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ad
基本资料 【国 名】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 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代码IN
【国 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绘有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橙色象征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颜色,舍身为国的英雄们的颜色;白色象征纯洁的真理;绿色表示信心,代表人类生命所依存的生产力。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对于印度人而言,它是神圣之轮、真理之轮、向着进步转动之轮,永远轮回苍穹之轮。
【国 徽】 图案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守兽之间雕有法轮。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出自古代印度圣书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国 歌】 《人民的意志》
【国 花】 莲花
【国 鸟】 蓝孔雀
【国 树】 菩提树 、榕树
【面 积】 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人 口】 11.3亿(2007年)。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 都】 新德里(New Delhi),连同老德里人口共1280万(2001年)。
【国家元首】现任总统是普拉蒂巴-帕蒂尔(女),2007年7月25日就任。
地理环境 印度位于印度次大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例如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亚穆纳河、戈达瓦里河以及奎师那河(Krishna River)。印度河上流的一小段也位于印度境内。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较大。
象她的人民一样,印度的地质、地理和风土代表了地球历史的真正全貌。世界上最高而有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了印度北部的一道让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屏障,她东西绵延2500公里,构成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她最著名的西崖沉冰川是冲积成富饶的北部,西部山谷的万年流淌的河流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印度的圣河恒河,还有雅穆纳河、信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从远古时期就孕育了沿岸的富饶大地的文明。到了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数百万年以来不再荣耀、不再肥沃的阿拉瓦里山系。
文迪亚山和萨特普拉山脉从东到西平行横贯几乎整个印度半岛。撒黑亚得里山平行横贯印度西海岸,东海岸的不规则山系为东高止山。每个山系的漂亮景点星罗棋布,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四通八达。喜马拉雅山有许多滑雪场,还有安全的爬山和河上漂流设备。每个山脉有其独特的雄伟壮丽和地理特点。茫茫林海,特别是亚热带森林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森林里建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游客可以大饱眼福,观赏百兽千鸟。靠近撒黑亚得里山海岸特别是克拉拉邦,果阿和玛哈施特拉邦的共干地区碧绿的阿拉伯海岸有数不清的美丽的山峡、峡湾、小溪和潟湖,令无数的游客渴望在难得美丽的宁静环境中陶冶性情。印度有7516公里的海岸线,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为太阳浴和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舒适优美的场地和环境。
温迪亚山和萨特普拉山是纳玛达河、达菩提河、戈达瓦里河、克里西纳河、玛哈那底河以及漕沃瑞河的发源地。这些河流以及东部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历了许多古代王朝和文化的兴衰,半岛上到处可以看到古代遗址和残存的纪念碑。印度南部的泰米尔文化甚至早于北部的吠陀文明,泰米尔人以他们的语言比梵语古老而引以自豪。
印度位于北纬8.4至37.6度之间,气候差异很大。当喜马拉雅山麓克什米尔山谷的拉达克和旁遮普气温在0度上下徘徊,冷得结冰的时候,半岛南部气温却在30度,热得汗流浃背。每年6到9月为印度的夏季西南季风期,是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农业耕种季节,但滂沱大雨给耕种带来困难。不过从南到北的灌溉系统可以调节这种不利因素。具有创新精神的印度凭着勤劳和智慧已经战胜了季风的肆虐。过去常常遇到饥饿灾年的印度,在养活是1947年独立时三倍的人口的同时,还向外出口粮食和水果。
国家历史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历史上最长的王朝
位于现今印度的梅瓦尔王国(Mewar)在西索迪亚王朝(Sisodia)的统治下延续1200年(734-1949)直到1949年并入印度联邦,王朝才结束。西索迪亚王朝第一代国王是Bappa Rawal (734年建立王朝) 末代国王是Maharana Sir Bhupal Singh (1930-1955),西索迪亚王朝虽然结束但其后代现今仍保留着王公的称号。
国家政治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
【宪 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 会】 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共244席,议员由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立法院议员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院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
【政 府】 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当选总统;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拜龙·辛格·谢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当选;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职;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政 党】 (1)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称有350万党员。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1996年5月大选至今一直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现任党主席为奈杜(Naidu)。
(2)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1885年12月成立,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独立后长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该党现为最大在野党,现任主席索尼亚·甘地(Sonia Gandhi)。
(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共产党分出后组成。近年来发展较快,党员增至70万,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现任总书记哈·辛·苏吉特(H.S.Surjeet)。
(4)印度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于1920年。有党员54万。1964年分裂,以党主席什·阿·丹吉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称。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与党内发生分歧而被开除出党,该党再次分裂。现任总书记A·B·巴尔丹(A·B·Bardan)。
(5)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党。近年来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选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政党。在安得拉邦执政,党主席、邦首席部长钱·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du)以重视信息技术著称。
【重要人物】
普拉蒂巴·帕蒂尔:总统(马拉地语:प्रतिभा पाटिल,印地语:प्रतिभा पाटील,1934年12月19日—),印度律师、政治家,印度国大党成员,曾任拉贾斯坦邦邦长,现任印度总统。
普拉蒂巴·帕蒂尔,1934年12月19日出生于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检察官家庭。她早年毕业于孟买的政府法律学院,获法律学士和艺术学硕士学位。1962年,帕蒂尔当选马哈拉施特拉邦议会议员,开始了从政生涯。1986年,她当选为议会联邦院(上院)副议长,1988年担任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国大党主席,1991年当选为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议员。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贾斯坦邦邦长,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邦长。
2007年6月14日,帕蒂尔被印度团结进步联盟推举为印度总统候选人。7月21日当选为印度首位女总统。
帕蒂尔的丈夫谢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担任过议员和市长的职务,有一双儿女。
曼莫汉·辛格:总理(旁遮普语:ਮਨਮੋਹਨ ਸਿੰਘ,印地语:मनमोहन सिंह,英语:Manmohan Singh,1932年9月26日-),印度资深政治家,国大党元老。2004年5月19日曼莫汉·辛格被总统任命为新总理,22日正式宣誓任职。
2004年5月印度国大党意外赢得印度第14届议会选举后,就在人们普遍看好国大党主席索妮娅·甘地即将出任印度新总理之时,索妮娅·甘地于2004年5月18日表示拒绝出任,推荐前财政部长辛格出任。
国家经济 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达到基本自给。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印度政府于1991年7月开始进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至1996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2%。九·五计划(1997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为5.4%。2001年,印出台十·五计划,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年均8%。
2001/2002年度,政府继续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由于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印经济增长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6%。
国内生产总值(2001/2002年度):209400亿卢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1/2002年度):5.6%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2002年7月):1美元=48.83卢比
年均通货膨胀率(2001/2002年度):4.3%
(资料来源:印度中央统计署2003年1月公布数据)
【工 业】 2001/2002年度,工矿业比上年度增长2.7%,产值33680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4%,是过去10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其中制造业2.4%,电力工业2.7%,矿业1.1%,初级、中间产品和消费品的增长都较上年有大幅减少。近年来,印度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煤 30000 30963 32779
铁矿砂 7270 7770 n.a.
原油 3195 3243 3203
天然气(亿立方米) 284.5 294.8 297.1
水泥 9821 9761 10690
钢材 2440 2927 3064
化肥(氮、磷肥) 1430 1470 n.a.
布(亿平方米) 236 402 n.a.
发电量(亿度) 4807 4996 5153
汽车(万辆) 87.5 79.7 83.4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经济概览, n.a.暂无统计)
【农 业】 2001/2002年度农业及相关产业增长率5.7%,产值30205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7%。由于全年降水的时间和地区分配均匀,粮食产量增长6.3%,为2.12亿吨。粮食储备目前已达5000万吨。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72%。全国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2001/2002年度牛奶产量约为8460万吨,人均每天226克。印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
近些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2000 2000/01 2001/02
粮食总产量 20890 19590 21200
稻 米 8950 8490 8310
小 麦 7560 6870 7180
牛 奶 7810 8100 8460
油 料 2070 1840 2050
甘 蔗 29920 29920 30010
茶 83.5 84.8 84.7
皮棉(万包)* 1160 970 1010
黄麻(万包)** 1050 1050 1160
注 * 每包皮棉为170公斤。
** 每包黄麻为180公斤。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经济概览)
【服 务 业】 80年代以来以高于其他产业的速度发展。1993-2000年,印服务业实现了7.1%-10.5%的高速增长。2001/02年度,服务业比上年增长6.5%,总产值为61630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8%。从业人数1994年为1261.8万人,其中85.2%为政府机关和国营部门职工。印度软件制造与服务业近几年来以年均超过5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2001/02年度软件总产值 98.6亿美元,其中出口78亿美元。政府计划到2008/2009年度,印软件产值将达到870亿美元,出口500亿美元。
【旅 游 业】 政府已将旅游业作为社会效益良好的创汇产业列入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全国第六大出口创汇部门。1999年各类旅馆1229家。近年来,外国旅游者人数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受9·11事件影响,印度2001/02年度的外国游客量下降了10.2%,人数242.3万,收入下降8.1%,为29.1亿美元。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60%,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铁路:2001/2002年度铁路线总长6.31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1.57万公里,约占铁路总长的25%;2001/2002年度客运量4930亿人公里,货运量为3332亿吨公里,铁路运输总收入3783.7亿卢比,比上年增长8..5%。
公路:2001/02年度总长约330万公里,其中国家级路5.8万公里。1999/2000年度登记的各种机动车辆约4839万辆,其中客车55.9万辆,货车268.1万辆,公路运输总收入为3393.3亿卢比。目前,公路承担着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
水运:印有港口共约200个,其中12个大港口和184个中小港口。内陆可航行河道总长约1.4万公里,实际使用的不足30%。印有83家海运公司,其中19家承担远洋运输业务,49家承担近海运输业务,其余两兼。到2002年3月,印全国水运总能力为3.44亿吨,2001/2002年度印水运货运总量为2.88亿吨。印还在十·五计划中将主要港口的总货运量提高到4.7亿吨。孟买为全国最大港口,海运的1/5和集装箱运输的1/2经过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
空运:印航空公司有: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和其他42家私营航空公司。2001/2002年度,旅客数量为3998.3万,货运量为85.4万吨。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国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个国际机场;国内机场92个。
【财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以刺激经济发展,中央和邦级地方债务累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庞大的赤字已成为经济中主要的不稳定因素。2001/2002年度政府财政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解决赤字问题,印政府提交了财政责任与预算管理法案,目标是到2006年将中央政府赤字削减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并在2011年前大幅降低政府债务规模。
近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状况如下(单位:亿卢比):
99/2000 2000/01 2001/02
总收入 54261.6 59796.3 67099.1
总支出 54581.3 59561.7 67812.9
财政赤字 -18482.6 -19985.3 -22871.6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经济概览)
截至2002年12月,印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和特别提款权)为704亿美元。到2001年9月,外债为996.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其中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从1991年3月的10.2%降到2001年9月的2.8%。
【对外贸易】 近年来,由于进口增加、出口不振,贸易赤字日益严重,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1999/2000 2000/01 2001/02
进口额 55383 59264 57618
出口额 37542 44894 44915
差 额 -17841 -14370 -12703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印度经济概览)
2001/02年度,印出口增长0.8%,进口下降0.2%,贸易逆差与非贸易盈余基本相抵,经常账户大体平衡。2002年1月,印政府公布2002-2007年中期出口战略,计划以下列部门为重点将年出口总额增加到800亿美元:工程、机电、电子、纺织、宝石和首饰、化工、农业、皮革和鞋类。该年度印主要进口商品为:珍珠、宝石、电子产品、金银、化工产品、石油及其制品、燃料、资本货物、化肥、钢铁、造纸原料、纸张等。主要出口商品为: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及其制品、农业及相关半成品、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主要进出口方向是欧盟(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英国)、北美地区(加拿大、美国)及澳大利亚和日本。
【外国资本】 印度从1991年起实行积极吸引外资的新政策。1991年至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协议金额达639亿美元。 2001/2002年度,印吸收外国投资52.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9亿美元。到2002年10月,对印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美、日、英、德、荷兰、韩、法、意和新加坡。吸引外资多的行业是能源、通讯、电子设备、运输业、服务业、化工、旅馆和旅游、纺织业等。
【外国援助】 印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国之一。2001/2002年度获贷款及捐赠总额为2509.5亿卢比,约为5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援1755.9亿卢比,约为36亿美元。近年取得外援情况如下(单位:亿卢比):
1999/2000 2000/01 2001/02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36.78 720.85 803.70
国际开发协会 352.69 413.53 444.00
日 本 374.23 272.98 205.80
亚洲开发银行 216.30 526.50 672.50
德 国 41.00 38.60 41.20
英 国 204.10 47.40 194.40
美 国 7.45 8.11 12.20
荷 兰 13.37 7.03 33.2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经济概览)
【人民生活】 2001/2002年度印度人均收入为378美元。据印度官方公布资料,1999/2000年度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2.6亿,占印总人口的26.1%,其中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人数1.93亿。印度历届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十·五计划中制定了减少贫困人口的目标,2007年要将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2.2亿,占总人口的19.3%。1999/2000年度印度失业率为7.32%。2000/01年度,印消费价格指数上升5.2%。到2000年,全国有各类诊疗所和医院4.3万家,登记行医人员50.39万人,登记护士73.7万人。2000年,人口预期寿命为65岁,人口出生率25.8‰,死亡率8.5‰。
【IT产业】
时间 软件 硬件 外设 培训 维护 网络及其他 合计
1995~ 63100 36800 6930 4970 5920 2400 98920
1996
1996~ 63100 48100 7050 6600 6560 5590 137000
1997
1997~ 100400 52400 9420 9420 8240 7150 186000
1998
1998~ 158900 42505 12500 12500 9780 9800 247815
1999
1999~ 234500 65700 17200 17200 11300 13250 370800
2000
国家军事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现陆军参谋长上将S. 潘德马那巴汗(S.Padmanabhan),空军参谋长上将S.克里希纳斯瓦米(S.Krishnaswamy),海军参谋长上将M.辛格(M. Singh)。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陆军103.5万,分东、南、西、北和中央五大军区,拥有中程导弹,已具备核能力。海军7万,分为西、东二支舰队和南部科钦训练基地;孟买和维沙卡帕特南为最大的海军基地,分别是西、东舰队司令部所在地。1999年新成立远东军区,司令部设在布莱尔港。空军17万,分成西、西南、东、南和中央五个军区,拥有米格29、幻影2000等先进作战飞机。海岸警卫队分西岸、东岸、安达曼和尼科巴三个大队,指挥部分设于孟买、马德拉斯和布莱尔港。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
1998年5月,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联合政府进行核试验,坚持建立最低有效核威慑。 1999年8月17日,印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提出核构想草案,提出印要建立陆基、空基、海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强调印将奉行拥有可信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的理论,称印拥有核武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阻止任何国家或实体对印及其部队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对无核国家动用核武器。 2003年1月,印正式全面出台核政策框架,成立核指挥机构及其直属战略部队司令部,核指挥机构由总理、国防、内政、外交和财政部长、各军种参谋长等组成的政治委员会控制。
2001/2002年度国防预算开支为6200亿卢比(约合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文化教育
【文化】
印度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北部定居的移民浪潮为开始。很可能在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但显然是伟大的印度的同化精神和忍耐精神取胜,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以后的一千年间雅利安人遍布整个印度,创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 《摩诃婆罗多》。
印度到处是无数历史纪念碑。 一些保存佛祖骨灰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散布在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南西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筑风格的雄伟的庙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园、德里的壮丽的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宏伟美丽的泰姬陵……数说不完的名胜古迹。游客一旦被吸引到神化般的印度来,会让他千眼万眼看不够。
现代印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就透明的民主性而言,她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二战以后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有很少的国家能象印度那样这么忠实地保护其民主制度。不可讳言,印度城镇还有穷人,还有贫民窟。但随着印度的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随之提高,到了21世纪,一定会达到中等生活水平。印度的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印度人民决心在现代世界崛起,印度脉搏随着人民的青春般的活力跃动。
印度的语言同样多样化。印度有大约2000种,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巨大的文学宝库的发展完善的19种语言被承认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印度的信仰印度的人占绝大多数,为85%,其次为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犹太教、拜火教、耆那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和谐相处。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的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教育】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2001/2002年度,印政府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9%,成人识字率为65.38%。2000/01年度中小学入学率81.6%,但小学缀学率为40.7%,初中缀学率为53.7%。全国现有254所综合性大学,著名的有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至2000/01年度,各级学校、学生和教师情况如下:
学校(万所) 在校人数(万人)
高等院校 1.04 606*
高级中学 12.6 2880
初级中学 20.6 4280
小 学 63.87 11380
* 为1996年数字。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经济概览)
【新闻出版】 印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到1993年底,全国共有96种文字的报刊33612种,总发行量为6761.1万份。印地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报刊中,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1)新闻发布署:相当于政府中央通讯社,拥有1100多名国内和180多名国外特派记者,电传网覆盖全国各地,向8000余家新闻单位供稿。设有8个地区总分社和27个分社。(2)印度报业托拉斯:印最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现设136个国内分社和11个海外分社,员工1000多名,海外记者30多名。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在北京派驻记者。(3)印度联合新闻社:印第二大通讯社,系报业同仁的合股企业。1959年登记成立。现有分社100多个。目前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了记者。(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5%。对内使用23种语言播音,日播音75小时15分钟。拥有100多名国内记者,向7个国家派有常驻记者。
全印电视台于1959年9月试播,1976年脱离全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全国现有18家电视台,6个邦开通了卫星电视接收。电视网覆盖全国人口的86%。
对外关系 印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加快推进大国外交战略。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在保持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贸科技合作,吸收资金和技术。与东盟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发展迅速,1996年正式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并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积极要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工作组和亚欧会议;1997年参加“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2000年11月与泰、缅、越、老、柬共同成立“湄公河-恒河合作计划”。1997年倡导建立了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到1999年7月,同163个国家有外交关系。
印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的新经济秩序。建议立即扩大安理会,以增加其代表性,实现决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
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强烈反对美等西方国家提议让德国和日本自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经过地区协商一致程序讨论发展中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的问题,要求联合国先就进入安理会的资格达成一致,然后决定扩大安理会的方案,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8年5月,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联合政府进行核试验,坚持建立“最低有效核威慑”。 1999年8月17日,印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提出“核构想草案”,强调印将奉行拥有可信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的理论,称印拥有核武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阻止任何国家或实体对印及其部队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对无核国家动用核武器。
在人权问题上,主张推进人权应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认为最根本的人权是生存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问题优于民主和人权,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从而损害别国的主权和统一。
重视全球环境保护问题,认为环境问题正成为国际上最令人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相联系,环保的主要责任应由发达国家承担,建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从事研究和开发来解决环境问题。
关注阿富汗局势,支持维护阿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外国干涉阿内政。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认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近年来,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有发展。到1999年7月,同163个国家有外交关系。
2001年印外交活跃,加速推进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大国关系上,印与俄、美、英等国先后实现高层互访。此外,今年到印访问的还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德国总理施罗德、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法国外长维德里纳、蒙古总统巴嘎班迪、希腊总理西米迪斯等访印。在东盟方向,印大力推行“东向政策”,年内,瓦杰帕伊总理先后访问了越南、印尼、马来西亚。
2002年印继续推进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印积极推动与美国的新型伙伴关系,强化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积极发展同东盟关系,并改善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9·11事件后,印巴关系围绕印要求巴停止跨界恐怖活动持续紧张。2002年,印巴在边界集结重兵对峙。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下,10月印巴开始分阶段撤军,两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但双方仍未恢复和谈。
印关注阿富汗局势,支持维护阿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外国干涉阿内政,积极参与阿战后重建工作。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认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近年来,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有发展。
【同我国的关系】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1959年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8年、1992年、1993年、1994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总统文卡塔拉曼、总理拉奥、副总统纳拉亚南先后访华。1991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李鹏总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乔石委员长、江泽民主席分别访问了印度。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使中印关系严重受挫。经我反复做工作后,印政府领导人多次表示愿意寻求发展对华关系。1999年,印度外长贾斯旺特·辛格访华, 双方确认,中印关系发展的前提是互不视对方为威胁,基础是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由此步入改善和发展的进程。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议会、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2000年,时逢中印建交五十周年,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5月28日- 6月3日,应国家主席江泽民邀请,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他重要交往有: 3月6-7日,中印首轮司级安全对话在京举行。 3月29日,应印度人民党(BJP)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访印。4月28-29日,杨文昌副外长赴印度参加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第12轮会谈。 7月7-12日,印联邦院副议长、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主席赫卜杜拉女士应邀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8月29、31日,李鹏委员长在纽约出席千年议长大会期间,分别会见了议联理事会主席、印联邦院副议长赫卜杜拉女士和印人民院议长巴拉约吉。11月13日,中印边界问题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第8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交换了描述边境中段实控线走向的样图,并就双边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2年,中国同印度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1月13-18日 应印总理瓦杰帕伊邀请,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先后访问了阿格拉、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访问期间,朱总理与瓦杰帕伊总理举行了会谈,并分别会见了印总统纳拉亚南、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坎特、人民院议长巴拉约吉、人民院副议长赫卜杜拉、反对党领袖、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等。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国际问题等广泛交换了意见。双方再次确认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并就共同加强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双方签署了包括旅游、空间、水文、科技、植物检疫等领域的6个合作文件。6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阿拉木图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期间,会见了与会的印总理瓦杰帕伊。江主席对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并欢迎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江主席还就当前印巴局势阐述了中方的立场,希望印巴双方通过对话缓解紧张局势。
中印之间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区共约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最大的争议在东段,印度占领着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1989年6月至2000年4月,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共举行十二轮会谈。1993年9月,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5年,双方互撤了驻扎在中印边界东段旺东地区的两对哨所,基本解决了两国军队过于接近问题。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为落实两国达成的协定,双方于1994年成立了中印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2000年11月,该小组举行了第八次会议,双方交换了边境中段实控线走向的样图。2001年6月和12月,该小组举行了第九和第十次会议。2002年3月、6月和10月,该小组举行了第十一、十二和十三次会议。
【同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 印与前苏联于1947年建交。1955年后,苏联开始向印提供巨额经济、军事援助。1971年,两国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建立极为密切的双边关系。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印大力开展与俄罗斯和其他各独立国家的接触交往。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印,两国签订了“印俄友好合作条约”、“印俄防务合作协定”和“印俄贸易合作议定书”等九项协定。1994年,俄罗斯副总理尤里·亚罗夫、国家杜马主席里普金、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先后访印,印度总理拉奥实现访俄,促使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关系迅速恢复和发展。1995-1997年,印俄关系继续回升。1997年3月,印度总理高达访问俄罗斯。俄明确提出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重申支持印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10月,印国防部长亚达夫访问俄罗斯。俄重申不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双方同意将两国长期军事技术合作协议有效期延长至2010年。1998-1999年,印俄关系全面提升。1998年5月,印核试后,俄反对对印进行经济制裁;12月,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对印进行正式访问。 1999年5月,俄总统特使普里科德克和印外长辛格互访,双方主要讨论了科索沃问题和双边关系,呼吁北约停止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重申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俄方承诺将两国军事合作提高到最高水平,将向印提供印要求的所有武器。
2000年,印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印俄关系继续稳步发展。2002年,印俄关系继续得到巩固,双方进一步深化军贸和军技合作。
【同美国的关系】 50年代~60年代,两国关系密切。1971年印与前苏联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发动肢解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印美关系严重受挫。80年代后期关系有所恢复,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美是印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1998年,印美关系因印进行核试而受到严重影响。尔后印外长辛格与美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举行了多轮会谈,两国关系有了很大的缓和和发展。
2000年,印度积极拓展同美国关系。2001年,印度继续巩固印美关系发展的势头。2002年,印积极推动同美国关系,双方在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 2000年,印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制,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与欧盟建立类似机制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印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占印外贸的近30%。
2002年,印与欧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
【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同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历史关系,但因印1970-1990年间外交上推行亲苏政策及双方在柬埔寨问题上存在分歧,印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关系一般。九十年代,印积极推行东向政策,重视加强同东盟各成员国的交流与合作。1996年印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加入东盟地区论坛。1997年参加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2000年11月与泰、缅、越、老、柬共同成立湄公河-恒河合作计划。
2002年,印度和东盟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建立印度--东盟10+1对话机制,标志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后始终不睦,并于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发全面战争。1971年12月断交,1976年7月复交。80年代关系有所缓和,近年来因克什米尔争端又不时出现紧张局面,边境交火事件不断。双方领导人和官员为改善关系进行过多次对话和谈判。1992年底,印度发生阿约迪亚毁寺事件后,在巴引起强烈反响,导致印巴关系下降。1993年,两国关系因孟买爆炸案和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等事件继续恶化。1994年,印巴关系因相互指责并驱逐对方外交人员而持续紧张。1995年,印巴就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沙拉尔谢立夫城的圣陵和清真寺被毁事件相互指责,双边关系更趋紧张。1996年,印巴关系稍有缓和,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97年,印巴恢复政治对话和总理会晤,两国关系出现缓和势头。1998年,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展开核军备竞赛,两国关系急剧紧张。1999年2月,印总理瓦杰帕伊与巴总理谢里夫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双边一度缓和。但4月印巴试射导弹,5月两国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卡吉尔发生激烈冲突,印巴关系再次由缓和趋向恶化。12月,一架印民航班被劫持,印外长指责巴与此事有牵连。
2000年,印巴关系处于僵持状态,年底气氛有所缓和。2001年,印巴关系以“9·11”事件为界线呈前缓后紧之势。 2002年,印巴关系仍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同其他邻国的关系】 与南亚邻国各方面联系较多,但也存在许多矛盾。1997年,印对邻国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推行“多予少取”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与各国关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1998年,印度核试引发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导致南亚局势急剧紧张,南亚其他国家对此仅作谨慎表态。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卡吉尔冲突,南亚局势恶化,南亚其他国家均对此表示关注,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克制和冷静。2002年,印与南亚其他邻国关系继续有所发展。
风土人情 4大传统仪式走遍全世界,入境随俗是不变的真理。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你一定要知道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开心、一路平安。
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著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著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著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自然资源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新闻出版印报刊大多属私人所有。印地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报刊中,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新闻发布署:相当于政府中央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属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印度联合新闻社为印第二大通讯社,系报业同仁的合股企业;私营的印度斯坦新闻社,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5%。全印电视台于1959年9月试播,1976年脱离全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全国现有18家电视台,6个邦开通了卫星电视接收。电视网覆盖全国人口的86%。
奥运会参赛情况宾德拉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男子10米气步枪(60发)金牌,这是印度自1920年来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首枚个人金牌。
有分析人士指出,宾德拉夺冠让印度人第一次真切地品尝到了奥运金牌的滋味,从而也体会到奥运的快乐所在。人们从心理上第一次开始参与奥运会,相信在这种普遍性的心理参与下,印度的体育事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印度的奥运金牌也将一块接一块,现在,很多印度人就开始做起在奥运金牌榜赶超中国的梦了。118cha.com提供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