,万顷良田,莽莽苍苍,南海波涛,天水一色。眼前景物,令人目不暇接,游人到此,莫不块垒尽消,惊叹天地造化之奇,鬼斧神工之妙。

  雷州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元宵佳节,城乡各地的飘色游行势恢宏;阳春三月,松竹、南兴、覃斗等地的傩舞(走成伥)及流行各处的散花舞引人入胜,这两个古老的舞蹈被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古朴的雷州歌,有三百年历史的雷剧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风景名胜.

  雷州景色美不胜收,既有西湖翠拥、雁塔题名、一龙烟绕、万顷连云等旧雷阳八景,也有天成台、高山寺、宝林禅寺等新景点。登临三元古塔,极目东眺,万顷良田,莽莽苍苍,南海波涛,天水一色。眼前景物,令人目不暇接,游人到此,莫不块垒尽消,惊叹天地造化之奇,鬼斧神工之妙。



雷州古城    雷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距湛江市区70多公里,为古雷州府所在地,文化独特,古迹众多,自古有“岭南古郡,海北奇观”的美称。
历代南来的文人骚客、谪官贬臣多会于此,如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佰雨等贤士。文物古迹中久负盛名的有:雷祖祠、三元塔、十贤祠、天宁寺、雷州西湖公园等。


雷州名胜景点


雷祖祠

  位于广东省雷州市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相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民间传说陈文玉是一位半神半人式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陈太建年间,古台州城西南五里白院村有一村民,名日陈鉷,以捕猎为生,家中养有一只九耳异犬,每次出猎皆卜犬耳,所捕猎物与犬耳所动相应。一日九耳齐动,陈氏日:“今必大获矣!”便邀其邻居十余人,同往州北之乌仑山。山中荆丛密绕,犬自早晨吠至太阳落山,无一兽出。猎人奇之,伐木而视,见猎犬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不知为何物,便抱回家中。次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陈氏大恐,便置卵于庭中,忽然卵为霹雳所开,跳出一男孩,两掌有文,左日“雷”,右日“州”。陈氏将男孩禀明州官,官收卵壳寄库,男孩交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文玉聪颖过人,勤学不辍。长大后,功力绝伦,武艺盖世,文武兼备,屡受荐举,文玉却以双亲年老为辞,拒不当官,曾自谓日:“‘侍君不能侍亲’,愿问寝视善,以乐父母余年。”陈氏夫妇享年百十有三,相继殁于唐贞观二年。文玉为之守墓三载。

 唐贞观年间,南合州境内居有黎、瑶、壮、察、侗、苗等少数民族。唐王朝为了稳定边疆,便启用土著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

  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巡访境内,消民疾苦,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民皆富庶,风俗大变。在施行德政之余,文玉深感本州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争,为使黎庶安宁,便大修城池,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不费民财,并具疏把古合州改名雷州。雷州之名乃始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而沿用至今。

  唐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当城工告竣,文武僚属欢欣巡城之际,文玉却生两翅,白日升天。百官见状,伏地而拜,文玉终年68岁。为了纪念这一个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即今之“雷祖祠”。

  祠依山而筑 ,北构南趋,山下是一望无垠的万顷洋田,其势极其雄伟壮观。祠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顺山门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上可直通后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祠堂之一。山门依屋宇三间面宽洞开而三,为硬山顶,硬山檩式结构。山门门联:“霹雳开天南一祖,声名为海北同尊”,是对雷祖降世的美丽传说及“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的赞誉。二进为祠的建筑主体,分正殿及东、西侧殿。正殿前设有拜亭,整个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陈文玉(中)、李太尉(汉朝的李广,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称“雷词三殿”。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四柱抬梁式梁架结构,举梁平缓,前檐廊出檐极宽,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沿着前檐廊可从东侧殿直通西侧殿,殿前屏风精雕细刻,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雷祖祠历史悠久,词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纲题碑,这些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祠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

 雷祖祠神话传说纷经,其中千年石人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寇贼符益喜等不输税粮,倡乱骚扰,还煽动民族纠纷,闹得雷州无宁日。钦差都知司马陈襄,带领12只船的兵力,围剿征讨。当时,符益喜等驻师庙中,因朝廷官兵不熟悉情况,屡战不胜。后来,陈真虔祷雷祖,并于庙前张榜招兵。次日复战,陈襄远远望见雷祖陈文玉与汉太尉李广协同阴兵助战,这场战斗果获大胜,但贼首末擒。至夜,陈襄梦见雷祖对其目:“贼来降我,我收在庙前,化为石人。”黎明起视,果见四石人跪子庙庭,其中一个被杀了头。雷州从此得以太平,陈襄等拜谢雷祖,并具疏奏闻朝廷,于开平改元乾化二年,朝廷命郡它重建雷祖庙宇,并于雷祖庙西建李太尉庙,塑太尉像,与英山石神列而为三,称“雷词三殿”。

 雷祖祠自唐贞观十六年始建,迄今已1350多年了。方志典籍多有记载,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宋代《太平寰宇记》、《宋本方舆览胜》、明末清初的《广东新语》,《子不语}}以及当代出版的《华夏诸神》、《超凡世界》、《中国崇拜物》等书都均有记述。

古代闻名于世的“天下四绝”(雷州换鼓、钱塘江潮、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中的“雷州换鼓”就是发生在雷祖祠的民俗事象。“雷州换鼓”是古代雷州人在雷祖祠内举行的一种隆重的“祭雷”仪式。《雷祖志》载:“至于-…。雷车雷鼓等物,各以板图藏于庙内,令郡民当里役者依样修造,逢上元日,齐候文武各官送太庙致祭,名日‘开雷’。又办酒席-…。官民同乐,始得风调雨顺,不然则岁悍年凶,自是有祷则应,雷郡获享国泰民安之福”。《广东新语》云:“六月二十四日,雷州人必供雷较以酬雷,祷而得雷公之墨,光莹如漆,则以治邪扭惊痌.”“雷公墨”即陨石,古代雷州人称为“雷公石”或‘“霹雳碪”、并当作一种驱邪避灾之物,可见古代雷州人把雷公作为一种能造福或降祸于人的强大力量象征而铭刻于心,所以’“祭雷”仪式的隆重也不言而喻了。现在,“雷州换鼓”早已失传,当代雷州人只能从典籍中窥见一二。

三元塔公园

  位于雷州市雷城镇曲街4号(原雷城“南门头)东侧,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因园内有闻名遐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故名。

  公园大门为一座红顶,四柱,三间贴大理石的牌坊式建筑。”三元塔公园“五个秀丽的大字是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所题。此园分前后区两部分,前区为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后区为文物古迹风景区。一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四季常青的参天古榕。据专家鉴定这些古榕的树龄均在二三百年以上,属林业部门列为保护的古树木。古榕南边有一座由雷州市旅居加拿大的侨胞释贤德博士和释文泉法师捐资兴建的”德泉益寿楼“。此楼共三层,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典雅宽敞,设备齐全,为雷州市一处深受老人欢迎的娱乐活动中心。除此之外,这里还有露天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溜冰场、工人娱乐场和戏楼、酒家等,集旅游、体育、娱乐于一体,每天游人如流,红颜皓首,摩肩接踵。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又是雷城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有的在园内携手散步;有的在花荫底下促膝谈心。人来人往,笑语阵阵。在娱乐场内有时还传来赏心悦耳的歌声、乐曲,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园内后区为“园中之园”,这是三元塔公园重点旅游区——文物古迹风景区。站在园前一望,全园好像一座雉堞巍峨的古城,使人仿佛看到雷州古城的雄姿。它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缩影。大门为一座雄伟壮观的仿古城楼。城楼门额“广运”两字是明代洪武年间指挥朱秉彝重修雷州城时所书(原为雷州城南门石匾)。北面和东面有一道仿古城墙围绕。东西“城角”各有一座黄瓦红柱、攒尖顶、类似古城角楼的“角亭”。园内建筑以三元塔为主,“集山水于一园,融古今于一体”。从大门到三元塔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石栏杆围绕的方形“鉴池”,刻工精巧的“天南重地”石牌坊,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二公祠”和规模宏伟的博物馆,还有“万顷亭”、假山、回廊、启秀门等点缀其间。园内绿树红花与黄瓦红墙的楼台亭榭互相映衬,景色迷人。在通往三元塔的大道两边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有两行亭亭玉立的桄榔树,清风摇曳,叶影婆娑,更显得具有浓郁的南国热带风光。

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元塔。它如擎天一柱,高耸入云。此塔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雷州推官欧阳保(江西新建人,举人)为了使雷郡形胜改观,启兴人文之风,乃倡建此塔。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元月兴工,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落成。初命名“文魁塔”,又称“启秀塔”。后因挖塔基时发现蛇卵三只,以以为是“三元及第”之兆,故改名为“三元塔”。在380多年前建筑工具简陋的情况下,雷州人民仅用约两年时间就建成一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层古塔,至今已经经历了将近400年的风雪沧桑,雷轰地震仍岿然屹立,充分显示了雷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创造力。此塔坐东向西,楼阁式砖木结构,用棱角牙子砖和线砖互相叠涩出檐,下大上小,逐层递减,比例匀称。檐上有平台、外廊,绕以栏杆。八觚九级、内楼17层、高57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八面共嵌有23块阳雕石刻,分别为“麟趾呈祥”、“鲤跳龙门”、“狮子戏球”、“三羊(阳)开泰”、“双凤朝阳”、“喜鹊练梅”等,线条粗犷,形态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为明代石刻珍品。每层设真、假门,呈圭角形。真门对开相连通,利用塔壁为阶梯由下而上,穿过塔心室,绕平座(塔廊)、南入北出、东进西升、盘旋而上,可达极顶。三元塔建成后,雷郡形胜大为改观,“鼎峙琼南添一指,联翩雁字豫题名”。后来“雁塔题名”成为雷阳八景之一。古往今来,不少骚人墨客、名宦显贵慕名登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其中明代海北南守道蒋光彦(福建晋江人,进士)有诗赞道:高刹峻?蚨缺炭眨?海天新榜蕊珠宫。

  神梯乍吐擎雷雨,飞拱遥吞对乐虹。
佛力尽教留旺气,地灵端合报奇功。
更为寿母陈私祝,万道祥毫映远窗。

1979年,此塔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县两级政府拨款重修。从此古塔更加气势非凡,雄峙南天。如今,三元塔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雷州的最著名古迹,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登临此塔,凭栏远眺,雷州胜境、古城新貌尽收眼底。俯瞰城内,高楼参天,鳞次栉比;遥望郊外,西边群山叠翠,东隅良田万顷。真是“极目两洋铺锦绣,诗情画意满人间”,令人胸怀开阔,心旷神怡!

◇ 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雷州城西湖路,又称“天宁寿禅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全寺屋舍50多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雷州半岛第一古刹,也是岭南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名寺之一。天宁寺为三进院落、四舍院布局,建筑风格独特。历代迁客骚人如苏轼、寇准、苏辙、秦观、李纲等都曾寄居天宁寺,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雷州西湖公园

  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贤踪圣迹和各种游乐项目于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公园,人们游罢,不仅目睹独具南天一格的风貌,而且似耳聆一曲情节起伏的雷州史话。

 游园先话“湖”:西湖在宋代以前是一处烟水苍茫,任流任伏的“野水”,是宋代城郊水利工程的“水库”,为浩瀚的东洋潮田输送甘露,亦是古代雷州的一处游 览胜地,留下过不少文土贤臣的脚印。其古称“雷湖”,那时,它的储水面积约为现在西湖的五六倍,随着环境的变迁,曾经有过湖变田,田变湖的反复过程。

  宋代以前,湖滨只有天宁古刹与碧水朝夕相依,宋咸淳年间湖滨始建横舟、狎鸥、涿飞、放生、总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泼泼地等八个亭,横跨南堤建惠济东、西两座桥梁。此后,又出现苏公亭及其名反复更改的与众、信芳、湖心等亭。从这些亭、桥的雅趣的、有特定内涵的命名,可以追溯此湖当年的风貌。一幅波光上下,亭榭辉映,鸟翔鱼跃,扁舟溅浪的画图展示在眼前。

  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由罗湖 到西湖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它曾以“西湖翠拥”列入古雷州八景之一。当年之湖滨与唐代始建的天宁禅寺连成一片,正因为有它壮丽的美景衬托,古寺才有幸取得“万山第一”的赞语。明代进士、海北南守道袁茂美对西湖景物的观察十分详尽,他围绕湖、堤、亭、船、田、鱼、月、雨写了八咏,其中咏《西湖亭》是这 样描述的:“湖水流澹动,亭台巧结作。倒影青天里,分明七星落。四窗纳靓景,高树罩疏幂。于焉暂游想,俯仰尽寥廓。”

  由于种种原因,西湖亦曾经出现过“牛眠荒草夕阳多”的荒芜景象。世纪80年代起,地方政府把建设西湖公园'作为一项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来抓,经过多年的修葺点缀,它又开始复苏并显得更加优美。

  人们从跨湖九曲桥、苏公亭、别湖亭、迎秀亭伫立眺望,澄湖碧柳,绿波粼粼,这个具有亚热带和江南水乡色彩的公园沉浸在绿色之中,明月清风,春色盎然。椰树、槟椰树扶摇直上和与湖水结有不懈之缘的垂柳及各种多姿的花草林木,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组成一幅瑰丽的青纱帐,其间隐隐约约地微露出红墙绿瓦,龙凤飞 檐。夏秋时节,青蝉从清晨到傍晚尽情鸣唱。为增添游人乐趣,最近又将公园湖滨长200米的临街围墙改成文化走廊,它是由通透式栅栏及十座亭阁式橱窗组成,以陈列书、诗、画、影片、图片介绍地方掌故、轶事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亭阁栅栏古色古香,与公园建筑融为一体,新颖别致。

民俗文化
  雷州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元宵佳节,城乡各地的飘色游行气势恢宏;阳春三月,松竹、南兴、覃斗等地的傩舞(走成伥)及流行各处的散花舞引人入胜,这两个古老的舞蹈被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古朴的雷州歌,有三百年历史的雷剧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雷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饶。肥沃的大地慷慨地为勤劳的人们奉上香甜的优质大米,鲜美的鱼虾,晶莹的白糖,圆浑的南珠,壮硕的牛羊,争奇斗艳的花卉,甜美的岭南佳果。还有那风味独特的雷州小吃----叶搭饼、嘉岭白饼、乌石甜糟、英利烧猪肉、客路白切狗等令人大块朵颐,回味悠久。

神秘的雷州石狗 素称""南方的兵马俑""之称的雷州石狗

  上古的雷州,是一块荒蛮之地,瘴气浓重,人气不旺,为生儿育女,增加人口,从古至今,体魄健壮的石狗最受雷州民众的崇拜。于是便雕刻高大威猛、带有硕大生殖器的石狗进行祭拜祈祷,若有灵验,又前来答谢石狗,还祈求其保佑小孩平安长大。有的孩子还取名“狗子”,直到现在,一些抱孙心切的老人,仍在初一、十五日捧三碗番薯(地瓜)汤或三碗饭与一块猪肉,偷偷地向石狗烧香求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雷州先民对狗又赋予了种种神奇的传说。

  传说南朝陈代(陈太建年间),古合州城西五里白院村的陈钅共,以打猎为生,养有九耳异狗。一日,这只狗九耳齐动,陈氏便邀其邻十多人到州北的乌仑山打猎,结果,异狗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便抱回家中。翌日,一阵雷电将卵劈开,跑出一个两掌分带有“雷”、“州”两字的男孩,后为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由于德才兼备,唐贞观时,被任为雷州首任刺史。他精察吏治,爱抚百姓,稳定雷州。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祀念,尊其为“雷祖”,而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

  又有一传说,很久以前,雷州大旱,一巫师称,是太阳神的恶作剧,只有天狗才能逼使太阳神降雨。这时,人们便想起与天狗同为兄弟的地狗。人们用绳捆绑着石狗,抬上荒坡游行,并用荆条不停地抽打,吆喝着“快些去天上讨雨,要不就去吃屎”的话语,地狗受到鞭笞后,便向天狗说明原委,天狗听后就冲向太阳神狂吠,要其招云降雨,要不就咬死它,太阳神惊怕了,立即向雷神、电母、云师求情降雨。三天后,果然雷州大地普降甘霖,黎民庄稼丰收。

  雷州两面临海,气候独特,降雨量较少,旱情常见。解放前,效仿抬石狗游坡求雨的事在雷州屡见不鲜,这种仪式在雷州“石狗坡”举行最多,规模较大,参与人员有时多达二三千人。

  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雷州石狗从“图腾”到“呈祥灵物”,到“守护神”、“司仪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步。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

  雷州石狗分布不均匀,呈现沿海多、内陆少,西部多、东部少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徐闻、雷州、廉江、遂溪等地乡村的村头、巷口、庙宇旁,以及房屋门前、水塘边。其中以徐闻县迈陈镇、角尾镇;雷州市龙门镇、覃斗镇;廉江市营仔、横山镇、良垌镇;遂溪县江洪镇、草潭镇等地的石狗数量为多。不同地域发现的石狗形态差异很大,区域间发展演变的序列特征比较明显,一般发现石狗的村庄建村年代都比较早,最迟也在清末民国时期。据不完全统计,雷州半岛遗留的石狗近万只。目前,仅湛江、雷州等地博物馆收集到的石狗已有近500只,大部分石狗或散落在乡野荒郊、村头巷尾,或掩埋地下,或由村民自行保管。

[雷州石狗]-全国罕见雷州半岛石狗艺术源远流长,雷州石狗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是一份独具地方特色的珍贵文化艺术遗产。本文探讨了雷州半岛石狗雕刻艺术的分布、产生、用途、造型特点以及艺术特色。

  雷州石狗雕刻艺术是雷州半岛上的一朵艺术奇葩。雷州石狗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且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内涵丰富,独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
经济概况  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面积3662平方公里,管辖18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有11个国有农、林、盐场和6家制糖企业。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6.57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0%,第二产业增长18.1%,第三产业增长11.2%。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8.91亿元,比增18.6%。其中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84亿元,比增18.8%。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比增13.6%。积极招商引资,新增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达4.0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有9个,完成投资额1.59亿元。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完成出口总额2690.8万美元,比增13%。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效益逐步提高。2004年全市完成农 业总产值43.21亿元,比增5.5%。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91.89万亩,总产量33.3万吨。糖蔗种植面积57.1万亩,总产量251.3万吨。西瓜、菠萝、芒果、香蕉、荔枝、红橙、青枣、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大增长。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44万吨,实现产值12.76亿元,比增21.32%。

  第三产业日趋兴旺
  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38亿元,比增11.5%。旅游 业接待中外游客82.6万人次,比增10%;营业收入达3.21亿元,比增8%。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一支重要力量。新增民营企业7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227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25亿元,比增12.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4%。

  城乡建设不断完善
  200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比增33.1%。全市建成 农村硬底化道路188.7公里,其中沥青路106.7公里,水泥路82公里,完成桥梁改造工程15座。“百村万户”安居工程16个示范村(点)的茅草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有800户4126名群众住进新砖瓦房。全市基本完成第一批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打新机井107眼,配套旧机井24眼,解决了51条村庄的群众饮水难问题。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
  认真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统筹城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910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06元,比增8%。全市参加养老保险5.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0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833个,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18人。加大城乡贫困居民扶持力度,全市列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7571户24269人。积极筹措资金投入“五保户”安居工程,全市建设镇级敬老院5间、村级敬老院40间,解决了3587名“五保户”居住难问题。切实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6.95万人,有效缓解了就业难问题,促进了农村群众生活的改善。


自然地理
  雷州市地质年代短暂,属第三纪玄武岩与第四纪浅海沉积物所构成的平台阶地及低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起伏不大,东西两面向大海倾斜。沟谷一般南北起向。地貌以台地、阶地、低丘陵为主,坡度相对比较平缓。本市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类型:南渡河以北台地地区,海拔在32~47米之间,为大型起伏的平坡地,以至台地。坡度一般在5度以下,坡面平缓,坡间常有较低洼的集水山塘。适宜于大片机耕开垦种植。

  第二类型:南渡河和龙门河之间的起伏缓地地区,海拔高度30~148米,相对高度10~30米,中部凹陷,成为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混什物分布地区。

  第三类型:龙门河以南低丘陵地区,海拔高度65~174米,相对高度4O~55米,坡度一般5~10度,沟谷南北走向。

  第四类型:沿海冲积阶地地区,海拔2.5~4米之间,主要是南渡河中下游的东西洋田,面积20多万亩,是雷州市的最大平原,盛产优质稻谷,有“雷州粮仓”的美誉。其余沿海冲积地区很狭窄,其地质情况一般与相连的地区相同,但由于长期冲积作用,已覆盖上了新的冲积物。

行政区划
  雷州市辖3个街道(雷城、西湖、新城)、18个镇(沈塘、东里、雷高、调风、英利、南兴、龙门、松竹、覃斗、乌石、北和、企水、唐家、杨家、纪家、白沙、客路、附城)。


历史沿革
  据《今县释名》:“县南、西皆濒海,本汉徐闻,隋改徐闻为隋康,析隋康地置县,因名海康。

  1994年4月2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4号)同意撤销海康县,设立雷州市。由雷州半岛得名。
  
  2000年,雷州市辖20个镇:雷城镇、乌石镇、龙门镇、北和镇、白沙镇、东里镇、企水镇、纪家镇、沈塘镇、松竹镇、英利镇、杨家镇、附城镇、南兴镇、客路镇、调风镇、流沙镇、唐家镇、覃斗镇、雷高镇。
总人口1268298人,各镇人口: 雷城镇 87997 附城镇 97219 白沙镇 75363 沈塘镇 41715 客路镇 98969 杨家镇 57081 唐家镇 42698 纪家镇 77297 企水镇 45327 南兴镇 79882 松竹镇 52428 调风镇 51054 雷高镇 42530 东里镇 69383 龙门镇 66376 英利镇 61511 北和镇 65703 流沙镇 18173 覃斗镇 25086 乌石镇 66622 华侨管理区虚拟镇 5218 丰收糖业公司虚拟镇 11580 火炬农场虚拟镇 6300 幸福农场虚拟镇 5912 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虚拟镇 1687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雷州市辖20个镇(雷城、沈塘、东里、雷高、调风、英利、南兴、龙门、覃斗、松竹、乌石、北和、企水、唐家、杨家、纪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442个村委会、26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雷州市辖1个街道(雷城)、18个镇(沈塘、东里、雷高、调风、英利、南兴、龙门、松竹、覃斗、乌石、北和、企水、唐家、杨家、纪家、白沙、客路、附城)。

  2006年9月,雷州市根据湛江市政府的批复,将雷城街办事处正式分设为雷城、西湖、新城等3个街道办事处。新设立的3个街道办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显界线划分:东部的旧城区为原雷城街道办,管辖范围东至环城路,西至群众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沟,区域面积3.6平方千米;西湖街道办管辖范围东至霞海路、西至207国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区域面积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办管辖东至207国道、西至火车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业大道,区域面积5.4平方千米。3个街道办按区域范围各自下辖8个社区。
民俗文化

雷州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元宵佳节,城乡各地的飘色游行气势恢宏;阳春三月,松竹、南兴、覃斗等地的傩舞(走成伥)及流行各处的散花舞引人入胜,这两个古老的舞蹈被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古朴的雷州歌,有三百年历史的雷剧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雷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饶。肥沃的大地慷慨地为勤劳的人们奉上香甜的优质大米,鲜美的鱼虾,晶莹的白糖,圆浑的南珠,壮硕的牛羊,争奇斗艳的花卉,甜美的岭南佳果。还有那风味独特的雷州小吃----叶搭饼、嘉岭白饼、乌石甜糟、英利烧猪肉、客路白切狗等令人大块朵颐,回味悠久。

气候
雷州市位于北纬20°26′-21°11′,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日照年平均2003.6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108~117卡/CM2,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8.5℃(出现于 1977年 6月 8日),最低气温 0℃(出现于1975年12月2日和29日),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15.5℃。年温差明显,为12.9℃左右。年积温约8382.3℃。无霜期达364天。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年平均降雨日135天,平均年降雨量为1711.6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相对出现干湿季。雨季为6~9月,以南风为主;旱季为11月至次年3月,以北风为主。市内区域降雨不均匀。东部、中部、北部为多雨区。而西部、南部为少雨区。内陆为多雨区。沿海为少雨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风速3.6米/秒。

气候特点 本市属北热带湿润气候雷琼气候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l)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夏长,秋短,四季如春,基本无霜期。全年平均气温在22.6℃~23.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有8O%以上的年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5.9℃以下, 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8.4℃°C。最冷月份是1月, 平均气温在15.5℃,西部胜海也不超过17℃,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约为3.7℃,且8O%年份极端最低气温都在几2.4℃以上。

(2)雨量分布不均匀。雨季干湿明显。由于每年热带海洋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气、峰面雨和台风雨。因而雨量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雨量的60%~70%。7月份雨量最多,可达 279.4~352.8毫米。11月至下年3月雨量较少,只为全年雨量的8.5%~9.3%,月均20-3O毫米,最少月份是1月,只有12-26毫米,旱季长达5个月,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雨量地区分布也不均匀,差异明显。本市东北部多雨,西南部少雨。年均雨量北部客路镇为1775毫米,洋田地区为1711毫米,中部低丘地区为1593毫米,东南部调风镇以及英利、龙门一部分为1912毫米,而西南部沿海地区的北和、房参、罩斗等,只有1180毫米,所以西南地区十年九旱,灾情严重。

雨量年际变化大。有60%~70%年份降雨不正常,其中有 30%~40%年份雨量偏少,这是影响农业产量不高不稳的原因之一。

(3)多受台风侵袭。由于本市地处北纬20°26′~21°11′,东 经109°44′~110°23′,所以经常受到产生于菲律宾附近的西太平洋台风和产生于西沙、中沙群岛附近的南海台风的袭击。一般始于5月,11月份结束。7、8、9月台风最多,风力也最大,据记载,直接影响该市的台风从1960-1980年的21年中,有台风的年份就有16年,出现机率为76.2%,平均每年2—3次,最多的一年达到8次。台风带来强风暴雨,甚至带来海潮,对该市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自然资源
海洋
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东西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406公里。东部海域属南海粤西海区。北起沈塘镇与湛江市郊太平交界处的通明港,南至东里镇的白沙岭,地理坐标是20"42'-- 20"59'。此海域的雷州湾是雷州半岛最大的天然海湾,东至湛江市郊的硇洲岛,西接雷州港,北至湛江东海岛南岸,南至徐闻外罗口,总面积约9OO平方公里;西部海域属北部湾东部海区, 北起纪家镇的北灵尾附近海面,南至覃斗镇的流沙港主航道,地理坐标是北纬20"25'--21"00'。

全市海域宽广,港湾众多,有通明港、芙蓉港、北家港、河北港、双溪港、后郎港、雷州港、三吉港、烟楼港、月岭港、流沙港、那沃港、三教港、乌丸港、龙斗港、海康港、芙楼港、企水港等大小18个港口。其中乌石、企水、流沙三大渔港是广东的重点渔港之一。有两大天然渔场,即雷州湾渔场、北部湾渔场,总面积1990平方海里。

全市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常见的鱼类有521种, 主要是马鲛鱼、金鲳鱼、石斑鱼、鱿鱼、魣鱼、墨鱼、青鳞鱼、 鲨鱼、赤鱼、二长棘鲷、园腹鲱、蓝园魣、鲶鱼、鲱鲤、小公鱼、鲍鱼、金钱鱼、沙丁鱼、门鳝鱼等。常见虾类有10多种,主要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独角新对虾、牛形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哈氏仿对虾、周氏仿对虾、近缘新对虾、龙虾、鹰爪虾、琵琶虾、毛虾等;常见贝类主要有文蛤、等边线蛤、鳞杓拿蛤、缀绵蛤、泥蚶、毛蚶、海豆芽、近江牡厉、翡翠贻贝、日月贝、扇贝、白蝶贝、马氏贝、解氏贝、企鹅贝、美解贝、东风螺以及头足网的墨鱼、章鱼、枪乌贼等20多种。藻类有蛙藻、绿藻、蓝藻、红篱等;甲壳动物中蟹有锯缘青蟹、梭子蟹、乳斑虎头蟹、花蟹等;水母网的海蜇也有三四种。此外,还有海参、海马、光裸星虫、珍珠等海珍品。其中珍珠、对虾、海蜇皮等海珍品可供大量出口,在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港澳享有一定声誉。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渔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沿海农民、渔民从此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据统计,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5.57万吨,渔业总产值近3亿元。比1982年增长782.2倍。雷州市不但海洋捕捞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且全市30万亩沿海滩涂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利用。现已有16万多亩养殖对虾、石斑鱼、鰡鱼、黄脚鲩、膏蟹、泥蚶螺、东风螺等。水产养殖总产量8765吨。

雷州是中国“南珠”的重要产地,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自汉代至今,一直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雷州人民从60年代开始,人工海底采珠转上了人工养殖珍珠,先后在流沙、康港、境庄、吴蓬等地办起了一批珍珠养殖场。1967年,在南海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流沙珍珠场人工孵化珍珠贝苗喜获成功。进一步促进了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市的珍珠养殖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集体养殖场、联合体养殖场以及个体养殖场不断涌现。1985年发展到16个,1988年猛增到531个,进入90年代后,本市的珍珠养殖业发展速度更加惊人。1990年,珍珠总产2550公斤,占全国海水珍珠总产的65%。1992年珍珠养殖场发展到近3000个,珍珠贝苗卵化场星罗棋布。珍珠总产比1990年增长75.3%。1993年,全市珍珠产量占全国海产珍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珍珠村”——流沙,家庭珍珠养殖场2541个,养殖面积2300多亩,年产珍珠占全国海产珍珠产量的近一半,年人均收入4000元,成为雷州市的首富村。

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珍珠工艺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现有珍珠贝末加工厂25家,珍珠项链、珍珠手铜加工厂共56家,产品畅销香港、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雷州市的盐业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海岸线长,海滩涂多,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力强,所以发展盐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盐务部门于1989年初的调查,全市可以开发为盐田的海滩咸碱地2140公顷,现已开发利用为盐田的有1460多公顷。其中,有国营盐场——海康盐场一家,拥有盐900多公顷,集体盐场26家,拥有盐田50O多公顷,生产原盐2万多吨。尚未开发的沿海咸破地,正在规划开发中。

农业

雷州市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以盛产水稻、糖蔗、花生、芒果、菠萝、香蕉、西瓜、蔬菜等农作物闻名于世。全市建立起粮食、甘蔗、水产、珍珠、畜牧、水果、蚕桑和北运菜、林业等8大基地,使“三高”农业不断发展。全市现有农作物212万亩,其中粮食92万亩,拥有22万亩连片的东西洋田素有“雷州粮仓”之称;水果92万亩,其中芒果6.4万亩,素有“芒果之乡”之称,菠萝12万亩,西瓜10万亩,香蕉、杨桃、石榴等均以万亩计。可以常年种植青椒、苦瓜、青瓜等优质蔬菜33万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等地。雷州的东西洋田素有“雷州粮仓”之称,海水珍珠年产量占全国一半多,雷州流沙镇被誉为珍珠第一村。雷州黄牛品种优良,是“雷州黄牛”的繁育地;林业种植发达,种植桉树林15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桉树林基地之一。

交通邮电
公路 雷州市地势平坦,交通十分便利,全市现有公路153条,通车里程总长1320.9公里,是解放前的14倍多,其中207国道贯穿南北,全长85公里;客(路)龙(门)、黄(略)海(康)、龙(门)乌(石) 3条省道干线,全程12427公里;有14条市道公路干线,全程共1011.6公里;有135条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使全市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

近几年来,雷州市交通建设发展迅速,新建了22条公路,长167.8公里。全市公路密度提高到3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全市21个镇447个管理区都有公路,通车率达94%。特别是1991年建成的松竹至火炬公路,投资70多万元,全长17公里,投资规模居全市公路建设之首。

邮电 雷州市邮电通讯事业出现较早,在清末雷州城就没有雷州邮政支局和雷州官报房。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邮电事业的建设,大力加强邮电通讯设施的装备。全市现有邮电局、所25间,其中自办19间,代办6间,全局职工431人,平均服务人口为4.68万人/处。1986年建成高6层邮电综合通讯大楼,建筑总面积3700多平方米,引进各种载波机21套,电话交换实行程控化,建成空架光纤电缆,开通了公用分组数据通讯网,市区程控电话容量10000门,大部分镇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

邮政通信 全市有邮政营业网点5O个,邮路长度459公里,农村投递邮路单程总长度2618公里,自办汽车邮路273条,行程442公里,送款车1辆,新购置邮运车1辆,邮政生产用房5713平方米。各项邮政传统业务稳中有升,全市出口函件量达726万件。出口包件3.1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56%,在市区开办了邮政特快专递的代办业务。

电讯通信 随着邮电业务需求量的增大,全市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全市已拥有1万多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联网寻呼、自动寻呼等先进设备并开通了雷州中文台。1994年初,开通了16O信息台,1994年5月全市电话号码升为7位。为了加快电信业务的发展,全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宣传。

农村电话 全市农村电话程控化建设全面铺开,农话建设的投资达2982万元。全市增加农村自动网点13个,其中,程控点12个,程控总容量3124门,程控电话用户2389户,全市农村电话用户总数3135户,21个镇通话面达1OO%。目前,全市农话中继电路达216条,农话交换容量达4726门,分别比上年净增56条和1426门。长途电话全市长途电路250条,增音电路96条,数字长途微波电路150条,长途有权直拨用户9355户。长话程控化后,业务量成倍增长,长话收入395万元,两项指数都比上年翻了一番多。

邮政 储蓄全市邮政储蓄发展趋势良好,业务网点19个。同时开办汇转储和代收代缴电话费等多项业务。

集邮 全市有集邮协会1个,会员80人,全年销售邮票37.99万枚。业务收入21.9万元。

港口

雷州市地处沿海,大小港口7个。为实施“港口战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92年,市委、市政府开始投资开发扩建流沙深水良港,完善5000吨级泊位码头和21车渡码头的配套设施。流沙港南距海口53海里,西距北海市84海里、距越南鸿基133海里、距老挝147海里,是广东通往东南亚和海南西线地区航程最短、地理条件最好的黄金水道。此外历史悠久的乌石港、企水港、海康港、三吉港、罗灵港、芙蓉港仍利用本港优势服务于经济建设。

目前,全市拥有专业运输机帆船或铁壳船185艘,载重10355吨。货运国内航线有海康至海南、北海、湛江、广州、珠海、深圳、汕头、厦门、南京、汕尾、阳江、水东、天津、上海、宁波、香港、澳门等。国外航线可通达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现有内河航道3条共156公里,年货物运输量12万吨,货运周转量175万吨/公里,客运量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万人公里。

雷州市为了实现境内无渡口、无危桥的目标,新建桥梁13座,411.7延米,目前全市有公路桥梁96座,共计2993.l延米。

科教文体文化 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雷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一全市21个镇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一批多功能的文化楼拔地而起,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应运而生,具有雷州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了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市文化局属下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雷剧团及电影公司已成为连结镇文化站和管理区文化室的纽带。三级文化网的建设成就显著,城乡集镇的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等娱乐场所不断出现,成为群众工余假日的好去处。电影院、队遍及城乡,投影录像场星罗棋布,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州半岛特有的剧种——雷剧,在雷州市一枝独秀。全市现有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52个,长年累月活跃在城乡舞台,夜夜星歌,成为名闻遗迹的戏剧之乡。文艺创作、演出、艺术展览、节日文化活动为城乡人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采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育 雷州市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日制中小学校遍及城乡各地,全市各类学校892所,其中,广播电视大学1所,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卫生学校),普通中学51所,农村职业中学5所,小学568所,幼儿园263所,在校学生296882人。全市共有教职工11655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9483人。中学教师2417人,其中高级教师64人,一级教师344人,二级教师1198人,三级教师191人。小学教师7066人,高级教师815人,一级教师3O09人,二、三级教师共1188人。全市校舍建筑总面积1053421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276992平方米,职业中学33733平方米。全市先后投入各类学校的建设资金达1.8亿元,兴建教学楼1556幢,更新校舍面积9万平方米。

雷州市在群策群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重视抓好成人教育。全市除了电大、成人中专学校、卫校、教师进修学校办有大、中专班外,市党校、农委、财政、银行、税务、总工会、民盟等单位、团体也热心办学,各类大中专函授班、职工学校、技术培训中心、业余技校、扫盲教育班数以百计。

近年来,雷州市努力探索发展幼儿事业的新途径,基本形成了市区和各镇办园为示范,部门、集体、管区办园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模式。

科技 1957年4月设立海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0年12月召开第一届全县科技代表大会。全市有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白蚁防治研究所、畜牧所、对虾研究所、兽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机构;有机械工程学会、农学会、林学会、医学会、盐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产学会、水电学会、教育学会、会计学会、建筑学会、气功学会、甘蔗学会、西瓜协会、财政学会、青少年科普学会、电力企管协会等17个市级学会,共有会员2766人。厂矿科协2个(建材总厂科协、兽药厂科协),成员147人。21个镇科协人员1427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9个,共有会员1791人。全市现有科技人员1127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4人,中级职称的1564人,初级职称的9661人。

改革开放以来,雷州市的科技事业发展较快,各科技部门以科技为生产力,积极开发引进先进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农业科研、渔业海洋捕捞、对虾、珍珠养殖有贝苗、畜牧及果木瓜菜的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等技术方面都出现了一批卓著的成果。

工业、卫生、医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新的成效。雷州市建材总厂的节能科研——轮窑余热利用技术,填补了我国空白,获得国家专利,在全国普遍推广。白沙镇乡镇企业研究开发的安全、高效炮竹赛铝粉获得成功,产品供不应求,已在湛江市推广使用。雷州市兽药厂依靠科技进步,先后开发了思诺沙星、环丙沙星、水溶性外氨酸和维补14饲料添加剂等4个高科技产品,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思诺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维补14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该厂单开发这个科技产品,年创产值1700多万元。

体育 雷州市体育事业享有声誉。民国时期武术饮誉粤西,足球运动在省内享有盛名。新中国成立后,番州的体育事业有较快的发展,体育场地和设施日益充实。全市现已建有达标田径运动场6个,灯光篮球场50多个,足球场30个,游泳池2个,已有95%以上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达省规定标准。乌石、覃斗、客路3个镇中心小学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达国家规定标准。1961年成立县业余体校,该校现在开设田径、武术、篮球、足球、手球、游泳6个班,专职教练员14人,在圳学生200人。全市现有中级教练员4人,助理教练员12人,一级裁判员6人,二级裁判员15人。多年来,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43人。雷州籍体育运动员参加市、省、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运动会比赛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南拳运动员1990年代表国家队参加亚运会和1993年代表省队参加全运会均夺取了金牌,散打运动员邓家坚1986年代表中国队参加新加坡国际武术锦标赛夺取金牌,划艇运动员郑康生参加亚运会划艇比赛夺取金牌。1993年5月雷州市女子手球队参加省女子手球赛荣获第一名,同年8月代表省队出席全国比赛获得第四名,雷州市女子足球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均获得好成绩。1993年10月雷州市体育代表队参加湛江市人运会夺取了金牌11枚,银牌18.5枚,铜牌28枚。雷州市成功地承办了湛江市八运会武术比赛。1986年被评为全省“对体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县。老人体协被评为国家、省的先进单位。

雷州是一颗熠熠生辉的南国明珠,是蕴藉历史文化的“大观园”。为了推介雷州,让中外人士到雷州共享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人们对雷州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有个初步的印象,我们诚挚地邀请中外客人到雷州来,相信莅雷的女士们、先生们一定不会虚此一行。

医疗卫生 雷州市医疗卫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50年代初,在“宏济”中医院的旧址创办了海康县卫生院。继而建立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各镇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卫生管理机构。80年代,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已达12家,拥有卫生行政管理、卫生防疫、爱国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药检等医疗卫生指导中心及医疗中心。全市有医疗机构80个,卫生技术人员2931人,其中县级以上医疗单位13个,镇级卫生院21个,全市开放病床2385张,病床使用率为6596%。医务人员678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25人。占总人数77%。村级卫生站覆盖率99%。近年来,雷州市总结卫生改革经验,进一步完善以综合目标为主,随机调节为辅的目标承包责任制,把完成工作任务、医疗质量和经济指标落实到科室,特别强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加强内部建设管理工作,开展廉政建设和医德教育,在集资办医、医院分级管理、爱国卫生、预防保健和卫生执法监督中做了大量工作,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的社会效益、医疗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医疗单位业务总收入2347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061万元增长12.19%。该市被评为广东省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建设先进县(市),市人民医院荣获湛江市卫生宣传一等奖,中医院荣获省振兴中华先进中医院的光荣称号。

医疗设施和技术雷州市重视医疗设施的建设,近年投入建改资金838 8万元,新建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10幢,有9个镇卫生院改为园林式医院。此外,购置医疗设备200多台(件),共计92.8万元,总值比1990年15万元增6.4倍,全市医疗单位拥有CT、磁共振、X光多功能机、B超、碎石机,体外反搏机、e动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

雷州市抓科技兴医,加快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3年内投入人才培养费75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医技力量。目前,全市中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以及肝胆道、尿道结石的排石碎石研究均获得满意的疗效,颅脑外科、泌尿外科、颈部手术、骨科、心血管疾病等项目手术的技术已达先进水平。卫生保健全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广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防疫保健的基本建设,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