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杭锦旗

杭锦旗


ad

旗情概况杭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梁外区以草原和天然林保护区为主,草原辽阔,草质优良,并盛产多种野生绿色食品,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基地;沿河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高效农牧业基地。全旗辖7个苏木乡镇,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其中蒙古族2.3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行政区划杭锦旗辖5个镇、1个乡、1个苏木:锡尼镇、巴拉贡镇、吉日嘎朗图镇、呼和木独镇、独贵特拉镇、伊和乌素苏木、杭锦淖尔乡。

自然资源  杭锦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物华天宝,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水资源:地下水储量丰富,年可利用2.9亿立方米,开采潜力大。境内有黄河、摩林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年过境水量310亿立方米,沿黄河242公里灌区经国家黄委批准的用水量为4.1亿立方米,通过实施节水工程年可置换工业用水1.3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现有耕地88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有可利用草牧场1600万亩。
  煤炭资源:塔然高勒煤田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其中已取得探矿权68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亿吨,目前地质普查已全部完成,265平方公里完成详查,见煤深度平均在400米左右,煤层平均厚度在5米左右,详查区储量17.04亿吨,已经国土资源部核准备案,神华集团将在年内开工建设1000万吨煤田矿井。该区域煤质优良,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不粘结煤,非常适宜于发展煤电、煤化工项目。
天然气资源:境内天然气区块面积980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是鄂尔多斯大气田的主要组成部分,中石化华北局大牛地至杭锦旗天然气管输工程末站建在锡尼工业园区,年可向杭锦旗供气3—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已探明石膏储量6500多万吨;食盐储量505万吨,天然碱储量700多万吨,芒硝储量5000万吨,成为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的主要原料;是陶土储量极其丰富,其中“杭锦2#土”性能独特,已探明储量3.4亿吨,远景地质储量10亿吨。
植物资源:野生植物374种,其中饲用植物309种,有霸王、沙冬青、四合木、蒙古扁桃等珍稀植物,现有柠条保存面积230万亩。
药材资源:境内有甘草、麻黄、枸杞等139种药用植物,以甘草、枸杞、苦参储量最大,其中现有野生甘草保存面积239万亩,人工甘草65万亩,总储量1.95亿公斤,是驰誉中外的甘草之乡,特别是梁外甘草,以其皮色红、粉性足、酸质多被誉为“中药之王”。苦豆子保存面积30多万亩,荒储量近7000万公斤。蒙古黄芪人工试种面积1000多亩,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畜产品资源:年产粮食稳定在6000万公斤左右;油葵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5500万公斤;饲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牲畜头数175万头只,以杭锦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肉羊为主,均属优良品种,年产优质羊绒20.6万公斤,羊毛150万公斤,羊肉1500万公斤,皮张70万张。


基础设施杭锦旗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

交通条件:杭锦旗地处包头至银川中心地段,距包头机场200公里,距鄂尔多斯机场100公里,包兰铁路途经杭锦旗,并设杭锦旗站。109国道、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纵贯东西,旗级六大干线公路全部完成黑色化改造,总里程达727公里。境内有浮桥两座,初步形成了以锡尼镇为中心纵贯南北、连接东西、水旱相通的交通网络。

电力条件:全旗有220千伏变电站1个,110千伏变电站2个,35千伏变电站8个,县级调度实现自动化,88%的嘎查村通电,全旗供电能力已达到54万千瓦。另外,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建设的6×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正在可研编制阶段,年内开工建设;天然气发电、热电联产等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实施。通讯条件: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92%,移动通讯覆盖全旗。

小城镇建设:全旗拥有1个中心城镇、7个建制镇、2个重点工矿区、3个工业园区,城镇总人口达4万人,全旗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工业园区为骨干的功能互补的城镇网络群。其中中心城镇锡尼镇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公共绿地7.6万平方米,道路46万平方米,社会服务和居住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经济发展近年来,勤劳勇敢的杭锦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6年底,全旗国内生产总值为28.9亿元,财政收入为2.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9554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4997元。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工业已成为全旗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医药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经济总量以年均20%的速度提升。十五”期间是杭锦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杭锦人民将继续用光辉业绩铸造“团结创新、务实争先”的杭锦精神,按照“强工业、重生态、调结构、镇拉动”的发展思路,实施科教兴旗、工业立旗、开放带动、资源转换、小城镇发展五大战略,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建设锡尼镇、盐海子、巴拉贡三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以农畜产品资源为依托的绿色产业基地,以甘草等资源为依托的中药材产业基地,以石膏、陶土资源为依托的建材产业基地,以盐、碱、硝等资源为依托的化工基地,培育发展化工、建材、医药、林沙、农畜产品加工、高载能等重点支柱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实现山川秀美、兴旗富民、走进前列三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沿革杭锦旗,商周时为方、羌方、龙方和猃狁等民族游牧之地。约在公元前十世纪,西伯姬昌派大将南仲北逐猃狁,并在杭锦旗北境修筑朔方城,加强了北部边境的军事防御。
  春秋战国时期,杭锦旗境为匈奴游牧地。1973年,在杭锦旗红巴拉和阿鲁柴登发现春秋晚期和战国晚期的匈奴墓葬,出土有以各种动物纹为特征的金银妆饰品和铁器,即当时匈奴的遗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当时,匈奴仍游牧于河套,经常侵袭秦朝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迫其北退700余里,河套地区归秦所领。秦朝在河套北部设置九原郡,杭锦旗当时属于九原郡。秦朝廷徙内地民户到河套地区居住生产,充实边防。秦末,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所徙居民散,匈奴复居河套地域。
  汉初,与匈奴和亲修好,双方相安无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主动征战。公元前127年,将军卫青率大军出云中西进,击败匈奴,收复河套,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决计把河套地区经营为抵御匈奴的“攘外之本”,动用10余万人,耗费“数十百巨万”,于杭锦旗沙日召地区再建朔方城,为朔方郡治。现旗境悉归朔方郡。朔方郡领数县,锡尼镇北库布其沙漠中有广牧县,沙日召一带为朔方县,巴拉亥一带为活野县,浩绕柴达木一带为大城县,毛布拉孔兑沟下游地区则有渠搜县和呼遒县,胜利乡带为修都县。沃野县还设有盐官。
  初始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改朔方郡为沟搜郡。东汉光武五年(公元29年),割据者卢芳在匈奴的支持下称帝于五原,战据朔方、云中等郡。建安七年(公元31年),卢芳建制的朔方郡太守投降东汉。
  东汉初期,将朔方郡直属并州,郡治移到临戎县,杭锦旗仍属朔方郡。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附东汉,入居朔方等郡地,助汉防守。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息北方割据势力,但仍无法维持有效统治,减朔方等郡。杭锦旗复为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民族的游牧地。
  两晋十六国时期,杭锦旗先后归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燕、大夏等国。
  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于杭锦旗东北部置代名郡,领呼遒、渠搜二县。汉广牧县、临戎县故城此时仍存留,被称做甘草城、贺葛真城。其时,东胡后裔柔然强盛于大漠南北。为拱卫首都单城,防止柔然南进,北魏在北境设6个军事据点,称“六镇”。其中,沃野镇位于杭锦旗北部巴拉亥地区(北魏中期迁到汉朔方故城,北魏末年迁到今五原北)。
隋朝,杭锦旗北部和西北部分属五原郡之九原县、永丰县。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将隋时的郡改为州,杭锦旗为丰州地。丰州城位于格更召苏木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时称库结沙)中,为当时地北交通要冲。丰州汉族人口约万人,还有大量突劂、吐谷浑人。
北宋初年,在丰州居住的民族有藏才部、突劂人和吐谷浑人。其首领王承莫,受宋封号为丰州防御史。与宋交往甚多,常向宋朝献马、卖马。率所属各族人,与契丹人作战多次,后来又几次与西夏军对抗,皆不屈。王承莫还加筑旧丰州城。其后,丰州终为西夏所并。宋朝丰州迁到今府谷以北。丰州古城被废弃。
  元代,杭锦旗境域属陕西行省的延安路和甘肃行省的乌刺海路。
  明朝于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368—1424年),屡次对退居漠北的故元势力实行“犁庭扫穴”式的征战,在沿边一带设立许多军事卫所,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右二卫管辖。嗣后,明朝又沿长城一线陆续设置9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鄂尔多斯地区属“九边”之一的榆林镇(今陕西省榆林)。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始,蒙古鞑靼部所属各部先后入居鄂尔多斯地区,明朝为保障西北边境安全,屡次对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各部用兵,称为“剿套”、“搜套”、“复套”,然而徒然靡兵费饷,不能达到目的,只好修筑1000多里长的边墙,自此倚边墙而守,放弃河套。
  公元151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为便于统辖,恢复万户组织。鄂尔多斯万户此时为右翼三万户主干,驻牧河套。1551年,鄂尔多斯衮必力克莫日济农将部众一分为九,分给九个儿子统领,第三子“卫达尔玛据右翼达拉特杭锦,墨日更巴罕二部”。
  清太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清军渡黄河西察哈尔部林丹汗 儿子额哲,鄂尔多斯部给清军献千户,济农额璘臣与清军订立盟约,承认是清朝藩属。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鄂尔多斯部大扎木苏等人叛变清朝,济农额璘臣和同族固鲁岱青善丹、小扎木苏等没有参与。受到清朝嘉许,被封爵差位。是年,清朝在鄂尔多斯设旗,卫达尔玛的第四代后裔小扎木苏,受任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又名杭锦旗)第一任札萨克。鄂尔多斯诸旗属内札萨克,同属伊克昭盟。各旗札萨克轮流担任盟长、副盟长职务。除理藩院外,还受绥远城将军及陕西神木县理事司员、宁夏理事司员的监督控制。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划定各旗边界。杭锦旗境域北至五加河,包括现在杭锦后旗大部、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临河市的一部分,面积约8.37万平方里。清朝中期,有汉民零星垦种于后套。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置”,析置五原厅,管理后套垦务及汉民事务。1914年,伊克昭盟各旗隶归绥远特别区(1929年改省)。在后套地区,五原、临河等县相继设立。1941年,横跨杭锦旗和鄂托克旗的“桃力民办公室”(县级建置,1943年改为桃力民办事处)设立,辖杭锦旗黄河以南的近1/3面积。1942年夏,傅作义将军在后套地区实行新县制,杭锦旗只管理后套辖地日渐减少的蒙民及其事务。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杭锦旗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后改为杭锦旗人民自治政府、杭锦旗人民政府)。1951年9月,桃力民中心区(由桃力民办事处改设)被撤销,所辖地区依照历史隶属关系分别划归杭锦旗和鄂托克旗。同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派人参加后套地区的土地改革,杭锦旗后套辖区大部划归米仓县(1953年9月改为杭锦后旗)。到1953年8月,杭锦旗的后套辖区全部归入杭锦后旗、临河县、安北县和五原县。至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旗县并存”问题得以解决。1954年6月绥远省撤销,杭锦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1956年,达拉特旗十三区的二圪旦湾、芒哈图二乡划入杭锦旗。此后杭锦旗建置,境域未做大变动。
库布齐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温差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西部属于干旱区,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川沟十余条,沿岸土壤肥力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仅有内流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之中。沙漠西部和北部因其地靠黄河,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较好,可供草木生长。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在北部的黄河成阶地地区,多系泥沙淤积土壤,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黄河灌溉区的一部分,粮食产量较高,向来有“米粮川”之称。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