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后乐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先忧后乐

先忧后乐


ad

先忧后乐 ( xiān yōu hòu lè )
先忧后乐的人是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监泰州西溪镇盐仓 ,请筑捍海堤 ,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景祐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有敢言之名。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 ,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 、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10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祐四年(1052)卒,谥文正。

解 释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 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世者后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潘飞声《壬子新岁作》诗:“~何人识,老阮狂来酒正中。”

故 事 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州,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美景而高兴,也不因处境坏而哀伤,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