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婺源县

婺源县


ad

婺源简介

【读音】wùyuán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交界处,隶属于上饶市。
面积2947.51平方千米。
总人口3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万人。
  邮编:333200。
  代码:361130。
  区号:0793。
  拼音:Wuyuan Xian。


基本概况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镇市,浮梁县,乐平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前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祖籍地!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历史沿革  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安徽管辖。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安徽的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平方公里地区。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尽管歙州的隶属有所变化,但是婺源隶属歙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称徽州,因此,历史上的徽州一府(歙州)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就是这样形成的。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1934年,蒋介石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5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7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至今。所以从婺源建县1200多年的历史来看,除近代有60来年的时间外,都是归属于今安徽省管辖的。
关于婺源县名称的解释,众家说法不一。
婺字的意义,《辞海》里是这样说的:
一、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
二、水名,亦为对金华一江的别称。
《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说的:
(1)婺江,水名,在江西;
(2)指旧婺州,在浙江金华一带。
对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
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
三是“以县东大鳙水流入婺州”,故名。
也有的人看法是,这三种观点都不够完美。  
  其一,婺源县城确有一条河绕城三面而过,但是这条河虽然称为婺江,它却是乐安江的上游,流经江西的德兴、乐平,最后进入鄱阳湖。它之所以称为婺江,是因为先有婺源,而后才把它称为婺江。 
  其二,休宁隶属婺州是隋代的事,并且也只有18年的历史,而婺源建县是在这以后约140年,并且相隔了一个朝代,不可能再沿其名,更不可能说明称作婺之源的原因。 
  其三,婺源县东面和浙江交界处确有一座大镛山,发源于大鳙山的“鳙水”,流向浙江的开化,经衢州、兰溪、金华至富春江,这一带隋唐时期曾称作为婺州,但是,“鳙水”虽流至婺州,在金华也称作婺江,但并不能说明是婺之源也,所以这种说法也难以服人。
  我国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天空有一婺女星座,它又称女宿星座、须女星座,为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四颗。婺女,乃勤劳贤惠之美女也,故我国古代用她作为星座的名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初八婺源置县时,恰好婺女星座在京城(长安)的东南方向出现,钦天监奏明玄宗,玄宗是酷爱美女之君王,故定此地为婺源,其意为婺女之源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婺源就是美丽勤劳贤惠的婺女的家乡。旧时,婺源县境内多修建有婺女庙,庙内供奉婺女娘娘,此可作为例证。 
  自古以来,婺源一直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范畴,不仅在地理上同属黄山山脉,而且在经济、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是同为一体的。
  婺源全县面积为4461358.61亩,其中林地面积占了82.88%,耕地面积只占7.55%,茶果面积占3.65%,水域面积占1.79%。东北部重峦叠嶂,海拔1629.8米的鄣公山为最高,有“盘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之称,从地势、地貌来看,是和徽州连成一片的,都属于皖南丘陵山区。
  婺源的经济作物中历来以茶叶为主,所生产的绿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有“祁红婺绿”之称。祁红,是指安徽祁红的红茶,婺绿则是婺源的绿茶。 
  婺源产砚台,名曰龙尾砚;实际上,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歙砚,其原料就产在婺源的龙尾山,和婺源的龙尾砚同出一辙。  
  婺源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中原士族南迁,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中原士族,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外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安徽,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山多田少,随着人员的增加,生活需求和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外出经商的徽州人凭借文化优势,迅速致富,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徽州商人将经商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在徽州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所启迪。徽商注重商业道德,重视法制,讲究诚信。他们的一些经营方式,值得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力弘扬。徽文化中的医学、建筑学以及程朱理学的积极因素等,也非常值得专家们进一步挖掘。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之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置婺源县,因婺江(今乐安河上游)绕城三面,因而得名。隶江南西道歙州管辖。县治清华。唐天复元年(901年)县治迁弦高(即今县城紫阳镇)。
  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
  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复归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又划隶江西省。现属江西省上饶市。
  
  1984年,设置清华镇建制(赣府厅字[1984]357号)。1985年4月18日,设立珍珠山、武口、晓林、凤洲乡(赣府厅字[1985]230号)。
  1993年,撤销秋口乡、江湾乡、赋春乡、中云乡,设立秋口镇、江湾镇、赋春镇、中云镇(赣民字[1993] 34号批复)。
  1994年11月25日,撤销许村乡、镇头乡、大畈乡、思口乡,设立许村镇、镇头镇、大畈镇、思口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
  1997年8月18日,撤销太白乡,设立太白镇(赣民字[1997]175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1个镇、1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大畈镇、江湾镇、思口镇、秋口镇、赋春镇、镇头镇、中云镇、许村镇、太白镇、沱川乡、段莘乡、古坦乡、浙源乡、溪头乡、鄣头乡、甲路乡、晓鳙乡、武口乡、潋溪乡、龙山乡、高砂乡、珍珠山乡、晓林乡、梅林乡、凤洲乡。
  1999年5月31日,撤销武口乡,并将梅林乡的上梅洲村委会、潋溪乡的东岭坞村委会划归紫阳镇(赣民字[1999]125号批复)。
  2000年,全县辖11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865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紫阳镇 40771 清华镇 16446 秋口镇 20600 江湾镇 15430 大畈镇 6088 思口镇 12319 中云镇 11212 赋春镇 21162 镇头镇 11233 许村镇 13075 太白镇 14923 潋溪乡 6364 晓容乡 7131 溪头乡 11805 段莘乡 15200 梅林乡 9810 高砂乡 13750 龙山乡 8817 甲路乡 7202 浙源乡 12335 沱川乡 6216 鄣山乡 8229 古坦乡 9246 珍珠山乡 10761 晓林乡 3349 风洲乡 5184 
  2001年12月3日,撤销潋溪乡,西坑村委会划归紫阳镇;杨溪、善坑村委会划归梅林乡;撤销晓林乡,划归中云镇;撤销晓鳙乡,划归江湾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复)。2003年8月19日,鄣山乡更名为大鄣山乡(赣民字[2003]190号批复)。2003年9月28日,撤销高砂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赣民字[2003]252号批复)。2003年10月21日,撤销梅林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撤销大畈镇,成建制划归江湾镇管辖(赣民字[2003]273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33.5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10镇10乡。
  紫阳镇 2004年辖: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城南社区、儒学前社区、蚺城社区、文公社区、武口社区、天佑社区、香田村、杨坑村、东岭坞村、西坑村、上梅洲村、梅林村、一都村、雍溪村、马家村、坑口村、戴家村、杨溪村、善坑村、高砂村、齐村、考水村、岭下村、湖林村、王家墩村。
  清华镇 2004年辖:清华社区、清华村、双河村、东园村、花园村、浮溪村、诗春村、里村、洪村。
  秋口镇 辖:秋口村、白石村、王村、渔潭村、李坑村、岭溪村、占才村、言坑村、黄源村、官桥村、秋溪村、里源村、洙西村、梓槎村、词坑村、秋口林场、。
  江湾镇 辖:江湾社区、江湾村、占坑村、钟吕村、汪口村、洪坦村、荷田村、晓起村、栗木坑村、晓鳙村、前段村、大潋村、东头村、大畈村、浯村、济溪村、低源村、龙潭村、古蜀地村、晓容林场、。
  思口镇 辖:思口村、思溪村、高枧村、西源村、长滩村、前坦村、西冲村、河山坦村、西冲林场。
  中云镇 辖:晓林社区、中云村、下港村、横槎村、方村、罗田村、江村、方李村。
  赋春镇 辖:赋春村、冲田村、新田村、游汀村、臧坑村、洪家村、林塘村、岩前村、长溪村、盘坑村、排前村、虎溪村、长降林场。
  镇头镇 辖:镇头村、梅田村、游山村、张村、冷亭村、立新煤矿。
  许村镇 辖:许村、汾水村、仁洪村、盘山村、朗湖村、周溪村、董家村、朱坑林场、。
  太白镇 辖:太白村、玉坦村、曹门村、薛村、潘村、杨村、程家湾村、新屋村。
  溪头乡 辖:下溪村、上溪村、青石村、砚山村、城口村、龙尾村、西岸村、桐木村。
  段莘乡 辖:中村、段莘村、阆山村、西垣村、裔村、金坑村、东石村、槎口村、大汜村、汪槎村、庆源村、官坑村。
  龙山乡 辖:龙山村、豸峰村、孔村、坑头村、长尧村。
  甲路乡 辖:甲路村、严田村、湖山村、胡家村、对坞村。
  浙源乡 辖:凤山村、岭脚村、虹关村、沱口村、庐坑村、庐坑岭村。
  沱川乡 辖:河东村、河西村、理坑村、小沱林场。
  大鄣山乡 辖:古坦村、车田村、鄣山村、洪源上村、洪源下村、白石源村。
  珍珠山乡 辖:珍珠山社区、吴源村、黄沙村、虹冲村、秀水村、董家山分场、历居分场、莲子滩茶场山溪林场、塘尾分场。
  凤洲乡 辖:中洲社区、汪村、曹村、小港村、水埠头村、项家埠村。
  2005年3月17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婺源县撤并乡镇的批复》(赣民字[2005]26号):同意撤销婺源县龙山乡,成建制划归云中镇管辖;撤销凤洲乡,成建制划归许村镇管辖(赣民字[2005]26号批复)。
  2006年1月20日,撤销甲路乡,成建制划归赋春镇管辖;撤销古坦乡,成建制划归大鄣山乡管辖(赣民字[2006]5号批复)。
婺源文化习俗婺源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 黟县、祁门、婺源六县。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外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婺源县婺源县

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安徽,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山多田少,随着人员的增加,生活需求和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外出经商的徽州人凭借文化优势,迅速致富,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徽州商人将经商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在徽州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所启迪。徽商注重商业道德,重视法制,讲究诚信。他们的一些经营方式,值得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力弘扬。徽文化中的医学、建筑学以及程朱理学的积极因素等,也非常值得专家们进一步挖掘。

行政区划  婺源县辖10个镇、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秋口镇、江湾镇、思口镇、中云镇、赋春镇、镇头镇、许村镇、太白镇、溪头乡、段莘乡、浙源乡、沱川乡、大鄣山乡、珍珠山乡。共有19个居委会、171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紫阳镇。

紫阳镇 面积:352.5k㎡ 人口:81023人 邮编:333200 代码:361130100 
   辖花园域、涵春、文愽、儒学前、蚺城、文公、武口、天佑等8个居委会,城关、香田、杨坑、汤村、东岭坞、西坑、上梅洲、向阳、岭下、湖林、齐村、王家墩、考水、高砂、戴家、马家、雍溪、一都、梅林、杨溪、善坑、坑口等22个村委会。

清华镇  面积:134k㎡ 人口:16274人 邮编:333202 代码:361130101 
  辖横街、长林、新街等3个居委会,清华、双河、东园、花园、浮溪、诗春、里村、洪村等8个村委会。

秋口镇  面积:219k㎡ 人口:22135人 邮编:333212 代码:361130102 
  辖沙城居委会,秋口、秋溪、词坑、白石、王村、渔潭、李坑、占才、言坑、岭溪、黄源、官桥、里源、洙西、梓槎等15个村委会。

江湾镇  面积:293k㎡ 人口:30350人 邮编:333213 代码:361130103 
  辖江湾、莲花芯、梨园等3个居委会,江湾、占坑、钟吕、汪口、洪坦、荷田、晓起、栗木坑、晓鳙、前段、大潋、东头、龙潭、浯村、古蜀地、济溪、低源、大畈等18个村委会。

思口镇  面积:122k㎡ 人口:13746人 邮编:333201 代码:361130104 
  辖思口、思溪、高枧、西源、长滩、前坦、西冲、河山坦等8个村委会。

赋春镇  面积:303k㎡ 人口:29126人 邮编:333204 代码:361130106 
  辖赋春、冲田、新田、排前、虎溪、游汀、盘坑、洪家、林塘、岩前、长溪、藏坑、湖山、胡家、对坞、严田、甲路等17个村委会。

镇头镇  面积:86k㎡ 人口:11245人 邮编:333205 代码:361130107 
  辖镇头、梅田、游山、张村、冷亭等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镇头店。

太白镇  面积:177k㎡ 人口:14500人 邮编:333211 代码:361130109 
  辖大山头居委会,太白、玉坦、曹门、薛村、潘村、杨村、程家湾、新屋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太白司。

中云镇  面积:233k㎡ 人口:23805人 邮编:333209 代码:361130110 
  辖晓林居委会,中云、下港、横槎、方村、晓林、桃溪、长尧、龙山等8个村委会。

许村镇  面积:221k㎡ 人口:18325人 邮编:333208 代码:361130111 
  辖中洲林场居委会,许村、汾水、仁洪、盘山、朗湖、周溪、董家、小港、项家埠、水埠头、汪村、曹村、洙坑等13个村委会。

溪头乡  面积:122k㎡ 人口:11895人 邮编:333214 代码:361130200 
  辖下溪、上溪、青石、砚山、城口、龙尾、西岸、桐木土太等8个村委会。乡政府驻下溪头。

段莘乡  面积:171k㎡ 人口:15567人 邮编:333215 代码:361130201 
  辖段莘、中村、阆山、西垣、裔村、金坑、东石、槎口、大汜、汪槎、庆源、官坑等12个村委会。乡政府驻中村。

浙源乡  面积:98k㎡ 人口:13420人 邮编:333203 代码:361130204 
  辖周家山、凤山、岭脚、虹关、沱口、庐坑、庐坑岭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凤山。

沱川乡  面积:91k㎡ 人口:6645人 邮编:333202 代码:361130205 
  辖河东、河西、理坑、小沱等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鄣村。

大鄣山乡  面积:199k㎡ 人口:18852人 邮编:333202 代码:361130206 
  辖车田、鄣山、洪源上村、洪源下村、白石源、古坦、黄村、菊径、程村、戴村、西山、水岚、和村、通元等1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车田。

珍珠山乡  面积:126k㎡ 人口:10147人 邮编:333206 代码:361130208 
  辖珍珠山居委会,吴源、黄砂、虹冲、秀水等4个村委会。

婺源发展史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朝廷为便于统治,析休宁县之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于农历正月初八日建婺源县。县治设清华,隶歙州。 
○乾符四年(877),黄巢起义军攻入县城。次年又至。 
○天复元年(901),县治由清华迁弦高。 
○宋绍兴元年(1131),岳飞征讨李成经过婺源。 
○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两次攻占婺源州城。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兵攻占州城,婺源归顺朱元璋部。 
○明嘉靖十七年(1538),虎群至境,死伤200余人。 
○清咸丰五年(1856),太平天国起义军攻至县境,二月二十八日占领县城。
○咸丰十一年(1861),闽浙总督左宗棠领兵征剿太平天国起义军,于六月八日到婺源,坐镇指挥近两个月。 
○民国四年(1915),婺源绿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成国和平博览会”上展出,获金牌奖。 
○十一年(1922)六月,国民革命军粤军司令方振武率部千余人经过婺源。 
○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县政府征壮丁数千人兴筑婺源至白沙关公路,次年六月草率完工。 ○二十三年(1934)九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决定,婺源划隶江西。 
○九月三十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部进入婺源,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 
○二十五年(1936),“甲路纸伞”被选为国际博览会展品。 
○ 二十六年(1937)一月,县政府征民工数千人,兴筑婺源至景德镇公路。次年七月六日试通车。 
○ 三十五年(1946)一月,婺源县参议会成立。此后,参议会以婺源贯隶安徽为由,上下串连,发起“回皖运动”,通过上层关系促使国民党内政部派员来婺勘察。 
○三十六年(1947)八月十六日,婺源划回安徽。
○1949年5月1日,婺源宣告解放。同月将婺源划隶江西浮梁专区。 
○1952年10月,浮梁专区撤消,婺源改隶上饶专区。 
○1967年6月,突击修建婺源至休宁公路,12月23日峻工通车。
○1982年,婺源“茗眉”绿茶,参加全国名茶评选会评选,名列第六位。 
○1986年8月,在婺源参加国家文物鉴定会的专家,称赞婺源博物馆为“全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 
○1988年5月25日,林业部批复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江西省婺源县灵岩森林公园。
○同年,婺源绿茶的“特珍特级”、“特珍一级”和“雨茶一级”3个产品,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同年,婺源产龙尾砚获中国工世美术“百花奖”。
○1989年,婺源绿茶“灵岩剑峰”,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国家级名茶”称号。 
○1999年,“AA级大鄣山茶”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天佑有机茶”荣获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金奖。
○2001年,举办首届“婺源‘五.一’民俗风情展示周”,旅游人次近六万。  
婺源特产婺源特产可以用四色概括:绿、红、黑、白。
  
  绿:即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回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著称的婺源绿茶,曾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35年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的最优者”。1999年又荣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现有茶园面积13万亩,年产茶叶10万担,其中低农残面积90%以上,经欧盟有机食品论证机构论证的“大鄣山”有机茶面积3万余亩。目前,全县有机茶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
  
  红:即中华荷包红鱼。集食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中华荷包红鱼,是国内外唯一独特的鱼种,其色彩红艳,形似荷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宴席珍肴。早在1985年就已被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
  
  黑:即龙尾砚。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故又称“歙砚”。龙尾砚自唐代问世后,历朝被定为贡品,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历代名人都曾为龙尾砚撰文、写诗、填词、赋歌、记铭。香港商报评龙尾砚具有敦煌壁画传统,有六朝造象韵味,多次被选为外交礼品。
  
  白:即江湾雪梨。因产地江湾,且果白如雪而名。据史载:明代婺源人从歙县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而生。品种有“六月雪”、“西降坞”、“白梨”、“苏梨”等多种。江湾雪梨不仅体大肉厚,皮薄核小,而且松脆香甜,汁多味美,入口消融,属果中珍品。

以婺源历代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名人[朱熹,汪鋐,江永,詹天佑]融合婺源四大特产[绿茶,红鲤鱼,雪梨,龙尾砚<歙砚>],充分利用龙尾石的天然颜色搭配,来展现“生态,文化,名人”的婺源,“书乡,茶乡,砚乡”的婺源。走进婺源,走进被誉为“正宗老徽州”。

婺源历代名人
南宋名臣、诗人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县城人。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高宗计议遣使金国,问候被羁金国的徽、钦二帝。朱弁奋身自荐,受诏为候补修武郎、右武大夫、吉州团练使职,充当河东大金军前通问副使,于次年正月偕同正使王伦前行。至绍兴十三年,宋金和议成,始归朝。朱弁羁金十六载,坚贞不屈,高宗诏为“忠义守节”,有司提议论朱弁之功应晋升数级,但秦桧专权,仅授奉议郎。绍兴十四年四月病逝。弁一生善文学,学问精博,词气雍容,羁金国期间,诗多怀念故国。著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等。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婺源县城人,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父朱松,宋政和八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在尤溪出生。十四岁丧父,随母祝氏定居福建崇安五里夫。朱熹曾于绍兴二十年春和淳熙三年二月,两次回婺源故里省亲扫墓。今“文公山”上的古杉群即朱熹手植。
婺源荣誉●全国绿化百佳县 ●全国造林先进县
●全国依法治理百强县 ●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
●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县 ●全国首批AAA旅游区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县 ●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
●全国“二五”普法先进县 ●全国绿茶外销出口基地县
●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 ●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
●12个古村落被评为全国民俗文化村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婺源归属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安徽的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平方公里地区。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尽管歙州的隶属有所变化,但是婺源隶属歙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称徽州,因此,历史上的徽州一府(歙州)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就是这样形成的。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1934年,蒋介石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四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至今。所以从婺源建县1200多年的历史来看,除近代有60来年的时间外,都是归属于安徽管辖的。关于婺源县名称的解释,众家说法不一。婺字的意义,《辞海》是这样说的:一、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二、水名,亦为对金华一江的别称。《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说的:(1)婺江,水名,在江西;(2)指旧婺州,在浙江金华一带。对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三是“以县东大镛水流入婺州”,故名。我的看法是,这三种观点都不够完美。
  其一,婺源县城确有一条河绕城三面而过,但是这条河虽然称为婺江,它却是乐安江的上游,流经江西的德兴、乐平,最后进入鄱阳湖。它之所以称为婺江,是因为先有婺源,而后才把它称为婺江。
  其二,休宁隶属婺州是隋代的事,并且也只有18年的历史,而婺源建县是在这以后约140年,并且相隔了一个朝代,不可能再沿其名,更不可能说明称作婺之源的原因。
  其三,婺源县东面和浙江交界处确有一座大镛山,发源于大镛山的“镛水”,流向浙江的开化,经衢州、兰溪、金华至富春江,这一带隋唐时期曾称作为婺州,但是,“镛水”虽流至婺州,在金华也称作婺江,但并不能说明是婺之源也,所以这种说法也难以服人。(上)
我国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天空有一婺女星座,它又称女宿星座、须女星座,为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四颗。婺女,乃勤劳贤惠之美女也,故我国古代用她作为星座的名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初八婺源置县时,恰好婺女星座在京城(长安)的东南方向出现,钦天监奏明玄宗,玄宗是酷爱美女之君王,故定此地为婺源,其意为婺女之源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婺源就是美丽勤劳贤惠的婺女的家乡。旧时,婺源县境内多修建有婺女庙,庙内供奉婺女娘娘,此可作为例证。
  自古以来,婺源一直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范畴,不仅在地理上同属黄山山脉,而且在经济、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是同为一体的。
  婺源全县面积为4461358.61亩,其中林地面积占了82.88%,耕地面积只占7.55%,茶果面积占3.65%,水域面积占1.79%。东北部重峦叠嶂,海拔1629.8米的鄣公山为最高,有“盘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之称,从地势、地貌来看,是和徽州连成一片的,都属于皖南丘陵山区。
  婺源的经济作物中历来以茶叶为主,所生产的绿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有“祁红婺绿”之称。祁红,是指安徽祁红的红茶,婺绿则是婺源的绿茶。
  婺源产砚台,名曰龙尾砚;实际上,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歙砚,其原料就产在婺源的龙尾山,和婺源的龙尾砚同出一辙。
  婺源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外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安徽,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山多田少,随着人员的增加,生活需求和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外出经商的徽州人凭借文化优势,迅速致富,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徽州商人将经商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在徽州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所启迪。徽商注重商业道德,重视法制,讲究诚信。他们的一些经营方式,值得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力弘扬。徽文化中的医学、建筑学以及程朱理学的积极因素等,也非常值得专家们进一步挖掘。
正因为如此,我建议将黄山市改为徽州市,置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归徽州市管辖,这对于发掘、发扬徽文化,振兴皖赣经济乃至振兴我国中部经济都是很有帮助的。我想,我的这些看法,是否可以作为《婺源归属》一文的结语,以求得社会和政府的共识。

婺源各地名的由来


  在凡地名的由来,或因地形状,或袭方位,或取画情诗意,或纪念名人,或托兆仙迹。一地的得名,又与该地的文化、知识、风情、习俗有关,犹如生活在为婴儿取名。计较者,往往挖空心思,既有祝福,又寄于期望,如此等等。


  婺源是千年古县,受儒家学说影响较大,文化底蕴渊厚,因而取地名或雅或俗,颇为考究。


  如菊径、桃溪、荷田、篁村、蕉源、梅林、草坞、如黄析坑、桑树园、银杏丘、芙蓉岭、柿树湾、苦竹山……

  如龙腾、凤游山、象山、鹅峰、鹤溪、鱼潭、如凤凰岭、狐狸岩、老鼠尖、金鲤桥、野猪浆……

  如琵琶墩、燕窝亭、牛角尖、琥珀山、风车斗、扑锅形……

  如虹关、霞港、云峰、雪山……

  如长溪、中云、大畈、横坑、高寨、低源、里村、处坑、前坦、后田……

  如一家祠、双桂、三花尖、四亩坳、王珠山、六房、七里亭、八角亭、十堡、千槎、万贯洲……

  婺源的一些舞文弄墨者,将地名凑成一副副对联,甚有趣味。
  燕子(岭)回头(岭)啄旁皮(岭),东望(村)西望(村);

  潭公(岭)对镜(岭)插芙蓉(岭),里妆(村)外妆(村)。

  岭下即岭脚(村),走前坦(村)绕荷田(村),好入桃源(村)观景象;

  源口有源头(村),流长溪(村)穿硖石(村),转李坑(村)出清泉。

  上严田(村)下严田(村),两田夹路(村);

  左汾水(村)右汾水(村),双水盘山(村)。

  龙腾(村)江湾水(河),凤游(山)芙蓉尖(峰)。

  清华著名学者江永,也曾为家乡江湾镇的诸山岭,写过一联:燕子回头见洋际;谭公对镜望芙蓉。

  婺源在春秋时期,被称为桐?(桐?,即山多不曲之意)之地,经过历史动荡而出现几次大迁陟,一些失意官宦和儒家布衣,睹此间锦山绣水,安家者有之,隐居都有之。星术人士认为婺源景象万千,及胎毓钟灵的好地方,若蓄意教化,定必人文发达,墨皇浩瀚。儒家与星术家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对地方的命名,自有独到之处。

随手拈来几例。

  唐乾符年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婺源北线,风天破晓,遂前定居之所取名晓起,勉励后人珍惜光阴。

  又:北宋金紫光禄大夫李德鸾,取“占用从田之签,以严治家”之意为村取名严田,这位老者对仕途实有厌烦,只好劝子孙躬耕了。

  又:北宋末年,徽州桐城主薄余道潜于婺源行径而走,行至沱川,觉得景致非凡,竟随手在溪边倒插罗汉松一支,不久插支长出绿时,大呼“养人宝地”。因该地盛产毛竹,故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取村名篁村并定居之。

  又:南宋时,胡某人婺源择址定居,见一红豆杉酷似巨笔,树旁一石犹如砚石,迎面峰峦仿如笔架,三景呼应,呈“文房”之状,遂举家而居,并定名方思山。方者,房也,占居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思,思考。这地名的意思是:占定此地该思考其景其状,要奋读图进。

  又:俞某建村于水潭旁,期望俞(鱼)姓繁衍发达,特筑拱桥紧锁水田,取村名为锁口潭。

  又:鹤溪洲位于段莘河中游,面积二三华里。南宋岳飞曾屯兵于此并开垦此洲种稻,获粮谷甚丰,岳遂将该洲改为万贯洲。

  又:鳙溪村因鳙鱼溯洪水至此,遂名。元末,朱元璋率兵路过,登山观景,见山头旷野有田数百亩,先赞曰:“好大的畈!”明朝建国,朱当上皇帝,故改村名为大畈。

  婺源景色特佳,佳地必有佳名,文人骚客兴致所来,各相为地方取名,其富有诗情画意的名称也便应运而生了。

  礼仪待客的习俗


  自古以来,婺源就是礼仪之邦,民风俭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与人交往,诚售为上;与人交谈,书往往来,对人尊呼,对已谦称;入私塾学馆,尊师为父。

  对长辈按辈份称呼,平辈间称哥称嫂或直呼其名。对店主称老板、老板嫂(娘),对雇员、工匠称师傅。对有学识的人称先生。对老人称婆称公。邻里之间,有带小孩名称呼某家爸、某家*的。本县民间,向来聚族而居。族人人相见按字辈称呼,虽年高而辈分低者,仍称哥道弟,平辈之间直呼乳名。已婚妇女对男家长辈或平辈,随子女称呼,如夫兄称伯,夫弟称叔,夫嫂称伯母,夫弟称叔母;对丈夫父母称公婆;对丈夫叔伯夫妇及祖辈称叔公、叔婆、伯公、伯婆,太公、太婆。亲族以外冠以对方男子名讳,老者呼某某公,某某婆,中年者呼某伯、某伯母,某叔、某婶。家长对孩子自幼教会称呼。

  旧时,祭祖、敬神、拜年、祝寿、新婚拜堂、幼辈拜会长辈、下级拜会上级均行跪拜礼。平辈相见,男子以抱拳作揖为礼,女搭手躬腰道“福”。

  来客要请坐、奉茶、敬烟。为到家中的客人斟茶不能满,而酒是要斟满的,有“浅茶满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说。乡间待客更为热情,多以煮荷包蛋或以鸡蛋煮面条招待。客人进餐,小孩不得入座挟菜。给客人端茶、送饭须双手捧献。客人告辞须加挽留,告别时须送客出门,并招呼“慢走”、“有空来嬉”。路遇外乡熟人,要招呼回家吃饭。

  过去,村、镇街道,村与村之间多以青石小道相连。要道每隔数里或山岭头建有路亭,有专人烧水供茶,给路人避雨歇息解渴。婺人元代池州教授王仪在其《过五岭》一诗中曰:“五岭一日度,精力亦已竭,赖是佛者徒,岭岭茶碗设”。此俗由此可见一斑。

  挂喜轴寿联这是最能体现礼仪待客的事,主人家都十分慎重。婚事喜轴,娘舅为大,挂在堂前正中。姑爷次之,姨夫再次之,其余亲眷按辈份依次类推。师傅的喜轴,可以与姑爷、姨夫并列。朋友的喜轴,要分路近路过、辈份大小。若是新郎自己的朋友,又属本府县的,则与新郎平辈者并列;若是祖父朋友,属本府县的,与姑爷、姨夫并列;客府客县者,与娘舅并列(或另借一间屋挂在堂前正中)。娘舅不论新、堂、均按年龄大小区分。新郎父母的娘舅、姑爷、姨夫,一般由其子送礼,若有挂名参加者,另借一间屋为其张挂及开席。表舅亦同样。娘舅本人未到,由儿子代送贺轴的,贺轴仍按规矩挂正中,但安席时,儿子不能代父坐首席首位。娘舅已过世的,其子不能再以其父辈衔送贺轴。娘舅过继别姓,如不恢复原性,或改变已姓者,不算娘舅。其他尊长在姓氏这一点上亦是同样。喜轴挂自己屋为“正屋”,另借屋为“偏屋”。喜轴挂在上堂,左厢为乐,俗称“大边”,右厢为西,俗称“小边”(以人在上堂脸朝在门定左右厢)。尊长辈、父亲朋友、同辈依次从上横头挂完“大边”,新郎自己朋友、平辈挂“小边”,尤以新郎姐夫、妹夫为最小,挂末尾。屋小,贺轴挂不下可以重迭挂,但落款要现出来,也可分挂于“偏屋”。寿联女婿挂正中,侄女婿次之,外甥妇婿再次。其后以侄儿、表侄儿为序。总之,从小辈到做寿者本人的平辈(年龄小于做寿者)为止,两厢依次张挂。祝寿是女婿“半子之份”的充分体现,儿媳只是陪衬,只送寿鞋、寿衣,不送寿礼和寿轴。

旅游景区介绍【历史及其现状】
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去年11月已建成通车,婺源周边1个小时内有三个机场(黄山-景德镇-衢州),1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周边名山、名水、名镇,5个小时内可达武汉、上海、杭州等周边所有名城,武汉至婺源的公路交通已实现全程高速,婺源被旅游界称为“中国旅游精品线路上的明珠”,是江西对外开放与发达地区对接的前沿和精品花园。
2001年以来,婺源围绕“文化与生态”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开发了10多个景区,其中江湾景区和大鄣山卧龙谷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婺源作为一个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区。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论证,经过五年的发展,年接待游客量由最初的12.5万人次飚升至2006年的283万人次,门票收入4836万元,综合收入4.7亿元。去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1.6%,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此外,婺源还被众多媒体评选为“人一生中必到的五十个地方”,“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并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推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镇”之一。

目前,婺源旅游已形成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以下是简单的介绍:

【东线景区】
东线景区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风光为主,主要景区有江湾、理坑景区、庆源村、高山平湖、裔村。
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江湾,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巨族。这里山水环绕、风水极佳是古徽州风水文化的典范,历代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婺源首个4A级景区。
理坑景区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画里乡村--晓起景区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
千年古商埠--汪口景区中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东线还有油菜花观赏胜地江岭梯田和电影《暖》的拍摄地庆源村。

【北线景区】
以原生态的山水风光见长,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的高山峡谷景区。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 90.7%,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 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 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
灵岩风景区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又经省政府批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灵岩洞群由36个溶洞组成。洞内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朱熹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余处。石林奇景蔚为壮观。
彩虹桥风景区坐落于清华镇北侧河上, 它是以八百年廊桥彩虹桥为主体的一个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

【西线景区】
是婺源良好生态环境的浓缩,鸳鸯湖景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面积2300亩。湖区环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每年秋末冬初,2000多对鸳鸯“携儿带女”,从遥远的北国翩然飞来。文公山风景区是文化与生态并重的江南文化名山,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葱翠,周边是十万亩阔叶林海,森林覆盖率达95%,林内有野生动物金猫、鹿、锦鸡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东南,以石块垒砌墓周有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历经八百多年风雨,现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古杉王群”之誉。 1985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金山生态茶园是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游客在此可亲手采茶、制茶、品茶,享受在茶乡旅游休闲的愉悦。

旅游景点
博物馆 ,李坑 ,汪口村 ,晓起 ,思溪 ,彩虹桥 ,理坑 ,严田 ,鸳鸯湖 ,文公山 ,灵岩风景区 ,江湾 ,庆源 ,长溪村 ,虹关 ,洪村 ,中云桃溪 ,游山村。

最佳旅游时间
婺源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雾日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但春天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4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

婺源乡村靓点
婺源之源,森林水世界---卧龙谷;天上人间,梯田人家---江岭;徽建典范,民间的“金銮殿”---百柱宗祠;伟人故里,风水门庭(江泽民主席的祖籍地)---江湾;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徽雕艺术宝库—-汪口;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吉祥美丽的宋代廊桥---彩虹桥;梦里乡村---严田古樟民俗园;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
古树
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这样的樟树在婺源有好多基本上每个村多有!
木板廊桥
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纯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妙不可言。婺源著名的廊桥当数彩虹桥,该桥离清华古镇不远,始建于宋代,桥为全木结构,长达140米,宽为7米,桥上写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对联。
民居
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近似,比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延村以及其它。理坑的“大夫第”和“天官上卿”府都是明朝建筑的精品。
野渡
婺源山区的村落都依山傍水而建,村前多有古渡口。临水而居的村落使得渡口几乎与村落的历史相同。古渡口或在翠竹掩映中,或在古树的烘托下,加上石板铺就的码头台阶,远远望去,显然是历经沧桑的模样。
婺源博物馆
婺源博物馆藏文物甚丰,有青铜器、陶瓷器、砚台、书画、工艺品等各类文物达万余件,其中等级文物千余件。1986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会议在婺源召开,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专此撰联“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星水,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婺源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
航空
  婺源当地没有机场,但是相邻非常近就有景德镇罗家机场。景德镇罗家机场位于市区北面的浮梁县洪源镇罗家村,现为4C级民用机场,可起降中小型客机,有直飞上海、深圳、北京3条航线,和经深圳飞成都、昆明、西安、海口、三亚、南宁、北海、湛江等城市的无缝转机航班。
铁路
  婺源到浙江衢州150公里;到江西上饶170公里、到景德镇80公里;到黄山120公里。
  北京、南京方向的游客可在皖赣线黄山站下车,转乘汽车前往;
  福建方向的游客从景德镇乘汽车前往;
  上海方向的游客可乘浙赣线至浙江衢州下车,转乘汽车前往。
九景衢铁路从铜九铁路湖口站引出,向东延伸至我市婺源、德兴,止于浙江衢州。
京福高速铁路婺源段争取在09年第四季度动工,届时婺源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

公路
  衢州长途汽车站,一天有4班车到婺源,4.5个小时即可到达。
  发车时间分别是:6:00、9:30、11:00、12:30
从南昌到婺源,距离378公里,为省级公路,路况良好,每日有三趟班车,游客可以乘坐每日07:25、10:25、16:25,行车时间5个小时左右,车票120、 98、85元3种.发车地点在靠近八一广场的南昌长途客运站发车.票价在一百元人民币左右.
从杭州到婺源,每日一班车为9点20分发车经杭徽高速到婺源
购、吃、住

购——婺源的地方物产以四种颜色为代表,绿色是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以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独特品质,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白是色白、汁多、肉嫩、皮薄的江湾雪梨;红是荷包红鲤鱼,具有形如荷包色鲜肉嫩的特点,是国宴珍品;黑是指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因徽州古称歙州,婺源所产砚台便以歙命名。此外,还有酒糟鱼、香菇、笋干、山蕨等天然绿色山珍食品,以及地方特色竹木工艺品。

吃——婺源饮食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婺源本土菜系粉蒸、清蒸和糊菜为专长, 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 蒸荷包红鱼、糖醋鹅颈!,此外婺源民间小吃还有清明粿、气糕、糯米子糕等特色,县城内以紫阳镇政府大门的小店<<紫阳小吃>>中的本土小吃最具传统风味,其糯米子糕更是"婺源第一"!
特别提示:在婺源吃东西很方便,如果住在当地人家里的话,每人每天多加十元钱,就可以让主人包饭了。 在 婺源一定要品尝荷包红鲤鱼,一般清蒸,也可红烧,10元一斤。糊豆腐和粉蒸肉也很有特 色 。野 兔、麂子、石鸡、野猪等野味不可不尝。当地人喜辣。能吃到农家菜也算是有口福了。

住——婺源的旅游住宿接待能力较为完备,目前,全县有宾馆147余家,县城标准间床位近10000多个,其中挂牌三星级酒店有江湾大酒店、明珠大酒店、天马大酒店、星江湾假日宾馆四家,二星级酒店有15余家,一家五星级酒店、一家四星级酒店、二家三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之中。另外,各景区还有许多价格低廉,别有特色的农家旅馆有几千个床位。


门票价格旅游景点通票:180元人5天 ,单点票:60元人景点
另:理坑 严田古樟 洪村:20元人 清风洞:30元人 鸳鸯湖 丛溪漂流:60元人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