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
ad
雅安简介 地理位置
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与南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概括起来讲,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区域人口
面积15314平方千米,人口153万,区号0835,邮政编码625000,车牌编号:川T。设雨城区和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7县。市政府驻雨城区。
历史沿革
本市古代为青衣羌国,秦置严道县(含今荥经、雨城区)属蜀郡。西汉增置徙县(今天全)、旄牛县(今汉源)、青衣县(今名山、芦山)。三国蜀汉置汉嘉郡,西魏置蒙山郡,隋代以后改置雅州。清置雅安府,辛亥革命后初属四川第十七行政督察区,后为西康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共和国初期为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西康省被撤销后归四川省为专区,后改地区,2000年改为省属地级市。
文化底蕴
雅安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现代更留下了“翼王头落地、红军会师处”的壮丽诗篇。雅安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天然氧吧,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有雨城之称,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素有雅雨、雅鱼、雅女“雅安三绝”美誉。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的“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是全省乡村度假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热点地区。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2006年,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是全球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
山川河流
本市北部邛崃山南延到西部二郎山,与北部南延的夹金山会合。西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雪山伸入市域。南部和东南部有大相岭与小相岭。全市地形呈北、西、南地势高,东部地势较低的地理格局。西南、西北边缘地带的极高山(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其中石棉与康定、九龙交界的无名山顶海拔5793米,为本市最高峰。高山(海拔3500~5000米)分布于宝兴、天全西北部和石棉西南部等地,相对高差可达1000~2000米,此两类地形占全市总面积21%。分布于各县区的中山(海拔1000~3500米)占总面积69%,范围广,面积大。低山(海拔500~1000米)仅占4%,主要在雨城区和名山一带。丘陵与平坝占总面积的6%,多集中于河谷两侧,以青衣江两岸最多。河谷东端出境处海拔627米,为全市最低点。雅安是国家水电基地,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省的10%,可建立世界罕见的阶梯式水力发电站群,2011年装机将达1000万千瓦。
主要河流大渡河、青衣江均属岷江水系,其大小支流近百条。大渡河有松林河、南垭河等重要支流,青衣江有宝兴河、荥经河、周公河(雅安河)等等。
气候条件
本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旱,降水集中于夏季,多夜雨,但大相岭南北气候有显著差异。以雨城区、汉源城区为例:前者年均温16.2℃,后者18.0°C。前者的一月均温为6.1℃,后者为8.3℃。前者的七月均温为25.4℃,后者为26.0℃。前者日照1005小时,后者1451小时。全市河谷带无霜期280~310天,年降水量南北差异显著。北部多在1250~1750毫米之间,南部仅740~760毫米。雨城区、天全一带某些年份降水量可多达2000毫米,为全川多雨中心,故有“雨城”之称。
农作物&动、植物
本市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142.5万余亩,河谷平坝一带较为集中,水利条件好,可大面积种植水稻。丘陵地带盛产玉米、土豆、豆类等杂粮,宝兴、石棉的杂粮比重较大。森林分布广阔,宝兴、石棉、天全、汉源、荥经、雨城区等都有成片分布,蜂桶寨为我国著名自然保护区。海拔3100~3400米之间的地带为杜鹃灌木丛林,海拔2600~3100米之间的地带为冷杉、云杉、桦木等组成的高山针叶林。海拔2300~2600米之间地带是以铁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多箭竹。海拔1000~2300米之间地带为常绿阔叶林、落叶林、混交林、树种有石栎、楠木、榕树、桦树、青杠等。大相岭以南,海拔800~2300米之间有云南松及栎类林,东部低山丘陵区有马尾松等。近年还发现有大片的国家珍稀树种“鸽子树”珙桐。林区内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苏门羚、獐等珍贵动物,还有大量的中药材。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79%,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量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
民族宗教
雅安是全省唯一与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接壤的市,是民族自治地方通向内地的过渡地带,历来有“民族走廊”之称。全市辖七县一区,有1个民族待遇县、16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石棉县、汉源县和宝兴县,民族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30%。有以彝族、藏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民族地区与三州毗邻地区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现有16个民族乡中就有14个是五十年代从凉山州划归雅安管辖的,其中又有13个分布于雅安与甘、阿、凉的结合部,其生活习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发展现状均与三州少数民族大同小异,具有散居地方和自治地方的双重特征。
雅安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教。现有开放宗教活动场所31处,其中正式登记24处;有宗教职业人员53人,正式登记42人;有以佛教、天主教信徒为主的信教群众10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现有市级宗教团体2个(市佛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有县级宗教团体8个。从分布看,31个宗教活动场所分布于全市1区7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宗教方面也有其复杂性:既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又与内地各宗教一脉相承。各宗教团体和开放宗教活动场所依照有关法规和政策,按自己的教义教规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雅安特色 雅安六大贡品:雅安贡鱼(雅鱼)、名山贡茶(蒙顶茶)、天全贡米(香谷米)、汉源贡椒(花椒)、贡莲(黄莲)、宝兴贡砚(外郎石砚)。
著名三雅文化:“雅女”,“雅鱼”,“雅雨”,也叫雅安三绝。四川美女是:一邛(崃),二雅(安),三成都。雅安是一座浪漫的小城。
水资源极为丰富:大渡河两岸高山耸峙,河床深切,河谷束狭,山坡陡立。青衣江上游为天全河,在飞仙关附近接纳宝兴河、荥经河,其中飞仙关峡谷长12千米,这些都为发电、养殖、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雅安矿产丰富:尤以石棉、锰、煤最为重要。石棉县的石棉以纤维长、储量大而著称,汉源桥顶山的钴锰矿含锰31.5%,含钴0.13%,是矿产中的名品。其他如磷矿、菱镁矿、铅锌矿、铜镍矿等也较为有名,而金、银、铁、水晶石、高岭土、石膏、沙金、硫磺、芒硝等也有分布。本市花岗岩、大理石是建材中的名品,雅安绿、雅安红等石材闻名全国。
雅安经济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7.06亿元。第一产业约占24.99%,第二产业约占50.36%,第三产业约占24.65%。工业产品主要有矿产(石棉、云母、煤等)、电力、化工产品、制革品、机械加工产品、建材等。农副产品有稻米、杂粮、药材、汉源花椒、蒙顶茶、笋干、生漆、雪梨等。
成都至雅安140公里,国道108、318将景区与成都、东山、峨眉、贡嘎山、康定等连在一起,成都新南门、高井桥、城北客运中心等每日有班车经过蒙山到雅安。经成雅高速到蒙山仅一个小时车程。雅安至景区每日有数十班客车往返,有出租车运行。
雅安2000年底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调整完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为22:46:32。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到位资金68.87亿元,增长16%。
目前雅安主要发展旅游经济,每年到雅安旅游的人数超过60万人次,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据2007年《雅安日报》)
教育概况本市高校主要有四川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学在校生5.37万人,中专和职中在校生794人。有广播电台154个,电视台4个。
旅游景点 旅游地有汉高颐阙、白马泉、碧峰峡、蒙山风景区、唐代摩崖造像、严道古城遗址、富林文化遗址、安顺场渡口、田湾河、汉樊敏碑阙、飞仙关、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板桥风景区、上里古镇、周公山温泉、宝兴邓池沟熊猫故乡等。另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雅安发现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大熊猫。蒙顶山是世界人工茶叶种植的发源地,是世界茶文化圣山。
红色雅安 革命老区
红军长征从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从宝兴县硗碛三次翻越夹金山,在名山县进行了百丈关大战,在雨城区、芦山县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毛泽东同志的警卫员胡长宝在荥经三合乡水子地为保卫毛泽东同志光荣牺牲。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了全国十佳英雄少年赖宁等英雄人物。目前,已有6个区县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亲笔为石棉县安顺场红军纪念馆题写馆名。
红军翻越夹金山
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月顺利过宝兴县城,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寻山——夹金山进军。
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000多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当地群众摇着头对红军说:“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他们把雪山称为“山神”,说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触怒了“山神”,不是被冰雪埋没,就是被风暴卷走,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
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6月的骄阳,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却把白雪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太阳当头,山风却冷得刺骨。12日拂晓英勇的红军战士喝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不畏高山严寒,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经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等地,向山顶爬。战士们爬上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创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样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对红军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
当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
1935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从小金县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红四方面军中的部分战士三次翻越夹金山,创造了历史奇迹。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抒发了红军翻越夹金山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纪念红军的壮举,位于夹金山下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已建成了夹金山公园,公园内,一座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高耸入云,熠熠生辉。夹金山上,昔日荆棘丛生的小道已被宽敞的公路所取代。这里,已经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和领略大自然雄奇壮美的旅游胜地。 118cha.com提供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