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章丘市

章丘市


ad

基本概况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以东45公里处。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0.4万。2009年全国综和实力百强县 排名33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章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先人早在8000年前即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历代英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等都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尽领风骚。
  章丘人民务工经商历史悠久,世称“铁匠之乡”。境内有百脉泉、白云湖、七星台、锦屏山等自然景区和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齐长城等历史遗迹,近年发现的洛庄汉墓、危山兵马俑名扬海内外。历代名人辈出,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词人李清照、近代著名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的故乡。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5种,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储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配套能力强。胶济铁路、济青、济王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贯穿东西,0九路、章莱公路纵贯南北;济南国际机场距明水35公里。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2008年完成GDP3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3亿元,列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自然地理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50公里处,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从地貌的角度来看,章丘属于鲁西断块区,在鲁西断块区的泰鲁块隆内,古生代地层由新到老出露,最老的为中上寒武系的灰岩出露构成南部小区:泥盆系中、上石灰岩系沙页岩出露于明水附近地区,往北在小长白山附近则以火成岩为主。前者易透水,后者则不行,加之地势南高北低,地下水自南向北汇聚,在明水附近受阻水头出露地面,行成泉群,故明水多甘泉,多水。
  章丘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相对湿度65%,无霜期192天。
  章丘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有25种,尤以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储量最大,其中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的最大储量分别为2.38亿吨、4.16亿吨、2.5亿吨和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和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境内水资源充沛,市区群泉喷涌,年出水量达1.2亿立方米, 素有小泉城之称。

历史沿革

  由于境内有座章丘山(现女郎山)而以山命名。

  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东、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潭国,都城今龙山镇城子崖。春秋时期,先后为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秦,属济北郡。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县(治回军镇,今绣惠镇回村)等。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管县、犭虎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犭虎县并入东朝阳县。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东安国。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洲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洲济南郡。宋、金,属济南府。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明、清,皆属济南府。
  民国初,属岱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济南府。1945年8月,划为章丘、章历2县,属泰山专区。
  1950年4月,两县划归淄博专区,1953年9月,章历县并入章丘县(治旧章丘城,今绣惠镇驻地),划归泰安专区。1958年8月,县迁明水。同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属济南市。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又划归泰安专区。1979年1月,复属济南市。1992年8月,撤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
章丘八大景诗
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
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风土人情
  服饰 
  章丘历来在外经商者多,衣着打扮比较讲究。清末、民国时期,富人穿绫罗绸缎,一般人穿家织土布。衣服样式,宽长肥大,男、女上衣均带大襟。后男上衣改为对襟,裤子均为直裆摺。春、秋季,男子穿单袍、马褂;一般人戴皂布帽垫儿,商人多戴纱帽垫儿或缎帽垫儿,铁匠多戴毡帽。夏季,男子外出戴凉帽,农民戴草帽。冬季,男、女都扎腿。普通男人,穿掩襟长棉袄、叉裤(臀部及腰以上无棉絮),戴礼帽或缎帽垫;老人,戴套头帽、三大扇或毡帽头;中青年戴瓜皮帽;儿童,戴脑耷子。官衙公务人员,穿长袍、戴礼帽;富人穿皮袄、长袍或外罩马褂;妇女,穿棉袄棉裤,称为“穿两截衣的”。中年妇女,以方围巾包头;老妇,戴脑耷子。新中国成立初期,穿土布者已不多见。男子,多穿中山装,夏天穿衬衣、制服裤、短裤,冬天穿“列宁服”小大衣、棉制服裤;青年妇女,多穿花布对襟褂、便裤。中、老年妇女,仍穿大襟袄、褂。衣料以平面布、斜纹布、卡其布为主,颜色多灰、蓝、黑色,以阴丹士林为最流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影响,人们的衣着又趋向款式简单,色彩单调。青少年男女,上身穿戴黄军衣帽,下穿蓝国防裤,解放鞋,风行一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服饰向多样化、高档次、外向型发展。青少年男子,爱蓄长发。夏季穿花衬衫、T恤衫、喇叭裤,戴太阳镜,着凉鞋、旅游鞋。冬天穿西装、呢子外套,雪花呢大衣、牛仔裤,三结头皮鞋、火箭鞋、长筒皮靴。女青年,夏天多穿蝙蝠衫、连衣裙、乔其纱、柔姿纱、巴黎纱等,绚丽多彩。冬季多穿裘皮大衣、高跟鞋。衣料、款式年年更新。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服饰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并且逐渐同国际市场接轨。人们穿衣不仅追求高档、名牌产品,而且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服装有了礼服和休闲服之分,礼服主要指西服,讲究质地考究、裁剪合体、熨烫笔挺;休闲服包括休闲西装、茄克等各式服装,讲究穿着舒适、自然大方、具有个性。女子裙装不仅款式更为丰富,而且已不再局限于夏秋季节。
  饮食 
  清末、民国时期,平原、山区人民生活差距较大,贫富悬殊。平原,一般农户以食玉米、小米、高粱、地瓜等粗粮为主;绣江两岸多食玉米窝头、煎饼;北部农村和沿黄一带多食高粱、大豆糊饼;丘陵山区多食玉米谷糠饼子、煮地瓜。全县早、晚餐普遍喝糊糊或稀饭、吃咸菜,午餐吃窝头、煎饼,有点菜蔬。富贵人家,则食不厌精,常年食用细米、白面、鸡、鱼、肉、蛋。普通人家,半年糠菜半年粮。逢年过节方能吃馒头、水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上世纪50至60年代,基本达到吃粗吃饱。山区,以玉米、地瓜干、窝窝头为主食。平原地区,以玉米煎饼为主粮,并能经常吃茄子、白菜、萝卜等粗菜。进入70年代,特别是1978年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山区以玉米、小麦为主食;平原地区,常年吃白面、大米。棉花、花生等油料作物的大量种植,使农民食油成倍增加;多种经营的发展,使肉、蛋、菜等副食品空前丰富。群众食水饺、面条,炖肉、炒鸡蛋已是家常便饭。大曲酒、啤酒、过滤嘴香烟已成为家庭待客之必备品。老人喝麦乳精,妇女喝果酒,儿童喝果汁、可口可乐等饮料已比较流行。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始追求高质量的饮食方式,不仅饮食种类花样繁多,而且注重各种营养合理搭配,鲜牛奶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品。家庭待客逐渐走出家庭,档次逐渐提高。白酒以低度、中高档为主,且开始追求品牌。饮料品种不断增多,高、中、低档一应俱全。吸烟方面,城市居民多吸中高档卷烟,农村居民多吸中低档卷烟。
  婚丧筵席,一般分大席和行席两种。大席招待贵客,有鸡、鱼、肉、肘。客人入座先上压桌碟 (盛烟、糖、瓜子、点心之类),然后上12个盘、4个大件。行席招待一般客人,一般设8大盘、12盘、2至6个大件不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筵席通常设在规模较大的酒店,农村居民筵席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
  居住 
  清末、民国时期,住房多为四合院,格局一般为:东南门、西南圈,进入大门就做饭(东屋为饭屋)。北屋是主房,一般3至5间,高于其他房。配房东、西各2至3间。还有的前庭后院,由北至南,后有台屋,长辈居住。前房有过道,两侧为晚辈居住。中上等人家,进大门有影壁,过影壁拐弯有二门子。房屋结构,富贵人家建砖瓦房;一般人家多石基、土坯墙、麦秸盖顶。南部山区,多乱石墙,薄石板檐,黄草盖顶;北部沿黄地区,多砖基、土坯墙、秫秸箔加黄泥盖顶的平屋。建房时,请风水先生卜算吉日,忌房屋方向与太岁相对。“三煞”与“太岁”相对时,不建房。新中国成立后,建房格局基本如前,但盖新房者渐多。特别是1978年以来,盖房讲究前出厦、锁皮屋、水刷石前脸或瓷砖装饰、水泥地面、玻璃门窗。大门建筑形式多样,有的起脊,有的平顶,别具一格。城镇居民单元楼增多。经济条件好的村,统一规划,建居民新村,向阳房成排连片崛起。近年来,随着城市各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住房结构更加合理。人们开始追求大面积住房,同时注重住房的装修,使居住开始呈现舒适化。在农村,多有刮瓷墙面出现;有的屋顶设吊顶。偏房有的为平顶房,水泥抹顶,用作摊晒粮食或堆放物品。无偏房或院门开向东、西方向者,多在院门内侧建有影壁,或饰以“福”字,或贴有山水、花鸟图案的瓷砖;南向开门者,院门多在偏房一侧,偏房的南山墙兼具影壁的装饰作用。院门渐趋宽大,多为木门或铁门,分为两扇;传统的起脊门楼仍居多数,但新式的平顶门日渐增多,门柱上多贴有瓷砖,饰以花鸟图案,门楣上有“幸福之家”、“安居乐业”、“前程似锦”等字样。
网络:章丘的网络发展比较迅速,新型论坛如:泉韵论坛:http://quany.cn/在本地拥有较多年轻网友
经济概况
  章丘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农业结构合理,都市农业发展迅速,是省八大农业现代化试点市之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3亿元,列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近年来,章丘市紧紧抓住济南东扩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定位,确立了“一二三四六六”的总体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章丘“一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富强、和谐“两个主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升级、社会结构升级“三个升级”,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四个优先”,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城镇带动、外向拉动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现代产业建设、现代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六大突破”,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把章丘建设成为全省首善之区的首善之地。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374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20.03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160元和8110元,增长10%、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加值分别实现555亿元、63.8亿元、37.7亿元和165亿元,增长22.3%、18.6%、18.4%和18.6%,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3%和81.9%;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9项,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山东省名牌产品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5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9家。列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行政区划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以东45公里处。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总人口98.9万。
Zhangqiu Shi
电话区号:0531
身份证号码: 370122 370181
邮编:250200
市人民政府驻双山街道。
章丘市辖6个街道、11个镇、3个乡:明水街道、双山街道、龙山街道、枣园街道、埠村街道、圣井街道、普集镇、相公庄镇、绣惠镇、刁镇、水寨镇、垛庄镇、文祖镇、高官寨镇、白云湖镇、宁家埠镇、曹范镇、官庄乡、黄河乡、辛寨乡。

章丘市位于济南市区东50公里处,东经117°10′~117°35′,北纬36°
25′~37°09'之间。 西邻济南市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周村、淄川区,南交泰
安、莱芜市,东北与邹平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县相望。总面积1855平万
公里。市治明水,城区面积23.5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

地质 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属旋扭性构造鲁西系的外
旋层部位,南北向与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发育。特别是文祖断层,两盘南北向位
移15公里,使断层两侧在地形、地质和地下水源等万面,形成显著的东西差异。
地质构造形成普遍为单斜岩层,以块断为主,褶皱少见。岩层走向北西60°倾
向北东30°, 倾角7°~13°。各地质时代的地层齐全。山区自南而北分布为
变质岩、石灰岩、页岩、煤层、火山喷出岩等。丘陵河谷和冲积平原则广泛分
布泥岩,下部为淡水灰岩,上部为沙砾石层及各种土类。
地形 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
立于东。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
分别占全市总面的30.8%、 25.9%、30.7%和12.6%。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
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乡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气候 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少雨雪,
雨量集中于夏。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年均气温12.8℃,高温年13.6℃,低温
年11.7℃; 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一般为500~700毫米。季风,因受地势
影响, 反映不明显,除5月份以C(静风)及SSW(南南西)为最多风向外,其
他月份以C(静风) 及ESE(东南东) 为主导风向。相对湿度为65%,无霜期
192天。
水文 境内大部地区属小清河水系,东南少数山区属大汶河水系。主要河
流有黄河、 小清河、 绣江河,东、西巴漏河,漯河、巨野河等。黄河为西北
界河, 从历城区大沙滩西南入境,至黄河乡常家庄入邹平县,境内流水27.08
公里, 年均径流量425亿立方米。小清河位于西北部,从历城区北柴家庄东北
入境,至水寨镇小贾庄入邹平县,过境河段18.8公里,流域面积1651.6平方公
里, 年均径流量7.77立方米/秒。绣江河,源于明水百脉泉,32.8公里,注入
小清河。东巴漏河,在东南部,属季节河,源于淄博市博山区,由石门入境,
至相公庄镇寨子入漯河,全长34.4公里。西巴漏河,在中南部,属季节河,源
于垛庄镇四角城北坡,至绣惠镇金盘村北入绣江河,全长68.8公里。漯河,
于相公庄镇龙湾头上接东巴漏河,至刁镇东北入芽庄湖,全长28公里。巨野河,
西支源于历城区大龙堂拔槊泉, 东支源于北曹范村西, 两支在龙山镇北汇入
杜张水库,全长46.8公里。主要湖泊有白云湖,在西北部,总面积17.4平方公
里, 水面积7.5平方公里,水深1~3米。芽庄湖,在市东北角,总面积5.38平
方公里,水面积2.17平方公里,水深一般1.9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7.21万公顷,可利用面积12.57万公顷,已开
发利用11.6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91.5%。其中耕地面积7.69万公顷,占可
利用面积的61.17%。
水资源 境内年均水资源总量5.7亿余立方米, 其中可利用量4.43亿立方
米, 占77.72%。 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2.12亿
立方米,可利用量1.5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3.58亿立方米,可利用
量2.88亿立方米。明水泉群年涌水量0.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的有16种,主要有煤炭、
铝土、石灰石、花岗石,分别为1.26亿吨、4.16亿吨、2.5亿吨和0.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林木资源共54科、 183种,常见林木为松、柏、杨、柳、桐、
榆、 刺槐。中药材资源有远志、 酸枣、丹参、郁李、野菊、茵陈、香附、百
里香等566种, 蕴藏量200余万公斤, 其中郎山远志闻名全国。野生动物资源
主要有野兔、山鸡、狐狸、刺猬、黄鼠狼、狼. 獾及鱼、鳖、虾、蟹等。

1996~2000年,章丘市辖明水、普集、相公庄、绣惠、刁镇、水寨、龙山、枣园、埠村、垛庄、文祖、高官寨、白云湖、宁家埠、党家、圣井、曹范17镇,
黄河、 辛寨、阎家峪、官庄、旭升5乡,1个经济开发区;85个办事处,908个
行政村,1035个自然村。
明水镇辖明水、 吕家、后营、柳沟、王白庄5个办事处,55个行政村、54
个自然村。
普集镇辖普集、 焦家、祖营坞、陈朴、杨官、许河6个办事处,68个行政
村,77个自然村。
相公庄辖相公庄、 郝庄、大魏李、小康、黉塘岭5个办事处,57个行政村、
55个自然村。
绣惠镇辖城关、 茂李、东太平、沙埠、回南、回北6个办事处,61个行政
村、63个自然村。
刁镇镇辖刁镇、 旧军、索家、山河、道口5个办事处,51个行政村,54个
自然村。
水寨镇辖水寨、苑李、张家林3个办事处,32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
龙山镇辖龙山、大官、南小3个办事处,36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
枣园镇辖朱各务、曹庄、西类3个办事处,3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
埠村镇辖埠村、鹅庄2个办事处,17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垛庄镇辖垛庄、南明、官营、射垛4个办事处,42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
文祖镇辖文祖、 三德范、三元、南大寨、东张5个办事处,32个行政村,
28个自然村,
高官寨镇辖高官寨、 中孟、黄家、司家、十八户5个办事处,52个行政村,
72个自然村。
白云湖镇辖石珩、苏家码头、高桥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
宁家埠镇辖宁家埠、荐家、张码3个办事处,25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
党家镇辖党家、李官庄、辛店3个办事处,40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现并入龙山街道办事处)
圣井镇辖官庄、 上庄、李福庄、孔辛4个办事处,46个行政村,54个自然
村。
曹范镇辖北曹范、 南曹范、赵庄、横河4个办事处,48个行政村,64个自
然村。
黄河乡辖吕家寨、 北房、北大寨、滩区4个办事处,72个行政村,89个自
然村。
辛寨乡辖辛寨、 朱家、逯家、漯河、辛中5个办事处,46个行政村,47个
自然村。
阎家峪乡辖阎家峪、 孟家峪、田家柳、三角湾、石匣5个办事处,35个行
政村,43个自然村。
官庄乡辖官庄、阎满庄、张家庄3个办事处,2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
旭升乡辖6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
开发区辖4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
章丘特产
章丘大葱

  章丘种植大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优良品种“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厘米,最高达到2米,单株重1斤左右,有的达到3斤多,章丘大葱被称誉为“世界葱王”。
龙山小米

  章丘市名产“龙山小米”,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向皇帝进贡。“龙山小米”集中产于龙山村周围十里内,是一种无公害食品。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产于章丘市的明水镇,已有2000年的历史,从明朝开始就作为贡米向皇帝进献.以浓郁的香味而闻名中外。
龙山黑陶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以复杂造型为主,简单者较少,但都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欣赏价值极高。
章丘学校
章丘小学
章丘实验小学
绣江小学
章丘高中
章丘四中
章丘五中
章丘七中
章丘一中
章丘中学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杏林学院
济南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凯文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教育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山东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景点章丘百脉泉公园
门票价格:50元   百脉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并列,曾巩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百脉寒泉珍珠滚”,居章丘八景之首,是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泉景公园。百脉泉公园因地缘势,沿水之滨,建有儿童乐园区、名泉水景区、花园景树区、幽静学习区、密林散步区、龙泉寺、清照园。







危山兵马俑
出土于济南章丘市圣井镇政府驻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风景区半山腰上,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马俑陪葬坑,是“我国继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之后,发现的第三大兵马俑坑。”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位于章丘市龙山镇政府西1公里处,1994年,济南。章丘共投资600多万元兴建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筑专家扬洪勋设计,为全国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会土城之建筑风格。  远远望去,门厅上方,周谷城先生题写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步入馆内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突出陈列了龙山西河遗址出土的文物,以红陶器为主,距今约8000多年。

眼明泉公园
眼明泉公园位于西环路以东,胶济铁路以北,明塘街以西,济青路以南,是章丘市百脉泉公园之后,建设的又一处以泉水景观为特点的园林风景区。2004年4月23日,眼明泉公园建设工程全面开工。9月21日,建设工程顺利竣工,10月1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该园占地面积54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43亩。公园共分三部分:西麻湾源头区、荷花泉片区和眼明泉片区。设计构思主要是突出泉水、溪流和水生植物观赏等特色。11万株乔、灌木植物整齐地蔓立于河道两侧,7万平方米的地被植物积水生植物把公园装点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整个公园沿泉水、溪流、池塘和湖泊的景观视线尽可能开敞,为游客提供亲水性界面,提高其观赏性价值。
济南植物园
济南植物园位于章丘市西南部,园区距济南市区35公里,东邻省道244线,北距309国道4公里,南与正在建设的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毗邻,距济南国际机场26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济南植物园总面积5000亩,园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度最高点为223.1米,海拔高度最低点为127.2米.总体规划包含植物园、世界城、娱乐园、娱乐园、游乐城、名士园、度假区等六大主题园区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预计建设期3至5年,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建成了“半山堂”、“望云湖”、“韩国馆”等多处景区景点。是济南市园林局继成功开发“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后,围绕“发展济南近郊游,填补济南无综合性生态园区空白”而投资兴建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别墅度假等于一体的又一个大型生态旅游景区。
依据“分期开发、流动发展”的战略原则,该项目将建成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融汇世界五大洲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突出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科普教育、园林艺术欣赏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
朱家峪民俗旅游区
“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位于明水城东南5公里,胡山东北脚下,距省会济南40公里,从309国道(经十东路)南行1.5公里便到该村。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为富山峪,朱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国姓,又将富山峪改名朱家峪。 据省内外专家考证,古村土台子出土陶器残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之变,但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古门、古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
  
朱家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尤为重视文化教育。自明末至建国前,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各类私塾星罗棋布,有近二十处 ,故人才济济,才人辈出。
  
白云湖
白云湖,又名刘郎中坡,因相传白云从湖中飘起而得名,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章丘市明水西北19公里处,北临黄河,西南距济南35公里,距遥墙国际机场仅10公里。
  白云湖形成于汉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四时美景触动了历代名流仕宦的游兴情思,或在此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风流佳句。“白云晚棹”自古就是章丘八景之一。明代诗人张舜臣曾用“青霞无断处,白鹭有时来”的诗句描述白云湖景色。白云湖所在地---章丘,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开先的故乡,李开先曾捐资治理白云湖,并带领湖民反抗当地官府的横征暴敛,在当地传为佳话,而今,以其自然恬静的湖光美景,成为济南近郊享有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白云湖风景区占地7000亩,自然湖面积17.4平方公里,由白云湖公园、白云湖乐园和碧绿环绕的20公里柳堤及立体农业观赏园等组成。白云湖公园位于白云湖内,南北小围堤之间。园内有接天映日的千亩荷花园、高30米的"荷花女神"大型雕塑和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雕塑群、重达2吨的吉祥如意钟、青翠摇曳的芦苇丛、时栖时翔的水鸟、水上乐园、公园步行路等景观景点,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白云湖吸引了百余种鸟类繁衍栖息。特别是秋冬时节,天鹅、白鹭等在湖面上翩翩飞翔,仪态万方,尤为壮观,堪称江北奇景。公园南侧,是占地50亩的白云广场,草坪铺地、百花争艳。20公里的环湖柳堤,又是一道独具特色的优美景观。白云湖乐园位于公园南侧,占地1000亩。分四大园区,集观赏、娱乐、休闲、垂钓于一体。观赏园,有桃李、松柏、海棠、芙蓉等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娱乐园,有现代气息浓郁的游乐项目及儿童游乐设施共50多项,或益智健身,或惊险刺激,寓乐于动。而在休闲园,湖畔林间,新颖别致的吊床、荡椅、凉亭将给您送上轻松惬意。在垂钓中心,绿柳环抱,悬丝举杆,让您体味生活的美好,收获的愉悦。


历史名人
杜伏威杜伏威(598~624),今相公庄镇河滩村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少年时豪爽放荡,不事生产,与临济牧羊人辅公?结为生死之交,辅公?多次偷姑家的牧羊接济他。隋朝大业九年(613),在王薄起义影响下,与辅公上长白山参加左君行部起义军。后来该军被隋将张须陀、来护儿大军围剿。杜伏威率部突围,转战淮南,自称将军。他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先后击败隋将宋颢,合并苗海潮、赵破阵等部起义军。
  大业十一年(615),在长白山坚持斗争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李子通部亦转战淮南与杜伏威汇合,声威大震,成为江淮间起义军主力。不久,李子通企图吞并杜伏威部,对杜部进行突然袭击,杜伏威受重伤。隋军乘机攻击,杜部惨败。杜伏威幸得部下西门君议之妻王氏,骁勇有力,背负杜伏威突围。其亲信王雄诞率壮士10余人断后,死战得脱。突围后,杜伏威集结余部,以六合(今江苏省六合县)为据点,重整旗鼓。大业十三年(616)与隋军激战于盐城(今江苏省盐城市),全歼公孙上哲所部,军威重振。翌年,隋炀帝急遣右御卫将军陈棱以精兵讨伐,陈棱不敢应战。杜伏威便派人送去一套妇人穿的衣服以激怒他,陈棱果然出兵,并射中杜伏威的额头。杜伏威大怒:“不杀你,我决不拔出此箭!”。于是额头上插着箭杀入棱军,抓住射将,先让他拔去箭,然后杀了他,携其首级在棱军中示众,大大削减了棱军的士气,大破隋名将陈棱。之后乘胜攻破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进据历阳(今安徽省和县),占领江淮间广大地区,自称总管。杜伏威严明法纪,进用 “士人”,减免赋税,惩治贪污,使当地气象一新。
  正当义军大发展之际,杜伏威忽改初衷,于大业十四年(618)上表归降朝廷。被任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翌年,又降唐,被任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安抚大使,封吴王。杜伏威好神仙长生术,武德七年(624)二月因食云母受毒猝然死亡。时辅公率部诈称杜意反唐,于是唐高祖降杜罪名。贞观元年(627),太宗知其冤屈,诏复官爵,以公礼改葬,仍还其子山阳公封爵。


邹衍
邹衍(约前305~前240),“邹”一作“驺”,齐国人,战国末期哲学家,诸子百家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以“五行相次用事,随方面为服”。即一方面以“五行相胜”为序;另一方面以“五行相生”为序。创 “五德始终”论。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五行论”附会到社会历史变迁和王朝兴替上,借以论述世运之转移,盛称“?祥制度”。开“月令”“十二纪”之门,成为两汉谶纬学说的理论根据之一。在研究方法上“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提出“大九州”说。由于他善于雄辩,出口“闳大不经”,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邹衍虽然在“百家”中自成一家,但他的“五行始终”之说却源于儒家孔丘、孟轲的“五行说”,后被儒家改头换面为其托古改制服务。
  邹衍曾到齐国都城临淄游说,得到齐宣王的赏识,被拜为大夫,与孟珂、淳于髡、荀况齐名并列,又与邹忌、邹?一起被人们称为“齐国三邹子”。他还先后到魏、赵、燕等国游说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受到极高的尊崇和礼遇。他到魏国,惠王亲自到国都大梁的城郊去迎接,待为国宾;他到赵国,平原君则侧身而行,侧席而坐,对他非常谦恭;他到燕国,昭王竟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清理道路,并行弟子之礼,拜他为师,并专门筑了一座碣石宫,供他讲学用,时常去那里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著有《主运》《终始》《大圣》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今皆失传。另据《汉书·刘向传》载,邹衍还有《重道延命方》一书,系一部医药养生之著作。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中医以心、肝、脾、肺、肾附金、木、水、火、土理论和阴阳五行的渊源。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称邹衍是一个大思想家;英国人李约瑟说他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真正奠基者”。
  邹衍死后葬于章丘相公庄镇郝庄村西北角长白山麓。章丘古城(今绣惠镇)东关南村街北口曾建有邹衍祠,明万历年间知县董复亨撰有碑记,今已不存。


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初名相。房玄龄自幼机警聪明,贯通典籍,善于写作,书法擅长草隶。18岁举进士,隋末授羽骑尉,在秘书省校对书籍。隋开皇(581~600)年间,天下统一,房玄龄暗告其父,皇上无功无德,虽居帝位不会长久。
  李世民巡视渭北时,房玄龄扶杖进谒于军门,两人一见如故,授玄龄为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秦王每次征战房玄龄必跟随,其他将领争相收取珍异之物,唯独玄龄广收人才致之王府,人人都愿尽死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如邓禹。”
  当时秦王与太子有怨恨,召房玄龄计议,房玄龄引杜如晦协商判决大计,太子忌恨二人,进谗言于高祖,二人皆被斥逐还第。事平后,秦王被封为皇太子,房玄龄被提拔为右庶子。太子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后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国公。他从政数载,与杜如晦同为唐太宗重要辅佐,历史上的 “贞观之治”与他们的力促执行是分不开的,“房谋杜断”被传为佳话。贞观十七年(643),太宗下令画24功臣像于凌烟阁,画中即有房玄龄。后封为梁国公,受诏与诸遂良重撰《晋书》,修订《唐律》。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高祖实录》20卷,与高士廉等撰《文思博要》200卷。
  房玄龄晚年曾多病,太宗见到他的样子便痛哭流涕,命御医临床问候,尚食供膳,并每天上奏起居情况。见他稍有好转,便喜形于色。房玄龄病危时,太宗命令把苑墙凿开以便问候,并亲自握手与他诀别。死后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文昭”,陪葬昭陵(唐太宗之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后因受其儿子所累,至永徽年间,被朝廷认为谋反,房玄龄次子房遗爱被杀,其妻太宗之女高阳公主被赐自尽,公主之诸子流配岭南。房玄龄的配享亦停止。


刘敏中
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今绣惠镇西皋村人,元朝初期大臣,著名散曲作家。
  《元史》和《章丘县志》均记载他幼年时卓异不凡。13岁时,其父刘景石教他读书做官的道理,他却说:“古代的圣贤学识渊博,并不为知名于世;建立丰功伟绩,但从不自我炫耀,这正是为追逐高官厚禄而读书的后人所不能比的呀!”他与同窗谈志向时说:“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刘敏中一生为官清廉,忧国恤民,巡行途中遇到地方受灾,必拿出国库的粮食救济灾民。他曾先后18次在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政权中任京师和地方官员,官而不贪。元史本传中说他: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言钱,义不苟进……。
  元至元十一年(1274),刘敏中任监察御史,蒙古族权臣桑哥在朝中专权,横行不法,朝野没有敢反抗者,独有刘敏中毅然上书弹劾,但朝廷不予理睬,刘敏中愤然辞职还乡。后桑哥下台,才又重返京师。元大德七年(1303),皇帝诏遣他为宣抚使巡行诸道,在出使辽东、山北诸郡时,遇到地方官员依仗权势作恶的,必绳之以法。元大德九年 (1305),刘敏中召为集贤学士,针对混乱的朝政,向皇帝上了10条疏:“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蠹、显公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力图变法革新。虽然遭到朝中奸臣特别是蒙古贵族的全力抵制,但他却不妥协,终于在元武宗继位定后,得到了部分实行。刘敏中的历史功绩,不单表现在他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在文学尤其是散曲创作上也有巨大成就。文章曾得到过当时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杜中杰(长清县人)的热心指导和极力推崇。著有《中庵集》25卷,另有《中庵诗余》《中庵乐府》以及《平宋录》等。散曲作品仅有《黑漆弩·村居遗兴》二首传世。
  刘敏中死于元仁宗延?五年(1318),终年76岁。元朝政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赠光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其墓在今章丘市绣惠镇西皋村,保存完好。


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30),字希孟,号云庄,祖籍今章丘市相公庄,元朝知名的散曲家,官吏。
  张养浩10岁时就攻读经书,勤学不辍,深受山东按察使焦遂的欣赏,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因他才华出众,政绩突出,在朝廷中备受青睬,被授以丞相掾。不久,奉旨任堂邑(今聊城地区)县尹。到任后,立即到民间访贫问苦,查奸惩盗,捣毁淫祠(不在祀典的祠庙)30余所。对因饥寒所迫而为盗者,给予自新之路,令众盗感激悔罪,对为害甚剧又怙恶不悛者,依法严惩。在堂邑任职10年,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乡党和睦、父慈子孝的太平盛世。离任时,绅民痛苦挽留,立碑颂德。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张养浩任监察御史,曾上书万言书指陈时政批评“十害”:1、赏赐太多;2、刑禁太疏;3、名爵太轻;4、台纲太弱;5、土木太盛;6、号令太浮;7、幸门太多;8、风俗太靡;9、异端太横;10、取相之术太宽。由于切中时弊,打中了当权者的要害,张养浩被罢官,更名潜逃。1312年,元仁宗即位,曾招张养浩为白宰相迁翰林直学士,元延?初(1314)又授他礼部侍郎,皆被他谢绝。至元英宗即位后,命令张养浩为参议中书省。后因上谏英宗尚节俭,杜绝奢糜,令英宗大怒,后转怒为喜,赐他尚服金织币1枚、帛1匹以彰其忠直。
  元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临行前,他散尽家产,沿途看到饥民便赈之粮食,遇到死者便赐以棺木。到任后即刻开仓放粮,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对违令者坚决处刑,令贪官污吏不敢作梗。4个月未曾回家食宿,白天则赈济灾民,晚上便筹略赈灾计划,终日不休。一想到百姓受难于水火便抚膺痛哭,终于心力交瘁,染疾不休,卒于任所,终年60岁。关中百姓悲痛欲绝,死后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张养浩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的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他的《潼关怀古》([中吕·山坡羊]),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代封建王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黑暗现实,表现了关心百姓、同情黎庶,与人民休戚与共、息息相依的民本思想,现已选入当代《大学语文》课文。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章丘绿原村(今埠村镇东鹅庄)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
  李开先自幼聪明超群,酷爱音乐戏曲。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富有正义感。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仅19岁的李开先就因徭役繁重,进章丘县衙与县令孙东谷说理,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受到百姓的爱戴和佩服。明嘉靖七年(1528),李开先参加山东乡试,以毛诗中全省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授户部云南司主事。
  自明嘉靖十年(1532)至明嘉靖二十年(1541),李开先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最高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李开先居吏部要职时,从不攀附权势贵人,秉公执法,深得好评。
  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嘉靖帝不理朝政却崇奉道教,在宫中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夏言、严嵩之流各自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击异己,陷害忠良。时值天下大旱,灾民离乡背井,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李开先同至友王慎中、赵时春一同上书弹劾夏言内阁,结果失败,被削职为民。明嘉靖二十年(1541),他被罢官还乡,当时年仅39岁。
  还乡后的李开先仍深怀忧国忧民之心。正德至嘉靖年间,奸民高?贪图赏赐,将白云湖400顷地捏作1300顷,报德王府,向皇帝奏封为庄田,强行霸占百姓田产900顷,人民苦不堪言。李开先义愤撰文,对此揭露批判并痛加斥责。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李开先没有消极气馁,而是将一腔热血倾注在他挚爱着的文学艺术事业上。此间,他与同乡乔龙溪、袁西野、谢东村等结词社,搜集、创作民间歌谣,编辑成《市井艳词》,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写成《中麓小令》一百首。李开先写下了诸如《勉军士》《从军行》《闻矮寇杀伤山东民兵》《悯农》《悯贫》《地震》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此外,他还细心整理、校订元人杂剧,苦心进行戏曲创作,写出了为明代文坛生辉的《宝剑记》《登坛记》《断发记》三部传奇;以金、元院本形式创作出了《打哑禅》《园林午梦》等六个剧本。今存《宝剑记》,描写《水浒》英雄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对原作有所改动,使其比原作具有更深的现实意义。其中《夜奔》一场,至今仍为昆剧中的优秀剧目。毛泽东曾引用过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就出自李开先的《宝剑记》。明末戏曲家吕天成称他“词坛之猛将,曲部之美才也。”
  李开先性喜藏书,在章丘城建有藏书万卷楼。自谓“有好书之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私人藏书家之一。被清末大文学家朱彝尊赞誉为“藏书之富,甲于齐东”,“词山曲海,名闻天下”。他出资在章丘城西南隅创建中麓书院,并亲自执教,教育出许多像高应玘那样在文学艺术上卓有成就的高足弟子。一生著有诗集《闲居集》,散曲《中麓小令》《卧病江皋》《四时悼内》,评论有《中麓画品》以及《中麓拙对》《中麓续对》《诗禅》《词谑》等多种著作,是明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与王慎中、唐顺之等7人并称“嘉靖八才子”。解放后,辑有《李开先集》。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称言情小说《金瓶梅》系李开先所著。对《金瓶梅》研究有素的吴晓铃(文学研究所)、吴德栋(山东大学)等教授均持此说。
  明隆庆二年(1568)二月十五日,一代奇才李开先因患脾病医治无效,逝世于章丘城他的故居中。当时朝廷怀疑李开先有“阴事”,下旨不准安葬,后来并未发现有什么劣迹,才于明万历二年(1574)十一月二十日正式下葬于绿原村(今东鹅庄)南的李氏祖茔,其墓至今尚存。


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今明水街道办事处人。南宋女词人,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母王氏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极具文学才华,其夫太学生赵明诚,宰相赵挺之次子。
  李清照幼年生活于故乡明水,少年时代随父生活于汴京,并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与当朝宰相赵挺之次子赵明诚于汴京成婚。两年后,明诚出仕为官。夫妇二人除爱好诗词外,亦致力于搜集和赏玩书画金石,生活虽然俭朴,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赵明诚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著成《金石录》30卷,成为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这期间,李清照写下了大量描写闺情闲适生活的词作,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党籍,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5日后卒,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青州屏居。
  南宋建炎三年(1129)八月十八日,赵明诚死于建康 (今南京市)。翌年金人入侵,南京徽帝南逃。李清照追随流徒到浙东一带,所有图书文物大都散失。绍兴二年(1132),李清照到达杭州改嫁张汝舟,很快发现上当受骗,在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协助下脱离这场劫难。至此,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她把眼光放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词的风格亦由先前的悠闲婉丽转变为忧国忧民,多悲叹息世,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如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通过项羽宁死不愿忍辱偷生的英雄行为,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肯北上抗敌的苟且偷生行为。其中以绍兴四年 (1134)《金石录后序》较有名。十月,她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作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在金华期间,还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发出了“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千古绝唱。绍兴十三年(1143)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绍兴二十六年(1156),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李清照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以寻常语句入词,情致婉然,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论词强调协音律,崇尚典雅,提出“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填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诗词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并列,又有人把她与李煜合称为词坛上的“男女皇帝”。现在国内已出版她的作品集、注解本近10种,港台出版多种,日、美、俄、瑞典等国都翻译了她的作品。
  李清照故里明水,自然风光秀甲齐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明水山清水秀,因泉水清澈明净而得名。泉水之盛可与济南相媲美,古有“小齐州”之称,今有“小泉城”之誉。索回前后的绣水、明水、西麻湾三大泉系之水汇而北流为绣江河。百脉泉为诸泉之首,向与济南趵突泉齐名。《齐乘》云:“盖历下诸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购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清《章丘县志》云:“百脉泉在……明水镇东,绣江源也,方圆半亩许,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故名。”据百姓口碑流传,李清照一家的故居,就在百脉泉西南不远处的义仓一带。 关于李清照故里,历来众说纷纭。清人曾有李清照故居在历城西南柳絮泉上之说。其说出于德州人田雯。田氏《古欢堂集》有济南分题诗十六首,其中一首题为《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居》,诗云:“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据此,俞正曼在其所著《易安居士事辑》中,始称李清照“居历城西南之柳絮上”。并自注:“《古欢堂集》有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 据《齐乘》,柳絮泉在金线泉东。”对于此说,今人黄盛漳早已质疑,谓“地方古迹往往出于后人附会,不尽可凭,济南李易安故宅,早期地方志如《崇帧历城县志》、《济南府志》、《图书集成·职方典·济南府》俱不见载”(《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年谱》)。王仲闻也指出:“元于钦《齐乘》、明《崇帧历城县志》。清《康熙济南府志》,俱无清照故宅在柳絮泉之说。”(《李清照集校注》)。
 

孟洛川孟洛川(1851~1939),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今刁镇旧军村人,近代著名民族商业资本家。孟洛川少年丧父,出身于缙绅望族的母亲高氏立志教子成龙,曾聘请章丘名儒李青函先生为师。但孟洛川性格顽皮,不喜读书,常以数砖计瓦为游戏。一次,因为逃学,高氏令其在中厅罚跪,恰巧管家发现,便婉言规劝,他却拉着管家的手问:“你当大管家,可知营造这座过厅用了多少砖瓦?需要多少工日?”,管家摇头不知,孟洛川却张嘴便能算出,管家感到非常惊讶,遂将这事告诉了高氏和孟洛川的三伯父孟传?。从此,孟家只要有房院营建、年终结帐之类的事情,便让孟洛川参加。往往当管家、经理、账房先生对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孟洛川便胸有成竹地提出精辟见解,令众人折服。18岁那年,孟传?见他颇有心计,便令其掌管家业。从此,他便以少东家的身份常驻济南,有时也去北京、天津等地巡视,俨然成了瑞蚨祥、庆祥、瑞生祥的资东兼经理。因为他善于钻研经营生财之道,很快成了商界巨子。
  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前期,“旧军孟家”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家族,孟洛川是这个家族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商业家族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个家族曾先后经营过96家商号和其他商业,其中主要有绸布店50家,茶叶店20家,这些商号都以“祥”字命名,世人统称“祥”字号,遍及济南、青岛、烟台、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杭州、扬州、保定、沈阳、哈尔滨等十几个大中城市。1924年以后,孟洛川直接掌管的各地瑞蚨祥商号,相继增设金柜,生意更加兴隆。当时报界皆称孟雒川为“金融巨头”,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两个财神爷,抵不上孟雒川。”
  孟洛川不仅在商界有很高的地位,在政界也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他早年结识了山东巡抚袁世凯,又先后与大总统徐士昌、曹锟等结了姻亲。袁世凯的母亲去世后,聘孟洛川作治丧总管。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驻天津时,孟洛川赴津,袁世凯大摆仪仗拜望。从此,孟洛川更是名扬华北。
  在章丘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孟洛川也为家乡办了些善事。清光绪年间,黄河章丘段屡次决口,居民深受其害,孟洛川与二兄孟雒鑫在章丘城立社仓,囤谷备荒对灾民进行救济。孟洛川的故乡旧军西临绣江河,绣江河因水涨决口,孟洛川出巨款堵口修堰,翌年河水再涨却无溃漫,受到乡人感激。此外,他还举办过许多慈善事业。每年腊月做200套棉衣,并用大锅煮粥进行冬赈;夏季做200套单衣,备好茶汤进行夏赈。同时还施舍医药,免费为穷人看病拿药。
  1939年农历7月24日,孟洛川在天津去世。章丘10个区,每个区选一个代表去天津吊唁,并赠了“乡谥靖惠”的大匾。当代青年作家毕四海以孟洛川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风流少东》,后被改编成50集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
 


王莽
王莽(前45~23),字巨君,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
  元后王政君的父亲和兄弟都在元帝、成帝时期受封为侯,居高位辅政,一家共有十个列侯,五个大司马,只有王莽的父亲早逝没有封侯。王莽自幼孤独贫困,因而屈节恭俭,学习《礼经》,以沛郡陈参为老师。他勤奋博学,穿着象儒生一样,奉待母亲及寡嫂,抚养侄子,行为很检点。
  成帝阳朔(前24~前21)年间,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病了,王莽待候疾病,亲自尝药,头发散乱,颜面肮脏,数月不脱衣服休息。王凤死时,把王莽托付给太后和皇帝,被任为黄门郎,提升为射声校尉。此后,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书,愿意分出自己的一部分封地以封王莽,其他知名人士都替王莽说话,皇上由此认为王莽贤能。西汉永始元年(前16),封王莽为新都侯,建侯国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之都乡,国邑1500户。西汉绥和元年(前8),皇上提拔他为大司马。汉平帝元始四年(4)4月丁未,王莽的女儿立为皇后,他的权力更加巩固。
  始建国元年(9)正月朔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在位期间实行 “改制”,命令全国民间的土地更名为 “王田”,奴婢改称 “私属”,皆不得买卖;一家不满8男而占地超过1井(900亩)者,须分田与京族邻里,无田的按一夫一妻受田100亩的规定分配。为增加国家税收,垄断工商,公元10年又推行 “五均六管”。曾屡改币制,造成经济上极大混乱。还更改官制,恢复五等爵,滥加封赏。对外不断挑起战争,对内赋役繁重,刑政苛暴,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天凤四年(17),暴发了全国性农民大起义。更始元年 (23)为商人杜昊杀死,新朝灭亡。
方言大全A:
唉吆佛---表示疼痛
班你时你---从小一块的伙伴、朋友
拔腚---离开,滚开
板杌子---板凳
不杂---用于话尾,无实际意义
不迭当---来不及;不值得
不拉---挑动,用工具挪动
不仅不离---差不多
不济---不好、不中用
半青---指差点事的人
卜齐---肚脐
苍洋---苍蝇
出溜---下滑
次囊---身上有异物不舒服的感觉
雌槽---土地的虫子
草机---耍赖
草机蛋--(1)耍赖的人(2)章丘春节办玩中的一个项目,称《拉草机蛋
草蛋---耍赖不要脸的意思
搭伙---非法同居,专指老年人
搭货---煤与土混烧燃料
裹耐---碎屑
乖子---蝈蝈
郭蚤、各蚤---跳蚤
胳肢窝---腋窝
光悠---光滑平整
锅腰子---驼背的人
姑娘---占卜的女性
拐谷---精明,擅贪小便宜
斧---通过触摸特定部位让人难受而发笑
郭少---舍得
锅嘎拉---放锅的圆圈
嘎拉---男女间来往之意
瓜着---碰到,接触到
故扎头―――一种面食,拨鱼儿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