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ad

县情概况【位置面积】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盆地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介于东经80°31′-81°43′,北纬43°17′-43°57′之间。东以塔尔德沟为界与巩留县为邻,西以中俄《伊犁界约》线为国界与哈萨克斯坦国相接,南以乌孙山分水岭为界与特克斯、昭苏两县毗连,北隔伊犁河与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相望。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总面积4430.24平方公里/4482平方千米(简册)。
【人口民族】 总人口164832人(2003年)。有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回、蒙古等25个民族。
【地形气候】 地势自南向北形成多级阶梯,东窄西宽,南高北低,自东向西渐趋开阔,自南向北逐渐平坦,形状象一面打开的旗帜。地形分为南部山区、山麓、丘陵、中部倾斜平原、北部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等五个地貌类型。有伊犁河、察布查尔河等水系。属大陆性北温带温和干旱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春长,冬季寒冷,夏秋短,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年均气温7.9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5 ℃,极端最低气温-43.2℃。年平均日照时数2 810.7小时,≥10℃的积温3 389.1℃,无霜期161天,年均降水206毫米。
【驻地邮编】 县人民政府驻察布查尔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95千米。邮编:835300。行政区划代码:654022。区号:0999。拼音:Chabucha'er Xibo Zizhixian。

土地资源
察布查尔县的土地总面积为444360公顷,耕地面积为6.4万公顷,其中山水灌区15880公顷,大河滩区17147公顷,荒地8.5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62920公顷;可利用草场328667公顷。

自治县地地貌、地形复杂,土壤种类也不一。随着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了地表水的重新分配,加之降水量的不同,加深了地表植被的差异,因而分布也不一样。从南向北,依次为高山--亚高山--中山--低山--山前丘陵--洪积(冲积)倾斜平原--扇缘溢出带--高阶地--二级阶地--低阶地与河漫滩。在不同地貌部位,土壤的分布规律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色森林土--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灰钙土--盐土--沼泽土--草甸土(淋灌草甸土)。

自治县的土壤划分为11个类型,25个亚类型;13个土属,32个土种。

高山草甸土 分布在海拔2800--3500米之间。因气候高寒较湿润,风化层薄,成土母质多为冰碛物、粗骨质或较细的冰水沉积物及坡积残积物,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植被为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率为70%,面积34720公顷。

亚高山草甸土 分布在海拔2000--2800米之间,山坡受到强烈侵蚀,风化层稍厚,成土母质为冰川沉积物和坡积残积物。土壤有机质大量聚积,腐殖质层厚达20--30厘米,呈灰褐色或暗棕色。植被以茅草、禾草杂类组成,覆盖率在90%以上,面积21840公顷。

灰褐色森林土 分布在海拔1500--2800米之间的中山带,降水量大,坡面径流丰富,侵蚀作用强烈,成土母质为残积--地积物、黄土状物质,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疏松富有弹性,腐殖质层厚达20--30厘米,呈灰褐色或暗棕色,植被主要是新疆云杉、雪岭云杉、野苹果、野杏等,面积26020公顷。

山地黑钙土 分布在海拔高度1000--2000米之间,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腐殖质层厚达20--35厘米,呈灰色或暗棕灰色,粒状结构。植被为杂类草、禾草等,覆盖率为70%--90%,面积15520公顷。

山地栗钙土 分布在海拔1200--1500米之间,成土母质为黄土状物。植被为干草原类型,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率40%--70%,面积59060公顷。

灰钙土 分布在海拔612--1200米之间。为伊犁河谷地地带性土壤,有机质会计师低,腐殖质层较薄,为8--15厘米之间。植被为生长期短的植物,植被稀疏,覆盖率为15%--30%,面积12.32万公顷。灰钙土又分为普通灰钙土、草甸灰钙土、盐化灰钙土、灌溉灰钙土。普通灰钙土主要颁在自治县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的中部地区,为沿未开垦利用的荒地,植被稀疏,覆盖率为15%--20%,面积22867公顷。草甸灰钙土,主要要分布在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的下部,海拔高度650--700米之间,半水成土壤,地下水在3米左右,有机质含量高,有泉水分布,植被较丰富,长有芨芨草、芦苇及其他杂草,覆盖率为75%--90%,面积为13533公顷。盐化灰钙土,主要分布于扇缘溢出带以及高阶地地弃耕草场上,土质盐分较高,有一定的肥力,植被主要有芨芨草、冰草等,覆盖率为40%左右,面积为5733公顷。灌溉灰钙土,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冲积平原的二、三级阶地和倾斜平原的中下部,是自治县的主要灌溉农业土壤,面积达8.1万公顷。

潮土 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的低阶地。潮土在自治县农区土壤中为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层较厚。自治县的潮土部分发生盐化现象,多为轻度盐化。潮土面积为9133公顷。潮土又分为黄潮土、灰潮土和盐化潮土。

草甸土 主要分布在自治县伊犁河低阶地以及扇缘地带。面积为2.88万公顷,植被有芦苇、红柳、马兰及灌木丛。覆盖率为80%--90%。草甸土又分为暗色草甸土、淡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沼泽草甸土、灌溉草甸土和淋灌草甸土。

沼泽土 主要分布在扇缘低洼处、低阶地以及河汊低地。植被主要为芦苇、蒲草、三棱草等。面积6133公顷。沼泽土又分草甸沼泽土和灌溉沼泽土。

盐土 主要分布在三级地和低阶地的草甸土和沼泽土的边缘地带。植被覆盖率为25%--35%,面积约为15267公顷。分盐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

风沙土 风沙土是在风成沙性母质上发育起来的土壤。自治县境内的风沙土,成土母质主要是伊犁河冲积的沙原物质,在伊犁河南岸河滩地和低阶地呈零星分布,面积2000公顷,分固定风沙土和灌溉风沙土。

河流渠道
察布查尔县境内河流纵横,水源比较丰富。主要河流和渠道有如下20余条。

伊犁河 是流经察布查尔县的最大河流。伊犁河主源为特克斯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北侧,由西向东,流经哈萨克斯坦,又经昭苏--特克斯盆地,到新源县境同巩乃斯河交汇,向西有喀什河注入,称为“伊犁河”。伊犁河在雅马渡汇合上游诸河后,即由喀什塔木开始,由东向西流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北部境内,达霍城县,至国境同霍尔果斯河汇合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之巴尔喀什湖。从雅马渡至国境线全长135公里,察布查尔县境内流长125公里,流域面积为52.825平方公里。年总径流量达130亿立方米,其中流出国境的水量占3/4。

加尕斯台河 是察布查尔县南部山区16条河流中较大的一条融水河流。由乌增布拉克、阿克拜、曾旦、加勒帕克等四大山沟积雪融化和泉水汇集而成。它发源于察布查尔山别斯萨拉和乌孙山沙颜哈达峰东北侧,分别由南向西北和由西南向东北奔流,数十条溪流汇入,至加勒帕克,转向东北方向急流。加尕斯台河,流长21.7公里,年径流量为0.62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2.5平方公里。

绰霍尔河 是伊犁河在察布查尔县境内的最大分支河流,它从察布查尔县东部25公里处伊犁河分出,流经特门布占次生林,由东向西至自治县北部河漫滩区,西至佛盖孟,又汇入伊犁河,河流全长约40多公里,年径流量约为2.17亿立方米。

察布查尔渠 由察布查尔麻扎附近的察布查尔山口凿口,引伊犁河水,由东向西横贯自治县中部平原全境。全长近百公里,年均流量为37.9立方米/秒,5.8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近2万公顷。

伊车布哈渠(察南渠) 从察布查尔大渠的总分水闸起,自东向西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七团场斐多公里,全长85公里,年均流量5.49立方米/秒,0.8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约2667公顷。

察布查尔沟渠 渠首自察布查尔山北麓起,由南向北,穿越坎乡,北至矿区公路。总长6公里,输水能力1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00公顷。

苏阿苏渠 由苏阿苏河引水,呈南北走向,位于坎乡境内,全长12公里,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467公顷。
阿勒玛勒渠 由阿勒玛勒河引水,位于坎乡南部,全长18公里,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333公顷。
乌尔坦渠 由乌尔坦河引水,位于阔洪奇乡南部,全长9公里,输水能力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533公顷。
切吉渠 由切吉河引水,位于海努克乡东南部,全长7公里,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667公顷。
加尕斯台渠 引加尕斯台河水,位于加尕斯台乡境内,南北走向,全长12.5公里,输水能力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000公顷。
阿尔斯兰渠 引加尕斯台渠水,位于加尕斯台乡西南,东西走向,全长3公里,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
阿热吾斯塘渠 引加尕斯台渠水,位于加尕斯台乡西部,东西走向,全长3公里,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
琼博拉渠 引琼博拉河水,位于琼博拉乡境内,南北走向,总长9.5公里,输水能力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3333公顷。
阿热墩渠 位于琼博拉乡境内,南北走向,总长9公里,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
墩买里渠 位于琼博拉乡境内,全长3公里,输水能力2.5立方米/秒。
索墩布拉格渠 位于琼博拉乡境内,全长4公里,输水能力0.5立方米/秒。
克其克博拉渠 引克其克博拉河水,位于琼博拉乡境内,全长4公里,输水能力1.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800公顷。
阿帕尔干渠 引霍诺海河水,位于孙扎齐牛录乡西南部,全长20公里,输水能力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000公顷。
布台总干渠 引绰霍尔水,位于孙扎齐牛录乡西北部,输水能力1.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000公顷。
五一干渠 引伊犁河水,位于察布查尔托博种羊场北部,东西走向,全长7.5公里,输水能力1.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33公顷。
斯万乌兰渠 引绰霍尔河水,位于绰霍尔园林场南部,东西走向,长2.5公里,输水能力0.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67公顷。
何图干渠 引绰霍尔河水,位于米粮泉回族乡东北部,全长7公里,输水能力2.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1067公顷。
扎克楚尔渠 位于米粮泉回族乡西部,长2公里,输水能力约1立方米/秒。
罕杜布哈渠 自察布查尔渠总分水闸引水,东西走向,全长40公里,输水能力3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3467公顷。
察布查尔县境内的泉水资源比较丰富。泉水分三个类型:山泉、平原泉、河区泉。泉水年际变化较小,比较稳定,年平均流量有1.31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415亿立方米。大部分泉水水质良好,可供饮用和灌溉。个别泉水受工业污染和土质的影响,水质苦、臭。
察布查尔县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质良好,埋藏浅,集中连片,易于开采。

生物资源
察布查尔县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其中,植物资源又可分为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动物资源又可分为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
森林资源是察布查尔县的主要野生植物资源之一。现主要有山地森林、次生林、平原农区人工林,总面积为24780公顷。其中山地森林面积22100公顷,河谷次生林约1847公顷,平原农区人工林833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03.5万立方米。
山地森林集中分布于乌孙山脉的霍诺海、琼博拉、加尕斯台、乌尔坦、苏阿苏等10余条沟系的阴坡和半阴坡山体上。主要树种有新疆云杉、雪山云杉、山杨、山柳、山楂、花楸、忍冬、野苹果、山杏和圆柏等。
次生林由伊犁河南岸的河漫滩地的次生林和前山丘陵地带河谷沟滩次生林组成。美丽的伊犁河穿越察布查尔县的北部、伊犁河南岸的河漫滩次生灌木林,形成察布查尔县北部的一道绿色天然屏障。总面积1773多公顷。乌珠牛录村和依拉齐牛录村地段的河漫滩次生林面积最大,占次生林面积的49.2%。
山前丘陵地带河谷沟滩还有零星分布的次生林。其中自治区稀有的天山槭树次生林在察布查尔县境内分布有33.33公顷。次生林的树种较丰富,共有18科60余种,主要有沙枣、沙棘、河柳、柽柳、野蔷薇、骆驼刺、铃铛刺等,还有少量的榆树、天山槭树、山柳等。
防护林、四旁林、用材片林、果园等人工林中,主要栽培树种有杨树(新疆杨、钻天杨、箭杆杨、北京杨、杂交杨)、白蜡、复叶槭、白榆、刺槐、梓树、桑树等40余种。近年来,从外地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树木。经济果树中有苹果、葡萄、杏、桃、文冠果、沙枣等。
察布查尔县野生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有贝母、紫草、大黄、附子、防风、红紫胡、白芷、黄芩、乌参、党参、北沙参、雪莲、甘草、薄荷、红花、车前子、罗布麻、沙棘、蒲公英、水晶蒲、益母草等。除药用植物外,还有新疆锦鸡儿、蒿草、狐茅、鸡脚草、老鹳草、羊茅、白草、苔草、羽衣草、野葱、黄花、野苜蓿、糙苏、针茅、冷蒿、龙胆、伏地肤、扁穗冰草、角果藜、芨芨草、芦苇、马兰、苦豆子、獐茅等。
察布查尔县的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适宜栽培各种农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大麦、高粱、糜子、豆类。油料作物有胡麻、油菜、油葵等。经济作物有甜菜、烟草、棉花等。园艺作物有瓜、果和各种蔬菜。察布查尔县的西瓜很有名,以个大、脆甜而闻名于伊犁地区。
乌孙山到伊犁河畔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高山、森林、草原、绿洲、水域成为各类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有麝鼠、旱獭、马鹿、黄羊、野羊、野猪、狼、豹、熊、狐狸、野兔、野鸭、野鸡、雪鸡、獾等。伊犁河出产的鱼类有鲤鱼、草鱼、扁鱼、鲢鱼和鲟鱼等。
察布查尔县的主要牲畜有马、牛、羊、猪等,还有鸡、鸭、鹅及兔等。
察布查尔县的矿产资源也较丰富。主要矿藏有无烟煤、耐火材料、石英沙、石灰石、碱硝等。

行政区划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2个镇、11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察布查尔镇、爱新舍里镇、堆齐牛录乡、孙扎齐牛录乡、绰霍尔乡、纳达齐牛录乡、扎库齐牛录乡、米粮泉回族乡、坎乡、阔洪奇乡、海努克乡、加尕斯台乡、琼博拉乡。境内有:良繁场、察布查尔奶牛场、平原林场、山区林场、六十七团、六十八团、六十九团。县人民政府驻察布查尔镇。
  察布查尔镇  代码:654022100  辖4个社区、2个村委会:果尔敏路东街社区、果尔敏路西街社区、查鲁盖路东街社区、查鲁盖路西街社区、宁古齐村、蒙霍尔村。
  爱新色里镇  代码:654022101  辖4个村委会:依拉村、安巴帖村、乌珠牛录村、纳旦芒坎村。
  孙扎齐牛录乡  代码:654022201  辖5个村委会:孙扎齐牛录村、雀尔盘村、阿帕尔村、切吉布拉克村、郎卡村。
  纳达齐牛录乡  代码:654022203  辖2个村委会:纳达齐牛录村、清泉村。
  扎库齐牛录乡  代码:654022204  辖5个村委会:扎库齐牛录村、寨牛录村、纳尔洪村、铁尔曼布拉克村、查干布拉格村。
  坎乡  代码:654022206  辖10个村委会:坎村、阔勒特克其村、阿勒玛勒村、齐格勒克村、苏阿苏村、格拉木村、麻扎村、萨尔加孜克村、恰克村、阿拉尔村。
  阔洪奇乡  代码:654022207  辖9个村委会:阔洪奇村、三盘村、琼塔木村、玉尔坦村、扬古孜、亚尕奇村、吾日勒克村、阿尔墩村、库木墩村。
  海努克乡  代码:654022208  辖5个村委会:海努克村、阿勒斯坦村、切吉村、托普亚尕奇村、琼布拉克村。
  加尕斯台乡  代码:654022209  辖5个村委会:加尕斯台村、上加尕斯台村、下加尕斯台村、努拉洪布拉克村、阿克亚尔村。
  琼博拉乡  代码:654022210  辖5个村委会:琼博拉村、索墩布拉格村、墩买里村、小博拉村、普拉克阔拉村。
  堆齐牛录乡  代码:654022200  辖4个村委会:堆齐牛录村、佛营村、依车村、舍里木克村。
  绰霍尔乡  代码:654022202  辖4个村委会:绰霍尔村、博斯坦村、龙沟村、布占村。
  米粮泉回族乡  代码:654022205  辖3个村委会:米粮泉村、克米其买里村、阿顿巴村。
  种羊场  代码:654022400
  良繁场  代码:654022401
  伊犁州奶牛场  代码:654022402
  平原林场  代码:654022403
  山区林场  代码:654022404
  兵团六十七团  代码:654022405
  兵团六十八团  代码:654022406
  兵团六十九团  代码:654022407


历史沿革  县名得自察布查尔渠名。系锡伯语,意为“粮仓”。本系蒙古语“凹陷的隘口”之意。
  西汉之前,公元前2世纪,察布查尔僻处要荒,未隶版图,先后为寨种、月氏居牧。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列入汉朝版图。西汉迄晋为乌孙国,南北朝时期为悦般国,隋唐为西突厥属地。至唐为昆陵都护府下温鹿洲都督府辖地,公元720年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南宋属西辽辖,元初为察合台封地,至公元1274年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辖。元末为翰亦刺地,明属也先瓦剌之后,分四卫拉特,准噶尔部崛起居之。至清兴,准噶尔建庭于此,成为准噶尔政治、宗教之中心和浑台吉噶尔丹策凌兀鲁思(即蒙语领地之意)。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察布查尔变为荒无人烟的原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自东北调遣锡伯军民共约3000余人西迁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乾隆三十年(公元1767年),按新额鲁特例,不论旗分,以近200户为一牛录,锡伯昂吉共编为八旗八牛录:镶黄旗(乌珠牛录)、正黄旗(寨牛录)、正白旗(依拉齐牛录)、正红旗(堆齐牛录)、镶白旗(孙扎齐牛录)、镶红旗(宁古齐牛录)、正蓝旗(纳达齐牛录)、镶蓝旗(扎库齐牛录)。锡伯八旗,后称锡伯营,隶属于伊犁将军府锡伯营领队大臣直辖。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为“伊犁塔兰奇苏丹汗国”地方割剧政权所辖。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沦为沙俄殖民地,划归俄七河省管辖。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锡伯营仍属伊犁将军统辖。民国元年(1912年),伊犁革命临时政府被撤销后,锡伯营属伊犁镇边使署辖,至1915年新疆省都督杨增新将伊犁镇边使署改为伊犁镇守使署后,锡伯营改属伊犁镇守使署辖,受新疆都督节制。今县境内坎乡、海努克、加尕斯台,自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起皆属宁远城阿奇木伯克辖,至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隶属宁远县辖(今伊宁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归巩留县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4日),伊犁屯垦使邱宗浚宣布撤销伊犁锡伯营(包括四营),同时成立河南设治局(因处伊犁河南岸而命名)。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1日),升格为县,正式成立河南县,海努克、加尕斯台同时划归河南县辖,隶属于伊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河南县被鉴定为三等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4日),河南县因与河南省重名,改名宁西县。1944年成立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政府,宁西县改称苏木尔县。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1950年6月11日苏木尔县复称宁西县,并宣告成立宁西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专员公署。1951年,坎乡由伊宁县划归宁西县辖。1954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宁西县更名为“察布查尔”,并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疆域演变】 清代以前,察布查尔属古民族游牧区,其境范围不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锡伯营进驻察布查尔后,其境域范围有了比较明显的界线。清乾隆三十二年至嘉庆十三年(公元1767--1808年),锡伯营驻守疆域范围西至今哈萨克斯坦国境内察林河,东至今县境加尕斯台乡,东西长约120公里;南自厄鲁特牧地(即今乌孙山北麓)起,北至伊犁河,南北宽约40公里,总面积约4800平方公里。锡伯营实际巡查境域范围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清嘉庆十三年至光绪七年(公元1808--1882年),锡伯营察布查尔大渠挖成后,经伊犁将军批准,将锡伯营界东移至积水潭(今阔洪奇),其疆域东西延长为约130公里,总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2年),中俄定约《伊犁界约》后,与霍尔果斯河口对直头胡、特奇勒干山以西大片土地皆被划入俄境。锡伯营界疆域东西长缩短为约75公里,总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8年),废锡伯营八旗制,成立河南设治局。1940年1月1日升格为县,正式成立河南县,同时将加尕斯台和海努克由巩留县划入河南县辖。河南县辖境:北自伊犁河,南至乌孙山分水岭,西自中俄《伊犁界约》国界线,东至阔洪齐,总面积约为3638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坎乡由伊宁县划归宁西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后,始成现在的疆域面积4430.24平方公里。

西迁之旅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人口少,却分居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古老强健,勤劳勇敢的民族。她,就是锡伯族。他们当中的一支人马历史上曾经从辽河跨越至伊犁河,留下千古绝唱。他们的后代就是现今的近4万锡伯人。主要居住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市、伊宁市和乌鲁木齐等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状。

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在祖国的边陲西部创造并发展了屯垦戍边文化,保存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语和锡伯文是新疆通用的六种民族语言之一。在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锡伯人一般都能使用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少部分人还懂俄语和蒙古语,被称为“天才的翻译民族”。

锡伯族历史悠久,古鲜卑人的遗址嘎仙洞的发现,为研究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锡伯族先民的历史与文化揭开了新的一页。公元三世纪(东汉时期),鲜卑据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勒泰山的漠北高原。公元四至五世纪,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政权,统一了北部中国。在这大统一的过程中,鲜卑人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入主中原的鲜卑人,大多接受了汉文化,渐渐融入汉族之中,在鲜卑人逐渐成为一个古老的历史称呼的时候,在鲜卑族的诞生地和摇篮-----大兴安岭的森林和呼伦池的湖网地区,还有一部分鲜卑人过着宁静的渔猎生活,所说这些鲜卑人中的一部分,就是今天我国锡伯族的先民。
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间,清政府将锡伯族等族人编入外八旗,迁入辽河平原,成为一支骑射精良的劲旅。嗣后,锡伯部队又被调驻辽宁、吉林、山东、云南和北京等地。
1762年,清政府于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然而,数十年的战乱,伊犁地区人民流亡,土地荒芜,牧场凋敝,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边防空虚,祖国西部这片广褒的土地出现了无兵防守的真空。强邻沙俄窥伺,不断向东扩张,警报频传。在这样的形势下,清廷深感兵力不足,便调迁英勇善战并懂得农业生产技术的锡伯人前来守边。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下令由盛京等17个城市征调锡伯官兵,连同眷属共5000余人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戍守边防。西迁的锡伯人于当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集会辞行,十九日出发。 这次西迁是锡伯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锡伯人的一次痛苦的生离死别。正因有了西迁,锡伯族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改写,在西陲土地上以她沉甸甸的份量,特有的坚韧执着,谱写出令她的子孙后代深感辉煌和自豪的历史篇章。
锡伯族的西迁,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它与一般的民族迁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正是这5000人马及其后代们,在西迁以后的岁月里创造出许许多多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壮举。
公元1764年的农历四月十九日,锡伯族军民离开世代相依为命的故土和生身父母,分两队乘坐简陋的交通工具,从盛京出发,踏上遥远的万里征程。这是一支无穷无尽的队伍;骑马的、坐牛车的、步行的、扶老携幼,带着粮食、帐篷等日用杂物,带着故土的五谷籽种和神物喜力妈妈。他们背负弓箭,腰跨侧佩刀,手握长枪,也带着刚刚离别的深切悲痛。但他们毕竟是一支久经训练,骁勇善战的队伍。一出盛京,他们便加快了行进速度。从盛京出发向北,军民们通过柳条边彰武台边门,向西流去 。一直伸向天际的柳条篱笆墙,像无数士兵举起枪杆,列队向这去远去 队伍致敬。出彰武台边门后,折西行入科尔沁平原,再沿西拉木伦河逆行。西拉木伦河沿岸平坦,风光明媚。行至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山脉之间西拉木伦河发源处,绕过大兴安岭南端和达来诺尔,进入锡林郭勒盟境内,往西北行经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便进入了外蒙车臣汗部境内(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境)。由此西北行,经车臣汗部境内的额尔德尼察干、西乌尔特、蒙库汗、温都尔汗等地后,即达到克鲁伦河朔源处。再由此西行,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行至乌里雅苏台(今扎尔哈郎特),并在此过了一个冬季。途中锡伯军民越大兴安岭南端后,经达来诺尔通蒙古各旗的驿道时,遇到了一望无垠的蒙古大漠和荒凉无人烟的浩瀚戈壁。锡伯军民在大漠深处凿井解决饮水问题,故而在今蒙古国版图上留下“锡伯吉尔孟”的地名。

漠北高地不胜地寒。锡伯军民抵达乌里雅苏台时,已是阴历八月底。这个季节的蒙古高原,青草无存,寒气凌人,漠北冬早,沿途已无草供应牲畜,又遭遇特大风雪,牧草供应紧张,牲畜由于长途赶路,疲惫瘦弱异常,倒毙之数,逐日增加。锡伯军民无法继续前进,便在乌里雅苏台扎营过冬。在乌里雅苏台过冬期间,牲畜因长途乘骑驾驭,疲惫瘦弱,加之雪原无草,开春时又碰上一场瘟疫,原由盛京起程时所带之牛3036头,先后倒毙2596头,仅剩440头;所带之马2020匹,少数倒毙以外,“大多疲瘦,生癞者众,不得其力”。要西行,首先要解决畜力。经管带协领阿木胡郎、噶尔赛向朝廷呈报交涉,由乌里雅苏台将军成衮扎布报奏,从乌里雅苏台借给马500匹,驼500峰,抵伊犁后如数交还(后到伊犁后,大部分倒毙,均由锡伯官兵分摊,折银赔偿)。

1765年(乾隆三十年)阳春三月,漠北冰化雪消。道路虽未完全干燥,但锡后军民急于赶路西行,便于三月初十动身。每人带了四个月的口粮和一个月的茶叶,仍分两队,从乌里雅苏台启程,向西进发。行至科布多一带,天气突然暴热。阿尔泰山积雪大量融化,发源于阿尔泰山诸河一时俱涨,“水深流急,不能行走”。锡伯军民改变行进路线,穿绕科齐斯山而行,寻浅水处跋涉。但受困多日,"所剩兵丁之口粮,只足月余之食",所借马驼,亦倒毙甚多.阿木胡朗只得派人向伊犁将军府请求借济.在未得伊犁派人借济之前,余粮已尽,畜力短缺.面临如此困境,锡伯军民毫不惊慌气馁,沿途采摘野草,和着一点点粮食,聊以充饥(为了纪念这段艰苦的经历,锡伯人后来每年春季摘一种叫"乌珠穆尔"的野菜吃)。他们坚持前进,毫不停留,充分显示了锡伯人一往无前的坚毅精神。此间他们架设浮桥渡过通往北冰洋大河额尔齐斯河(留下“锡伯渡”地名)。一直到六月十二、十五日、六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过了霍博赛尔里、察罕鄂博等地,两队锡伯军民才得到接济。前来接济的官兵看到一群面黄肌瘦、精疲力竭,但仍然拖着疲惫身子挣扎着继续前进的队伍,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继而,锡伯军民又经过额敏、巴图鲁克、博罗塔拉等地,穿越险关隘道果子沟,于乾隆三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先后抵达目的地伊犁绥定一带。在进入乌哈尔里克城(即绥定城)以前,这支长途中跋涉的队伍,无论男女老少,都换掉褴褛的衣服,穿戴上最好的衣帽,精神抖擞地接受伊犁将军的检阅。

西迁官兵与家眷,从白山黑水到伊犁河,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几次断粮,险境迭现,经受了长途跋涉的艰难,行程一万余里,将三年行期缩短一半,仅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西迁任务。他们在热爱祖国、保卫边疆的伟大精神激励下,在祖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历史证明:锡伯民族不愧是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儿女。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