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
ad
简介临河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市府所在地,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简称,是老地名,因紧临我国黄河北线而名。
临河位于中国正北方,是内蒙古西部的一个新型城区。临河雄踞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7°6′一107°4′,北纬40°31′一44°17′。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区辖11个镇、3个乡、160个行政村,城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临河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52万人口。
临河全境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40多毫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40天左右。引黄自流灌溉,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牧、林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粮食主产以国家一级优质小麦为主,此外,蜜瓜、西瓜、黑瓜籽、苹果梨等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迅猛崛起,并于21世纪初提出了建设“北方羊城”的宏伟设想。
临河地方工业以绒毛、食品加工、化工、造纸、机械制造及民族用品为主,并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逐渐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
临河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达,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已基本满足了当地企业家和外来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行政区划及人口
行政区划及人口区辖11个镇、3个乡、160个行政村,城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
11个镇分别为:双河镇 八一镇 图克镇 新华镇 狼山镇 白脑包镇 干召庙镇 城关镇 曙光镇 临河农场 狼山农场。
临河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2003年,全区人口达到52万。人口按公安口径,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18‰,人口死亡率为1.79‰,人口自然增长率3.38‰,比上年下降2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52.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其中城镇户口人口22.29万人,非城镇户口人口29.84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5.94万人,占49.75%;女性人口26.2万人,占50.25%;男女性别比9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2003年增加的1.4万人口中,从市外迁入且在临河区有固定住所及收入来源人口(解决城镇户口的)11414人,其中女性偏多。因近几年受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临河区人口年龄构成中,18-60岁人口占67.4%。
2003年,临河区人口及劳动力就业情况普查资料显示:年末临河区总人口为51.8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0人。在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1.06万人(包括集镇所在地自然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9.8%。其中:居住在城区的人口28.45万人,占总人口的54.8%,居住在集镇的人口26491人,占总人口的5.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40.2%。男性人口26.53万人,女性人口为25.34万人。临河区共有家庭户16.2万户,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99人。
地理临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河套平原中部,南临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故名“临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07°6' 至107°44',北纬40°34'至41°17'。
地形地貌
临河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地面开阔平坦,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微度 倾斜,海拔高度为1209米--1045米。临河耕地面积75761公顷,占总面积 的54.4%,其它为牧场、沙丘、森林和湖泊。临河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埋深平均为1.6米至2.2米。地下水多为淡水,适宜灌溉。地下水补 给主要是引黄灌溉,年引水量达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59.5万亩。
气候临河深处内陆,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云雾少降水量少、风大、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38.8mm,平均气温 6.8°C,昼 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3229.9小时,是我国日照时数最 多的地区之一。光、热、水同期, 无霜期为130天左右,适宜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历史临河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赵武灵王开疆拓土,设置九原郡,临河为九原郡西部地,至此时有隶属。“临河”作为一个具有固定内涵的词组,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朔方郡,户34338,口136628,县10:三封、朔方、修都、临河、呼遒、窳浑、渠搜、沃野、广牧、临戎。”
在战国的时候,赵国在河套地区设有九原城。秦统一六国后,在黄河北岸设九原郡,因河为塞,筑44县城临河,迁徙内地人充实初设之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新设置朔方郡,并改秦九原郡为五原郡。
汉置郡县多因袭秦制,所以历代志书都说:秦蒙恬北击匈奴,因河为塞,筑44城,置临河县(嘉庆一统志·鄂尔多斯)。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只有《汉书·地理志》。
由上看出,“临河”一词一出现,就是以一地的方位来命名一级行政建制的,是一个行政建制名,不是一个自然实体名,后来才逐渐有了地名的含义。
此外,有关临河的记述还有水经注。水经注中说:河水自窳浑来为北河,东经高阙南,又东经临河县故城北;又南河自临戎来,东经临河县南。
临河县自西汉元朔二年设,至东汉废。在明末清初以前,临河地区人迹稀少,到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荒原景象。后来内地连年灾荒,加上官逼民反,迫使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的“口里人”不断流落到临河,在这里开垦土地,从事农耕,使临河地区逐渐变成农业区。到民国14年(1925年)设县时,考虑到本地历史,于是就采用了西汉时的县名。1949年9月19日,临河和平解放,1950年隶属陕坝专员公署,1954年隶属河 套行政区,1958年隶属巴彦淖尔盟。1984年11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临河撤县设市。
1949年建国后,临河人民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利资源,先后组织开挖了总干渠、总排干等大型灌排工程,改变了临河地区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互为依托、互相促进,临河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资源及特产1、光能
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153.13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3254小时,高于同纬度的北京。生理有效辐射量为75.28千卡/平方厘米,占年总辐射量的49.16%。作为生长季节4~9月,太阳总辐射为97.44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806小时,光照强度8~10万米烛光,非常有利于作物、牧草、林木生长。
2、热能
年平均气温6.8C°。最冷1月,最热7月,年较差34.9C°,日较差13~16.9C°。热量的地理分布由南向北递减,面北年平均温差0.6C°。临河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日较差最大的5月为16.9C°,最小的11月为11.3C°。4~9月,光热水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日较差13~16C°,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3、水资源
黄河是过境河流,是临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黄河总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总径流量为367.2亿立方米,流量为847.3立方米/秒。年内月季变化大,最大流量在8月,最小流量在11~12月。最大月份的流量为最小月份流量的5~24倍。黄河是临河灌溉的主要水源。已形成以永济、黄济两大干渠为主体的引黄灌溉网。年引水量为11.02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90.99万亩,沟渠占地20.51万亩。
地表水除黄河灌溉网以外,还有总面积3.1万亩的大小湖泊,水深1~7米,PH值8~9。
地下水储量丰富。埋深平均在1.6~2.2米,3 月份最深在2.5米以下,11月份最浅在0.5~1米。地下水走向与地形一致由向北。北部埋深<1米,含水层厚度180米,单位涌水量5~10立方米/小时;中部埋深<1.5米,含水层厚度150米,单位涌水量10~20立方米/小时;南部埋深<2米,单位涌水量10~2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浅部为淡水,矿化度<3g/l的总面积的71.65%,矿化度3~5g/l的占20.61%,矿化度5~10g/l的占7.74%。深部以淡水为主,有咸水、半咸水,主要分布在古城、份子地、白脑包一带。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引黄灌溉,年渗漏5亿多立方米。
4、灌淤土
灌淤土是临河主要土类之一,分布地区较广,包兰铁路与陕坝——五原公路之间是灌淤土分布集中区,黄河防洪堤以南,总排干以北有少量分布。灌淤土面积1762727.22亩。
灌淤土的物理性质:表土容量<1.5g/平方厘米,总空隙度44.46%,地下水埋深0.7~2.7米。其化学性质:pH值7~8.5,含盐量<0.8%,全氮0.068%,速效碳9.16ppm,速效钾2.45ppm,有机质1.05%,碳氮比为8:8.9。
灌淤土灌效层较薄,一般在50厘米左右。由于引黄河水灌溉和耕作施肥,灌效层均匀一致,层理不明显。灌效层中,腐植质含量较高,结构良好,易耕作,是临河主要耕作土壤,适于多种作物、林木极牧草生长。
灌淤土类包括草甸灌淤土、盐化灌淤土载个亚类,灌淤红泥土、灌淤两黄土、灌淤沫土、灌淤沙土、盐化红泥、盐化两黄土、盐化沫土、盐化沙土8个土属,127个土种。
5、农产品
(一)苹果梨:产量高,个头大,颜色好,汁多味浓,营养丰富。1988年被评为国家优质果品,1991年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鉴定会上被评为中国优质水果,1996年临河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发展部命名为“中国苹果梨之乡”,2000年面积为10.1万亩,产量4336.5吨。
河套苹果梨
(二)蔬菜:蔬菜种植面积达5.1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9.3万吨,其中新华镇“马莲”牌韭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该镇是全国三大韭菜生产基地之一。
(三)籽瓜子:片大,均匀,颗粒饱满,价格便宜,种植面积10.7万亩,总产量1.6万吨,其产品通过加工,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市、呼市地区的代表性标志礼品。
黑中片籽瓜子
红大片籽瓜子
(四)蕃茄: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10.2万吨,产品除了本地进行深加工外,远销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台湾、香港等地。
(五)小麦:品质优良,粗蛋白含量高,出粉率高,是生产优质面粉及进行深加工的理想品种,2000年种植面积41万亩,产量为17.4万吨。
河套小麦
(六)油葵:颗粒饱满,含油率高,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年产量达到1.34亿斤。
(七)西瓜、蜜瓜:产量大,含糖量高,具有香、甜、脆等特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西瓜、蜜瓜批发集散地,年产西瓜11.4万吨,蜜瓜16.6万吨。
6、林木
林木种类繁多,分属杨柳科、榆科、胡颓子科、无患子科、槭树科、蔷薇科、葡萄科、茄科、木栖科、圣柳科、豆科等共11 个科,17个属,24种。天然林以红柳、河柳为主,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河滩地上,其次为胡杨、白茨。人工林主要有杨、柳、榆、沙枣、灌木、果树等。
7、药用植物
天然生长的有苍耳、扁蓿、兔丝子、车前、蒲黄、芦根、苦豆根、蒲公英、枸杞、茵陈、戟草、问荆、艾和甘草等。人工栽培的有党参、百部、大黄、板兰、黑丑、白丑等。
枸 杞
8、牧草
牧草资源丰富,有藜科、菊科、禾本科、豆科、蒺藜科、蔷薇科、蓼科、萝藦科、紫草科、玄参科、十字花科、毛莨科、报春花科、车前科、红柳科、莎草科共16个科,48属,60种。
9、家养畜禽
动物资源以家养畜禽为主,有牛、马、骡、驴、骆驼等大牲畜,有绵羊、山羊等小牲畜,还有猪、鸡、鹅、鸭、兔等。
10、皮张
质量优良,皮革与制品销路较好,1999年牛皮产量为2890张,绵羊皮产量319041张,山羊皮产量23464张,加之周边旗县皮张汇集于临河,流通量可达到80万张。
11、绒毛
羊绒俗称“软黄金”,羊绒资源是一种稀有资源,全世界年均产羊绒1.6万吨左右,其中蒙古产绒3000吨,俄罗斯、伊朗和中西亚国家产绒1500吨。我国年均产绒1.2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75%,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青海、陕西等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域资源和长期的人工选择,中国羊绒的品质明显占有优势。特别是巴彦淖尔市盛产的“二狼山山羊绒”最为著名,这里年产山羊绒3000多吨,占世界羊绒年产量的近1/5;所产羊绒纤维细长、光泽洁白、手感柔软、含粗毛少、净绒率高,能生产长度36mm以上、细度15.3um以下的绒中极品“白中白”,被誉为“纤维钻石”。临河区年产绵羊毛 4468吨,山羊绒350吨,二狼山白山羊绒纤维长,光泽好,强度大,柔韧性强, 被专家们誉为“纤维之王”,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品牌企业
(一)维信羊绒集团------“维信”牌羊绒、羊剪绒系列制品
维信羊绒集团建于1992年,主要经营生产羊绒系列制品。年生产无毛绒600吨、羊绒粗纺、精纺纱线600吨、羊绒围巾、披肩200万条、羊绒衫200万件、羊绒粗纺面料50万米、羊绒精纺面料50万米、高档羊绒服装8万件。 “维信”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维信”牌KVV01、BBC无毛绒是欧美、日本等国大型纺织企业的首选原料。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集团实施科、牧、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奉行“维新、敬业、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依托内蒙古资源优势,以管理现代化、产品名牌化、企业社会化为目标,将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的产品,奉献给全球消费者。“维信”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女装名牌之一。
企业网址:http://www.victioncashmere.com/
(二)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套”牌雪花粉及其系列产品
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巴彦淖尔市。1992年改组为集团公司,1993年定向募集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565万元,总资产2.5亿元。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三条先进的意大利等级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850吨,还有年产2500吨的挂面生产线以及面包、馒头生产线。集团公司现有 1个全资子公司、1个控股公司、9个参股公司,30个分销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个地区,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
企业网址:http://www.hengfeng.com.cn/
(三)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川保健啤酒
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巴彦淖尔市重点骨干企业。“金川”商标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无形资产达 6.8亿元 。金川保健啤酒经卫生部批准为中国唯一保健啤酒,获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年产8万吨。该公司生产的金川系列保健啤酒是采用河套优质矿泉水和经获专利的水处理技术及特殊工艺精酿而成,富含40多种宏、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多家医学权威单位试验证实和数万名患者切身体验,具有健胃、抗疲劳、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为此,金川保健啤酒获得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金川牌益生啤酒的“延缓衰老”功能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归纳出金川保健啤酒三个保健功能是:保护胃粘膜;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并题词:“ 养生保健,延寿十年”。
企业网址:http://www.jhb.com.cn/
(四)昌河饲料
内蒙古昌河饲料发展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大型饲料生产企业,总投资5000多万元,年产全价颗粒、粉状料、浓缩料及预混料12万吨。公司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荷兰范阿森全套生产设备,采用高科技的自动化程序控制生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奶牛料为主,猪、鸡、鱼、鸭、羊等多系列多品种的产品结构体系,建立了以内蒙古为中心,面向华北、西北的销售网络。
公司将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追求完美、共创辉煌”为宗旨,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以“优良的品质,一流的管理、领先的技术、全方位的服务”奉献给广大用户。
公司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垂询合作,与您共创美好未来。
(五)“宇程”牌羊绒衫
宇龙羊绒衫有限公司年生产白山羊无毛绒30吨,“宇程”牌羊绒衫10万件,羊绒围巾10万条。
(六)得利斯系列低温熟肉制品
内蒙古得利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得利斯低温熟肉制品和速冻、油炸、快餐食品系列,拥有瘦肉型猪、肉羊等三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得利斯为中国驰名商标之一。
(七)“冬青”牌、“敖敦”牌驼绒唐装、防寒服、羽绒服
临河民族服装厂生产的“冬青”牌、“敖敦”牌驼绒唐装、防寒服、羽绒服远销海内外,年生产能力为20万件。
经济发展
临河区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一座发展的城市,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东风,临河区在新千年初提出建设“北方羊城”的宏伟目标,确立了“工业立区、城区带动、养殖富民”的发展思路,区委、政府积极适应入世要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科技进步,转变政府职能,治理经济环境;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提升产业化,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3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了西部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区前50位。
临河区的地方工业主要以绒纺、食品、服装、冶金、化工、建材、酒业、制药、民族用品为主,产品达200多种。目前,全区共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625家,其中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37家。恒丰集团、金川保健啤酒、得利斯食品、维信集团等已成为地区龙头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名扬海内外。
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临河区农副产品的特殊品质。绿色、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基本形成(粮、经、饲)三分天下的种植格局和南北林牧业、西部脱水菜、东部特色瓜果、城郊保护地的产业格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葵、甜菜等;经济林果和土特产品有蜜瓜、西瓜、苹果梨、枸杞、土豆、韭菜、豆角、青椒、蕃茄等;所产小麦是国家一级优质小麦,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中国苹果梨之乡”。全区4个乡镇被定为北京放心菜基地,有14个乡镇被自治区认证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建成自治区首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被评为“中国果菜十强县”之一。
临河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为临河区的经济腾飞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城市建成区道路铺装率达到96%,建成区排水受益面积达到95%,供水普及率达到95%。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城市垃圾日产日清。城市绿地面积147.2公顷,人均4.1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达16.8%,主次干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建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六星级文明城市和自治区卫生城市。今年,临河区将按照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以撤盟设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城市定位,突出分区功能,启动新区建设工程,高标准完成西环路、北环路拓宽改造和市区两级行政办公大楼等基础建设工程,以拉大城市总体框架,力争到2008年城区面积由现在的22平方公里扩展到38平方公里。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化学工业高新技术园区位于自治区级开发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北靠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南靠京兰铁路,总控制面积53.5平方公里,并储备预留工业用地10000亩,是以发展煤化工、硫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园区充分发挥临河市府所在地和水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市内其他工业园区产品,以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延伸产业链条,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为给企业发展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条件,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完成16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建有日处理6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并完成日处理20万立方米的二期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园内临河热电厂一期工程2×30万千瓦机组2006年年初将投入运行、并网发电,二期工程2×60万千瓦项目已列入自治区“十一五”规划,2007年开工建设;长庆气田—乌海—临河天然气供气管道工程供气能力达2亿立方米,临河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年底投入运营并进行延伸贯通园区规划,园区主体部分初步实现了道路、通电、供热、给水、排水、通讯、场地平整等“六通一平”。今后,随着园区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园区将成为巴彦淖尔市容量最大、标准最高、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发展规划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对外开放思路上,由单纯注重引进资金为主向综合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转变;由以招商引资为主向招商引资与开拓市场同步转变;由以工业项目为主向工商并举、工贸一体转变。
我们将全力以赴为投资者营造规范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环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
临河的大门永远向一切有志与我们共同开发建设的人们敞开。
文化生活 看临河地图,从黄河北岸,至阴山脚下,南北较长,东西较窄,宛似铺开一片桑叶,如果乘飞机从高空伏瞰,那交错分布的渠道,恰似这桑叶的叶脉,其间铺展着农田,点缀着村庄、湖泊(海子)、林带、果园、沙丘……这片土地真是美极了。
你回到地上,再详细地解读临河、感受临河,就越会惊叹这片土地的美好。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醇厚的民风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再行探究,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再早不说,就说二十世纪初年,这里还是一片近乎蛮荒的土地,你在荒野上走着,觉得肚子饿了,看见草木掩映中一户人家,就走进去,主人看你一眼,便问:“吃饭不?”你拿铜瓢在水瓮里舀水,咕呼咕呼喝了,喘口气说:“吃!”要遇主家正吃饭,就会立马盛上冒尖的一大碗糜米稠粥,放在炕边,说声:“周(端)起来吃吧!”你就端起碗,随便瞅个地方坐下或疙蹴下勤(自管)吃。如果你渴了走进瓜地,种瓜人不用问就摘个大西瓜,抡开手掌“啪”一声一拍两半,放你身前说:“吃吧!”就这个样子。所以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许多山西人“走西口”,一到后套就被“套”住了,那不仅因为这里肥沃的土地,也是为这醇厚的民风。又说后大套是养穷人的地方,穷苦人来到这里都不难活命。
说到这里,笔者要插一句说说临河的方言,比如前面说到的“周起来吃”、“勤吃”,还有河套人把抬起来叫“迂起来”,把臀部叫“独子”,这些本是老百姓常说的口语,今天写成文字就显生辟,以致电脑上都找不到。这些方言不知是怎样延用下来的?
临河的居民极少“土著”,早年沿黄河和靠近阴山地带,多住着自汉代即来此游牧的蒙古族后裔,此外多属“移民”,以山西和陕北神木、府谷一带人居多,另有被称为“西人”的宁夏人,称为“东川人”的土默特人,称为“梁外人”的鄂尔多斯人;1929年民国政府在临河建立移垦事务所,又移来一些山东人,后来东北军中也有一些人流落于此……这些被统称为“侉子人”;1961年前后,又多了许多从甘肃逃荒来的民勤人、武威人。早些年人们来此落脚,选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搭个“茅”,这地方被称为圪旦,住了张家叫张家圪旦,住了王家叫王家圪旦,后来有个较大村子住了来自中国十一个省的人,就叫十一省圪旦。如果哪家住的地方较低,就叫“圪巴”或“圪卜”。
由于人的来源各异,属于文化范围的生活习俗也各不相同,比如饮食,早年间这里的“西人”和甘肃人喜吃面食也善作面食,比如拉面、面筋、酿皮子等等,都当属他们的专利,山西河曲人做的酸饭、酸粥最好吃,“侉子人”则爱吃鱼汤泡米饭……河套烩菜,这不知是哪家的专利,“大集体”时有言:“分红一块,蒸饼烩菜,分红一块六,酸菜烩猪肉”,是当时农民的“小康”。如今烩菜成了整个河套人喜欢的家常菜,而且在各大饭店登堂入室,倍受青睐。这说明了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是的,多少年来,各地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蒙古族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等,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形成了如今独具魅力的河套文化。究竟河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你只有亲临河套——或去那里过个大年,参加一次婚礼,或到农家作几次客再到酒店里喝几次烧酒,听听酒歌、山曲儿,或到书法、绘画和奇石荟萃的七彩街走走,再到文化广场去跳跳舞或听听“打座腔”,再交几个临河的男女朋友,自会有所领略,而且你会感叹:临河人活得是这样五彩缤纷,这样滋润,这样潇洒!
说到河套文化,就不能不说说临河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来这里开荒种地,闫锡山也派兵来屯垦,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在这里撒播革命火种。1927年7月,正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时,从归绥(呼和浩特)读书回来的中共党员刘进仁,受组织委派,在临河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32年初春,地下党员王森来到临河,在山东寿光人房鲁泉(后更名赵子明)开的鲁大药房里落脚,以“种花先生”身份作掩护,走村串户,发展地下党员,组织‘穷人会’,发动群众向封建势力作斗争,并深入到屯垦军中策动武装暴动……1933年8月,在临河城北的杨六十五圪旦,建立了首届中共临河县委。1934年春天,王逸伦又来接替王森任县委书记。以后直到河套和平解放,这里一直没有停止过党的地下活动。多少仁人志士在这片土地上为革命捐躯,李春秀、霍世奎、杜三柱、班三、吕六、陈四、高大羽、刘红生、郭北宸……至今临河土地上仍深深镌刻着这些革命烈士的英名,传颂着他们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又有多少杰出人物——如后来成为党的高级干部的王森、王逸伦、刘景平、刘瑞森、韩是今、魏思文、闫定础、刘岱峰、王一然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足迹,而曾任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的李贵,国家驻外大使侯野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贺瑞林等,当年都是刘进仁任校长的临河一校的学生,在刘进仁的引导下,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参加了革命。
临河地方地灵人杰,当今祖国各地,都有许多优秀的临河儿女、河套精英,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示风采施展才干,创造着辉煌的业绩。
临河县城所在地,最早有一户姓强的人家开油坊,叫强家油坊,定为县城后,人口渐增,但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也还只是一眼从东看到西的一条街,周围有些散布的土房。六十年代初,临河县医院盖起两层楼,被称为“医院大楼”,是临河最早的楼房,引得好多人前去观看。七十年代初,巴彦淖尔盟委和公署迁到这里,才逐步形成了日渐繁华的胜利路和新华街。而今临河,城区人口已近25万,新建的小区一个比一个漂亮,楼房设计一栋比一栋别致,每年去一趟,都让你感到楼房更多更高了,公园、广场更整洁了,夜晚灯光更绚丽多彩了。农村也早已不再是“坷垃垒墙土坯房”,而是家家“前栽柳,后栽杨,玻璃窗子砖瓦房。”生活习俗也逐步走向文明。比如吃西瓜,早年是一个西瓜一开两半,用大拇指溜着瓜瓤挖着吃,后来是一个西瓜一开两半,给你双筷子夹着吃,再后来一个西瓜一开两半,递你个勺勺挖着吃……现在也都学会切牙牙儿,一牙一牙儿拿着吃。来人待客也不再光是大肥肉片烩酸菜,而是煎炒烹炸样样有。只是那待人的实在、大气、热情,仍不减当年。
前些年一说临河特产,人们就会说到西瓜,华莱士蜜瓜和大白菜,曾几何时,呼市、包头机关厂矿搞福利,初秋要开上大卡车去临河拉瓜,深秋去拉大白菜,而今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物流畅达,河套的西瓜和大白菜都不再抢手,只有蜜瓜每年仍远销京津及南方各大城市。时下临河最著名的特产当数恒丰集团生产的河套雪花粉,此外有葵花油、葫麻油、黑瓜籽、金川保健啤酒等。有人说临河是个美食城,不光指生产上述的精美食品,各大饭店的特色菜肴也令人两腮生津。笔者有个朋友大嘴吃八方,他说吃来吃去,还数临河的饭菜花样繁多,也最实惠最可口。如今临河的餐饮远近闻名,越做越大,越做越火。曾在自治区首府名噪一时的“烩菜大王”就是从临河打出去的,正火爆京城的西贝莜面,其经营者贾国龙就是土生土长的临河人。还有人说临河是美女城,笔者二十年前曾听一老干部说,他三十年代初到临河,就为这里的美女所震惊,今日临河是否仍美女如云,笔者不便妄论。其实临河还是一座逐步走向繁荣的商贸城,人们都说那里买卖好做,钱好挣;说临河人厚道——后套人都是厚道人。是否实情,不信去看看好了。
你去了临河,无论是投资发展,联系生意,还是旅游观光,或探亲访友,出差办事……
到了那里,都会让你感到那是一片独具魅力的让人乐不思蜀的宽松和谐的乐土。这就是临河!118cha.com提供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