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忻城

忻城


ad

历史沿革

忻城县,秦属桂林郡地,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越国地;隋朝属始安郡地;唐朝贞观初置忻城县,为芝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忻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芝州,属桂州都督府;宋庆历三年(1043年)合并芝忻、归思、纡州地为忻城县;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庆远路安抚司,十六年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年)改属庆远南丹溪峒军民安抚司;明朝鸿武元年(1368年)属庆远府,二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年又改属庆远府,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清朝,土县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归入宜山县,划为宜山县第十一区和第十三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忻城土县属庆远府,二年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属柳庆区,民国十七年改土县复称忻城县属柳江区,民国十九年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属柳州民团区,民国十三年属柳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五年属庆远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属第四行政监察区(柳州行政监察区),民国三十一年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八年属第十三区;1949年11月27日,忻城县解放,属武鸣专员公署,1950年3月改属宜山专员公署,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1971年改为柳州地区),2002年12月撤销柳州地区,忻城县划归来宾市。

人口区划

全县总人口39.92万人,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9.98%。全县下辖城关、大塘、思练、红渡、古蓬5个镇,宁江、马泗、欧洞、安东、果遂、新圩、遂意、北更8个乡,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9公里。

国民经济

近年来,忻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富县、财政强县、旅游活县、科技兴县”五大战略决策,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电、路等十篇文章,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3亿元,财政收入8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

环境资源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东经108°24ˊ—109°7ˊ,北纬23°40ˊ—24°23ˊ,东临兴宾区,西依都安县,南接上林县,北连宜州市;东北与柳江县交界,东南与兴宾区、合山市接壤,西北与都安县相连,西南与马山县接靠,2003年属来宾市人民政府管辖。
忻城县属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具有发展林果、蔬菜生产的气候条件。耕地面积2.92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5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5万公顷,有林面积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6%。
忻城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磷、硫磺、铝土页岩等,其中煤、锰储量较大,煤储量大约为3802万吨,锰储量约184万吨,境内大理石、花岗石、方解石藏量丰富。电力资源充足,全县已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工作。距县城14公里,位于红渡镇上游3公里处的广西乐滩水电站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实施,总投资40亿元。2004年11月底第一台机组发电后,将为忻城乃至广西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
忻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忻城县境内风光怡人,已被列入来宾市旅游开发项目。位于县城内东南面的翠屏山,形似卧龙,山麓被誉为“壮乡故宫”的莫土司衙署占地38.9万平方米,是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署,是元末明初土司制度文化的缩影,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滩水电站上游库区红水河沿岸,风光旖旎,有“小三峡”之称,可与桂林漓江媲美。另外还有周安八寨起义古战场、北更乡古朴栏杆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建筑群。
忻城盛产桑蚕、金银花、佛手瓜、珍珠糯玉米,是来宾市的“桑蚕之乡”、“佛手瓜之乡”、“金银花之乡”,无公害绿色食品──珍珠糯玉米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乳鸽酒、山羊、乳鸽、瘦肉型猪、肉肥牛生产颇具胜名,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
忻城县具有完善的通信网络,程控电话、宽带网、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与全国联接,沟通全球,各种商业信息能够及时传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对外交通

忻城县具有通畅便捷的交通条件。国道322线、323线和省道20231线贯穿全境。红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流程56公里,有9个停泊码头,150吨机船四季通航,沿水路南下可直达梧州、肇庆、广州、香港等地。忻城至合山二级公路全程53公里,已全线通车,忻城至宜州二级公路于2004年8月13日破土投入施工,忻城至都安、忻城至上林二级公路已进入测设阶段。县城所在地──城关镇位于忻城至合山、忻城至宜州二级公路的交汇处,北距广西重镇──柳州市117公里,南距广西首府南宁市206公里,西距黔桂铁路宜州站和宜柳高速公路起点站 55公里。目前忻城已成为联系广西首府南宁和贵州、四川等周边省(市)的交通枢纽,是西南通往沿海的主要通道。

特色工业

(一)忻城县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厂和忻城县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厂

忻城县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厂改制前身是忻城县糖厂,该厂位于忻城县城关镇古学路新村区,距县城中心3公里。生产能力平衡在日榨蔗3100—3200吨之间,日产酒精4万公升。主要产品有白砂糖、赤砂糖、食用酒精、生产工艺为压榨法提汁、亚硫酸法清净工艺。

忻城县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厂改制前身是忻城县第二糖厂,位于忻城县思练镇祥凤岭,322国道从公司门口经过。生产能力为日榨甘蔗1500吨。主要产品有白砂糖、赤砂糖。生产工艺为压榨法提汁、亚硫酸法清净工艺。
2003年4月份,忻城县着手对两家糖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县糖厂采用承债式转让的方式改制,由洋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产权。县第二糖厂实施依法破产,通过竞拍,洋浦南华公司获得了该厂的产权。两家糖厂改制后由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接,分别组建了忻城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忻城糖厂和忻城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忻城第二糖厂。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公司在忻城的发展目标是:将原来日榨蔗4500吨的生产规模扩建到日榨蔗6000吨,五年内计划发展原料蔗100万吨以上,将极大拉动忻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广西金嗓子药业有限公司

广西金嗓子集团并购原广西柳州忻城药厂后,于2001年7月成立金嗓子药业有限公司,现拥有国家批文的药品六十二种,公司成立以来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全面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6.6万元。

(三)忻城县缫丝厂

忻城县缫丝厂于1992年10月建成投产,位于县城西南郊区,占地70多亩,是本县新兴的支柱企业,现生产规模5760绪(立缫4160绪、自动缫1600绪),年生产白厂丝180吨;丝绵被10000床,正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当中,计划改制后,由新业主投入资金技改,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把该县缫丝厂做强做大,带动我县桑蚕产业的发展。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