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刘畅

刘畅


ad

1.记者 刘畅,男,33岁,中国青年报首席记者。曾揭露震惊全国的山西繁峙矿难黑幕而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独家报道了华北首例非典患者的个人经历,发现并报道了后来成为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主人公原型的事迹,曾在珠穆朗玛峰韩国登山队遇险的采访中经历过生死。主要作品《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乌金泪》《来自中国禁毒一线的特别报告》《网吧纵火少年的家庭悲剧》《让我们带着教训,更好地活着——华北第一例非典患者首次公开个人经历》。
 代表作:
  乌金泪
  国际禁毒日:来自中国禁毒一线的特别报告
  网吧纵火少年的家庭悲剧
  刘畅:杖剑天涯国是家
  因为揭露繁峙矿难的他的名字被广为知晓;因为坚持报道事实,他的光彩更具魅力……
  大地春如海,
  男儿国是家。
  龙灯花鼓夜,
  杖剑走天涯。
  ——刘畅的座右铭
  因为揭露震惊全国的繁峙矿难,记者刘畅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现在人们再次聚焦繁峙矿难,因为11名记者受贿而对矿难知情不报,也因此人们对记者这一群体提出了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青年报首席记者刘畅,成为我们的采访对象。
  初见刘畅,他稳重的外表会让你不敢相信他才三十刚出头;再近一点,你会觉得他像一位揭恶扬善、充满正义感的大侠;再近一点,你会发现他感性善良的一面;再近一点,你会得出结论:刘畅是一位把新闻事业当作全部来孜孜追求的记者。
  赶赴新闻现场
  2002年6月25日上午,一个电话打进了中国青年报编辑部,值班编委刘健听到对方陈述,面容立刻严峻起来。这是一个关于矿难的举报电话。
  “我的亲戚到山西省沙河镇的金矿打工,6月22日,那里发生了一起金矿爆炸,死亡五、六十人……”来电人非常悲痛地说。
  中青报领导层立刻感到事关重大。矿难发生以来还没有任何消息披露出来,有可能存在瞒报!报社决定派采访中心记者刘畅和摄影记者柴继军赶往山西调查真相。
  26日,刘畅和摄影记者柴继军从北京搭上了去太原的大巴士,转道太原,换乘到繁峙县砂河镇的依维克,6月27日到达砂河镇。
  到第一现场去是中国青年报一贯的理念,更是刘畅的追求。从大漠边关,到雪域高原,从边远海岛,到都市村庄,他的足迹遍布了除台港澳以外的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1999年11月份韩国登山队在珠峰遇险,请求中国登山队支援,刘畅是惟一一个去现场采访的记者。当时时间紧迫,容不得做“充分准备”,刘畅匆匆忙忙在王府井买了一件羽绒服,穿着脚上的单皮鞋,便搭乘飞机飞往拉萨了。因为种种原因,当地相关部门不能提供任何援助,刘畅只能独自一人赶往珠峰大本营。高原反应、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刘畅,但这些还是没能挡住他的脚步。为了能有机会深入采访韩国等山队员,在座位有限的情况下,他毅然爬上了敞棚行李车。因为寒冷、空气稀薄,他昏迷了过去……在雪域高原的生死线上,他发回了《雪域大救援》等独家报道。
  揭开事实真相
  到达砂河镇后,刘畅立即拨通举报人的电话要求见面,但是这次见面却因为受到跟踪而不得不草草结束。举报人答应多找几个人继续谈,可他离开后,刘畅打了几次电话都不见人影。
  强烈的责任心和多次的调查报道经历练就了刘畅的机敏,在离开北京之前,他就打电话向举报人多要了几个联系号码,以防万一。果然,就用上了。刘畅马上拨打其他号码,可不是关机,就是不在服务区。
  最后一个电话终于通了,“我们是北京来的记者,你那里情况怎样?”
  顿时,电话那头传来忧伤的哭音:“我叫邱洪刚,我哥哥在爆炸中死了。”
  “能出来见见我们吗?”
  片刻的沉默之后,电话那头传来:“可以。”
  刘畅立即租了辆面包车赶往约定地点,果然见到四个人,可是他们却犹犹豫豫不敢应承,生怕被骗。刘畅拿出了蓝色记者证,才取得了他们的信任。采访在一个路边店的小屋里开始了,这四个人有遇难者家属,有爆炸现场目击者、有逃生者,有人还参与了搬运尸体。
  你们有人经历了爆炸吗?”刘畅问。
  “有。”四个人中有三个人抢着说。
  田正遥,金矿爆炸物品管理员,爆炸发生后从井下逃生。一开口,他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他反复哭诉着:“不带着弟弟的骨灰回家,我怎么向父母交代呀。”刘畅连忙安慰他:“别哭,慢慢说。”整理了一下情绪,他继续说:“由于阴雨天气,炸药被违规存放在了矿井里。电缆负荷太大,发生了短路,引爆了炸药。”
  邱洪刚说:“我哥哥在矿上炸死了,以为能见着尸体,火化了,把骨灰带回家。但一直见不到,我怎么向年迈的母亲交代啊。”
  何永青,金矿矿工,参与了搬运尸体。“搬运尸体时,井下的巷道是完整的,许多死者都嘴角流血,我大哥也是我亲手拉上来的。”何永青木木地,仍心有余悸,“我亲手搬运了24个,自己触摸过的还有8人。”
  “他们像牲畜一样,被人拖到车上,捆在一起,不知运到哪里。”田正遥泪流满面地说着。
  “第二天,井内现场全被破坏了,所有知情者被遣散。”
  ……
  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情景在脑海里晃过,一声声血泪的控诉在耳边回荡,刘畅的心绷紧了,他陷入了深深的震惊里。事件这样重大,这些资料那么原始,为什么没有人报道出来?繁峙县政府的矿难报告“死亡2人,伤4人”是怎么得出来的?为什么真相被掩盖了?……刘畅心里打了一连串的问号。
  “现在,第一要证实这是一起死亡很多人的特大矿难事故,第二,要搞清楚为什么发生了瞒报。”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
  采访进行着,突然一个目光凶残、满脸横肉的人,在窗外走了一个来回,并向窗内张望。这时,刘畅注意到,接受采访的家属、矿工们脸色大变。摄影记者柴继军将数码相机藏到身后,刘畅也将微型录音机藏了起来,以应对随时发生的不测。采访再一次被迫中断,刘畅和四人约定晚上9点再见面拿死者名单和矿工们写的“情况反应”,接着,他找车将家属、矿工送回了驻地。
  晚上9点,一份29个遇难者的名单,被颤动着交到刘畅手里。同时,一份油笔书写的“情况反映”,犹如一声声泣血的呼唤。
  “我们就全靠你们了,一定要为我们讨个公道呀。”邱洪刚满脸期望地跟刘畅说,“我们现在被控制住了,很不安全,请你们帮助。”此时,依然有路过的车灯闪烁,家属们悲苦无助的眼神,深深地印在了刘畅的心里。刘畅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正义、对真相的渴望,他明白:记者,就是他们希望的寄托啊!
  “传播真相,让当事人,让读者对社会公正更有信心,这是我全力搞调查性报道的第一个原因。”刘畅顿了顿,继续说道,“很多人不理解舆论监督,认为舆论监督是添乱的。其实,舆论监督是给社会添活力,添动力的。它可以让当事人看到希望,同时当记者带着正义感,带着社会良心去考察并报道事件时,能够带给读者、带给社会、带给国家信心。因为舆论监督可以让人们感到人间自有正气在,社会充满阳光。”
  长篇报道《艾滋病引发的血液官司》的采访经历仍历历在目,刘畅在报道中详细披露了一个无辜感染艾滋病的中国小女孩的经历。很多读者看完报道后踊跃给他们捐钱捐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夫人娜内女士来北京访问时特意会见了小女孩的父亲,她表示“让我们共同帮助你!”刘畅继而写了一篇报道《告诉世界,有这样一首爱之歌》,记叙了这段佳话。
  “让每一个受到权益侵害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是一个记者的莫大荣幸。”此时,在繁峙的夜色里,死亡名单在刘畅的手中颤动着。每一个死者名字之后,都有家属、亲友签字,因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刘畅知道,这份名单背后,是一些悄然逝去的年轻生命。他们满怀希望,远离故土,出外淘金,却做梦也想不到,会将生命永远地丢在了这片盛产黄金的贫瘠的土地上。透过名单,刘畅好象看到了那些不散的灵魂,对草菅人命者发出的血泪控诉。刘畅激愤不已,然而理性的他,将注意力又集中到了死亡人数上,矿工家属统计的46人会不会有误呢?需要进一步核实!所以在先期报道中,刘畅客观、准确地报道了爆炸发生经过,遇难者家属的疑惑等等,并没有武断地将“46”作为死亡人数揭出来。
  在这份名单面前,繁峙县政府向忻州市政府做出的报告的真实性就不攻自破了,繁峙县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刘畅并没有停留在“可想而知”上,他第二天便赶往繁峙县政府要求采访,却被告知“领导不在”。刘畅想法设法找到了繁峙县一位领导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要求采访。
  “为什么还要费劲找他们呢?”我不解地问。
  “做调查性报道有三个原则:第一、平衡原则:对于介入事件中的多元主体,你必须给他们同等机会的话语权,所以我必须给繁峙县政府说话的机会。第二、事实原则:记者必须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对真相、事实负责,采访时你可以和受害人一起感伤,但写稿时,必须客观公正,不能有任何偏颇。保证客观公正,我必须听各方的声音!另外,第三条是无罪推论,即记者必须有法制意识,不能搞媒体审判。”刘畅细细地给我解释。
  刘畅在一家宾馆找到了刚吃完饭的繁峙县某领导,他一直拉着刘畅要请吃饭,刘畅和同事拒绝说:“吃过了。”这位领导一直否认特大矿难的存在,采访变成了一场斗智。
  尽管这位县领导一直不肯承认矿难事实,但对刘畅他们却非常“礼遇”,给刘畅他们订好了宾馆的客房,甚至将他们的行李都搬到了房间里。刘畅和同事心里明白,这是“盘丝洞”,偷偷地跑了出来。
  “搞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时常会遇到一些诱惑。但舆论监督,特别是调查性报道是一条底线,不能有任何松动。”刘畅很坦诚地说,“这时,不能给对方机会也不能给自己机会!”
  在采访繁峙县领导之前,刘畅给公安部打了电话,值班人员十分重视,公安部刑侦局指示山西省公安厅,要求“一定要保护遇难者家属和记者的安全”。山西省公安厅随即致电刘畅:“随时沟通情况,保护家属和记者安全。”
  “这样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外界知道了我们的情况,如果我们遇到不测,一定会引起大的反应,整个事件不会被掩盖掉。”在刘畅的脸上我看到了当时的无畏。
  矿难初步明朗,第一篇报道写成了。
  6月28日晚上下着瓢泼大雨,刘畅坐车赶到附近的地方向北京发稿。路上经过一座小桥,浑浊的洪水咆哮着奔腾而下,快要将小桥淹没了。看着浑浊凶猛的洪水,刘畅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是一起怎样的矿难?这些内幕报道出去,会为遇难者家属带来公道吗?”刘畅问自己。
  事实上,刘畅的报道非常有力地推动了案件真相的调查。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赶到矿难现场时曾说,感谢新闻监督,如果没有新闻舆论披露出来,至今,大家还会蒙在鼓里。
  中央调查组赶到现场时,很多官员从行李中掏出来的,手里拿着的,都是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报道复印件。一些调查组负责人约见了刘畅,并对刘畅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慰问”,并要刘畅“不要担心安全问题,放心工作。”
  主抓侦破藏尸灭迹案件的忻州市副市长宣明仁说,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立了大功。因为当时的情况不明,亟需突破,宣明仁命令警方研究刘畅采写的报道,从中分析了矿难目击者、搬运尸体者、运送尸体车辆等3条线索,他认为,刘畅即时、详尽的报道为案件突破提供了宝贵线索。
  “因为记者的介入,有助于改变受害者的命运!”刘畅笑着说,“我喜欢干调查性报道的第二个原因,是有成就感。”
  刘畅在回忆报告中这样写道:“对于一个亲身参与揭露隐瞒‘矿难真相’的记者,无疑,是欣慰难忘的。多少天奔波在矿难现场、遇难者家属之间,我们感到自己的报道没有白费,而是有益地促进了真相大白,并保护了知情权等公众利益。正义,又一次展现了非凡的魅力和力量。”
  深情的爱
  在砂河镇采访期间,刘畅每天都要到遇难者家属驻地去看望他们一次,29日上午,当刘畅和几个记者出现在小院时,他们露出了难得的高兴神情。警察虽然来了,可是矿工家属吃饭的问题却没人管了。在人群里,刘畅看到了遇难矿工何永春4岁的儿子小飞虎。早晨十点了,小飞虎还没吃早饭。小家伙坐在伤心欲绝的妈妈身边轻轻叫着:“我饿,我饿,想吃饭。”
  周围的人问他:“爸爸呢?”
  “噗!井筒子爆炸了,爸爸死了。”小家伙显然还不知道“死”的含义。
  小飞虎的妈妈王显翠告诉刘畅:“飞虎每天还哭着要找爸爸,我告诉他:‘你乖乖听话,就给你找爸爸’……”
  看着天真的小飞虎,刘畅的眼圈红了,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他赶忙从兜里拿出100块钱交给小飞虎要他买早饭吃。小飞虎显然已经认识钱了,捏着钱不放,仿佛钱就是他的早饭一样。
  其实,这并不是刘畅第一次捐钱给采访对象。2002年采访报道《乌金泪》时他曾捐款给遇难矿工的家属,采访报道《艾滋病引发的血液官司》时,他曾给小女孩买了两百多块钱的玩具,每次这个小女孩在父亲的带领下到北京治疗艾滋病时,刘畅总是尽可能资助他们……
  当问及为什么时,他说:“因为他们太困难了,当你踩着煤渣走进煤矿工人低矮还漏雨的屋子,当你看到四岁的小飞虎哭着要爸爸,拉着伤心欲绝的妈妈喊肚子饿,当你亲眼看到感染艾滋病的小女孩的孤单无助时,记者的良知要求你向他们表达你的同情,表达你的爱心。”刘畅的眼睛红了……
  7月3日,已经是刘畅到繁峙的第7天了,连日的采访,已经劳累不堪,再加上采访中将脚给扭伤了,一直隐隐地疼。可是,刘畅一直不愿离开,因为刘畅想及时将事实真相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传播给读者。“还是去看看遇难者家属吧。”刘畅一边想着,一边一瘸一拐地赶到家属驻地。到门口时,他发现闹哄哄一片,原来家属们正在抗议繁峙县政府迟迟不安排他们认尸体。随着遇难者尸体不断发现,如何安置遇难者家属成了繁峙县政府的主要问题。
  “再不给我们见,我们就堵国道去……”
  “对,堵国道去!”跟着是一片附和声。
  繁峙县公安局副局长找到了刘畅,焦急地说:“你去劝劝他们吧,兴许他们会听你们记者的话。”
  刘畅走到遇难者家属面前,立刻一群人围了上来。“大家应该相信政府,矿难已经引起了全国关注,已经没有人能捂住了。中央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一定会妥善处理的……”刘畅的语气是诚恳的。
  “还是相信记者吧。”“记者是好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
  “大家进屋吧,别着急。”刘畅一瘸一拐地往屋子里走,遇难者家属也纷纷跟着,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
  “为什么会站出来说话呢?”我问。
  “因为我不希望矛盾激化,记者不是煽风点火的,不能冷眼旁观,这是记者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刘畅很认真地说,“其实那一刻,我觉得很满足。至少,通过矿难,他们认识到了记者这一群体,在他们眼里记者是好人,是有良知,有责任感的。”
  “你怎么看待那11名受贿的记者呢?”我追问。
  “记者参与瞒报,这是商业利益冲击下,舆论监督的一种不幸。但中国记者的责任感、职业良心和使命感不会因为个别记者的违纪行为而消磨。我们会忠于自己的职业理想,为社会正义做出努力的。”
  “你在采访繁峙矿难时,有人来贿赂你了吗?”我问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
  “没有啊!”刘畅笑了,“已经有好多人问过这个问题了。”刘畅有些激动,他的眼角又红了,“每次当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很难过。我觉得我这个行业在受到质疑。虽然每次解释都很无奈和厌烦,但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因为我想让人们相信舆论监督还是一片净土,朴素的职业理想确实存在。”



2.教师女,汉族,1967年生。199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学位,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主讲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研究生)

研究方向: 网络与信息系统,数据挖掘

主要科研成果:
在核心及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副主编三部教材,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辽宁省教育厅的课题研究。

3.相声演员(如图)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曲艺队青年相声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的入室弟子。

一九八六年考入文化部直属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成为该校的首届学员,在校期间先后师从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刘文亨、田立禾、王世臣、寇庚儒、李伯祥、魏文亮、魏文华等。在校期间先后获得天津“津门曲会”“新苗奖”,“三好学生等,以优异的成绩于一九九零年毕业,并作为首届毕业生代表进京为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同年六月被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特招入伍,一九九零年至二零零二年在济南军区为兵服务演出达千余场,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多次在全军全国的曲艺比赛中获奖,并被中央军委领导接见表彰,被军区授予“特殊贡献奖”。二零零一年进修于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联合创办的“首届曲艺大专班”。二零零二年底调入空军政治部歌舞团曲艺队,先后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抗击非典“新作品奖”,两次随空军“蓝天情,心贴心”文化服务队下基层服务演出,受到空军官兵的热烈欢迎。并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综艺大观》《曲苑杂坛》及各地方电视台大型晚会的录制。
韩冰刘畅多次在全国全军的曲艺比赛中获奖。

1994年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1996年第全军文艺新作品比赛曲艺类三等奖。

1997年文化部、广电部举办的“金狮奖”第二届全国相声比赛表演三等奖。创作三等奖。

1999年“晋、冀、鲁、豫”曲艺比赛金奖。

1999年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三等奖”。

2001年全军曲艺比赛“二等奖”

2002年被济南军区政治部授予年度文艺工作者先进个人。

2002年10月参加第四界中国曲艺节展览演出。

2003年第十一界中国人口文化奖。

他们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周末喜相逢”“综艺大观”“曲苑杂坛”等栏目。

在部队15年先后为广大官兵慰问演出两千余场,受到基层官兵的热烈欢迎。


4、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刘畅,曾荣获安徽省钢琴比赛第一名,被宋庆龄基金会选送公派日本访问演出。1997年以安徽省器乐类考生专业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师从陶诚教授、刘寿延教授。2001年再度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取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刘寿延教授。2004年7月毕业至今,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研室,师从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原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教育家G·V· Popova教授。
先后在《钢琴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钢琴演奏容易陷入的两种误区及对策》、《钢琴演奏音乐表现的分寸感之哲学、美学思考》、《谈钢琴演奏中“呼吸”的作用》、《对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的一些思考》等。
2004年5月(11日、19日)和2006年12月6日,分别在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和通利琴行广州施坦威钢琴专卖店音乐厅,成功举办三场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师生的好评。

5、南开大学教授刘畅,祖籍山东烟台,生于辽宁沈阳。1970年赴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务农,1976年在大港油田炼油厂务工。1978年接受系统教育,先后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相继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播思想史、文学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研究。有专著《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宋代文学思想史》,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南开学报》等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另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读书》、《书屋》、《散文》、《天津日报》、《今晚报》等报刊发表随笔、评论、散文、杂文200余篇。
1993—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访问进修;2004年10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作短期访问,应爱大人文学院之邀作《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隐私观念》英语演讲。曾任英语现场口译。讲授专业英语课程,侧重口语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现场即兴表达、专题演讲等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方向】
西方传播学理论、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
【著作】
1·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2·宋代文学思想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06月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晚唐诗歌、散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08月
4·何逊集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5·王维诗歌译注(合) 四川巴蜀书社 1989年10月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