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暗示

暗示


ad

【暗示(suggestion)概述】
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
暗示分为日常交往暗示和心理治疗暗示两种,日常交往中的暗示就是用含混、闪烁的话,即使本意模糊起来,又使人能够隐隐约约地得到暗示。心理治疗性暗示(又称催眠疗法)是医者对患者做出的一种引导性的治疗措施,在实施前往往要征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同意才能进行。
暗示者可以是个人、群体(外来暗示),也可以和受暗示者同为一人(自我暗示)。可采用言语,也可通过手势、表情、动作以及环境进行。影响暗示的因素有暗示者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知识、地位、威信等)、受暗示者的特征(如年龄、知识经验、性格等)以及当时的客观情况。暗示被用于心理治疗和广告、宣传等广泛领域。
在一般情况下,暗示者是主动的、自觉的,相对来说,受暗示者是被动的。暗示一般可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4种。影响暗示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暗示者的特征、受暗示者的特征和当时的客观情况。在情况不明时,在困难、混乱的境况中,人们容易受暗示。
同义词 :示意
反义词 :表示

【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暗示者是主动的、自觉的,相对来说,受暗示者是被动的。在这方面,暗示与劝说是相同的。但暗示不是靠逻辑推理和理论论证,而主要是靠提示,在这方面,它与劝说又有区别。暗示与指示、命令也不相同,它不具有压力成分,不要求别人非接受不可。因此,所暗示的一般多是比较简明的思想和行为,而对于复杂的理论思想或事物,只靠暗示是不行的,需要应用教育、说服等手段。至于一些非要别人按一定方式进行的活动,则需要有指示和命令。暗示与模仿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把模仿、暗示和同情看作群众心理的三大原质。F.海德认为,当一个人的观念使他人接受时为暗示;当一个人的情绪使他人感受时为同情;当一个人的行动使他人也要如此做时则为模仿。实际上,无论是思想、感情或行动都可以产生暗示和模仿。两者的区别在于:①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对暗示者来说,虽然通常是以含蓄的和间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有意识的;而在模仿过程中,模仿者的行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但被模仿者一般都是无意识的、非控制性的。②模仿者的仿效行为一般都与被模仿者的行为相同或相似,而受暗示者则不一定作出与暗示者类似的行为。
有关研究 德国学者施密根最早研究暗示现象。他于1892年发表《暗示心理学》一书。1903年,俄国心理学家В.□.别赫捷列夫发表《暗示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首先提出“社会暗示”一词。法国社会学家G.塔尔德研究了暗示在违法行为的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G.勒邦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利用暗示对精神病学进行了研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A.罗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企图以“暗示-模仿”这一心理过程来解释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这些研究对S.弗洛伊德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他的医疗实践和精神分析学说中,暗示占有重要地位。
对暗示的实用研究,在宣传和广告这样一些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某些场合,如宗教活动中,暗示起着重要作用。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利用暗示来进行心理治疗,矫正病人的身心状态,近年来,也有人研究把暗示应用于教学过程问题。
【种类】 
暗示一般可分为4种:①直接暗示:暗示者有意识地、一般采取直陈式的说明,把某种信息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所谓“望梅止渴”即属此类。②间接暗示:由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动为中介,把要传达给受暗示者的关于某一事物或行动的信息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这是一种主要的暗示方法。由于它一般不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抗拒或其他问题,所以效果往往大于直接暗示。但由于没有明确地指明涵义,需要受暗示者从事物或行动中来理解所暗示的信息,因此有时可能不为其所理解。③自我暗示:暗示信息来自自身内部,自己对自己发出刺激信息,影响自己对某事物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所谓“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自我暗示的结果。这种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它对一个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起着很大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则是消极的。一般说,社会心理学不研究自我暗示。但在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中则有较多研究。④反暗示:暗示者发出的刺激引起了受暗示者的性质相反的反应。反暗示有两种:一种是有意的反暗示即故意地说反话或采取相反的行动以收到正面的效果;另一种是无意的反暗示,即有意地进行正面的暗示,却无意地引起了相反的结果。
此外,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作其他的分类:根据暗示产生的结果可以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根据暗示者的状况可以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根据受暗示者的状态,还可以分为清醒状态下的暗示、催眠中的暗示、自然睡眠中的暗示、催眠后的暗示等。
影响暗示的因素 主要有 3方面:①暗示者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知识、地位、权力、威信、对信息的信心等,都会影响受暗示者的态度和行动。暗示者的地位和威信越高,暗示的效果也就越大。例如,一位年长的成名医生和一位年轻的普通医生对病人作出同样诊断,但前者对病人的暗示作用会大于后者。如果暗示信息来源于群体,那么,这个群体的规模、性质以及它与受暗示者的关系等,也会给受暗示者以不同影响。②受暗示者的特征,个人的人格特征与暗示的效果有关。例如,生活经验丰富、知识水平高的人不易受暗示,特别是涉及一些道德准则时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催眠状态下他们也不是无条件地执行暗示者的影响。而缺乏主见、随波逐流的人,则容易接受暗示者的影响。从年龄来说,儿童和少年比较容易受暗示。如果受暗示者是某一群体,那么松散的群体比较容易受暗示,高度团结、组织纪律性强的集体则不容易受暗示。③当时的客观情况,在情况不明时,在困难、混乱的境况中,人们容易受暗示,如学生考试遇到难题时,社会发生动荡时,等等。 【例子】
①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鲁迅《祝福》)
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鲁迅《孔乙己》)
③它一面去惩办,一面来诓骗。正义、人道、公理之类的话,又要满天飞舞了,但我们记得,欧洲大战时候,飞舞过一回的,骗得我们的许多苦工,到前线去替它们死……现在怎样?(鲁迅《我们不再受骗》)
④背后敌人的吆喝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不能再犹豫了。我停住脚,放下担子,一把抱住了儿子。……我咬着牙说:"孩子,把筐子给我,你,你顺这山坡往西……跑,跑,跑吧!"……孩子跑了。他顺着山坡跑了。……当我踏
上小路的时候,在我儿子跑去的方向,我听到一阵杂乱的枪声。(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⑤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⑥胜利的欢乐和永诀的悲哀同时挤压在孙明霞心头,她从未体验过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江姐,我宁愿代替你去……不能,不能没有了你!"(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上面例①"我"用含混、闪烁的话,隐隐约约地将本意"没有魂灵"暗示出来;例②中"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暗示"又挨打了";例③中"满天飞舞"暗示"到处宣扬";例④中"在我儿子跑去的方向,我听到一阵杂乱的枪声"暗示"儿子可能被敌人打死了";例⑤中"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暗示"下定决心,斗争到底,不怕牺牲";例⑥孙明霞用含混、闪烁的话,隐隐约约地将本意"宁愿替江姐去牺牲"暗示出来。
婉曲修辞手法的特点是:说话人故意不去照直说出来要说的意思,而去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说的意思;或者用一些含混、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来的意思。婉曲的好处在于婉转曲折,给人以回味的余地。运用婉曲要注意隐而不显,不要转弯抹角,模棱两可,晦涩难懂。
小说《暗示》作  者: 韩少功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字  数: 335000
页  数: 395
开  本: 大32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20064649
包  装: 平装
定价:¥25.00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