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中阳

中阳


ad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

中阳县基本概况中阳县战国为赵之中阳邑,西汉置中阳县,东汉并入离石,北周大象初年置平夷县,金明昌六年改平夷县为宁乡县,部分村镇曾为古孟门县管辖。1914年改称中阳县。1958年与离山县合称离石县,翌年恢复中阳县。

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中阳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麓,黄河支流三川河上游的南川河流域。东西45公里,南北47公里,国土总面积1432.9平方公里(215万亩)。东与汾阳、孝义两市交界,西与柳林、石楼两县接壤,南与交口县相连,北与离石市毗邻,340省道、209国道和孝柳铁路横贯境内。

2、地形气候特征:全境呈不规则菱形,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2100.7米,最低846米,平均海拔1473.4米。地貌东南部为土石森林区,西部为黄土丘陵区,沿川为河谷区。气候属暖温带亚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度,多年平均降水量51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708.4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

3、资源特点:境内土地资源辽阔,人均占有国土面积17.9亩,为全区平均数的1.57倍,全省平均数的2.04倍,全国平均数的1.27倍。国土总面积中耕地面积26万亩;森林面积89万亩,森林覆盖率41.2%。生物资源雄厚,有甘草、茯苓、党参、松籽、山楂、菌类等300多种中草药材和采集野生植物,有包括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獐在内的上百种野生动物。粕籽羊是中阳久富盛名的土特产,属“三晋百宝”之一。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钒土、石英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尤其以煤的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而著称,全县含煤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49亿吨。


二、行政区划情况中阳县辖5 镇2乡(宁乡镇、金罗镇、枝柯镇、暖泉镇、武家庄镇、下枣林乡、张子山乡),100个行政村(居)委,272个自然村,居民总户数3.3万户,总人口13.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万人。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8亿元,增长19.9%;工业总产值55.5亿元,增长23.6%;财政总收入4.91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4元,增长5.04%;农民人均纯收入2310元,增长10%。
(一)工业发展情况
中阳县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煤焦、钢铁、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中钢、桃园等龙头企业和一批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于尚家峪工业园区(市级园区)、枝柯工业园区、西山煤炭工业园区三大园区。
1、产业情况
(1)煤炭产业
2006年底,全县保留36对矿井,其中低硫煤矿井18对,高硫煤矿井18对,核定生产能力978万吨。
(2)洗煤焦化行业
全县共有50万吨以上洗煤企业10户,即聚益煤焦公司120万吨洗煤、瑞通洗煤公司50万吨洗煤、科仕达公司55万吨洗煤、万达洗煤公司60万吨洗煤、瑞昶洗煤公司60万吨洗煤、煤运洗煤厂60万吨洗煤、百胜洗煤公司60万吨、伟凯洗煤公司60万吨洗煤、中钢煤化车间90万吨洗煤、双辉焦化公司90万吨洗煤(在建),年设计生产能力705万吨;焦化企业4户,包括中阳钢厂60万吨机焦,耀龙煤焦公司20万吨铸造焦,益锦焦化公司40万吨机焦,振中煤化厂30万吨铸造焦和60万吨机焦(在建),年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
(3)钢铁行业
全县共有钢铁企业4户,包括中阳钢厂100万吨炼钢和2×405 m3、2×158 m3、2×25m3等6座炼铁高炉,金洲冶炼公司158m3炼铁高炉,聚星铁业公司158 m3炼铁高炉,宏源冶金公司2×25m3炼铁高炉,炼铁高炉总容积1500立方米,生铁、钢材年产量均为100万吨。
(4)建材企业
全县共有水泥厂2个,即桃园水泥厂50万吨、众鑫水泥公司2万吨。
2、龙头企业情况
(1)中阳钢厂:位于中阳县城以北、南川河以西,占地1500余为,现拥有职工5000余人,固定资产20亿元,年产铁80万吨,焦60万吨,钢100万吨,钢材100万吨(40万吨线材、30万吨管材、30吨棒材),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创利税5亿元,2005年上交税金2.2亿元,是一座集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国家级大二型钢铁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中钢从2003年开始,新上马了240万吨炼钢改扩建项目,目前80万吨高线已建成投产,投资14亿元的1080m3×2炼铁高炉项目已开工建设。

(2)桃园水泥厂:位于县城南209国道旁,现有职工300人,固定资产1.26亿元,年产水泥50万吨,年创产值1亿元,创利税1000万元,是晋陕周边地区少有的大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水泥企业。从2003年开始,该企业规划投资近50亿元建设煤焦电化综合开发项目,目前舍窠煤矿30万吨矿井、南山煤业公司60万吨矿井、鑫隆煤业公司90万吨矿井已动工建设,2×13.5万千瓦发电、450万吨洗煤、100万吨焦化等项目的有关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成。
3、“双百双千”项目情况
全县纳入市“双百双千”项目共20个,其中“两区”开发项目8个。这些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项目2个,在建项目11个,其余7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二)农业发展情况
按照“稳定发展养殖业、适度调整种植业、积极扩大林果业”的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1、林业建设。全县完成退耕还林47.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5万亩,荒山造林31.6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实施“一企绿化一山”工程,2004—2005年两年造林2.55万亩,完成投资4915万元;核桃战略进展良好,全县现有核桃9.1万亩,从2005年起,每年新栽1万亩,改造1万亩,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核桃面积达到15万亩。

2、农产品基地建设。2006年全县有红芸豆2.5万亩,优质谷子1.5万亩,脱毒种薯2万亩,牛1万头,猪2万头,兔6万只,鸡15万只,花卉基地200亩。

3、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有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即远锦贸易公司,企业总资产1325万元,主要从事红芸豆、仁用杏、核桃、小杂粮加工销售。2006年该企业投资1亿元上马上慧仁核桃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厂房建设工程,订购了部分设备。

(三)社会事业情况
1、教育发展情况。目前,全县共有教职工2625 人,在校生 37159 人,其中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585余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633余人;初中10所,在校生 10732 人;小学106所,在校生18437 人;县直幼儿园3所和农村单办幼儿园9所,以及附设学前班94个,在校生4772人。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呈现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2003年以来,累计投资1.5 亿元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新建了中阳一中、中阳五中、中阳六中,改建中阳二中、新城中学。此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机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全县现在基本取消土窑洞;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
2、交通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共有村通油(水泥)路 525公里,通乡公路250 公里,万人拥有公路60 公里。西山循环路因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正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造建设。
3、卫生事业情况。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所,县直卫生院1所,从业人员 688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
4、广电事业情况。目前东山沿川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5%,西山无线电覆盖率达到90%。


四、中阳旅游资源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峰峦秀丽、叠嶂巍然,山中常年满目苍翠,山头四季白云缭绕,稀有树种“白皮松”和我国特产珍禽“褐马鸡”也是柏洼山独具的自然景观。据康熙四十八年(1709)《宁乡县志》记载,中阳县古八景之中的“林泉昏雾”,就在此山之中。
  洼内松环柏抱之中有一处依山而筑的古建筑——龙泉观,创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石碑记载,重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后经元、明、清相继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今天巍峨雄宏、鳞次栉比的道观建筑群,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真武庙两组,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

  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

  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且旱不减、涝不增,终年潺潺长流。游人至此,争相畅饮龙泉圣水,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1995年经取样化验,此水为含锶优质矿泉水。今圣母殿西墙有诗刻赞龙泉水“灵岩石髓喷寒泓,一水潆洄涧底生。玉瓷引来仙液满,金波通去小溪明。但逢盛世宜为醴,不出名山总是清。玩到中流恬淡处,升沉无事问君平”。

  楼东侧有“介石山房”,因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今“介石山房”石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宁乡知县祝家瑞所题。另有诗刻一块,为道光元年(1821)清代书法家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诗为“几度来游此柏洼,每因公事返行车,今朝得遂林泉兴,坐看青云拂紫霞”。描绘了柏洼山特有的“林泉昏雾”景观。明亡后,本县处士王捂,不堪动乱世态,隐居于此石室,研读道家学说,他还精通医理,曾妙解傅山医方,治愈一商人疑难病症,傅山闻知,深感王捂才智非凡,于康熙十三年(167)八月访王捂于“介石山房”,与王捂结为密友,朝夕相处,研讨医术,共议国事,切磋诗文,历时一年,与王捂同行出山。山房内原留有傅山手笔诗石一块,今已遗失。

  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圣母庙西侧建碑亭一座,亭内碑刻系傅山访王捂题字真迹,字迹章法浪漫,笔力遒劲。碑的另一面为南极老人所题七言绝句,字迹龙飞凤舞,运笔如流,似文章一气呵成。碑呈不规则三角形,富有自然之美,为中阳县文物珍品。

  戏台西侧巨大岩石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千百年来不减其势,傲然挺立。巨石上所题“双柏台”至今清晰可辨。

  真武庙在圣母庙东南200米,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为民居四合院形式,殿内有真武大帝及青龙、白虎5尊高大泥塑彩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为我国民间泥塑精品。院内月台前有两棵浓荫蔽日、高大参天的古松“盘龙松”与“栖凤松”。“盘龙松”从树根起有一道10公分宽、2公分深的自然沟痕,呈螺旋状一直旋转到顶,传说是很久以前有条龙在上面缠绕留下的痕迹,故得此名。而“栖凤松”至今仍筑有鸟巢,有飞鸟栖息。

  柏洼山中还有许多古松柏,诸如龙爪松、凤尾松、迎客松、望客松、镇山柏、千岁柏、万寿槐,以及更多的无名古松柏,千姿百态。有的笔直挺拔、雄伟矫健;有的虬于扭曲,古朴苍劲;有的形如猛兽;有的状似珍禽,可谓惟妙惟肖,天然自成。这些大自然的杰作,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引发了无数游人的浮想遐思。 相传农历五月十七日为昭济圣母生日,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建成戏台之后,届时举行传统庙会三日,每年庙会期间,附近城乡百姓成千上万纷纷来此游览观光,求嗣祈安,人们能在劳作之余,登临柏洼山领略家乡自然风光之美,确也是一件美事。 龙泉观逐步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对柏宽山古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保护,终使荒妃年久的柏洼山古迹又重现了昔日的光彩。

  如今孝柳铁路、307国道从其山脚下通过,使其地理环境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柏洼山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迎接日益增多的游客。


仙明洞


山西省中阳县城南5公里处有一座高山,因为此处每天早晨最早被太阳映照,故称先明山,山崖崖壁上有一深无尽头的石洞,叫先明洞;后来,因为洞内成就了一名仙姑,此洞便改称为仙明洞,此山也随之称为仙明山,由此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当年没狐台修真观师徒二仙及其仙鹿逃遁于平阳后,思乡之情难以抑制,于是托梦于一平阳女子。这位平阳女子当即梦见一只鹿钻入她家的地洞中,便亦鬼使神差地随之钻入地洞,追寻梦中之鹿。这一女子在洞中摸黑追寻,吮吸着洞中的仙乳,度过人间九百九十九天后,忽见一豁然明朗之处,当即惊呼“我可见到光明了!”天空随之传来“你已成仙了”的话语声,接着这一女子便坐化于洞口。因而“先明洞”也即改称为“仙明洞”。就这样,没狐台修真观的仙人仙鹿也重归故里。从此,中阳大地一派祥和景象。中阳民间也就依据这个鹿复宁乡的故事称颂为“福禄宁乡”。
数年之后,中阳县城东南的柏洼山地区龙虎相斗的事端频频发生,不仅当地居民少无宁日,就连柏洼圣母及其驻地神灵也很少安宁,万般无奈,柏洼圣母不得已求助于仙明祖师。仙明祖师因经历了仙明洞九百九十九天的磨砺,汲取了天地之精气,领略了擎天之韬略,练就了降龙伏虎之本领,于是伸出一臂稍使招数,轻轻一按,便降服了恶龙恶虎,因而也就为中阳县城东造化了一座龙山,城南造化了一座虎山,龙山叫作卧龙岗,虎山叫作虎头山。为了报答仙明祖师的恩德,柏洼圣母便认领仙明祖师为娘家。
据《宁乡县志》记载,“仙明洞,洞口止容一人,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深不可测,俗传有仙人居此,祷雨辄应”。
仙明洞洞口朝北,洞口内有仅容一人穿过的小洞口。从此进入后洞,忽儿匍匐,忽儿半蹲,忽儿弯腰,忽儿站立,如此向南钻行。穿过乳心石、寿龟坡、石蛙望月、擎天柱、祈雨台、老鹰咀、葡萄山等景点,约至300米处,遇一高约8米左右,宽可容纳500余人的大洞厅,洞顶状若莲花,洞底石上隐现歇马迹、马蹄状之浅窟,故将此洞厅称为“歇马池”、“马蹄滩”。大厅南壁处又有两洞分别向南延伸,深不可测,据当地进入过此两洞的村民介绍,此两洞洞中也分别各有一个可容纳200人左右的大厅。至此后,仙明洞更深处的情况目前尚未探明。现已勘探的300余米的这段洞中,至今尚存秦汉以来的石碑、香炉、瓷片、兽骨、壁书等遗物、遗迹。
仙明洞中展观最多的是壁书。截至目前观察整理,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一是求神祈雨的记载,二是观景记载,三是避难记载,四是贤士题记。现分别将可辩认者附录一二:
祈雨篇:(1)贞元三年五月二十七日为天大旱七十余日。在县贺仪、刘诺、张理自发愿心,于本洞取水。至二十八日雨足。三十日同知县主薄三十余人到洞内,刘诺。(注:唐贞元三年即787年,金贞元三年即1155年)(2)崇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五台山庄严寺,都行省在县禀政,石州宗圣院刘行者,三□取水,二十八日雨足,八月一日送水到洞记。(注:崇宁三年即北宋1104年)(3)大清顺治七年,宁乡知县王之仪仲夏二十八日在此祈雨。(注:清顺治七年即1650年)
观景篇:仙明洞内古人的游览题记,内容丰富,文墨精彩,记述了仙明洞内的景观和洞外的优美环境,表述了题记者的游兴。如:(1)邑吏靳君谟□□稍愈,忽思仙□仙景,步涉至此,徘徊四望,见□山险峻,岌岌万仞,巍峨巅峰,高处隐制灵神,掩映幽崖,天生石室,有奇花异草,圣迹仙房。或云生岑畔,雾绕溪前,渡林闻百鸟争鸣,嘈噪巧言,堪听偿玩。火之,颇畅心怀,观之不足,偿之有余,再观再偿,日暮忘归,顾盼此景,乃成乱道,以题于后。时从行者第昌,访问偿者邑人刘世浩、胡镐、张子洪。兹崇宁三年甲申仲秋八月初十日题。(注:北宋崇宁三年即1104年)(2)寂寂深山里,于中一洞寄,神仙知有路,唯引庶人迷。同游者贺峰、王恩。(注:此题无年款)
避难篇:仙明洞内有逃避战乱者的题记:大金兴定六年投拜达达蒙古大国,自壬午年世乱,至庚寅未息,不知日后如何。(注:大金兴定六年即1222年)
贤士题记篇: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郡(今代县)乌桓反判,河东处于危急之中,曹操立即采取军事行动。以儿子曹璋为中郎将,夏侯尚为参军,率军北上代郡平定叛乱。曹璋途经西河(今中阳),拜谒仙明洞主,挥毫留下了题记:“洞里有景外有松,不觅荣华在失中,先生旦夕来出洞,也敢随从救河东。谯国曹璋题”。上述曹璋在仙明洞内的题记,反映了曹璋目睹仙明洞的自然景观,联想到仙明洞修炼者的清高选择,特别希望仙明祖师能够勃发正义,以神仙之威力,帮助讨伐乌桓,解救河东之危急的情感。



中阳剪纸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西省中阳县的王计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中共中阳县委、中阳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在山西省中阳县隆重举行。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