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
ad
开放的中国对朝口岸城市----临江市
区域概况临江市隶属于中国吉林省,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级区划。暂由白山市代管。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邮政编码134600。
行政区划
全市辖6个街道、6个镇、1个乡:建国街道、新市街道、兴隆街道、大湖街道、森工街道、大栗子街道、桦树镇、六道沟镇、苇沙河镇、花山镇、闹枝镇、四道沟镇、蚂蚁河乡。
自然资源临江素称“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1万千瓦,并有矿泉、温泉多处,现已建成水电站16座。矿业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可供工业开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锑矿石等矿藏资源种类达46种,其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储量及品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有林地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野生动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种;野生植物有山参、天麻、细辛、贝母、党参、高山红景天等100余种,被誉为“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和“国家北药基地”。
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临江就是鸭绿江畔的边境重镇。夏、商、周时隶属青州和营州,秦时属辽东郡,唐初为安东都户府所辖,后为*
渤海国西京鸭绿江府所在地;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清时属盛京。古称“猫儿山”[帽儿山],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设立临江县,并形成一个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0.5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的临江县城。成为鸭绿江沿岸固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保临江时期'临江为辽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1985年4月设为临江区,1992年9月1日,临江撤区设为县;1993年11月28日,撤县设为临江市。临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风景旖旎。雄奇壮观的长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门,天水一色的苇沙河渔场,鸭绿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等别具特色。
经济发展
为发展地方经济,1992年11月7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江经济开发区,享受省赋予临江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临江市设有国家一类口岸,中朝边境有公路大桥相连接,是吉林省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具有边贸、外贸进出口权。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机构健全,可独立开办一切进出口业务。
“十五”期间,临江市抓住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公路、电力、通信、供水、供热、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市齐动员,举市大筑路”活动,使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五年用于公路建设资金达9.8亿元,修建公路418公里。先后完成了临江至八道江界、临江至大湖、临江至抚松等(水泥)油路。现在全市人民企盼已久的沈长线老岭隧道工程于2005年9月29日竣工通车。构建了“两纵两横、四个出口”的路网格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提升了临江区位优势,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每年都以1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对旧城进行改造,初步建立了三公里林产工业区、临城经济开发区、建国商贸区新市边贸区、六道沟、花山工业集中区。完成了文明小区、世纪春小区、西成小区、交通小区、迎宾小区等10余个花园式住宅小区建设。每年都投资数千万元对城市道路、绿化美化、灯光等工程进行更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整体功能,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逐年改善。通讯事业和信息网络建设迅猛发展。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临江立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财力增强,促进农村稳定繁荣”为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8.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7.4%。“十五”期间,该市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加快了肉牛繁育改良体系建设,扶持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山葡萄种植加工、甜玉米专业生产、食用菌培植等农业龙头型经济产业。同时,全面启动了长白山生态建设恢复工程,加快了农业综合开发步伐,该市被国家列为“国家北药生产基地县”,并获得“国家山参仿生保护栽培技术专利权”。中草药、山野菜、林蛙、林果生产初步形成了群体参与、基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0个,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49元,同比增长5.6%。这一切为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临江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十五”期间,该市工业经济每年以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433万元。各项主要指标在白山各县(市、区)评比中名列前茅。2005年全市有3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木质百叶窗二期扩建、超微细二氧化硅等17个重点工业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吉林健今药业改造和美诗顿新型超微细二氧化硅项目被列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之后,5万吨硅藻土基体无毒杀虫剂等3个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业项目全部投运后,将进一步扩充经济总量,为临江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在充分发挥临江经济开发区对外窗口作用和龙头带动优势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经贸洽谈会,在国内外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努力,德国驶多飞公司、辽宁科贸公司、吉林风电公司、北京章光101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先后在临江落户。2005年全市共签订合同项目38项,引进域外资金2.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该市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友好交流,分别与美国印第安那州哈蒙德市、韩国的九里市缔结友好城市,对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产生深远影响。
民营经济稳步增长。通过资金支持、法律保护、重奖激励等方式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到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到82户,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5913户,从业人员22300多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的70%。培育和扶持了宝健木业、兴辉助滤剂厂、临江金银矿等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销路广的优势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由弱到强,经济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发展。
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针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状况,我市制定并实施了《临江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构筑生态旅游格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建成了江心岛公园、温泉度假村游泳馆,溪谷庄园、鸭绿江漂流、金银峡风景区等为代表的长白山文化、鸭绿江风情的生态旅游景点和陈云旧居、“四保临江”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200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20万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11.3%。口岸贸运市场、西苑综合贸易市场等一批集仓储、批发、运输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保险、证券、中介等行业健康发展。 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