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
ad
【概述】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总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市辖区面积222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她从商城王建都开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她以悠久历史涌现出无数灿若星辰的风流人物
[一]悠久的历史的文化闻名遐迩。1986年撤县建市,同年成为国家文化名城。
亳州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灿若星辰的风流人物,英雄豪杰、文人墨客。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的就有近百人:不为人知的姬俊(即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有一代圣君商汤;道家学说的创造人、思想家先贤老子,首家学说的传承与发扬人、著名的思想家庄子;有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一枭雄曹操;有中医外科鼻祖华佗;有“天资文藻,博文强识”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曹植;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有在军事上震古烁今的张良、曹仁、曹洪、夏侯渊、许褚等;还有代父从军的孝烈将军花木兰;有中国道教上声益极高,被宋太祖称为“希夷先生”的陈抟,此外唐代著名悯农诗人李绅,画家曹霸,《牡丹史》的作者薛凤翔,清代大书法家梁巘(yǎn),也都出生在亳州。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文化,给古都亳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其中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一般文物古迹150处,丰富的人文景观成为亳州重要的旅游资源,历数起来犹如串珠,令人留连忘返。
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药都之一,为四大药都之首,盛产中药材,尤以芍药最为著名,被称为 “亳芍”,药材市场由来已久。1994 年,亳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亳州市位于皖西北边陲的华东大平原地带,南襟江淮,北望黄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亳州历史悠久,史书称赞“境大货穰 体视大帮”,为“江北胜地,南北要脊”,是淮西一大都会、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鼻祖老子、圣哲庄子、魏武帝曹操、神医华佗、道教至尊陈抟、著名诗人李绅、巾帼英雄花木兰皆出生于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留下了众多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现有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其中曹操古运兵道,天静宫和蒙城尉迟寺遗址等享誉海内外。
亳州交通通讯十分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311、105国道和307国道在市内交叉穿过,规划中的商(商丘)景(景德镇)高速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界阜蚌高速公路将在境内穿过,四通八达的公铁水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亳州物华天宝,物产富饶,尤其盛产中药材,是国家中药材生产基地,享有“药都”之称。1995年元月,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亳州亲笔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全国最大的黄牛产区。亳州素以“酒乡”著称,同时亳州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优质烟、优质丝生产基地和国家定点鲜活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之一。
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南市为邻。亳州市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现拥有机械制造、酿酒、卷烟、医药、纺织、食品、化工、建筑建材、印刷等十几大门类。亳州市全国重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优质茧生产基地,拥有药材、酿酒、果蔬、烤烟、畜禽、蚕桑等资源和经济优势,地方名特优产品较多。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市名亳州市(英语简称:BOZHOU,bó zhōu shì),简称:亳、谯,别称:药都
地理坐标
市中心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之间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辖区
四个。亳州市辖1市辖区、3个县
建置
焦:公元前1060年
谯:公元前528年
亳州: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28年)
谯县:明洪武初年(1368年)
亳州:明弘治九年(1496)十月
亳县:公元1912年
亳州市(省辖):1948年8月
亳县:1949年2月
亳州市(县级):1986年3月
亳州市(地级):2000年5月
政府
亳州市政府位于谯城区。市委书记方春明,市长牛弩韬
面积
全市总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人口
576万人
电话区号
0558(+86)
邮政编码
236800
牌照
皖S
方言
中原官话(郑曹片)
市花
芍药
市树
泡桐树
一、行政区划市辖区:
谯城区 面积2167平方千米,人口141万。邮政编码236800。区人民政府驻文化巷。
县:
涡阳县 面积1933平方千米,人口139万。邮政编码233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蒙城县 面积2060平方千米,人口124万。邮政编码233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利辛县 面积1950平方千米,人口140万。邮政编码236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二、历史沿革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周代,此地称“焦”。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隶属砀郡。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后,由于一时难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据谯县。西汉,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建安末年,析沛国之一部置谯郡,曹操以谯郡一带为基地,不断在军事和经济上扩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谯郡等地实行屯田,大力开展“军屯”、“民屯”,促进了谯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魏文帝皇初二年(22l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隋唐时期,几次更名,或亳州,或谯郡。明初,亳州降州为县,隶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年),亳县又升为州。清初,亳州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划为江苏、安徽两个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亳州改为亳县。民国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其隶属关系和辖区不变。1998年2月归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
三、交通区位亳州交通通讯十分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311、105国道和307国道在市内交叉穿过,规划中的商(商丘)景(景德镇)高速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界阜蚌高速公路、泗许高速将在境内穿过,四通八达的公铁水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四、自然地理1.地质环境亳州全境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 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其次是潮土、棕壤土类,并有少量石灰土在涡、蒙两县的山丘周围分布。
2.气候环境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 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 ,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22毫米。亳州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旱涝、大风、冰雹、干热风、低温、霜冻等。旱涝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3.水文环境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涡河自谯城区安溜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移村集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自谯城区淝河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利辛县展沟镇出境 入凤台、颍上县界,境内长123.4公里,流域面积1871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
五、经济发展亳州物阜民丰,资源富饶,特色突出,经济繁荣,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优质茧生产基地,拥有药材、酿酒、果蔬、烤烟、畜禽、蚕桑、矿产等资源和经济优势,地方名特优稀产品较多,特色经济凸显。
1.药材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摇篮,盛产中药材。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之始,勤劳智慧的亳州人依华佗之灵气,靠土地之肥沃,借交通之便利,种植、经营中药材之风日益繁盛,经久不衰,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种;其中亳芍、亳菊被列入安徽四大名药,亳产白芍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近年来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多万亩,,种植400多个品种,新开发208种,从事种植、加工、购销中药材的人员达100万人之众,形成近千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市区内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该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100亿元以上,亳州已是名符其实的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药业经济已成为当地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因此,亳州赢得了“数天下药都,药材天地,歧黄事业,此城最古;量人间风采,神医故里,医药文化吾地独优”的美誉。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欣然亲笔题写“华佗故里,药材之乡”,更加提高了亳州名列全国四大药都之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酿酒酿酒年代久远,自古就是名酒之乡,如今已成为中国白酒大基地。自春秋起,当地人就用古井甘泉酿酒,此后酿酒业相沿不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家乡酿制的九酿春酒(又名减酒)贡奉汉献帝,被列为宫廷用酒,名扬天下;作为贡品年年进贡朝廷,“减酒”之名威震京师,至明代被正式列为贡酒。九酿春酒即为今古井贡酒之前身。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凝结而成的古井贡酒,以其“色清如水晶,香醇似幽兰”被誉为“酒中牡丹”,香飘五大洲,饮誉海内外,跻身中国八大名酒之列。其生产厂家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一级企业,“共和国500强企业”之一,现其产值、利税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成为亳州经济大厦的坚强柱石。以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拥有20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亳州古井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科、工、贸、金融为一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古井贡”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其品牌价值达3l.33亿人民币。有千年酿造历史的安徽双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国家大型一级企业,近年来曾创下了安徽轻工业三巨头之一、全国白酒行业排名第五的辉煌,其主要产品“高炉”牌系列酒,在国内外多次荣获大奖。
亳州是全国最大的黄牛产区,年肉类产量近40万吨,蒙城、涡阳、利辛三县是全国黄牛生产县的前三名,被誉为中国黄牛“金三角”,其中蒙城被誉为“全国第一养牛大县”。优质山羊、生猪、禽类的养殖也取得长足发展,以牛皮、山羊板皮为主的皮张年出口数十万张,各类畜禽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1998年,涡阳成为全省第一个“活猪供港”基地。
3.农副产品是全国优质农副特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叶等粮油经济作物。建有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水果日最高交易量40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额3亿多元,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成为苏、鲁、豫、皖交界处100多个县市重要的果菜区域集散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科技推广中心,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被称为贡菜的珍稀蔬菜一一涡阳苔干,经开发产量逐年扩大,远销国外市场,涡阳也因此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
4.工业亦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现拥有机械制造、酿酒、卷烟、医药、纺织、食品、化工、建筑建材、印刷等十几大门类。除上述产品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井中”牌系列食品、药品和洗涤剂,“安驰”牌微型汽车,“三星”牌化学肥料,“五洲”牌牛肉食品,“富利达”牌织造品,“康宾”牌汽车制动器,“华盛”牌铝制品,“亚珠”牌金刚石,“永青”牌系列化妆品等,近20种商标被国家、省工商部门认定为“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
5.综合经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经济总量达40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元。 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粮食总产333万吨,增长49.6%,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涡阳、蒙城两县被评为全国种粮大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订单农业面积分别增长17.2%和15.3%。3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省级认定,10个无公害果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7个农产品获省名牌称号。畜牧养殖业由散养向集中规模饲养转变。新增劳务输出17万多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24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88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14 %。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7.3%。全市民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83.4亿元、增加值50.4亿元。通信业快速发展,数字化通信网络初步建成,有线电视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开始启动。电子政务、企业上网工程继续推进,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六、建置沿革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定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亳”字首见于《孟子》:“汤居亳”。《史记》:“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
周代,此地称“焦”。“周初,武王克殷,封神家农之后于焦”。(〈通典〉)“焦”成了神农后人的领地。
春秋。焦属陈国。陈于此营建“焦邑”,与焦邑毗连的是“夷邑”(故址在今亳州城东南部的城父)。焦、夷二邑是当时东南地区与中原腹地相沟通的交通要道。因而也是战略重地,“南北分疆,此亦争衡之所也”。
战国。公元前637年,楚将成得臣率师伐陈。夺取了焦、夷二邑,遂为楚地。尔后,楚平王筑谯城,并派太子建驻守城父,使得当时的谯、夷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秦置谯县,隶属砀郡。
西汉,谯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
东汉建安末年,析沛国之一部署谯郡,谯的地位更显重要。
三国魏文帝(曹丕)皇初二年(221年),鉴于谯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地位,也由于它是皇族本籍(曹氏父子及部分重要的文臣武将是谯郡人),谯被封为“陪都”,地位显赫。
西晋,谯为豫州谯国。
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一525)又移治谯城(今安徽亳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畿,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改称兖州为亳州,州治所仍设于小黄,“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亳州从此成了南亳的后身。这时亳州的辖境,大约包括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睢县以东、涡阳县西北的涡河、西淝河流域大片地区。
隋代 《隋书》地理志:谯郡 后魏置南充州。后周置总管府,后改曰亳州。开皇元年府废。
唐代谯郡隶属河南道。唐武德七年(624年),谯郡更名为亳州。天宝元年(724年),亳州又改名谯郡。乾元元年(758年),谯郡再次更名为亳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亳州隶属淮南路。
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为东西两路,东路治扬州,西路治庐州。亳州属淮南东路。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入侵淮、泗地区。亳州沦为金地,隶属金之“南京路”。
金灭亡后,亳州复归南宋。
元代亳州隶属河南江北省汴梁路。元至元八年,令归德自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
明朝,亳州属南京(南直隶)凤阳府。洪武初年(1368年),亳州以州治谯县省入,寻降为县,属归德州。洪武六年(1374年)六年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十月复升为州。不辖县,隶南直隶、凤阳府。
清朝亳州初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为安徽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升凤阳府属之颍、亳、泗三州,庐州府属之六安州,为直隶州。太和、蒙城属亳。雍正十三年(1735),升颍州升为府,增设阜阳县,降亳州及所隶太和、蒙城二县来属隶。同治三年(1864),析出亳州东乡十三保(当时亳州有八十五保)和宿州、蒙城、阜阳的一部分,设置了涡阳县。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亳州改为亳县,隶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21日,日本侵略军第一次攻陷亳城,并继续西侵。次年4月26日,日寇第二次占领亳城,国民党亳县政府迁至古城集。
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辖城关及郊区,与其他边区县并存。
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专员公署。
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隶阜阳行政公署,其辖区不变。
1998年2月,收归安徽省直接管辖。
2000年5月,设地级亳州市,管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一区。市政府驻谯城区。
七、人文环境 亳州是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公元前1060年,称焦;公元前528年,楚平王改焦为谯;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28年)始称亳州。早在东汉时,谅即为豫州刺史治所,始为重镇。魏文帝代汉,资是魏“五都”之一。唐开元中,亳为天下十望州府之一。宋朝时,亳为集庆军节度使治所。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为直隶州。由此可见,历史上的亳州早就是一个政治、军事重镇了。
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今亳州涡阳人)以特有的宇宙观、行知论给后人留下经典著作《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文约辞要,博大精深,提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哲学体系,被誉为“万经之王”。。魏武帝曹操“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使天下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倾倒。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神医华佗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创的“五禽戏”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习练。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等,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他们为创造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亳州注重人文环境建设,致力于创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新修的塔楼园林、人物雕塑、街心花园等多达360多个,为古城亳州增添了文化品位。正在开发兴建和即将竣工的“希夷文化广场”、“中药百草园”、“仿古药材大街”、“三国揽胜宫”、“沿涡生态公园”等,都是亳州新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八、科教文卫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93所,在校生982789人,其中小学1776所,在校生524430人;初中299所,在校生279233人;幼儿园148所,在园幼儿57030人;特教学校3所,在校生980人;高中41所,在校生84191人;中等职业学校26所,在校生36925人。教职工58445人,其中专任教师42001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目前,亳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校生3226人(含成人大专);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3278人;电大亳州分校在读试点学生8300多人,为近年最好水平 全市现拥有国家级重点职高2所,省示范高中4所;拥有各类医院148家,其中二等甲级以上医院6家。亳州还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全民性文化、体育活动遍及城镇乡村,高跷、腰鼓、舞龙、斗鸡、戏曲等极具地方特色。
科教事业成果显著,目前亳州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有科研机构12家,民营科技机构70家,各类科技人员4.7万人,其中科研机构有464人,2004年新登记的科技成果52??个企业被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家单位被确定为国家和省星火计划示范单位,3项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省级科技项目通过验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4亿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实现5.6亿元。"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两高"教育得到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卫生设施逐步改善,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计划生育奖励机制初步建立,基础工作全面加强,专项清理成效显著。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性体育取得较好成绩。环保专项行动成效明显,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涡阳县被列为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基地,谯城区古井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人事、编制、统计、物价、侨务、对台、气象、保密、档案、地方志、人民防空、残疾人事业、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九、名胜景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大地留下众多的古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亳州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以上保护单位22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处处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花戏楼,戏文遍布,彩绘艳丽,大殿威严,戏楼、鼓楼辅衬,砖木镂雕双绝,其建筑巧夺天工闻名于世,令人赞叹不止。
全国道教第一大殿一一太清宫,又名天静宫,俗称老子庙,规模宏大,建筑辉煌,碧瓦红墙,紫气萦回,庄严肃穆,气势非凡。陵丘埠巍然,古木虬枝盘空,苍碑夹道耸立,置身园中,凭吊先贤,景仰之情油然而生。曹操运兵道——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古隐兵道,双道并行,纵横交错,建筑宏伟,相传为曹操所建,堪称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
当代文史大家郭沫若亲题馆名的华祖庵,包括有“草堂经声”、“药圃流香”、“五禽鸣寿”等八大景观,庙祠完整,古朴典雅,实为亳州一大胜迹。
其它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占地十多平方公里,建筑考究,工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腾墓,其建筑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用料讲究,雕刻精湛,彩绘绚丽,出土文物精美,俨然一座地下宫殿。
有金碧辉煌,殿宇宽敞,孔子问礼处的道德中宫;
有造型美观,高耸云霄的薛阁塔和万佛塔;
有建筑巍峨,清幽雅静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巅,古风依然的嵇康故居;还有市区内明清风格古貌依旧的36条老街、72条古巷等等,名胜遍布,古韵悠然。亳州的历史人文景观,与黄山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素有“南黄山,北亳州”之说。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
十、风土民情1.武术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 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全国一些主要拳术套路都在亳州这一武术之乡生根开花。亳州武功在当代武坛上大展英姿,为世瞩目。
2.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好似一次剪纸大展览,引得市民们争相观赏。如今,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 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古朴、明朗、典雅、大方。它还作为礼品馈赠国外宾朋,并作为工艺品出口美国、澳洲、欧洲。
3.高跷在中国民间广有市场,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场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庆,里面人物各式各样,让人忍俊不禁,是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亳州高跷很有特色,且技艺高超。据传十八里集有 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拐"。
4.鬼会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 演出,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真是牛鬼蛇神,群魔 乱舞。
5.三斗亳州作为商业都会,文化古城,在社会市井生活中有许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 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6.肘搁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 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7.地方戏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剧种。解放前,主要由涡河固定书棚和地方一些不正规徽戏班子演出。另外杨金贵和鲍志安的相声也是亳州的历史传奇
8.小吃在亳州历史悠久的牛肉镆受到广大外来游客的喜爱
十一、资源优势亳州是一座资源丰富,产业突出的特色新城,素有药都、酒乡、黄牛金三角之美誉。
1、药业经济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开始,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素有"中华药都之称"。1995年,江泽民同志欣然为亳州命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现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中药资源170科,400多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达四万多公倾。加工实力雄厚,为中国四大药都之首。《中国药典》中冠以"亳"字的中药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4种。目前,全市己初步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到中药材物流贸易,到中成药生产、研发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按GAP标准建设的中药材示范区基地10个。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新建和在建的饮片加工企业4家,总产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亳州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家,全部通过或正在实施GMP改造。亳州现有药商营销人员十余万,中药产品年销售额达百亿元。中国(亳州)中国药材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药品质量最优,服务最好的药材专业市场。日上市量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日客流量5-6万人,中药材年交易额约100亿元。华亳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物流配送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允许经营中药饮片的物流贸易企业,被誉为"天下饮片第一店"。
2、酒业经济酒乡亳州共有大小白酒企业250多家,是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以古井贡酒为代表的酒类产品在中国酿酒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井贡酒以其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敦、回味悠长,从而被誉为"酒中牡丹"居中国四大名酒之列,另外双轮集团、井中集团、高炉集团、板桥酒业、庄子酒厂等也是名扬四方的白酒企业。
3、黄牛金三角亳州还是全国最大的黄牛产区。蒙城、利辛、涡阳三县有"中国黄牛金三角之称,己形成了规模化养殖、专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的新格局。2002年,全市黄牛存栏量达150万头,现有黄牛屠宰加工等企业近百家,所生产的牛肉食品、乳品、皮革制品销往海内外。
4、农副产品基地和林木生产基地亳州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叶等粮经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亳州是皖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全国蔬菜生产大市,名列全国15强,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鲜活农副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亳州还被称为"桐乡"所产板材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特色种植、养殖业得迅速发展。
5、煤炭地热资源亳州煤炭、金刚石、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涡、蒙、利三县境内己探明煤炭储量28.29亿吨,占全省煤炭资源储量的11%。许疃、 涡北煤矿已经出煤,二期建设正在进行,青疃、徐广楼、信湖、花沟、板集、刘店矿区的开发利用进展顺利,总投资50亿元的板集坑口发电厂前期工作逐步展开,预计十年左右煤炭电力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座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将拔地而起。
6、人力资源亳州市拥有人口539万余人,三县一区赋闲的劳动力、廉价的劳动力为投资亳州,建设亳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友好城市1.国外:日本四万十市、京丹后市
韩国荣州市
丹麦斯文堡市
厄瓜多尔克维多市
南非维岑堡市
巴西维涅多市
2.国内:吉林省通化市
上海市普陀区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