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嵊泗

嵊泗


ad

基本概况
  嵊泗,又称嵊泗列岛,是我国12个海岛县之一,全县共有404个岛屿,其中住人岛屿15个,海陆面积882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万。全县辖3镇4乡,县政府驻地菜园镇。
嵊泗列岛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西与上海芦潮港隔海相望,南临普陀山,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北接黄海。嵊泗海域广阔,岛屿密布,有沙滩、海礁、奇洞、悬崖、险峰等自然景观,以碧海、奇礁、金沙、渔火为特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所以又被称为海上仙山,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品尝海鲜和海上运动的好地方。
嵊泗列岛面积35平方公里,由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汇合处的数以百计的岛屿群构成,包括大洋山、小洋山、沈家湾岛、薄刀嘴岛等400多个大小岛屿,最大的岛屿泗礁山,面积21.2平方公里。8个大岛有人居住,基湖、南长涂两个姐妹沙滩相背而依,金沙绵延2000余米,滩缓沙净,风平浪静,海天辽阔,山水奇美,礁石星罗棋布,风景独特。嵊泗仿若海中明珠,镶嵌于碧波之上,阳光、海风、海滩创造了良好的避暑休养的环境,金色沙滩,湛蓝海水,海岛奇观,奇峰异石,渔港景色等,会使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基湖大沙滩,背靠松林,沙质坚硬洁净,沙域开阔,沙坡下海域平坦,海水清澈,为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享有“南方北戴河”之盛誉。
嵊泗列岛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岛上已有先民居住,在春秋战国时,这里已有舟楫飞舞,已是人鱼交欢的海上热土和海洋发祥地之一。菜园镇的基湖村就曾发现先民们使用过的石斧、石锛、陶片和完整的鹿角;同时还发现有战国前期人类居住的遗址。另据古籍记载,我国历史上九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唐朝鉴真和尚六渡扶桑;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明末郑成功征发东南等都曾途经嵊泗,嵊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一千余年。嵊泗列岛位于我国的“东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更可激发游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增加历史知识。
嵊泗也是我国东海的渔场中心,号称“东海鱼库”,海域盛产黄鱼、带鱼、墨鱼、黄龙虾米等,闻名全国的嵊泗渔场在其境内,每年冬汛,苏、浙、闽、沪等省市的10多万渔民,驶船来此捕捞生产,著名的嵊山渔港,入汛期间,万船云集,桅樯如林,白昼鱼市兴隆,入夜渔火点点,堪称海景一绝。黄龙的开洋;枸杞的贻贝;大洋、金平的海蜇皮;嵊山、枸杞的海蜒等,也都驰名中外,畅销大陆以及日本、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嵊泗海洋生物馆有400多种各类鱼、贝、虾、藻类标本,已经成为广大游客认识海岛,了解海洋的一个窗口。同时利用沿岸底栖鱼虾类资源和星罗棋布的岛礁、港湾和滩涂,开辟场地,配置设施,大力发展新兴的海洋业,以吸引游客。此外,还让游客参与贻贝节、食蟹节、赶潮节等渔乡风情浓郁的活动。嵊泗的绿华港是我国少有的深水良港,水深20米左右,素有“国际锚地”之誉。入夜,海上巨轮高耸入云,灯火万盏,灿若繁星,还有无数亮着桅灯的溜蟹船在海湾里穿梭往来,闪闪烁烁,像无数萤火虫在飞行,构成了绿华港如梦似幻的不夜海景。

自然地理
嵊泗是我国14个海岛县之一,全县共有404个岛屿,其中住人岛屿16个,海陆面积873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
嵊泗列岛由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汇合处的数以百计的岛屿群构成,包括大洋山、小洋山、沈家湾岛、薄刀嘴岛等400多个大小岛屿,最大的岛屿泗礁山,面积21.2平方公里。8个大岛有人居住,基湖、南长涂两个姐妹沙滩相背而依,金沙绵延2000余米,滩缓沙净,风平浪静,海天辽阔,山水奇美,礁石星罗棋布,风景独特。嵊泗仿若海中明珠,镶嵌于碧波之上,阳光、海风、海滩创造了良好的避暑休养的环境,金色沙滩,湛蓝海水,海岛奇观,奇峰异石,渔港景色等,会使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基湖大沙滩,背靠松林,沙质坚硬洁净,沙域开阔,沙坡下海域平坦,海水清澈,为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享有“南方北戴河”之盛誉。


  嵊泗县境山脉以内花鸟山主峰前坑顶最高,海拔236.9米。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0º24´º—31º04´、东经121º30´—123º25´之间,是浙江省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嵊泗列岛东临大海,南与佛教胜地普陀山相峙,西与上海金山卫相望 ,北接黄海,扼长江、钱塘江之咽喉,是国际远洋轮船出入长江、吴淞口的必经之路。全县404个岛屿,其中16个大岛有人居住,设3镇4乡,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8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八万余人。泗礁岛是全县最大的岛,25.88平方公里,菜园镇是县委、县府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上海芦潮港31海里、宁波75海里、舟山74海里。  嵊泗列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姝丽迷人、独具魅力,素有“海上仙山”之称,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海钓、尝购海鲜和海上动动的理想场所。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寒日,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为15.8℃。年均降水量973.3毫米,降水期较集中于春、夏。日照充足,年均日照达2118.2小时。年无霜期在300天以上。7、9月有台风,对本县交通运输和经济建设有一定影响。

  嵊泗海域处于长江、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入海口外的交汇点,海域辽阔,水质肥沃,饵料丰富,盛产大小黄鱼、乌贼、带鱼、海蜇等等。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洋山洋面已形成渔场,以后渔场逐渐东移,形成了全国著名的嵊山渔场。苏、浙、闽、沪等大批渔船来此生产。渔业也是本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嵊泗县海域水产资源丰富,有鱼类96种,虾类19种,蟹类15种,海藻类118种,还有软体动物及贝类。
  鱼类资源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乌鲳、燕尾鲳、海鳗、星鳗、鳓鱼、鱼免 鱼、鲻鱼、黄姑鱼、石斑鱼、鲨鱼、马鲛鱼、舌鳎鱼、鲥鱼、鲐鱼、鲷鱼、东方鱼屯、鲈鱼、遮目鱼、红娘鱼、虎鱼、鱼安 鱼康、龙头鱼、梅童、凤鲚、刀鲚、棱鱼是、斑鱼祭 等。
虾类资源主要有:周氏新对虾、细巧仿对虾、哈氏仿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中国毛虾、日本毛虾、日本鼓虾、海蜇虾、安氏白虾、脊尾白虾等。
  蟹类资源主要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东方大面蟹、日本近方蟹、中华近方蟹、掌痕沙蟹等。
  据县水产局调查资料,岩礁上贝类数量平均433.02个/平方米,生物量平均达132.58毫克/平方米。
  软体动物资源主要有:乌贼、鱿鱼、章鱼、条纹隔贻贝、厚壳贻贝、紫贻贝、笠贝、龟甲、褶牡蛎、红条毛映石鳖、朝鲜鲍带、石鳖、绣凹螺、荔枝螺、短尾顶螺、日本菊花螺,齿纹蜒螺、丽核螺、蝾螺,光滑兰哈、彩虹明樱蛤、中国不等蛤、杂色哈、毛蚶、青蚶、蛏子、海蜇、海葵、珊瑚、藤壶、海胆、海星、海绵等。
  本县海域有海藻118种,其中绿藻类23种,褐藻类24种,红灌类69种和蓝藻类2种。主要优势种是浒苔、蛎菜、孔石纯、裙带、紫菜、海萝等。
历史沿革
  今嵊泗县,唐宋时称为北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国县和蓬莱乡、北界村等一并废置,北界村这一地名亦废弃。清同治九年(1870年),英国人在花鸟岛上建造灯塔。因岛上两峰对峙形似马鞍,故称崇明县外海诸岛为马鞍群岛?包括嵊山、泗礁、小洋,及其附近的岛屿 。上述北界和马鞍群岛,为旧时对今嵊泗列岛的称呼。
  民国21年,即1932年8月7日,崇明县官方报——《新崇报》第四版《学术评论》栏,刊登了周会《开发泗礁、嵊山之商榷》一文。其云:“盖定海、嵊泗间交通,实较与本邑?按:指崇明 为便。”于此,首先使用了“嵊泗”这一地名。1934年3月,崇明县颁发了嵊泗设治的官方文书。嗣后,嵊泗遂为江苏省崇明县之第五区。此乃“嵊泗”这一地名,见诸于官方记载的最早记录。自1932年至今,已有70年。嵊泗之“嵊”和“泗”,取自嵊山和泗礁。原均无偏旁,为“乘”和“四”。“乘四”?嵊泗者,一乘四马,为岛屿围拱之意。嵊泗列岛,意即岛屿众多的列岛。然而,当时所指的嵊泗,包括泗礁山及其附近的岛屿旧称巴克列岛 和嵊山及其附近的岛屿旧称马鞍列岛,此即今嵊泗列岛之雏形,亦可称为狭义的嵊泗列岛。广义的嵊泗列岛,应包括巴克列岛、马鞍列岛和乱形列岛即大、小洋山及其附近的岛屿,以及滩浒。即今嵊泗县全境。1949年置县时,命名为嵊泗,乃取列岛之名。
  据《史记》和《水经注》记载,上古时期,嵊泗地为南蛮、东夷其中岛夷之地。
  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亦称甬东或甬句东)。今嵊泗县为当时海中洲的一部分。战国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读 “gou” )章县地。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嵊泗地属会稽郡贸县。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封地之东楚会稽郡鄮县。
  西汉高祖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后,属楚王韩信封地之会稽郡鄮县。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为荆王刘贾荆国之地,后为吴王刘濞吴国之地,均属会稽郡鄮县。景帝三年(前 154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受诛,遂属江都王刘非封地之会稽郡鄮县。元封五年(前 106 ),分天下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
  据《汉书。地理志》,新莽时改鄮为海治。东汉时,仍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三国时,属吴国扬州会稽郡鄮县。晋因袭东汉州制。西晋初至东晋太宁二年( 265--324 ),嵊泗属扬州会稽郡鄮县。太宁二年,改会稽郡为会稽国。东晋隆安三年至元兴元年( 399--402 ),孙恩率领 20 余万起义军,曾一度占据鄮县诸岛(今嵊泗列岛和舟山群岛)。
  南朝宋时,属扬州(或东扬州)会稽郡鄮县;齐时,属扬州会稽郡鄮县;梁时,与宋同;陈时,属东扬州会稽郡余姚县。
  隋文帝平陈后,置吴州总管府,嵊泗地属吴州总管府句章县。大业元年( 605 ),属越州句章县,大业三年,改越州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 621 )平李子通,置越州总管(府)和鄞州,不设县。嵊泗县地属越州总管(府)鄞州。武德八年,属越州都督(府)越州、县。贞观元年( 627 ),分天下为十道。嵊泗地属江南道越州鄮县。 开元二十一年( 733 ),增至十五道,遂属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六年,于鄮县置明州并析翁山县,嵊泗地属明州翁山县。天宝元年( 742 ),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 758 ),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郡复为州,遂属浙江东道明州。大历六年( 771 ),因 “ 袁晁之乱 ” 废翁山县,属鄮县。
  五代梁开平三年( 909 ),鄮县复析翁山县,嵊泗地属吴越国明州翁山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吴越国纳土归宋,翁山县复废。嵊泗地属明州鄞县。淳化四年( 993 ),分天下州县为十道。嵊泗地属浙东道。至道、天圣、元丰年间,嵊泗地域均属两浙路。熙宁六年( 1073 ),析鄞县地置昌国县,遂属昌国县。南宋绍兴元年( 1131 ),两浙分东、西路。嵊泗地属两浙东路。绐熙五年( 1194 ),升明州为庆元府。
  元朝至元二十一至二十七年( 1248?1290 ),属江浙等处行中收省浙东道宣慰司庆元路昌国州昌国县。
明初,因袭元行省制,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洪武二年( 1369 ),嵊泗地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州府昌国县。洪武十四年,改明州为宁波。洪武二十年,昌国县废,迁其民于内地,夷县为中中、中左两千户所。嵊泗地域,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定海县(即今镇海)。洪武二十九年,于布政使司下设浙东道,管辖所属府、县。据《明史。职官志》,今嵊泗县境明时属宁绐分巡道。
  清初因袭明制。嵊泗地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绐道宁波府定海县(今镇海)。寻改属闽浙总督浙江省(巡抚)宁绍台道。不久废闽浙总督而设浙江总督。康熙二十七年( 1688 ),于舟山置定海县。嵊泗地属定海县。康熙二十九年,分定江、浙洋汛。嵊泗地域划归江苏省(布政使司)苏松太道苏州府太仓州崇明县。雍正二年( 1742 ),升太仓为直隶州。
  民国元年至 5 年( 1912-1916 ),属江苏省崇明县。民国 5 年,在清苏松太道的基础上,设沪海道尹于上海。民国 5-7 年,属江苏省沪海道崇明县。民国 7 年,沪海道废,由江苏省水上第一警察厅负责崇明县外海诸岛的治安和防务,行政上属崇明县。
  民国 23 年 3 月,崇明县于嵊泗列岛设第五区。“ 八。一三 ” 淞沪事变前,为侵华日本海军舟山基地司令部占领。汪伪政权划为浙江省定海县之第十区(亦称嵊泗特别区)。
  抗战胜利后,与战前同。民国 35 年 11 月,改崇明县第五区为江苏省直属区。民国 36 年 9 月,改直属区为设治局。民国 37 年 10 月,设治局改由海军管辖。
  1949 年 10 月,置嵊泗县,属由大陆流亡本县枸杞岛的江苏省政府管辖。1950 年 7 月,嵊泗解放,设特区和军管会,属苏南松江专区。 1951 年 3 月,特区和军管会均撤销,复置县。隶属不变。 1952 年,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为江苏省,嵊泗县属江苏省松江专区。
  1953 年 6 月,嵊泗县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58 年 10 月,舟山专员公署和嵊泗县均撤销,遂为宁波专区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1960 年 11 月 -1962 年 4 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
  1962 年 4 月,恢复县建制,嵊泗县仍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70 年 4 月,改舟山专区为舟山地区,嵊泗县属舟山地区。1987 年 3 月,改舟山地区为舟山市,嵊泗县属舟山市。
风土人情   嵊泗渔岛上的婚俗,主要分为“过书”、“好日”日字方言(读“热”)两大部分。
  “过书”即为订婚,又俗称“下定”、“递庚帖”。旧时渔岛上男子15--16岁,女子13--14岁,家中父母即在本岛或邻岛中门第资财相当人家择媳或选婿。一般情况下,男家选女孩貌好人端庄,女家选男孩身强力壮人下派。若初选后双方意,则问明双方年纪是否相当,生辰八字是否有相冲或相克。尤其是生肖,若是遇“龙虎斗”、“狗咬羊”,或是“鸡犬不和”、“羊落虎口”等生肖相冲、相克,双方避免攀亲,即使男子青少年双方自己欢喜,其各家父母长辈也不会答应。若没有生肖相冲、相克,则挽请亲朋好友,或是岛上媒婆,登上说亲。一般总是男方主动挽媒上女家。
  经媒人登门探询,若女家愿意,于是双方交换订婚男女之生辰,各自请看相先生或算命亮眼先生排八字,若再无相冲相克,就请媒人到男女双方家中传递意见,商定彩礼数量和订婚条件,然后择吉办订婚手续,即俗呼“过书”。在双方约定的大吉大利之日,男女双方互换大红庚帖,庚帖由媒人分别送递至对方家中。
  收到对方庚帖后,还须把庚帖压在祖宗香火堂或灶君菩萨香炉下面三日。这三日之内,如若双方家中并无碗盏摔碰碎裂之类现象发生,就被认为双方生辰不相冲相克,可以“百年好合”,于是就可正式订婚。
  嵊泗渔家订婚的礼仪讲究“礼到”、“礼重”。一般都是男方向女方送礼,女方则是象征性回礼。女方回礼,俗称“发送”。“过书”之吉日,男方要向女方送桂圆或荔枝、乌枣、莲子、白糖等四色包头四只,包头上都要贴上写有“吉”字的红纸,俗呼“红交头”。同时还要送鱼、肉、蛋、鸡、酒等食品,和绸缎、花呢衣料。除了这些礼品,还要有礼金,可以按约定的聘金额送上现钞,也有送金耳环、金戒子等金银首饰,还有送手表之类的。
  女方在正式订婚前,设法问明男方公婆、叔伯、姑婶或太婆之鞋样尺码,及未来夫婿之鞋帽尺寸,预先制作好。等媒人送来婚帖与彩礼时,女家不仅以酒席款待,而且还将这预制的鞋帽礼品乡上吉祥和“百年好合”与“五世其昌”之类吉语,连同回帖,一同请媒人捎送给男家。待媒人返男家,男家也要宴请媒人,收过女方捎来的回帖,也有俗呼“书纸”。至此,“过书”即订婚仪式方算告成。
  订婚后,直至结婚前,未婚女婿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向女家送酒送礼,故岛上渔民也有称女儿是“老酒甏”的。尤其是端午节和重阳节、中秋节,未婚女婿向女家送礼均较贵重且数量也多。端午送粽子、酒和肉;中秋节送月饼、酒和肉;重阳节则是送敲上经印的包子、肉和酒。即使结婚后,这三个节日,女儿、女婿向娘家(岳母家)送礼习俗也不改变和中断。
  “好热”也有俗呼“好日”,即为结婚。结婚先要“定日子”。男方选定迎娶吉日之后,一般都应在婚期的前一年腊月将初选定的“好日”的日子告知女家征询意见。如女家父母认为嫁女的准备来得及,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就答复媒人告诉男家同意。然后,男方根据订婚时商定的额度,除订婚送去部分,一次性送齐彩礼。女家则视男家所送彩礼多少,结合自家财力,置办嫁妆。亲朋好友闻知喜讯,纷纷送礼庆贺。男方亲戚,一般还要置办一桌较为在家盛的酒宴,招待即将当新郎之人,俗呼“待郎”。若遇上旺汛渔时,无暇置办“待郎酒”或是即将成婚者执意从简,也有送一只大蹄胖表示心愿的。
  举行婚礼前一天,男家要派“帮衬”即帮办婚礼的青年好友若干人,先将“全鱼”即整条的一对大黄鱼和鸡、鸭、猪、羊及整坛的绍兴老酒等礼物,都要贴上大红双喜字,送到女家,女家置较为简单但不失客气的酒宴,招待适彩礼的“帮衬”,但“帮衬”只能吃上半餐,即挑上女家让先行带回的部分嫁妆返回,俗呼“帮衬”吃“半餐头”。直到正式迎娶的那天中午,女家才让男家派来迎娶的“帮衬”挑或抬上所有嫁妆,一路吹吹打打地送往男家。旧时嫁妆光有衣被、笼箱之类,现今还有彩电、音响和录像机及煤气灶具等。嫁妆少的七八扛,多的十多扛,甚至二三十扛。沿途不仅燃爆竹,还有音响设备奏放喜庆乐曲。在嵊山、枸杞岛等渔村迎娶,至今还有渔民乐队,沿途演奏“三乐”、“喜则”、“一江风”等欢庆的乐曲。而且,迎亲队伍总要沿着全岛最宽畅、最闹的街路,缓缓地向新郎家时发,引得男女孩子老少出门观看,万户空巷。迎亲队伍,总是预先打听好,避免和别的迎亲队伍相冲,或是和送丧队伍相遇。万一不巧遇上,也总是相互协商,避免相冲、相克的可能,以保大家欢欢喜喜,平平安安。
  迎娶前一天晚上,男家要办“友聚饭”,女家则要办“开面酒”,也有称“光面酒”,复请双方宾客,此乃婚宴正餐之首餐。开面,即由一家亲齐全的中年妇女,用棉纱沾脂粉,绞光新娘脸上汗毛,故称“开面”或“光面”,一个渔家女一生只能有这一次俗行的面饰经历。
  迎娶之日凌晨,男家还要以全鱼和全猪、全羊(亦有以猪头代全猪,羊一般均为整只)和果品等,在“堂前间”即礼厅举行祭祀神灵与祖先的仪式,俗呼“享先”,即在迎娶前首先敬神与祖,让神与祖先接受新人之礼;也有称为“相喜”均含有祈求神、祖保祐 新婚顺利和百年好合、幸福平安之意。“相喜”之夜,新郎须由爹娘健在的童男伴睡。举行“相喜”礼仪前,新郎必先沐浴洁身,以示对神、祖虔诚崇敬。
  迎娶之日,旧时在嵊泗渔岛,有钱娶亲,男家发花轿,以当时贫穷受歧视的“堕民”手执名帖为使者,引导花轿和迎娶队伍出发;穷人家,光以迎娶队伍前往女家。花轿临门,女家一般总是虚掩大门,待男家使者从门缝中塞入红包,女家方才大开中门迎入娶亲队伍。
  新娘上轿前,由其兄弟预先为其举行赶轿内“吊死鬼”以保隐嫁平安的仪式。行此仪式时,新娘的兄弟一手持点燃的红烛照明,一手执明镜,探往轿内仔细巡照搜查,以明镜与火驱邪鬼。尔后,男家使者列入三次催妆、催上轿仪式,新娘才上轿。新娘上轿或启程上出嫁之路,按渔岛习俗,须由其兄弟,无兄弟则由姐夫、妹夫、或堂兄弟、表兄弟抱上轿或抱离家门,此俗乃为避免新娘出嫁双脚落地,带走娘家“风水”和财气。若既无轿,又无合适之人抱上轿,则在地上铺红毯或红布,让新娘通过;或是在新娘新鞋上套穿旧鞋离家门,然后由送嫂将旧鞋脱回,总之是不让新娘脚落娘家地。
  新娘上轿,意味着她从此成为夫家人,其母手碗上好的净锅米饭,为出嫁的女儿再喂上一口“上轿饭”,充分体现了慈母心肠别女情。此举与女儿出嫁后,每逢端午、重阳节日,女儿、女婿必要回娘家送礼品紧密相连相衬,体现了嵊泗渔家隐俗中的人伦理、道德。
  迎新娘抵夫家后,即行“拜堂”仪式,此乃为婚礼之高潮与中心。在嵊泗渔家传统习俗中,有“拜堂成亲”之说。男女即只有经过拜堂仪式,才能结为夫妻。拜堂仪式,主要有三: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举行拜堂仪式后,“挈郎囝”即两名父母双全的男童,手拜捧花烛,引导新婚夫妇从铺在地面的米袋上步入洞房。米袋一般为麻袋,须五只,走过一只袋即移入近洞房处,依次相传,新人步步踏在“袋”上进洞房,像征着传宗接代,代代相传,五代相见亦即五世其昌之风俗吉语含意。
  旧时,嵊泗渔家姑娘出嫁,只要条件许可,总是披戴凤冠霞帔,乘坐大红花轿,且有半副銮驾在前导引。须知这是皇后娘娘和帝王御妹、公主才能荣享的大礼,普通渔家女何以能享此殊荣?此俗源出南宋时“民女救康王,康王赐凤冠”的传说。
相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赵构,为避南侵之金兵祸害高宗带着后妃臣自临安跑至沿海明州,被金兵追捕而冲散,高宗只身逃至鄞西地界高桥附近。危难之时,高宗忽见村头黄土泥墙边,有一位晒谷的村姑坐在空箩上纳鞋,眼见金兵逼近,呼叫“姑娘救朕”!
  村姑见一陌生男子,身着黄袍,神色惊慌奔至身旁;又见村外大路上尘烟滚滚,金兵席卷而来。此时已无处可以藏身,村姑急中生智,心生大胆之计,让这位陌生男人藏匿箩下,自己仍坐在箩底上,穿针走线,若无其事地继续纳鞋。
顷刻间金兵赶到,慌忙四寻一无所获,喝问村姑:“刚才可有一穿黄袍之人逃过此地?”村姑面无惧色,边照旧纳鞋边回答:“奔过这座高桥去了!”金兵追人心急,往桥上蜂拥追去。
  村姑待金兵走远,起身让出藏在箩下的陌生男人。高宗惊魂未定,却见救自己的村姑淳朴秀气,问其姓名也不作答,只是微笑害羞。高宗有心报谢这位善良美丽的村姑救命之恩,说:“朕乃当今皇上,感尔相救,待朕安然回都城,即来接尔进宫,封你为娘娘”。一时无以为凭,就指着村姑身上的裙裾布褴,道:“他日待凤车来接,尔以此裙裾悬挂檐作为凭证”。说完,高宗就匆匆离去。
  村姑将她搭救康王,和康王许诺封她为娘娘,要接她进宫之事告知父母,父母毫无防范之心,将此事在三亲六眷、街坊邻里中传开。待到宋金议和,江南偏安,高宗返回临安重坐龙延,派人打着銮驾,来到鄞西高桥接救命的村姑进宫。但进了村,只见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制工相同的裙裾布褴,连颜色也几乎一样,无法确认哪个为救驾村姑,来人只得回宫复命。
  高宗闻奏,虽有心报恩,但无法认到那位村姑。左思右想忽地候出一个报恩之法,并即刻下诏:日后凡明州女子出嫁,特准享受御妹之尊荣礼遇,新婚允穿戴凤冠霞帔,容坐五鹤鸣天的八人大轿,半副銮驾引轿。
南宋时,嵊泗诸岛隶属两浙东路。南宋宝祐 六年(1258年)秋九月,宋迁命水军自宁波镇海招宝山,至嵊泗大洋、徐公、金鸡、花鸟、绿华、壁下等诸岛,设置海上烽燧十二铺,以防金兵从海上入侵。从而在海上形成了一条比较安宁的航线,也加强了宁波与嵊泗诸岛间的联系。宁波渔民纷纷驾舟前来嵊泗诸岛捕鱼捉虾,也有的常居岛上,把宁波沿海婚俗带到嵊泗。而新娘穿戴凤冠霞帔、坐花轿、半副銮驾导引之俗,则是其中一例。而海岛多为海涛阻隔,渔家姑娘出嫁,坐花轿变成坐彩船,乃为海上花轿,别具婚趣。

经济概况  嵊泗县原是荒芜之地,早年航海者过此,最先看到四块礁石,命名为泗礁,后与嵊山等岛合称为嵊泗列岛。 1949 年 10 月置县,初期属苏南行署松江专区, 1953 年划归浙江省。嵊泗列岛人口总共八万余人,其中 60 %直接从事渔业生产。先民大都来自宁波、定海、岱山一带,少量来自祟明、南汇等地。
  嵊泗的海水养殖大有可为,全县可供养殖的海域有7126亩,滩涂5496亩。目前除了已养殖贻贝2400亩,年产量6000余吨外,近年还加强了鲍鱼、栉孔扇贝、日本对虾和裙带菜等海珍品的开发。
  嵊泗的港口十分优越。这里域海宽阔,深水线多在20 — 60米之间。尤其是绿华港,为上海港的减载过驳锚地,又称“国际锚地”。每年有3000艘左右中外远洋货轮在此停泊。由于风浪小,底质是软泥,海潮流速缓和,10一20万吨级的重载海轮也可自由进出。因而将建成与上海港配套的深水大港和东海油田的海上后方基地之一。
  渔业是经济的基础,盛产小黄鱼、墨鱼、带鱼、镘鱼和鲳鱼。海水养殖贻贝、对虾、鲍鱼、扇贝、海带、海鳗。冻鱼、冻目鱼片,鲜活梭子蟹、石斑鱼、对虾、鲍鱼和海蜇皮等外销日本、智利、比利时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依靠海运,有泗礁至上海、定海及县境内航线5条。建有码头24个,灯塔5座,花鸟灯塔建于1870年,是远东第一大灯塔。泗礁、黄龙、枸杞、嵊山等岛景观集中,登泗礁山以观东海日出。基湖海滨浴场则有“南方北戴河”之美称,枸杞山有“海若波恬”、“瀚海风清”、“山海奇观”等摩崖石刻,系文物保护单位。
  嵊泗是全国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和浙江省最大的鲜活海水产品养殖、出口基地,共有虾、蟹、贝、藻等产品500余种,有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12600多亩。鲍鱼、扇贝、裙带菜、东方红鳍豚等海珍品已在此“安家落户”。全县拥有钢质渔船等机动渔船3000艘,年产海水产品近20万吨,出口逾万吨,人均鱼获量,出口量均为全省之冠。
  嵊泗的旅游事业出发展也正方兴未艾。嵊泗列岛 1985年被批准为浙江省18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上海市旅游局与嵊泗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发泗礁岛上的基湖海滨浴场,五年来己接待中外游客30多万人次。
行政区划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市最北部,北纬30°43',东经122°27'。由嵊泗列岛、马鞍列岛、浪岗山列岛、崎岖列岛等404个岛屿组成。

Shengsi Xian
330922
202450
菜园镇沙河路388号
辖3个镇、4个乡,11个居民区、48个行政村:菜园镇 嵊山镇 洋山镇 五龙乡 黄龙乡 枸杞乡 花鸟乡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