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交城县

交城县


ad



【交城简况】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麓,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方山、离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距省城太原51公里,属城郊型通衢热线,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太原的近郊县,中国公路主干线307国道纵横交汇境内,大运高速、夏汾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具有优先接受环渤海湾经济区辐射的区位优势。全县总面积1822.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2.8%,平川占7.2%,县内耕地面积24.6万亩,县城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2008年城区规模为5.62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4乡140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2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万人,城镇人口5.5万人。6镇是:天宁镇、夏家营镇、西营镇、西社镇、水峪贯镇、庞泉沟镇;4乡是:洪相乡、岭底乡、会立乡、东坡底乡。
县人民政府驻天宁镇。邮编:030500。代码:141122。区号:0358。拼音:jiaocheng。 2007年交城县被命名为“中国玻璃文化之乡”。
  

【自然概况】交城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部边缘,介于东经111°24′至112°27′,北纬37°28′至37°54′之间。东与清徐县接界,南与文水县为邻,西北连方山、娄烦二县,北与古交市相依。全县总面积 1822.11平方公里,西北至东南直线长83.65公里,东北至西南直线宽34.65公里。
  交城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东翼中部,海拔高度750-2830.7米。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多川少,山地面积占到92.8%,平川面积仅占7.2%。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知名山峰117座,最高山峰为县境西北与方山县界处的孝文山,海拔2830.7米,是华北第二高峰;最低处位于东南平川西石侯一带,海拔748米,相对高差2082.7米。境内北部有1-3 公里的山前洪积扇裙,西部为文峪河冲积倾斜平原,东部为汾河冲积倾斜平原,总体形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川仅有东南部一隅,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区,山高林密,多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关帝山、铁史沟山岩、三座崖、狐爷山;西有长树山、骨脊山、寺沟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交城县属于暖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热充沛,秋季凉爽易涝,冬季寒冷少雪,冬长夏短。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743小时,日照率62%, 较为充足。多年平均气温为7℃偏低,年均气温最高的平川西营一带为10.5℃,年均气温最低的西北山区横尖一带为1-3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38. 6 ℃(1966.6.2 1),极端最低气温-24℃(1966.2.22),无霜期由北向南渐次增多,为100-161天。年均降水量为 440-700mm,年平均雨日77.6天,降水量集中在7、8、9 三个月,占到全年水量的64%。年平均相对湿度62%。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峪河及其支流窑儿河(四道川)、中西河、西葫芦河、东葫芦河和西冶河等。全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梁、玉米、水稻、薯类、豆类、棉花为主,经济作物有红枣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木材积蓄量居全省各县之首。林区栖息有世界珍禽——褐马鸡,是山西省的省鸟。交城自然资源丰富,是山西省第二林业大县,森林面积107.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植被覆盖率占全县面积的46%。以骏枣、梨枣为代表的土特产品驰名全国,梨枣是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果品。该县矿藏资源有煤、铁、石棉等。矿产资源富集且资源秉赋较高,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英砂、青石、铝矾土等30余种,煤炭储量33.4亿吨,焦煤、肥煤储量18亿吨,低硫低磷铁矿储量1650万吨,其它矿产资源如石灰岩、石英石,方解石等品位高、储量大。天然水资源总量每年2.4亿m。

【历史沿革】
交城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期,境内已有人类繁衍,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隋开皇16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夏属晋阳为唐国之地,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属河东郡,东汉复为大陵、晋阳。西晋时期属前赵离石,东晋先后隶属前赵、后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晋阳、文水县地始置交城县,因县治居汾孔二河相交处,故名交城(故治于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由古交移置今县址,唐天授二年间历代县名未改。五代时期,境地先后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明代隶于太原府,崇祯十七年属清。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划该县为交城、交西两县,民国三十三年复并为交城县。1949年9月隶属榆次专区,10月改属汾阳专区;1951年复属榆次专区;1958年属晋中专区,同年9月,该县与文水、汾阳并为汾阳县;1959年9月复为交城县;1971年划属吕梁地区恢复交城县建制至今。
【人文历史】交城旧称“舅犯故里”,隋朝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交城曾作为军事要塞,地控秦晋咽喉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交城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晋绥八分区所在地,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独立谱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英雄赞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城曾一度风靡全国。
交城县有瓦窑遗址、磁窑遗址、竖石佛石刻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古文化遗址瓦窑遗址分布于瓦窑河两岸的斜坡及台地黄土层中,面积约七十万平方公尺,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范畴,文化遗存丰富。磁窑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的磁窑河口两岸,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范畴。竖石佛石刻在县城东北十公里岭底乡竖石佛村南,始建年代不详,并建有竖石佛寺。交城山抗日战争革命纪念馆,位于西冶川腹地西坡村,馆内征集有历史图片、战争年代实物、书籍、文件等革命历史文献和抗战时期的革命文物。在马烽、西戎创作的《吕梁英雄传》中,许多原型都出自交城山这个红色摇篮。
遗存古建筑和古文化遗迹有:玄中寺、天宁寺、永福寺、卧云庵、王山圆明寺、广胜寺等。
交城的神话传说有:狐爷山底金马驹、西冶金姑姑、牛斗虎与龙虎巷、卦山聚宝盆、南巷张果老、交城树怪、鸠鸽二仙、龙母庙、王明寨贩钵鱼、“凉帽王’’发迹记、傅山先生与卫生馆、葫芦王传说、赵吉士传说等。
交城,曾是汉王朝的军马基地;唐代全国著名的玻璃产业基地,所生产的花瓷腰鼓就已经运用尖端着色工艺“铜红釉”;宋王朝的冶铁基地,所制兵器,均属上品,所产“云子铁”举国独有;明清以来全国的皮货加工集散地,曾有“交皮甲天下”之誉,是全国著名的皮货重镇。
历史上交城的名人有狐突(—前637年):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前630年):晋文公重耳之舅。昙鸾(476—542):北魏雁门人,著名佛学家。交城是一块革命的圣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交城人民谱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英雄赞歌,涌现出了华国锋、李立功、常芝青、侯维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段祥玉、崔三娃等。交城籍将军有王作义、申子文等;文化界名人有宋转转、燕居谦、田瑞等。
【资源禀赋】一、人口资源
2003年,人口出生率为13.16‰,死亡率为4.55‰,自然增长率为8.61‰。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1.6万人,全年净增人口0.7万人。城镇人口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5.5%,乡村人口16.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74.5%。
二、土地资源
交城县共有土地总面积1822.11平方公里,合273.3万亩,山区面积253.1万亩,占全县面积的92.8%,平川面积20.2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2%。除去居民地和水城地,土地面积26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7.7%,其中耕地面积24.6万亩。按2003年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约1.1亩。
三、矿产资源
  交城广大山区地处吕梁中段,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发现的地下矿产有32种,其中煤铁储量最为丰富。全县铁总储量918万吨,铁锰矿8000吨, 铝探明储量55万吨,铜探明储量55万吨,煤炭总储量19.94亿吨。此外,较丰富的矿藏有铁矿,且以低硫低磷而闻名全国,储量12亿吨;石棉矿储量30亿吨,大理石矿1.3 亿立方米,石灰石矿55.49亿吨,耐火粘土245万吨。
四、水利资源  
  交城县水资源总量为24220.6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435立方米,亩均占有量为567立方米,是全省较缺水的县之一。交城境内河流较多,但大多数流域窄,流量小,山区5乡镇的河水汇入文峪河水库后,不能被该县充分利用,文峪河水库资源是交城县可开发利用的最大水源。
五、旅游资源
交城旅游景点风光宜人,文化积淀厚重,有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自然风光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主要有佛教圣地,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易学名山卦山和佛教华严宗古刹天宁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天然氧吧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云顶亚高山草甸四十里跑马岩、果老峰庄园、王山园明寺、龙堂卧云庵、永福寺、三座崖等。
1.玄中寺
  位于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石壁山中,始建于北魏。是佛教净土宗祖庭,是全国佛教三大戒坛之一。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与佛教信徒朝拜、集聚之地和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
2.卦山与天宁寺
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三公里处,距太原六十七公里。因山形卦象而得名,爻峰挺秀,卦象环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易学研究实体。 “卦山之柏”与“黄山之松”、“云栖之竹”并称为华夏树木奇观。天宁万寿禅寺坐落其中,为中国佛教华严宗巨刹。卦山集文物、宗教、古建、森林公园于一体,是极其优美的旅游胜地。在卦山多元文化旅游的经纬中,形成了“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多元体系,被誉为“易学之源、八卦名山”。
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
   庞泉沟位于交城县城西北100公里关帝山腹部,处吕梁山的中段。山高林密,峰险景奇,山泉长流,鸟类群居,野兽出没,自然景色诱人。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云断千山峰连峰,林海无垠猿啼声,庞泉飞流源不尽,晚霞留恋睡美人”,这是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而秀丽风景的真实写照。庞泉沟为全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禽、山西省省鸟——褐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兔狲、林麝、金钱豹、黑颧、金雕、猞猁等数十种稀有动物的繁衍、栖息地;生长着落叶松、云杉、灵芝等数百种植物和名贵药材,被誉为“中国华北落叶松之乡”;“孝文古碑”、“云顶日出”、“笔架生辉”、“文源晚翠”、“龙泉飞瀑”、“古树宝塔”、“天门瑞气”、“绿色长廊”、“雄师夕照”、“翁孙守林”构成庞泉沟“十大奇观妙景”,素有“南有九寨沟,北有庞泉沟”的美称。区内风光绮丽,葱郁幽深,置身其中,体味到森林浴清新爽畅的美妙感受,是人与自然物种最理想的生态乐园。
4. “天然氧吧”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
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吕梁山东麓,距省城太原约56公里,交通极为方便。公园总面积18.7万公顷,自然景观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贵树种侧柏林、特色乔木林、观赏林等,世界珍禽褐马鸡、候鸟、野鹿、原麝、金雕等几十种名贵动物栖息于此。园内的千年古刹玄中寺座落于深山幽谷之中,北方罕见的龙堂寺天然溶洞怪石嶙嶙,形态万千,元代古建筑永福寺古香古色,耐人寻味。瓦窑沟内,叠层沙岩,高达30米,潺潺流水、直泻而下,有水声吟。
园内森林资源非常丰富,覆盖率达92.6%,园内叠层沙岩,高达30米,给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5.四十里跑马墕
  极具草原情韵的南云顶亚高山草甸四十里跑马岩位于交城县会立乡柏峪沟川西部。该区山势平缓,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景色旖旎,气候宜人,雄浑广袤,夏为避暑消夏之胜地,东为高山滑雪之佳区。这里有禅寺塔斜阳、娇儿山云海、后汉开国皇帝刘渊得剑处、阎锡山跑马场等四大人文自然景观。草甸山体保持了燕山运动宽缓的背斜式天然特征,是生态旅游和修养身心的理想境地。
6. 果老峰庄园
果老峰庄园位于庞泉沟景区内,是集旅游、住宿、狩猎、娱乐、承办会议为一体的理想旅游景点,因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毛驴来此与当地村民下棋而得名。果老峰庄园环境优美,风景怡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褐马鸡、金钱豹、林麝、野猪等,还放养了众多的野鸡、山猪,庄园内有北方农家建筑风味的窑洞式建筑,庄园内的农家饭馆有各种好吃的野味,会让游人乐而忘返。
7.王山圆明寺
圆明寺位于县城东北6公里王山之阳。为隋唐时期所建。寺东南白鹿岗八角宝塔为该县现存最大砖塔。寺西1公里为墓塔区,残存金、元、明历代高僧灵塔、寿塔50余幢。
8. 龙堂卧云庵
卧云庵位于西冶川中部西侧野珠沟,俗称龙堂寺,系佛教曹洞宗场院,建于明初,气势宏伟。
9.阳渠永福寺
永福寺位于交城城东1公里阳渠村东,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后经过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寺院气势宏伟,布局整齐。旧为释迦牟尼佛堂,寺门有三,钟鼓楼尚为完整,与寺院相对有清建戏台。全部寺院占地3 884平方米。今为阳渠学校占用。
10. 三座崖
三座崖坐落在县境西北葫芦川中部,海拔2077米,是综人文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观。因主峰遥望方而高,平如座故名。山高踞于林海之中,青松、白桦、绿柳、黄杨环绕拔地而起的绝壁,更显得山峰巍峨壮观。明末清初,震撼三晋的吕梁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就设在这里,崖顶现存有人工凿筑的将军洞、阶梯、吊绳孔、柱杆柱洞和房屋建筑遗迹,这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全国性农民武装的分支——交山农民起义军利用三座崖天险地形条件建立的义军兵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主峰悬崖百丈,长约3米、宽仅1米的“试心石”如鹰咀斜悬崖顶。



【经济发展】2008年交城经济再上新台阶,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跃居吕梁市第四位。
(一)主要经济指标。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亿元,财政收入达13亿元,跃居全市第4位,全省第25位,二是投资、消费、出口直线上升。三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427元,同比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20元,同比增长13.7%;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460个,同比增长53.8%;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70%,比2007年提高4个百分点。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9万吨和564吨,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到205天,比2006年多出167天。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全县公路密度达到52.85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到83.1%,全县城镇绿化率达到39.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1.8%;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8%。六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8.2%,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7‰。
(二)发展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煤化工基地和加工及外贸出口基地。
交城工业主要有机械、皮革、纺织、化工、采煤、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其中传统的皮毛业蜚声中外,梅花板手远销欧美等国。全县1822.11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已探明蕴藏矿产资源30余种,依托2#配焦煤、低硫低磷铁矿、青石、石英石,方解石等资源优势,冶炼、煤焦、机械、化工、建材、铸造等产业发展潜力极大。交城工业经济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交城正在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特色煤化工基地,正在成长为全国重要的针状焦、新工艺碳黑、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锰铁合金系列产品、金属镁及镁合金系列产品、抗生素医药中间体、平板玻璃、汽车玻璃、焦碳、水泥、硝酸钾、活性碳、球墨铸件等产品的加工供应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交城骏枣、交城梨枣”为国宴特供果品,享誉全国。
(三)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全力实施“五园战略”。
五园即: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生态旅游园、生态园林城市以及生态环保和恢复区。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以“做大煤焦、做精化工、做强建材、做优加工”为发展目标,在延伸传统产业链条上作文章。继续在“煤―焦化―化产深加工―新型能源产品”、“煤―焦―铁―铸造―精密机加工”、“石灰岩―水泥―特种水泥”、“石英砂―平板玻璃―玻璃深加工”及锰、镁合金产业链上寻求横向闭合、纵向耦合,上下游产品配套协调,生态工业链科学联结的循环产业链网络。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区。围绕已经形成的特色林果业、无公害蔬菜、肉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来展开。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生态农业园。运用生态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生态循环型农业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园区。 整合全县旅游资源,集中围绕以“一山一寺一沟一线”(即卦山、玄中寺、庞泉沟、红色旅游线)为主体的旅游开发重点。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保护与恢复区。重点推进“一城四镇”建设,以实施“双十工程”和构建“五纵、七横、四循环”的路网结构为重点,拉大县城骨架,发展外围新区,加快重点乡镇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确保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
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园林城区。推进六大造林绿化工程,恢复全县生态环境。
(四)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2007年,以珠洽会、中博会、煤博会为平台,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共签约4个,引资25.23亿元。重点突出五个方面:一是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力争把省级“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有竞争力的开发区。二是着力发展新型产业。三是着力借助外力促发展。2006年以来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个,签约金额191.8亿元,落实项目10个,落实资金42.3亿元。争取到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全省规模健康养殖工程重点县项目的扶持。四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五是着力推进富县强兵战略。
(五)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已成为交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交城制造”走向国际大舞台,涌现出了一批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带动企业。以镁合金、铁合金为主产品的特种冶炼加工产业、以钢铁、铸造、机械加工为产业链的机械加工制造业、以平板玻璃及其深加工、玻璃瓶罐为重点的玻璃业、以化工原料为基础的钾盐、精细化工产业、以活性炭为重点产品的环保产业、以水泥、空心砖以及塑料异型材料为主的建材产业的整体实力有了较快提升。一大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凭借其融入循环经济体系的巨大优势,共同构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六)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一城四镇”的城镇化建设总体布局,铺开了总投资5.2亿元的21项重点工程,完善城镇功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投资1.5亿元建成了新交城中学,新建了十多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建和改造了10所乡镇卫生院和29所农村标准化卫生所;不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
(七)加快发展旅游业。
交城是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区,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拥有宝贵的绿色资源与优势的自然生态环境。交城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得天独厚的天然秉赋,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使其在华北地区资源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交城,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独具特色;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开发潜力极其巨大。政府将积极创造条件,重点搞好卦山、玄中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开发边山温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积极有序地推进经营性开发,形成人文旅游与生态旅游相互交融的三晋著名景区,实现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2008年,交城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了“打造特色工业基地,建设三晋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2008年后三到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以建设太原区域卫星城市为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化、城市化两大牵动战略,打造最具活力的新型特色工业基地,力争三年进入全省经济十强,五年进入全国经济百强,把交城建成自然文化旅游胜地、山水园林宜居名城、富裕文明和谐之乡、兴武兴农“双兴”基地。


【基础设施】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备,潜力巨大。交通运输便捷,以307国道为主干线,108国道高速、夏汾高速纵横交错,太中银铁路东西穿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络。邮电通讯快捷便利,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信的通讯网络覆盖全县。电网分布合理,电力供应充足,全县总变电容量26000KVA全部双回路供电,现有220KVA变电站1座,3座110KVA变电站和16个35KVA变电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以最迅捷的速度日臻完善,空前的开发力度和高频率的建设节奏,营造了交城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交城特产】交城自然资源优越,土特产品丰富,比较有名的有梨枣、骏枣、核桃等干鲜果品,另外交城还盛产沙棘、蘑菇、党参等。除土鲜果品外,玻璃咯嘣也是交城的一个独特的手工艺品。
一、交城核桃
交城核桃以个大、皮薄、肉厚,易取仁,出油率高驰名中外。汾阳种植核桃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交城核桃有大龙眼、小龙眼、大花、纸皮露仁、早熟、串儿、穗状、光皮棉、长腰、抗风、横兰兰等五类12个品种。光皮棉核桃,粒大皮薄,表面光滑,每斤20多个,出仁率高达58.19%,仁含油量达72.65%。交城核桃年产量可达2500吨,居全国县级首位。
二、交城梨枣
交城特产梨枣是中国希有名贵鲜食优良品种,1983年,由交城县林科所从省农科院引回交城,并进行科研开发。交城的梨枣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区,被誉为枣中之王。梨枣,口感极好,甜脆微酸,倍感沁香。梨枣,树势中等,发枝力强,适应性广,果实9月下旬成熟。果形近圆形、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果达80克。果皮薄、色泽艳丽、果肉厚、绿白色、汁多味极甜、肉质松脆、风味特异、品质上等。
三、交城骏枣
交城特产骏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誉为“枣后”,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枣果大肉厚、质脆味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枣肉可提取食用香精,又可人药,有补血益气、安神养胃、健脾抗癌之功能。至于枣的口感,交城枣没得说,皮薄,肉厚,核小,口感细腻,而且营养丰富。
经检测,含两种抗癌物质一硒和环磷;腺苷、蛋白质、多糖、多种维生素VC、VB、VE、VD,还含有钾,钠,铁,钙、镁,铜,锰,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十九多种氨基酸,系绿色纯天然营养品、保健食品,它可降低肠胃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保持毛细血管畅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对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交城骏枣誉满三晋,名扬九州。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瓦窑村枣种先后进入原苏联及阿尔巴尼亚地区。70年代初期,先后在北京、广州、太原等地多次参加展览,盛名远播。1987年上过国宴,1990年被选定为亚运会特供果品,1997年荣获澳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国际最高金奖”,1997年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和1999年中国国际农精品博览会两次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交城的骏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曾先后展出于巴黎博览会。远在两千多年前,交城境内即有枣树生长。《战国策》记云;“北有枣栗之利,民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交城地处北地,可知植枣之历史悠久。交城骏枣誉满三晋,名扬九州,蜚声海外。
四、交城沙棘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其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分布面积(东北、华北、和西北)最大,种类最多。
   沙棘的果和叶中含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医药及日化工业开发价值很高;极具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价值。中国的沙棘,是黄土高原及其他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维生素”,沙棘产品是实实在在的“生态有机产品”,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的首选树种。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的总称。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在我国,南起西藏、云南,中经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至新疆、内蒙古、辽宁等省(区)都有大量种植,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北京等省市也有少量栽培。全国沙棘总面积达100万公顷以上,其中天然林约占70%,人工林约占30%。
   山西省约有沙棘林33万公顷, 其中成片林约有20万公顷,约占全国沙棘林总面积的一半,吕梁地区沙棘林面积达8.47万公顷,占到山西省全省的50%。吕梁境内各县山区大都有沙棘分布,分布面积在6670公顷以上的县市有岚县、方山县、交口县、中阳县、离石市、交城县、兴县等,吕梁是山西最大的连片天然沙棘林区,固有“世界沙棘在中国,中国沙棘在山西,山西沙棘在吕梁”一说。
五、玻璃咯嘣
   “玻璃咯嘣”是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产自交城夏家营镇覃村。是太原地区春节前后应时的一种儿童玩具,头大,呈扁圆形,中接细长管,用嘴吹,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了“圪嘣、圪嘣”的声音,清脆悦耳,深受儿童欢迎。每到春节,行销一时。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