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
ad
解释:
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称为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历史来源:
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1862年,署上海知县王宗濂晓谕百姓,今后对外国人不得称“夷人”,违令者严办,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1.旧时 上海 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 上海 市区。多含贬义。 哀梨老人 《同光梨园记略》:“ 沪 北十里洋 场 ,中外巨商,荟萃於此。”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 上海 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他在1927年的大风暴中,踏上经过‘四·一二’血洗的 上海 ,一直战斗到十里洋场完全沦入 日本 侵略军的铁蹄之下,才撤退到 苏北 抗日根据地去。”
2.泛指繁荣的市场。 朱光潜 《艺文杂谈·谈读书》:“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转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