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南区
ad
行政区划 下辖2个街道、3个镇: 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 拉僧庙镇、公乌素镇、巴音陶亥镇。历史沿革 原为鄂托克旗地。1961年属伊克昭盟海渤湾市。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达市、海勃湾市,设立乌海市。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县级办事处。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其中拉僧庙办事处更名为海南区。
1997年,海南区面积1 200平方千米,人口7.4万,其中蒙古族占2.7%。辖5个街道: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拉僧庙街道、老石旦街道、公乌素街道。区政府驻拉僧仲。
2000年,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00819人,其中: 拉僧仲街道 22207 西卓山街道 8169 老石旦镇 14781 拉憎庙镇 11895 公乌素镇 24927 巴音陶亥乡 11743 东风乡 7097
海南区行政区划一览 辖2个街道(拉僧仲、西卓子山)、3个镇(老石旦、拉僧庙、公乌素)、2个乡(巴音陶亥、东风)。(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拉僧仲街道 辖:第一~第十一11个居委会。
西卓山街道 辖:第一~第五5个居委会。
老石旦镇 辖:第一~第十二12个居委会。
拉僧庙镇 辖:第一~第八8个居委会。
公乌素镇 辖:第一~第十五15个居委会。
巴音陶亥乡 辖:渡口、迎河、四道泉、绿化、东风、东红、东方红、巴音陶亥、一棵树、新渠、新胜、新坝、都斯图、新建、机井、红墩16个村委会。
东风乡 辖:万亩滩、永乐、三店、五新、菜园、三河、沿河、田盖素、大桥、永盛、雀尔沟、瓦窑、曙光、桃园、东风、河畔、头道坎、二道坎、三道坎、仲庙、黄河21个村委会。
2005年,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老石旦镇、拉僧庙镇、公乌素镇、巴音陶亥乡、东风乡。
2006年乌海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海南区将5个乡镇(乡2个、镇3个)调整为3个镇:原东风乡和巴音陶亥乡合并组建巴音陶亥镇,镇政府设在原巴音陶亥乡政府所在地;原老石旦镇和拉僧庙镇合并组建拉僧庙镇,镇政府设在原拉僧庙镇政府所在地;保留公乌素镇。调整后,海南区辖辖2个街道(拉僧仲、西卓子山)、3个镇(拉僧庙、公乌素、巴音陶亥)。资源状况 2001年,海南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000万元,同比增长17.7%;区属工农业增加值完成40966万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532万元,同比增长11%。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煤焦、硅铁、电石、中蒙制药四大支柱产业和白灰、石膏、泡花碱、腐植酸纳、耐火材料五大特色产品。主要工业产品年产量分别达到:原煤91639吨、硅铁24283吨、洗精煤630713吨、焦炭798784吨、电石62855吨、石灰氮9567吨、泡花碱40595吨、工业硅6522吨。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粮食总产量11396吨,家畜年末存栏5.89万头只,肉类产量3671吨。城乡市场活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595万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99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7.1%。交通通讯 辖区内交通便利,109国道穿区而过,海拉公路贯穿南北,连接109、110国道,包兰铁路支线---海拉铁路横贯南北。区内5个铁路货运站,年货运量达到500万吨。拟新建的东--乌铁路(东胜—乌海)将穿区而过。丹拉国道主干线巴拉贡至海勃湾段路经该区与宁夏石(嘴山)中(宁)高速公路相接,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2004年建成通车。新建乌海市飞机场即将投入使用,距区政府所在地32公里。通讯快捷,程控电话容量达2.4万门,移动电话网覆盖全区。林业概况 总土地面积960 平方公里,林地和宜林地总面积87.73万亩,其中乔木林1.8万亩,灌木林25.73万亩,牧草2000亩,宜林荒山荒地60万亩。灌木林中,自然保护林15.73万亩,其它灌木林10万亩。自然保护林中,四合木繁育区8.28万亩。四合木核心区7.45万亩。围封林地总面积26.18万亩,其中自然保护林15.73万亩,天保工程围封2.4万亩,种苗基地围封0.45万亩,生态工程围封7.6万亩。
海南区现有林业机构8个,分别是海南区林业局、林业技术服务站、林木植被监理站以及驻区各企业设立的绿化队等。从事林业工作人员共计65人,其中干部13人,工人27人,林木管护人员25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8人,高中以上学历人员22人,初中以上学历人员25人。
2002年,全区实现林业现价产值8500万元。农业概况 农业除巴音陶亥镇外,还有平沟南农场、北山农场、老石旦农场、86处农场、矿务局林场、向阳农场等6个海勃湾矿务局和乌达矿务局各矿所办农场。
海南区农业属城郊灌溉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随着巴音陶亥乡52公里干渠衬砌工程及巴音陶亥扬水站补水工程的完工,极大地缓解了巴乡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2002年全区农业总播面积40120.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260亩,蔬菜播种面积5650.5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850亩。种植结构调整面积达1万亩,主要种植水稻700亩,脱毒马铃薯1200亩,枣树860亩,葡萄1916亩,药材478亩,甜高粱58亩,加工番茄200亩,油葵250亩,优质牧草4338亩。葡萄作为我区优势、特色产品,是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2003年预计发展2000亩。
畜牧业以农牧民家庭舍饲圈养为发展重点,大力推广猪、鸡、羊模式化饲养。2002年,全区共有“十百千”工程户586户,六月末牲畜存栏数达到6.88万头(只),舍饲圈养短期育肥羊达到2.5万只,其中小尾寒羊达到5800只。自我区实施禁牧以来,农牧民全部实行舍饲圈养。2003年预计引进小尾寒羊5000只。水利概况 海南区地属半干旱区域,年降水量稀少、蒸发量极大。地表水资源匮乏,主要利用黄河过境水;地下淡水资源不足,但水质好。黄河海南沿岸建有扬水泵站60座,其中60—70年代扬水泵站49座,80年代9座,90年代1座,2002年新建1座,取水大多用于农业灌溉及生态项目用水,工业用水主要源于厂矿自建提水工程。全区现状日供水量为7000吨,能够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教育卫生 全区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18所,教学点4个,校点布局合理,覆盖全区人口。全区有小学班249个,初中班87个,高中班7个。在校学生12026名,教职工1144名;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8所,专兼职扫盲教师86名,承担着全区816名青壮年脱盲和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条例》的要求,海南区已于一九九六年十月通过自治区“两基”工作评估验收,被确定为“两基”达标区。达标之后,区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使得达标成果得以巩固。
海南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85所,其中二级乙等医院2所,二级丙等医院1所,一级甲等医院2所,一级丙等医院3所,设有28个村卫生室,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医疗技术人员384人,总床位42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5人、病床4.09张。
转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