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新浦

新浦


ad

1.j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
新浦区位于东经119°10′和北纬34°36′,处于蔷薇河下游。西与东海县交界,西南与海州区为邻,总面积461.1平方公里,人口20.19万,绝大部分为汉族,回、满、蒙、朝鲜、壮、白等少数民族626人。辖6个办事处、2个镇、三个乡、101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驻民主路343号。
2008年区划调整后,辖6个街道、2个镇、3个乡。
南城镇 面积 3.80平方千米,人口 7765人。
浦南镇 面积104平方公里, 人口 5.4万人
云台乡 面积58.12平方千米,人口32971人。
花果山乡 面积33.30平方千米,人口15014人。
宁海乡 面积46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省级农场岗埠农场
 新浦作为城市,仅百年历史。秦至民国初属海州辖区。300年前,为浅海滩涂。清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形成陆地。龙尾河、大浦河、西盐河等汇流于此。《两淮 盐法志》载:新浦得名于清嘉庆三年(1798),因其在板浦、卞家浦形成之后,故名新浦。初有临洪滩、河南庄、马跳、马庄4村落。
 民国六年(1917)所立《创新浦天后宫记》碑载:新浦自清光绪十八年(1892)刘振殿等人筹建大庙(天后宫),加之已有修建成的码头,渤海、山东等地商人汇集此地从事食盐、土特产贸易,商业繁荣,居住人口随之增多。民国十四年(1925),陇海铁路修到大浦港,新浦商业日趋兴旺,成为名副其实之商埠。民国十二七年(1938)后,日本侵略军两次轰炸海州,海州城几成废墟,许多居民搬扦至新浦,人口骤增,居民达5万。新海市政府亦设在新浦。民国三十七年(1948)11月7日,新浦解放,新海连特区专员公署在此成立,新浦原辖区划分为民主、新华、通灌、新龙、浦西5区。1949年11月,新海市撤销,组建新海连市,附设新浦办事处,市政府驻新浦区,隶属新海连市。1961年10月1日,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市政府仍驻新浦。
 
新浦区是连云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的路、街、巷大部分进行维修、改造和扩建,目前已全部铺上沥青或水泥板块。还新建了人民路、朝阳路等主干道。区内供、排水管道基本形成网络,大多数道路结合拓宽,都进行了绿化、美化。公共设施配备较全。
 
新浦区是连云港市的交通要道,是连接西北、中原和苏北、鲁西的主要交通门户。陇海铁路贯穿境内,铁路、公路客、货运输功能齐全。

这是一座从海中诞生的城市。清康熙以前,连云港市的海岸线还在柘汪、九里、罗阳、洪门、锦屏山至板浦一线。潮来潮去,200年前,今日下口、大浦、太平庄、新浦、范庄及灌云县东南大部地区都为近海海域。锦屏山前惊涛裂岸,云台仙山孤悬海外。今日市政中心新浦已远离大海38公里。陇海铁路横穿城区。今天,当我们在新建的步行街上漫步的时刻,你可曾想像过,我们这座城市200年前还是潮涨潮落、汪洋一片的大海吗?

直至清初新浦仍然是一片海水。“浪打朐山头,船拢黑风口”,这句民谚正是当时海陆形势的写照。黑风口就是现在的锦屏镇的范庄村,与云台山南城中间隔二十里海峡相望,时称“对口溜”。是当时海州与云台山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渡口名曰“恬风渡”。由于风高浪急,清康熙年间曾在渡口立一石碑,警示来往船只与人民:“舟中人众休争渡,海上风高且暂停”。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淮安知府姚陶为赈饥云台山民,曾从黑风口渡海。且看他在《云台山记》中的描绘:“庚寅夏,余以赈饥至海州。念海屿民困尤甚,携帑金自海州恬风渡渡海。甫登舟,暴风作,舟人不敢渡。余曰:饥民枵腹待赈,奈何不行?遂扬帆,至中流,篷索尽断,大桅忽折,声震若雷,一舟皆惊,无复人色。山上观者飞舟来救。余笑曰:刺史固无恙也。易小舟,到山下,入凤凰镇,即南城也。”这片近州海域,时称“小海”。包括今日新浦、孔望山到南城这片区域。

但仅仅一年的时间,恬风渡因“海涨沙淤,渡口渐塞,至五十年,忽成陆地,直抵山下矣。”(《云台新志》)其实变化也并没有这么快,由海成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康熙五十四年(1715),板浦口下渐近淤塞,海潮不通,黑风口至孔望山一线,脱离海境,“潮涨无路、潮落方通”,成为滩涂。盐业运输受到影响。因此,向北新开卞家浦,以利盐斤运输。时隔不久,“嘉庆三年(1798)。淮北盐商以卞家浦海戽淤垫,捐挑戽河。”嘉庆三年盐商捐资戽河的河就是由海州东流入海的新浦河,它的入海口就是“新浦口”。新浦至此出海问世。但这个新浦不是今日之新浦,其地址在今玉带河下游纱厂工农桥附近。清嘉庆九年海州知州唐仲冕在《甲子河记》中具体地记叙了这一沧海桑田的巨变:“此州十年来,潮渐北徙。故恬风渡最险恶,已成平陆,朐山以东,郁州以西,得沙田数千顷。”这一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是1794——1804仅仅十年的时间。我们今天市政中心新浦也是在这一时间,脱离海境。由浅海渐变成陆地。也仅仅只有200年的历史。这就是我们市区在兴建高楼大厦时,从地表以下18米左右都是海淤的原因。

清代大学士、道光时的海运总督阮元来东海营阅兵,从海州已可“平畴策马上云台”了。他目睹了云台山的沧桑巨变,写了三首诗。在《阅兵海上驻节凤凰城》这首诗中,对这一巨变作了生动的描绘:
云台山下结军辕,弓夭锄犁共一屯。
田已为桑原是海,营惟种柳半成林。
潮头沙影犹清浅,月底峦光更浑沦。
谁作家山安稳住,今霄有梦到三元。

在短短的时间内由海变陆,其中变迁的因素是什么呢?“沙淤成陆,渐成桑田”,则是主导的因素。那么,沙从何来?怎样淤积的呢?这得从黄河说起。

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黄河从河南阳武破堤,改道南徙夺淮由云梯关入海,到清代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铜瓦厢又一次决口,改由渤海湾从山东利津入海为止,在这长达七百余年的时间里,由于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垫淤,大量泥沙营造三角洲突入海中,使岸线向海中推进了50—70公里,导致新浦成为新淤滩地,云台山迅速脱离海境。黄河含沙量举世闻名,明代有“以斗计之沙居其六”、“一入伏秋则居其八”的记载。清代更甚:“黄河斗水,沙居其七”。而且直接向附近的河道排泄泥沙,使海洲湾变成曲度更大的凹岸,以更快的速度向海推进。
新浦成陆除了黄河夺淮、泥沙淤积这一主导性的因素以外,本地的河流入海、水系泛滥,也为海峡的淤浅营造出力。云台山南部的沭河、涟河、盐河等都流入黑风口。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入海口。浦,就是水边入海的河口,是河流分散入海之处的地貌现象。平原河流到了尾部散开四处漫流,就像小孩扎了一头小辫子,下游成为辫状水系。由于云台山阻挡了这些河口三角洲的正常发育,这些三角洲因源源不断的泥沙供给,在各自入海口营造滩地,扩大地盘,各个三角洲日伸月长,连成一片,使河口又变成新的滩地。大浦、新浦、卞家浦、小海,东辛乃至东陬山、西陬山这片三角洲上河道漫流、泥沙横溢,使南云台最早与陆地相连,由海变陆,沧桑问世。

新浦崛起,由一个几户人家的渔村而成为一个新兴的港城。

八十年代,在全市文物普查中,在新浦公园发现幸得保存的刻于民国六年(1927)由东海县临洪市新浦商会公立的一块《创建新浦天后宫纪》碑。(图 23)可以说这块碑对新浦的开发和崛起作了历史的记述。

新浦据蔷薇河下游南岸,上沿沭河,为运河尾闾,河流所及之,土货泛而至焉。渤海商舶,因是翔集,而交易成然。余童年至此,茅屋星星,帆樯环立。而庙乃有今日,闻诸父老言,新浦之兴自有天后宫始,其或然欤?……
这块碑记中所记之“新浦”,可不是前文所说的位于纱厂工农桥附近的“新浦口”。而是今日新浦。由于泥沙淤积,各个河口滩涂日长,继卞家口淤塞后新浦口也相继淤塞,海潮不通。为了盐斤运输需要,西盐河于光绪初年又继续向北开挖伸延至今日新浦与后河相接,成为海州转漕及临洪、兴庄两盐场重要的盐斤运输的航道。

今日新浦成陆大约在清康熙六十年(1721),十九世纪中叶才成为一个小渔村,有五六户落户居民。新浦至南城间还是一个“潮涨无路、潮落方通”的烂泥滩。现今解放桥以西至海州北门,是一片晒盐滩,称为临洪滩。今日区政府以东,直至云台山下还是一片芦苇滩。但其中河流贯穿,航运极为发达。东有龙尾河,西有运盐河,前河从今市化路东行和龙尾河相接,后河从临洪口入海。这样一个河海交接、交通便利的新淤滩地,遂名“新浦”。从清光绪18年以前已经得到了开发。“新浦之兴自有天后宫始。”天后宫兴,是海运发达的标志。是物流带动了人流的汇集,新浦由一个渔村成为一个集散原盐、小麦和杂粮等货物的集镇。光绪廿六年(1900),沈云霈在新浦创办了甡泉槽坊、甡泰油坊、甡茂杂货店商业,“渤海商舶因是翔集”,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新浦已成为“商业日兴”的集镇。

1941年,仅从新浦集散的淮盐即达36万多吨。
随着新浦集镇的开发和商业的发展,选择和开辟通商口岸遂为海州、新浦地区包括沈云霈等一批有识之士的重视。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1905年9月22日)署两江总督周馥在海州绅商的吁请下,向清光绪帝奏请海州为自开商埠:
海州居胶州上海之中,为航路往来必经之道。本地商人早欲自雇商轮试行贩运,惟筑坝疏河需费甚巨。应俟部议准作为自开商埠后,将应办各项工程料理粗妥,再行奏明订期设关收税。现在各工未兴,关员未设,尚无开关日期。该州绅商迭来陈请,拟自雇小轮装运货物来往行驶。查与内港行轮章程相符,自应照准。(见国家第一档案清档折副)

这个陈请得到了政府同意,将海州划属常关淮安关范围。当时新浦为东海县的临洪市。直至1936年全国自开商埠才32个,而新浦为全国较早的自行开放的商埠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清《江苏通志》曾记载临洪开埠后的商业状况:“临洪开埠,商务渐旺,土产小麦、大豆、秫、黍、苞米、山芋、落花生、运销上海、山东等地,尤以豆饼为商货之大宗。”

作为开放口岸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设立海关。海州分关设立于1931年1月,办公地址在今东 外,原盐场医院内。原属上海关管辖,并在大浦、墟沟、柘汪、燕尾港设分卡。后又增添新洋港卡所。1932年8月9日划归胶海关(青岛)管辖,成为“胶海关海州分关”。1935年连云港筑成,墟沟卡所合并到连云港办事处。

新浦的开放,更加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海州分关仅设立九个月。自五月至九月,共有112艘帆船来向海关报关,主要航行于山东沿岸,以洋货为主,共有110895吨货物的进口和112.725吨货物的出口。

新浦开埠仅有一个孤立的集镇不行。必须要寻找一个出海口和通商口岸,而与新浦只距七公里大浦随新浦之兴同时成为一个新的通商口岸。早在1905年大浦由一个盐滩而成为一个河口自然港开始启用。大浦为蔷薇河的入海口,河口宽1.5公里,水深7米,中居海州湾,东临中正、板浦两盐场,西与临兴场(今青口盐场)隔河相望,南通蔷薇河、运盐河,与苏北诸县沟通,北接黄河,通达天津、青岛、大连、上海等港埠;联络通海的港口优势,成为苏北、鲁南的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新浦和大浦两相依托,河海双向联运,更促进了新浦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1922年,新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浦创建,电力工业的开创,更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海州官商沈云霈,捷足先登,海州殷、葛、杨、谢四大姓,也相继在新浦建铺经商。赣榆许鼎霖在新浦创办“海丰面粉公司”(原警备区),“赣丰油饼厂”(原解放路小学)。外地客商也纷纷至新浦经商。有以福聚东土产行为首的山东帮,有以华中裕经营商业百货的河北帮,有以经营布匹、茶叶、盐业为主的安徽帮,有以经营盐号为主的河南帮。以经营亚细亚、美孚、德士古等煤油公司的外商资本也插足新浦地区的商业发展。位于前河和后河的河底,市中大街(民主路)应运而生,成为新浦这座城市的“血脉”和“生长点”。1925年东陇海铁路通车至新浦,作为一个新兴的近代商业城市开始崛起,成为水旱码头。前河(今洋桥巷)码头则以粮食集散运输为主,后河(今陇东火柴厂)则以盐业、杂货运输为主。从西到东一条新的商业街区逐步建成。它的每一座建筑都是各号商家请原籍的建筑技师设计修建的,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建筑特点和风格,成为新浦地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一条街。(图24)是新浦近代崛起的历史记录。

1933年统计,新浦大型工业有面粉业1家,资本200,000元,油坊业7家,资本70,000元,酒坊业13家,资本35,000元,酱园业13家,染坊业8家,资本2,870元,电灯业1家,资本75,000元。到抗日战争前,新浦已有13业36行,包括金融、杂货、粮油、五金建材、医药、副食、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甚至妓院共300家。新浦从1986到1939,经过13年开发、建设,已由一个渔村发展为一个近代的商业城市。人口由原来的约100人,到1938年前已有30,000多人。1933年,中央大学地理系胡焕庸教授偕同年轻的助教楼同茂、李旭旦来新浦专程考察时,在其《两淮盐政考察报告》中记录下这座新兴的城市的繁荣:“新浦水陆辐辏,商铺林立,是新兴的商业码头,商民俨然以‘小上海’自诩,其前景正方兴未艾。”
从整个连云港市的城市发展来看,在东西的轴线上,从锦屏山的上古东夷文化到明清之际的海州城,从近代城市新浦的崛起到东部现代化港城的建成,新浦正是这座城市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一个历史座标,是这座近代城市的“血脉”和“生长点”,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2.朝鲜咸镜南道琴湖地区该地区又名新浦,朝鲜东北岸咸镜南道港市。临日本海东朝鲜湾。重要渔业基地,有几千吨级渔轮队。以大型鱼类罐头厂著名。有冷藏、鱼加工、渔业机械和汽船修造厂。鱼产品运销国内外。设有中央水产研究所和水产专科院校。
3.企业名称
新浦化学工业(泰兴)有限公司,在江苏省泰兴沿江开发区。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