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淄川

淄川


ad

概括
淄川之地,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西汉初建般阳县,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淄川县, 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元设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设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府设道,淄川县属济南道。民国17年(1928年)撤道,民国20年(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1948年3月,淄川县全境解放,辖11个区。1955年4月,淄川县制撤销,原县境内建立杨寨、洪山、昆仑3 个区。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两区,设淄川区。1958年4月,洪山区撤销,归淄川区。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地处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5'

自西汉初设般阳县(因治所位于般水之阳而得名),曾为县、州、郡、路治所。初为土城,后几经重修。明·崇祯九年(1636年)改建为石城,周围8里, 设四门。建国后,城区不断扩大,现城区面积18.2平方公里。

概况区名由来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政区人口全区总面积1000.61平方公里。辖16个镇、3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435个行政村,45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67.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58万人。男女性别比100.9∶100。人口出生率8.37‰,人口自然增长率2.12‰。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7%。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61.3∶35.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0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086万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5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7亿元。贷款余额58.97亿元。

农业总产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1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1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0.49万公顷。粮食总产8.56万吨,平均亩产227公斤。粮经产值比1∶1.85。肉猪、牛、羊年出栏14.11万头(只)。肉、蛋、奶产量2.6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1万吨。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9.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实现销售收入149.2亿元,增加值48.62亿元,利税19.2亿元,利润11.32亿元。

建设环保基本建设投资0.47亿元。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21亿元。建筑业总产值6.2亿元,实现利税5815万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35万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总投资2.44亿元,比上年增加0.88亿元。

交通邮电邮政业务总量2789.76万元。电话总户数18.83万户。公路通车里程956.25公里,年货运量1591万吨,客运量1354万人次。

贸易旅游城乡集贸市场 64个,商品成交额114.99亿元。进出口总值21847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697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95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17万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家。主要旅游景点:蒲松龄故居、聊斋园、淄川游乐园、奎盛园、梓橦山、马鞍山、文峰山、黉山、留仙湖、峨庄瀑布群风景区、鲁中驾考中心、青云寺、孟子山、三台山。旅游业年内接待国(境)外客人 1600人次,国内客人149.8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700万元。

教科文卫各级各类学校153所,在校生113375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7.6万人;教职工9116人,其中专任教师7709人。科研机构48个,4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4处。医院26处,床位962张,卫生技术人员1321人。

社会生活全年支出救济金78万元。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221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215元,人均居住面积32.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0元,人均居住面积26.85平方米。

蒲松龄故居坐落在淄川区蒲家庄东西大街北巷,拥有正房和东西两厢房,正房三间为蒲松龄诞生处,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及生前用过的桌、椅、床、几、砚台、手炉、石景;悬挂着郭沫若、路大荒等人题写的楹联和匾额。1956年扩建了南院,与故居衔为两进院落,增建南大门,请郭沫若题写门匾“蒲松龄故居”。196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辟为纪念馆,又扩建了西院和北院,增设了陈列室、办公室、接待室、展室,现有工作人员38人,故居已成为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蒲松龄志》出版发行《蒲松龄志》是淄川历史上第一部人物专志,由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主编,淄川区人民政府承编,部分蒲学专家分工撰稿,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书名。全书26万字,收录珍贵历史照片100余幅,全面记载了蒲松龄的生平、家世、代表作、版本、影响等。编纂历时4年,几易其稿。4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10000册。在第二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上举行了发行仪式,社会反响强烈。

企业发展
【山水集团(淄博)一期工程投产】岭子镇与济南山水集团合资兴建的山水集团淄博万吨水泥熟料基地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技改项目和第八期国债专项资金项目及淄博市“三○工程”,计划总投资8亿元,分两期完成。工程全部竣工投产后,可年产水泥熟料360万吨,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一期工程于2002年10月开工,2003年11月建成投产,投资4.9亿元,日生产能力5000吨,预计年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8000万元。这是淄川区年内一次性投资最大的项目。

【打造鲁中商贸基地】年内,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服装城、建材城两大商业圈,倾力将淄川打造成鲁中商贸基地。总投资4.6亿元,建成新星物流配送中心、新东方女人广场、仟佰汇购物中心;开工建设了中国淄川服装城、淄川水产城、淄博威通现代物流园、五金机电城、建材城改造工程、中国财富陶瓷城、汇金城、装饰建材广场等工程。随着诸项工程相继建成,淄川批发市场日趋强大,现代物流业逐步发展。

【中国财富陶瓷城首期工程竣工】中国财富陶瓷城由香港恒兴发展有限公司、淄博淄川永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开发建设,规划占地面积40公顷,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分三期完成。首期工程于4月动工,9月竣工,投资1.36亿元,开发面积10万平方米。该项目被列为淄博市2003年度流通“三○工程”。

【企业技术创新年活动 】年内,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企业中开展技术创新年活动,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投入3亿元,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一是组织企业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53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350项。山东双凤股份有限公司50吨核苷酸浓缩工序技术优化创新项目和淄博七河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秸秆屑栽培花菇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双十”工程项目。二是重点培植以七河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年生产花菇菌袋100万袋,其中出口50万袋;开发培育新型食用菌品种百灵菇30万袋;新增收入近100万元。三是全区专利申请139件,4项科技成果获淄博市科技进步奖,搜集科技成果及先进实用技术350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完成29.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8.13%,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年内,淄川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工作考核,被评为山东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

淄川区提供优惠政策,投入600多万元大力发展黄烟生产,种植面积达1402公顷,烟农1929户。一是健全技术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从临朐、沂源等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投入23万元实施户籍网络化管理;实行领导包片、驻村,及时解决黄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改善黄烟生产条件。投资25万元,新建小水窖800座,总蓄水能力7580立方米,引进可移动式渗灌设备,全区烟田浇灌面积达万亩以上;投资100万元,新建评级仓2个、货场1处。全年收购烟叶215.2万公斤,上等烟比例占52.5%,总收入达到2309.06万元,实现特产税399.08万元。



综述

抗击“非典”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规范、持久、有效”的方针,把“非典”防治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有序开展工作。1.建立健全三大组织网络。一是建立指挥网络。抽调15人,成立区“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制作“非典”疫情报告、处理流程图,下发各类文件35个,编发简报34期;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7个部门、单位相应成立指挥部。二是建立医疗卫生网络,内设保障物资储备、综合协调、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疫情管理、信息宣传6个专业组。形成以村卫生室和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中枢、区卫生防疫站为龙头的医疗卫生网络。三是建立群防群治网络。落实“十户联保”责任制,全区22 个乡镇、街道,473个村(居)确定6059名村民任小组(楼)长,15951人为“十户联保”责任人,形成抗击“非典”的铜墙铁壁。2.“严”字当头,切断输入源。摸清底数,设立787个监测点;发挥“十户联保”和公安、交通系统的作用,构筑“五道防线”,通过电话、书信等对在外人员进行劝阻,让他们就地预防、观察和治疗。停开赴外省的所有车辆,在高速路口加强登记、监测和消毒。对公共场所、公交车等进行消毒,关停网吧、歌舞厅等场所。对外来及返乡人员进行监控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设立30个发热门诊,发现患者及时救治。对城区楼堂馆所及服装城、建材城、旅游景点等部门加强防范和消毒。3.控制传染源。全区投入500多万元,配备床头X光机20台,猴服4000套,消毒液4吨。区医院投入200多万元,设立传染病房8间、床位20个,设立单独通道,配备救护车2部、呼吸机5台。加强医疗队伍建设,配备专业医护人员165名,成立45支流行病学调查分队。4.与防治“非典”相结合,推进清洁工程。集中清除垃圾和白色污染;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开展绿化美化。5.抓好“非典”防治持久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制定下发《淄川区今冬明春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国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4.5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9.18亿元,增长1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399元,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6∶64.74∶33.40发展为1.88∶63.63∶34.49。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比较艰巨;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等。

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33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9.6%。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0.53万吨,比上年增长6.4%;粮食播亩单产260公斤,增长6.5%。其中夏粮总产4.58万吨,增长1.9%;秋粮总产5.95万吨,增长10.1%。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总产量43078万吨,增长21.4%;水果总产量6170吨,增长2.3%。

林牧渔业
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74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00万株,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森林覆盖率达38.5%。 畜牧业产量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6670吨,比上年增长13.61%;禽蛋产量8740吨,增长5.5%;年末拥有大牲畜1680头,增长1.2%;生猪存栏5.05万头,增长15%;羊存栏1.56万只,增长13.6%;牛存栏1598头,减少1.9%,其中奶牛598头,减少15.5%。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8.98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1854台,减少7.5%,农用汽车1746辆,减少2.3%。全区耕地面积为16302.4公顷,减少0.7%;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66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47%。全区农村用电量 279386万千瓦时,增长17.8%;化肥使用量(折纯)4594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97吨,地膜覆盖面积898公顷。

工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2家,比上年净增12家。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4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89.43亿元,增长31.09%,实现增加值152.77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0.24亿元,下降97.82%;集体经济完成26.82亿元,下降43.64%;其他经济完成526.37亿元,增长34.62%。陶瓷、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务四大行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分别完成产值191.16亿元、43.65亿元126.58亿元和45.67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2.43%、7.41%、21.47%和7.75%。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6%。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9%;实现利税69.02亿元,增长34.13%;实现利润43.38亿元,增长34.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2.32%。工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区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87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40个。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增长加快。全年共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154.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29%,比上年末提高3.2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区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376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1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37亿元,增长16.7%;第二产业投资67.84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投资 66.27亿元,增长20.3%,占全区投资的68.11%;第三产业投资29.09亿元,增长35.3%。房地产开发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单位自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0.78亿元;资质房地产企业竣工房屋面积15.3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7.01亿元,增长8.3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2家,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87.64万平方米,增长6.4%。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达3325万吨,比上年增长81%,货运周转量170178万吨公里,增长121%;公路客运量2039 万人次,增长49%,客运周转量95407万人公里,增长54%。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7公里。
胶王路、泉王路拓宽改建工程竣工通车:胶王路淄川段二期改建工程东起鲁中驾考中心,西至与周村区交界处,全长9.5公里,按一级路标准改建,路基宽26.5米,中间设隔离带,单幅路面宽11米,工程总投资7800万元。泉王路拓宽改建工程东起昆仑张博路路口,西至岭子镇与周村区交界处,全长17.51公里,按二级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3.5米,路面宽12米,建中桥3座、小桥涵26座,工程总投资8080万元。两项工程于4月底开工,11月底竣工通车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3470万元,比上年增长7.37%;电信业务总收入1.3亿元,增长15.04%。全区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1.5万门,电话总户数达21.8万户。信息网络发展迅速,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经济发展【国内贸易和旅游】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3%。其中,批发贸易业完成49.9亿元,增长13.37%;零售企业完成28.86亿元,增长23.06%;住宿业完成0.5亿元,增长49.02%;餐饮业完成12.06亿元,增长25.75%;其他完成2.6亿元,增长46.4%。从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零售额完成0.9亿元,同比增长7.25%;非公有经济零售额完成93.03亿元,同比增长18.75%,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完成39.8亿元。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56.07万人次。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有了新进展。
  【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对外经贸较快增长。全区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997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6%;其中出口创汇47798万美元,增长27.5%。全区有65家企业实现出口创汇,其中三资企业实现出口创汇34725万美元,增长32.2%;自营进出口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3073万美元,增长17.9%。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区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111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40.8亿元。其中市外境内资金完成24.4亿元,境外资金完成5012万美元。
  【财政和金融】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0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5.01%,其中增值税23563万元,增长29.20%;地方财政支出107243万元,增长20.34%。
金融运行良好。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178.55亿元,比年初增加1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11亿元,比年初增加11.46亿元,增长10.64%;各项银行贷款余额76.46亿元,比年初增加5.58亿元,增长7.88%。
【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8月,淄川区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该中心总面积3900平方米,进驻29个部门,设服务窗口34个,工作人员75名,中介机构4家,金融机构1家,融服务、会务、商务于一体。 组建计算机网络,引进开发“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业务办理程序化和项目管理自动化。以“服务经济,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塑好形象”为宗旨,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分别审批,统一收费,统一考核”的运作方式。至年底,办结各类审批手续15000件,办结率100%。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69项,其中申报国家级计划4项。共有6个项目分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加强专利申请工作,专利申请342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多,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使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35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合并调整相关学校,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统筹各类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区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9所、市级规范化学校64所。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巩固率、初中生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率为93.1%。高考本专科录取人数达3496人。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1处,其中普通高中6处,普通初中26处,职业中专11处,小学76处,幼儿园96处。共有在校学生111652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 13098人,初中在校学生 31214人,职业中专在校学生11495人,小学在校学生39742人。
  文化和广播事业繁荣发展。建成淄川区博物馆,组织举办元宵民间艺术进城表演、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颁奖盛典等文化活动,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站21座,卫星收转站6座,广播电台全年播出时间6千时,电视台全年播出时间13千时。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为88.96%,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整体推进,社区卫生稳步发展,爱国卫生深入开展。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个,实有病床146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51人,其中执业医师694人,注册护士532人。
  各类体育运动深入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该区连续两年作为唯一区县被市政府授予“振兴淄博体育突出贡献奖”,被省体育局授予全省健身球体育特色区。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投资1.5亿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一是高起点统筹规划。以校园规划科学化、校园环境优良化、校园文化育人化、教育技术信息化为目标,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规划发展。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淄川一中与淄博金城公司联合办学,创立股份合作制性质的淄川金城中学,公司注入资金1600万元;鲁泰公司与淄川第二职业中专共同投资1400万元建设职业教育综合楼、学生公寓等工程,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三是高标准建设管理。淄川金城中学按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设计,建立校园闭路电视网、广播网、千兆校园网和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是按国家实验性、示范性普通中学标准建设的完全中学。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孝妇河景观改造工程、般阳河改造工程等城建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建园林绿地59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2.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17%。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积极推进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全区共关停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08家;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09个;水污染治理项目149个;据批26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全年共完成各类监测数据10200个。

物价与人民生活物价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0%,比上年上涨2.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36元,比上年增加2245元,增长18.12%;人均消费性支出10421元,增长15.26%。农民人均纯收入6786元,比上年增加835元,增长14.03%;人均消费支出4743元,增长17.04%。年末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349元,增长19.85%。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
  彩色电视机  116.67 台
  电冰箱      95 台
  家用电脑     30 台
  洗衣机     100 台
  摩托车     83.33 辆
  空调器    103.33 台
  移动电话   176.67 部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
  洗衣机      88 台
  电冰箱      76 台
  空调器      32 台
  抽油烟机     54 台
  摩托车      85 辆
  电话机      90 部
  移动电话     88 部
  彩色电视机    97 台

劳动保障与人口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参保人数超过10万人,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共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83亿元,增长24%。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822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0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28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区出生人口6177人,出生率为9.17‰;死亡人口4318人,死亡率为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6‰。年末全区总户数为231062户,总人口为673706人,比上年增加791人。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