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江源县

江源县


ad

江源概况

地理气候:江源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西部,东与抚松县为邻,西北与柳河县交界,西南与八道江区相连,南与临江市毗连,北与靖宇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3’至127°11’,北纬41°48’至42°13’;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44.4公里;辖区面积1348平方公里。全县辖8个镇,60个行政村、23个街道、4个社区。居民93902户,总人口2684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688人,农业人口64788人;有汉、满、回、壮、朝鲜、蒙古等34个民族。县城孙家堡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拔520米。

江源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冬季长,寒冷,多偏北风;春季时间短剧烈,昼夜温差大,多西南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由于受寒潮的影响,初霜来的早,无霜期120天左右。年最高气温37℃,年最低气温—38℃,年平均气温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左右。

江源县地处长白山西部,老岭山脉纵贯全境,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老岭以东为松花江水系,老岭以西为鸭绿江水系。主要山峰有:金龙顶子海拔1121.5米;磬儿岭海拔941米;老秃子海拔1426.5米;枫叶岭海拔1190米梁子山海拔1492米。

境内有大小河流50余条。主要河流有:浑江、西南贫河、西北岔河、正岔河、大阳岔河、汤河、大石棚子河、榆木桥子河、石人河等。

历史沿革:江源县辖区1985年前属浑江市(县级市)所辖。

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改为地级市,设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子区。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随之浑江市三岔子区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区,1995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白山市三岔子区改为吉林省江源县。

行政区划:江源县八个镇、60个行政村。分别是孙家堡子镇:爱民村、利民村、协力村、大华村、荣华村;三岔子镇:育林村、新华村、森工村、城华村、爱林村、新开村、立新村、五岔村、七岔村;石人镇:林子头村、后堡子村、小河口村、大石棚子村、天桥村、老岭村、车站村、榆木桥子村、荣彬村、头道阳岔村、遥林村;大石人镇:红石村、光环村、大石人村、小石人村、护林村;砟子镇:砟子村、八宝村、杨木斜村;大阳岔镇:大阳岔村、棒槌砬子村、后葫芦村、前葫芦村、小羊桥村、小东岔村、路桩子村;湾沟镇:湾沟村、和平村、北山村、沙金村、平川村、西川村、宝山村、四平村;松树镇:齐心村、松树村、振兴村、汤河村、头道村、青山村、丰产村、富兴村、大安村、太平村、永安村、长胜村。

共有4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孙家堡子镇:江北、江南、苇塘、苇东4个社区居委会;三岔子镇:育林、城墙、森工、正岔、东升5个街道办事处;湾沟镇:和平、枫岭、兴工、胜利、富林、长林6个街道办事处;松树镇:松树、矿工、前山、水洞4个街道办事处;砟子镇:砟子、江北、立井、八宝、月牙泡5个街道办事处;石人镇:林子头、北山2个街道办事处;大石人镇:光环1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民族:2003年,江源县总人口268446人,总户数93902户;在总人口中:男性137537人,女性130929人;男女性别比为105:100。非农业人口203688人,未落常住户口人员6088人。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县共有34个民族,各民族人口分布如下:汉族:253892人;蒙古族:320人;回族:1152人;藏族:42人;维吾尔族:133人;苗族:46人;彝族:86人;壮族:36人;布依族:99人;朝鲜族:1009人;满族:2640人;侗族:10人;瑶族:2人;白族:3人;土家族:5人;哈尼族:2人;黎族:1人;傈傈族1人;高山族11人;拉祜族1人;纳西族1人;柯尔克孜族1人;土族1人;达斡尔族18人;锡伯族11人;普米族2人;俄罗斯族5人;鄂温克族1人;保安族1人;鄂伦春族2人;赫哲族1人;珞巴族1人;基诺族1人;未识别民族1人。

自然资源:江源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实有耕地面积72106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3亩。县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6%,是东北林产品重点加工基地;野生经济动植物1200多种,矿产资源27种,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3.75亿吨,是吉林省煤炭第一县,全国重点产煤县;页岩土探明储量4600万吨,享有“东北瓦都”盛誉;石膏探明储量114万吨,居全国之最。

经济:江源县自建区设县以来,特别是经过“九五”规划期发展积累,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2%,比全市“九五”期间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6亿元、7.7亿元和3.9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1%、13.8%和9.8%。一、二产业增幅分别比“八五”期间高出5.2和2.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691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27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八五”末期的15.1:49.3:35.6调整为2000年的13.0:54.9:32.1,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江源特色的工业体系,完成农业总产值2.5亿元,林蛙养殖、食用菌栽培、水产品养殖等“五大”基地初具规模,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7.8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5.3%,综合发展水平5年位居全省领先水平。

“十五”规划期,计划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增长14.8%,到2005年达到2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1亿元,三次产业年均增长12.6%、14.7%和15.7%。人均GDP达到13,500元,比“九五”末期增加6,584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期的13.0:54.9:32.1调整到11:58:31。

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0,657万元,“十五”规划头三年年均增幅达到2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30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7,14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9,209万元,三次产业年均增幅分别达28.9%、11.6%和31.8%,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已调整为14.99:46.5:38.7,人均GDP达到8,592元。全县国民经济总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04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5,706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4,262万元、50,099万元和51,345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6%、1.7%和12.1%,预计全年可实现生产总值205,3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4,250万元,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8,640万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2,500万元,同比增长12.5%。

工业:江源县的前身是三岔子区,于1985年设立,并于1996年撤区设县。建区以来,历届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项目建设,采取种种有力措施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使江源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上世纪80年代王克琦背着煎饼闯山东考察项目,在我县率先建起第一条页岩瓦生产线起,江源县项目从点到面,从一个企业发展到数个产业,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撤区建县后,项目建设更是有了质的提高,工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形成了新型建材、矿产、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其中:煤炭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全县有国家认可的煤井77处,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洗煤厂2处,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焦化厂2处,年产煤炭超200万吨,洗煤30万吨,炼焦5万吨;林木企业产品达到国际水平;页岩瓦业建成著名的“东北瓦都”,有18户企业49条生产线,年产瓦5亿片以上,产值1.3亿元;药业企业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长白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国家GMP改造;绿色食品、旅游业方兴未艾;四大产业项目产值已占全县经济的80%。截止2003年末,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户数达52户,按资金类型划分:内资企业49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户,外商投资企业2户;按企业性质划分:国有企业6户(其中:省属企业2户,地区属企业1户,县属企业3户),集体企业22户,有限责任公司1户,股份有限公司1户,私营企业19户,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3户;按所属待业划分:采矿业11户,制造业39户,电力、热力、水生产和供应业2户。2003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27800万元,其中:县属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934万元,同比增长4.2%,县属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完成利税6886万元,增长16.0%;盈亏相抵后净盈利3716万元,比上年增盈456万元,盈利企业盈利额3803万元,增盈334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87万元,减亏122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617万元,5.1%;总资产贡献率19.01%,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率78.02%,提高1.6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43%,与上年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4.78%,提高0.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1560元/人;总资产负债率31.89%,下降0.2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6.82次,提高0.13次。

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户性运行,经济效益平衡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153万元,比上年增长6.9%;盈亏相抵后净盈利3316万元,比上年增盈341万元,盈利企业盈利额3357万元,增盈292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41万元,减亏4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516万元,增长5.4%;实缴税金2653万元,增长12.8%;工业产品销售率98.60%,提高0.0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7.72%,下降0.48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81.95%,提高0.5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4.69%,下降0.4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9364元/人,提高1034元/人;总资产负债率27.54%,提高1.2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8.61次,提高0.09次。

2003年,县属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39万吨,洗精煤62万吨,黄金211千克,暖气片10340吨,页岩瓦72999万片,琉璃瓦1167万片,锯材17170立方米,均质刨花板75100立方米,激光模板13150片。

2004年上半年,县属独立核算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757万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利税1187万元,增长1.1倍;实现利润567万元,增盈15万元。

2004年,江源县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总计22户,其中:中省真企业4户,县属规模企业18户。在县属规模企业中,国有企业3户,非国有企业15户。按照行业性质划分为:电力供应业1户,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1户,黄金开采业1户,医药制药业1户,木材加工业1户,水暖零件制造业1户,饮料制造业1户,建材业4户,煤炭开采和选洗业5户,炼焦业2户。

农业概况:

全县农村工作以“三增一稳”为目标,推进“三农裂变”进程。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4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95元。比建区的1985年的3717万元、354元分别增长411.5%、859%。

农业生产以发展高效、特色型农业为重点,加大“绿色、特色、高效”作物的种植比重,全面推进效益农业的发展进程。200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62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73公顷,粮食总产15238吨。粮食、蔬菜、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为58:22:20。种植业总产值从85年的2162万元发展到2003年的15320万元,增长609%。全县实施“一亩效益田”的农户达13200户,占农村户数的79%。2003年,建立了红石生态科技园区和林子头科技示范区以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生态农业建设:

建区、设县发来,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建设,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一是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4.8万亩)和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工程,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有效防止了地力下降和土壤板结现象,改善了耕地土壤环境。二是加速人工造林步伐,2003年人工造林面积3215公顷,比上年增长2.4倍,实现连续19年无重大林业火灾。三是大力实施“四位一体”工程。近年来我县把“四位一体”建设工程做为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