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武汉

武汉


ad

市名
武汉市(英语:Wuhan 汉语拼音:Wǔhàn)。简称汉。别名有“江城”。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30.48度,东经114.91度。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湖北省(Hubei Province)

辖区
13个。其中城区7个,郊区6个(包括2个开发区)。

乡镇
153个

政府
市委书记杨松,市长阮成发。政府驻地:江岸区

面积
全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57平方公里。

海拔
武汉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双尖峰为武汉市境内最高点,海拔873米。

气候
夏天温度,湿度都比较高,冬天比较寒风刺骨, 春秋两季较舒适。


人口
全市人口979万(2007年12月,中国城市第8名)。
人口密度1,145.6人/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60万。
非农业人口:6,100,000 ,农业人口:3,062,100

民族
全市人口中99%为汉族。少数民族占1%。

行政级别
副省级城市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城市综合排名
2007年列第7位

邮政编码
430000–430400

电话区号
027(+86)
  
汽车牌照
鄂A、鄂O(警察和行政用车)

08年度生产总值
3970.00亿人民币(2008年),比上一年增长15.1%;人均GDP40551人民币。


市树
水杉

市花
梅花

武汉(Wǔhàn)简称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全市人口979万。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在清代末期、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武汉其行政区划沿革非常具有历史特色,可以说是从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一个缩影。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合并(故有“武汉三镇”之说)。其中汉口和武昌从明朝后期起就分别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这三地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过去的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因此,武汉可以说是一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县的紧密联合体。
武汉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及支流汉水在城中交汇。此外武汉城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属于长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区就有一百多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在武汉城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约四分之一。


01、历史沿革武汉市历史悠久。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春秋战国至元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在今武昌蛇山的夏口城。东汉末三国初,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汉的制瓷业发达。在市郊江夏区梁子湖旁发现了宋代瓷窑群100多座,烧制的瓷器品种很多,釉色以青白瓷为主。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以盐、典当、米、木材、棉布、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美誉。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盛况。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晚清时期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日本驻汉领事水野幸吉在《汉口》一书中称之为“东方芝加哥”。
  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推动教育。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措白银80万两,修筑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在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修建了汉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1914年属江汉道。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县城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武昌起义“首义广场”的孙中山立像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作为首都成为武汉特别市。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1年。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追究陈独秀的责任,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政府的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内多处长江干支流漫溢决口,致使武汉市被水淹长达100日之久,仅武汉市区就死亡3619人,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1938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同年10月,武汉会战以中方失败告终,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均由解放军接管。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位于沿江大道的武汉市人民政府。1954年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此次特大洪水虽未导致武汉城区严重渍水,但武汉郊区及周边湖泊一片汪洋。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京广铁路就此贯通。
  1975年,将武昌县划归武汉市
  1983年,将新洲县划归武汉市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共同抢护防守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 3500 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 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02、地理环境地理方位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广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车基本10小时左右都可到达。

地形地貌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沿着这条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两侧,构成了一条美丽的文化、经济长廊。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躺在月湖中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平坦平原:39.25% 垄岗平原:42.56% 丘陵:12.32% 低山:5.85%

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气候环境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旅游时间
武汉是长江沿岸有名的“火炉”,那里的夏天非常闷热,即使是站在长江边,也没有一丝风,整个夏季的会有十几天四十度以上的酷暑天气。所以到武汉旅游一定要避开夏季,否则火辣辣的太阳会晒得你游兴全无;而武汉的冬天又十分阴冷,也不适宜去。所以,到武汉旅游以春秋两季为宜,春天(3、4月间)可以到位于武昌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校园里赏樱;秋天则可到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品桂和到东湖湖畔的行吟阁下勉怀大诗人屈原。 

水系
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镇,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主要湖泊
  武汉境内的湖泊众多滨江滨湖的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美称。武汉现在究竟有多少湖泊,市水务局公布准确数字:147个。 统计范围为中心城区列入湖泊保护名录的全部湖泊、远城区水面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其中主城区湖泊38个,远城区湖泊109个,其中跨区湖泊6个。各区湖泊数量最多的是蔡甸,拥有湖泊40个,黄陂以21个湖泊位居第二。其他各区湖泊数量分别是,江岸1个,江汉7个,桥口2个,汉阳7个、武昌4个、青山2个,洪山17个、东西湖20个、汉南8个、江夏16个和新洲10个。
  主城区湖泊名录
  江岸区:塔子湖
  江汉区:西湖、北湖、鲩子湖、机器荡子、菱角湖、后襄湖、小南湖
  桥口区:张毕湖、竹叶海
  汉阳区: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跨蔡甸区)
  武昌区:紫阳湖、四美塘、沙湖-内沙湖、东湖-水果湖
  洪山区:南湖、沙湖-外沙湖、晒湖、野芷湖、杨春湖、东湖(跨武昌区)、严西湖、严东湖、汤逊湖(跨江夏区)、野湖、王家湖、竹子湖、青潭湖、青菱湖、北湖、车墩湖、五加湖、黄家湖(跨江夏区)

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03、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底,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十三大区及开发区面积对比
  江岸区 64.24平方公里
  江汉区 33.43平方公里
  硚口区 46.40平方公里
  汉阳区 91.50平方公里
  武昌区 81.22平方公里
  青山区 45.13平方公里
  洪山区 501.70平方公里
  蔡甸区 1091平方公里
  东西湖区 495.51平方公里
  汉南区 268平方公里8
  江夏区 2008.98平方公里
  黄陂区 2261平方公里
  新洲区 1479平方公里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192.7平方公里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不明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首期开发面积40平方公里
04、财政金融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 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车都”。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2001年,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08年武汉GDP达到3960亿元,接近全省4成,位居全国第13名,位于青岛、宁波之后,成都、沈阳之前。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武汉制造”知名品牌正在涌现。
汽车工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等
通信:武汉烽火、楚天激光、武汉长飞、武汉凡谷、武汉NEC等
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
烟草:武汉卷烟厂
医药:武汉健民药业集团等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一大批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多次增加投资,目前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远远超出在中国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此外,法国在武汉还有其他多种项目的投资。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世界500强瑞典宜家(IKEA)将投资3亿欧元,在汉建宜家家居中心,以及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宜家将以武汉为核心,购物中心辐射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五省。接着以购物中心为先导,把中西部物流中心放在武汉。最后将生产制造中心放在武汉。预计2009年下半年可动工,2010年宜家武汉店正式对外营业
金融商贸
  武汉银行密度为全国第五,为华中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武汉商业高度发达,07年商品零售总额达1518.3亿人民币,居中国16个副省级城市第五,全国第七位。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中百、中商、武商、汉商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宜家也正进军武汉,正在汉建设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2010年投入使用。知名商场和购物中心有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货,武昌的群光广场、光谷家乐福、光谷大洋百货、销品茂,汉阳的汉阳商场、21世纪百货等。
武汉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两型”特区。


05、人口状况
  根据武汉市政府最新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人口979万。武汉各行政区中,黄陂区人口最多, 达到111万(2004年数据),汉南区人口最少,仅有9.89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有1.78万人,江夏区则最少,每平方公里仅有301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的98.91万人,占12.3%;接受高中教育的166.66万人,占20.7%;接受初中教育的264.72万人,占32.9%;接受小学教育的187.63万人,占23.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1.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男性人口402.99万人,占51.6%,比上年末增长1.7%。;女性人口378.20万人,占48.4%,比上年末增长1.7%。农业人口306。21万人,比上年降低0.8%;非农业人口474.98万人,比上年3.4%。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长率2.15‰;净迁移率15.99‰。计划生育率98.80%。
   姓氏方面
  根据2006年人口数据,武汉人口最多的首十个姓氏依次是李、张、王、陈、刘、胡、周、杨、黄、吴。除了胡姓外,其余姓氏都是中国首十个姓氏之内,与中国十大姓相当吻合。

05、交通运输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沪汉蓉 5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随着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成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天河机场高速公路,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09年开建),武汉外环线高速公路,汉蔡高速,汉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在建),硚孝高速(09年开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绕城公路(武汉外环线)卫星城镇及远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8+1中的8个城市“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

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京广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京广铁路客运专线)、合武快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汉宜快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在建。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武汉北编组站是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武汉有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的武汉铁路局。2013年后,武汉坐火车到重庆,广州,北京,上海都只需要不到5小时的路程。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现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距离市区大约有16公里,由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目前,机场二期建设即二号航站楼已经投入使用,一举成为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国际航空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机场设施完备,可起降各种大型客机。08年底武汉将开始建设第二跑道,09年武汉将开始建设第三航站楼(T3)和第二机场高速,届时武汉机场将可以容纳3000万的人流量。
截至2008年底,从武汉天河机场,可以通过直飞和共享航班的方式,通达首尔、伦敦、洛杉矶、温哥华、墨尔本、吉隆坡、悉尼、新德里、巴黎、新加坡、曼谷和法兰克福等十余个国家及地区。

水运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但随着长江航运的衰落,武汉港也逐渐转变功能而成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郊区的旅游专线以及省内及省外的长途客运。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水运的开发,“黄金水道”又有了复苏的迹象。湖北省及武汉政府也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加上香港方面等外资的引进,武汉港口的硬件设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个质的飞跃,新增加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掉臂,以便为武汉的各个开发区的大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这样也为武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武汉新港扩建工程08年11月正式开始建设,将打造中国最大内港。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六桥、公铁两用桥、在建)、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规划建设鹦鹉洲长江大桥和阳泗港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长丰桥、知音桥、铁路桥、月湖桥、武汉江汉一桥、武汉江汉二桥、晴川桥共六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09年武汉将开始建设汉江三官大桥,这也是武汉汉江上第九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车。并且武汉还拥有众多立交桥,由于武汉市政府要求建设武汉30分钟畅通工程,从07年起,武汉的立交桥建设进入高峰。

公共汽车和轮渡
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今已经有1、2、4、5、6、7、8、9字头公汽线路几百条,以及无轨电车线路7条。近年来,武汉市了实行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开通了编号为4位数的郊区公交。但是,由于这项工程牵涉到郊区中巴业主的利益,实行至今仍然阻力重重。
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
2007年,武汉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取得突破,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先后接手黄陂,新洲,江夏等郊区部分私营公交公司,为城郊公交一体化作出贡献。

武汉轨道交通
  2000年,中国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武汉地铁集团)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范湖站动工,二号线预计于2012年建成。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城市交通问题
随着武汉城区的发展,市内交通日益成为一大问题,武昌更是近来有取代汉口成为堵车中心的趋势。2006年9月30日,由于交通信号灯等待时间设置过长和道路狭窄等原因,武汉内环线、长江大桥、解放大道、武珞路出现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市内交通完全阻塞,引发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11月,武汉市政府制定了道路交通调整一系列方案,希望能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但是交通堵塞依旧难以缓解。武汉正在和已经实施阅马场隧道工程、中南路立交工程、珞狮北路改造工程、八一路改造工程等以彻底解决武昌地区交通问题。

市区主要街道
武昌
雄楚大街、武珞路、珞喻路(市内最长的街道)、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光谷大道、徐东大街、东湖环路、临江大道(平湖门、汉阳门、大堤口)、和平大道、彭刘杨路、张之洞路、后长街、丁字桥路、石牌岭路、卓刀泉路、民主路、民院路、关山大道、南湖大道、秦园路、粮道街、胭脂路、首义路、巡司河街、公正路、静安路、洪山路、南湖路、复兴路、虎泉街、鲁磨路、民族大道、中南二路
汉口
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拆除原京汉铁路后建成)、解放大道(黄浦大街路口至航空路口为内环线组成部分)、建设大道(四干道)、发展大道(五干道)、金山大道、汉飞大道(即武汉机场高速路)、汉黄路、黄孝河路(封闭黄孝河建设汉口中心城区下水管网施工后配套改造工程)、解放公园路(武汉市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林荫路)、沿河大道、江汉路(商业步行街)、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 、武胜路、吉庆街、黄浦大街、黎黄陂路、车站路(原汉口火车站旧址所在地)、一元路、二耀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张自忠路、郝梦玲路、山海关路、卢沟桥路、黄浦路、二七路、百步亭花园路(国家级示范小区)、金桥大道(竹叶山往来后湖地区主要通道)、张公堤、崇仁路、堤角路、谌家矶大道、澳门路、香港路、台北路、高雄路、长丰大道、汉西路、古田路、东西湖大道、五环大道、常青路、青年路、新华路、友谊路
汉阳
汉阳大道、鹦鹉大道、洗马长街、沿河大道、龟山北路、腰堤路、琴台路、墨水湖路、龙阳大道、东风大道、沌阳大道、拦江路、四新大道

典型生活区
武昌:光谷高新片区、百瑞景中央生活区,徐东生活区、司门口-解放路生活区(武昌老城区)、青山石化生活区、南湖花园生活区
汉阳:金色港湾(水景小区)
汉口:常青花园大型生活区、百步亭大型居住区


06、文化艺术寺庙  
佛教: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龙华寺、古德寺、古卓刀泉寺;
道教:长春观、楼隐寺;
基督教:荣光堂、救世堂、崇真堂、武昌堂;
天主教:汉口、汉阳、武昌曾经是三个独立的教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传教修会。汉口总主教区为意大利方济各会,武昌教区为美国方济各会,汉阳教区为爱尔兰高隆庞传教会。圣若瑟堂、圣家堂、圣高隆庞堂、汉阳显正街;
伊斯兰教:起义门清真寺、原广益桥清真寺、民权路清真寺、江岸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
节日
有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武汉国际渡江挑战赛暨武汉渡江节等。
城市纪念日
10月25日 武汉市耻日 1938年武汉沦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
媒体
报纸: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所属: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出版集团所属:长江商报。
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电视经济频道、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
广播电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广播电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
杂志:知音、特别关注、前卫、大武汉。
体育
武汉拥有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俱乐部所属武汉光谷足球队曾多年征战中超。球市最火爆的2004至2005年间,武汉球市曾被誉为“金牌球市”。2005年武汉队在教练裴恩才带领下取得七连胜和中超第五名优异成绩,同年取得末代中超杯冠军。2008年10月2日,由于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不满中国足协对武汉光谷足球队的一系列举动,宣布退出中超,这是中国足坛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俱乐部在中途宣布退出中超。响起了中国足球革命的第一枪。
在其他的体育方面武汉华夏学院(该队有著名棋手马晓春加盟)长期参加全国围棋男子甲级队联赛并且取得不错成绩,湖北大学的五人制足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大量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出自武汉。
方言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话是大部分武汉城区居民的母语,也通行于整个武汉市乃至武汉城市圈。 武汉话在方言学的分类系谱上,属于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成都方言、重庆方言、贵州方言等同属一个系谱,也是西南官话地理分布上的最东端,东南端被临界的湘方言、赣方言、官话江淮方言等所包围。
近年,普通话极为强烈地影响武汉话,致使武汉方言较有特色的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大幅被普通话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汉话,这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尤为普遍。新的武汉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改变调值的普通话。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开始影响武汉话的语音。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声调,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经视故事会”、“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等。
小吃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是武汉一大特色。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糯米鸡、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鸭脖子、汤包、烤红薯、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剁馍、苕面窝、细粉、宽粉、汤面、清酒、蛋酒、豆浆、鸡冠饺、炒面、炒粉、炒花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瓦罐鸡汤 武汉名小吃 还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 ,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 ,顺香居--烧梅 ,福庆和--牛肉米粉 ,五芳斋--汤圆 ,小桃园--煨汤 ,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特色牛骨头,民生全科小汤圆 ,福庆和米粉 ,雅园湖南米粉 ,楚宝桂花赤豆汤 ,宝庆牛肉面 ,一品香大包 ,老会宾五叶梅 ,橘颂饼 ,东坡饼 ,油香 ,发米粑 ,什锦豆腐脑 ,凉粉凉面,炒良乡栗子 ,冲糯米粉,炒白果(即银杏果) 武汉风味小吃还有炸油饼、油条、蒸饺、煎包、酱肉包子、欢喜坨、年糕、糯米、糯米包、米酒等。

07、娱乐休闲自然人文景观
武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表形态复杂,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这些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观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百年老街江汉路等等。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后,位于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汉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东西南北人流如织,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城区休闲及娱乐景观:
东湖风景区(磨山、东湖梅园、东湖鸟语林、九女墩、行吟阁、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关公卓刀泉)、琴台景区(琴台大剧院、龟山电视塔、月湖-古琴台、龟山、龟山三国城、晴川饭店、归元寺)、黄鹤楼景区(蛇山、黄鹤楼、首义广场、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武汉博物馆、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龙王庙观江台、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汉口江滩、万里长江第一隧道、长春观、古德寺、张公堤、莲溪寺、洪山公园-宝通禅寺、墨水湖-武汉动物园、、洪山广场、光谷广场、武昌江滩、汉阳江滩、起义门、黄兴拜将台、施洋烈士陵园、八七会议会址、武汉长江大桥、晴川阁、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九峰山森林公园、紫阳湖公园、堤角公园

郊区休闲及娱乐景观:
龙泉山、道观河、盘龙城遗址、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

非物质文化景观:
汉剧、独角戏、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武汉特色方言-武汉话

城区特色一条街:
汉正街购物一条街、江汉路消费一条街、司门口购物一条街、吉庆街小吃一条街、精武路饮食一条街、户部巷小吃一条街、首义园小吃街、徐东购物消费街、香港路餐饮街、硚口路美食一条街、万松园餐饮街、台北路风情餐厅街、前进路电子产品一条街、广阜屯电脑一条街、汉阳法国风情街、武汉光谷商贸街、解放大道武广商业街、百瑞景中央生活区国际风情街(在建)

08、科学教育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高等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此外,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职业教育也蓬勃发展。武汉也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有独立研究机构100多所。 两所985工程学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且均为全国前十名校。
医院
目前,武汉市共有三级甲等医院约20所。其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综合医院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亦是华中地区一流医院。

高等院校 

“211”工程学校
武汉大学(原国立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
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干部管理学院合并)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为教会学校华中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曾经拥有国内最大的校园面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
主要本科院校
湖北大学(前身为武汉师范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
江汉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警官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军事及警官院校
海军工程大学
军事经济学院
空军雷达学院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通信指挥学院
武警武汉指挥学院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中等教育
武汉的中等教育也十分发达,如全国闻名的重点高中:华师一附中、 武汉外校、武钢三中、湖北省实验中学、武汉二中、武汉三中、武汉中学、新洲一中、湖北大学附属中学等。

科教基地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五位。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69 所普通本专科高校, 100 万在校大学生。成人高校在校学生近 12 万人。各类科研机构 106 所,国家实验室 1 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 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3 个,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 47 名。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大学及其东侧的“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中国较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华工)、生物工程(华农,武大)、激光(华工)、微电子技术(理工大)、农药学(华中师大)、地质及地质资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09、对外交流近年事迹
2006年10月27日,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及夫人,和由法国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设备交通部长、外贸部长、前总理、法国驻华大使、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等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以及法国企业家和法方记者等随行人员共约200人,在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等官员的陪同下,参观神龙汽车公司总装厂,出席神龙汽车公司第二工厂奠基仪式并发表演说,出席武汉大学中法肝胆疾病研究院项目奠基仪式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竣工剪彩仪式并发表演说,参观武昌放鹰台古遗址,凭吊李白雕像。总统夫人还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这是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武汉市首次迎来联合国四个常任理事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的在任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领事机构
法兰西共和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地址在汉口建设大道西北湖畔的国贸大厦内)。领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总领事:费勇先生)
美利坚合众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已建成)。领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总领事:白小琳女士)
韩国将于2009年在武汉设立领事馆中央已经批复。
除韩国外,目前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均提出设立武汉总领馆计划,领事区域基本包括中部六省。

友好城市
武汉国际友好城市一览表
1、日本 大分市 1979.09.07. 大分 刘惠农市长 佐藤益美市长
2、美国 匹兹堡 1982.09.08. 武汉 黎智市长 加里奇瑞市长
3、德国 杜伊斯堡市 1982.10.08. 杜伊斯堡 黎智市长 约瑟夫·克林斯市长
4、英国 曼彻斯特市 1986.09.16. 武汉 赵宝江代市长 鲁滨逊市长(女)
5、罗马尼亚 加拉茨市1987.08.12. 加拉茨 董绍简副市长 扬·卡兰格尔主席
6、乌克兰 基辅市 1990.10.19. 基辅 董绍简副市长 拉甫鲁欣主席
7、苏丹 喀士穆市 1995.09.27. 武汉 韩忠学副市长 市长代表穆斯塔尔
8、匈牙利 杰尔市 1995.10.19. 杰尔 赵宝江市长 约瑟夫·巴洛特市长
9、法国 波尔多市 1998.06.18. 武汉 王守海市长 阿兰·朱佩市长
10、荷兰 阿纳姆市 1999.09.06 阿纳姆市 王守海市长 斯科顿市长
11、韩国 清洲市 2000.10.29. 武汉 王守海市长 罗基正市长
12、奥地利 圣珀尔滕市 2005.12.20. 互签 李宪生市长 施塔勒市长
13、新西兰 克赖斯特彻奇市(基督城市) 2006.4.4 武汉 李宪生市长 盖瑞·摩尔市长
14、加拿大 万锦市 2006.9.12 万锦市 袁善腊副市长 高斯鸿市长
15、瑞典 博伦厄市 2007.9.28 武汉 李宪生市长 尼尔斯·伯松市长
16、冰岛 科波沃市 2008.4.25 武汉 阮成发市长 贡纳·比尔吉松市长
10、本地名人武汉籍名人:
黎元洪,孙武,夏雨田,谭鑫培,熊廷弼,夏菊花,池莉,方方,文泽尔,胡戈,田长霖,何祚欢,刘亦菲,伏明霞,徐小凤,吴仪,严文井,伍子胥,田克兢,陆鸣,尹北琛,郑斌,蒿俊闵,赵卫国,张明智,蔡晟,徐帆,任贤齐,彭修文,肖海亮,周继红,高崚 ,田秉毅,李娜,李婷,陈静,孙甜甜,乔红,撒贝宁,尹维鹤
与武汉相关的名人:
孙中山,张之洞,屈原,熊秉坤,陈潭秋,唐立纪,冯国璋,鲁肃,孙权,杜甫,李白,崔灏,岳飞,朱元璋,陈友谅,张居正,黄兴,李四光,李先念,董必武,恽代英,陈昌浩,向警予,夏明翰,李达,谭政,蒋介石,周恩来,汪精卫,项英,徐焱,吴官正,江泽民,邓小平,雅克·希拉克,张国焘,毛泽东,林彪,金正日,裴恩才,易中天


11、历届领导以下为1949年建国后武汉市的历届领导名单
武汉历任市长
吴德峰(1949.5-1952.2)、李先念(1952.2-1952.12)、王任重(1952.12-1954.11)、宋侃夫(1954.11-1956.12)、刘惠农(1956.12-1966.5)、方铭(1968.1-1973.1)、王克文(1973.1-1977.11)、李任之(1979.12-1980.12)、黎智(1980.7-1981.3)、吴官正(1983.3-1986.10)、赵宝江(1986.10-1997.1)、王守海(1997.1-2001.12)、周济(2002.1-2003.1)、李宪生(2003.1-2008.1)、阮成发(2008.1至今)
武汉市委书记
张平化(1954.06-1955.09)、宋侃夫(1955.09-1968.1)、方铭(1971.02-1973.01)、王克文(1973-01-1977.11)、顾大椿(1977.11-1979.02)、李任之:(1979.02-1980.12)、王群:(1980.12-1987.08)、郑云飞(1987.10-1991.10)、钱运录(1991.10-1998.12)、罗清泉(1999.1-2002.10)、陈训秋(2002.10-2005.5)、苗圩(2005.5-2006.12)、杨松(2008.3至今)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