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阳泉市

阳泉市


ad

阳泉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素有“煤铁之乡”的称誉。



地理地貌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中部中部东侧,太行山中段西侧;位于东经112°54′~114°04′,北纬37°40′~38°31′。,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交界,西与太原市、寿阳县相联,南与昔阳县相邻,北与五台县、定襄县接壤。辖区东西最狭处仅32公里,东西最宽82千米,南北最长106千米,总面积4451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


阳泉市属暧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大陆性季风及复杂地形影响,市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气候特点: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少雨多风,干旱时有发生;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秋天云高气爽,降温快;冬季干冷,时有风沙天气。本境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33.9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696.3~2886.3小时。热量资源可满足一年一熟,不少地方可达两年三熟。年均气温不同地点相差很大,最暧处(娘子时河谷)高达13.2℃,最冷处(坪塔梁)仅为2.0℃,一般 8~12℃。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2400~3000℃,无霜期平均为130~180天。年降水量北部多于南部,平定为537毫米,市区560毫米,盂县590毫米。旱灾、洪涝、雹灾、风灾、霜冻等气象灾害频繁。全市可分为温寒农业气候区,温和农业气候区(包括温和湿润农业气候亚区及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亚区),温暖农业气候区(包括温暖湿润农业气候区及温暖半润农业气候亚区),暖温农业气候区。
阳泉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山西东部山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其面积为3362.1平方公里;其余为丘陵和平原,丘陵面积为62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462平方公里。从整体看,西高东低,最高点海拔为1803.6米,最低点海拔仅为350米。

行政区划
  阳泉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截止2006年底,全市总人口130.9万,其中城镇人口73.9万,乡村人口60万。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南大街23号。邮编:045000。行政区划代码:140300。区号:0353。拼音:Yangquan Shi。

  阳泉市   面积4451平方千米,人口130.9万(2006年)。
  城 区   面积 19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45000。区人民政府驻南大街300号。
  矿 区   面积 1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45000。
  郊 区   面积 63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45011。
  平定县   面积135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45200。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
  盂 县   面积243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045100。县人民政府驻秀水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历史沿革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阳泉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

阳泉市历史悠久,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盂州降为县,与 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辖山西省。抗日战争时期,平定分置平定(路北)县、平(定)东县和平(定)西县,盂县分置盂(县)平(山)县、盂(县)阳(曲)县、盂(县)寿(阳)县;正太铁路以南的平(定)东、平(定)西二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以北各县属晋察冀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平定、盂县逐渐恢复原建置;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县的一部分设阳泉市,以后一度改称阳泉工矿区。阳泉市(工矿区)先后归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辖。新中国建立后,阳泉市(初为工矿区,1952年恢复市建置)数度由晋中(榆次)地区(专署)代管,平定县、盂县则属晋中(榆次)地区(专署)。先后置城区、郊区和矿区。1983年9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阳泉市成为由山西省直辖的下辖两县(平定、盂县)三区(城、矿、郊)的城市。

清末,现今的市中心还是一片荒滩,自1903年石太铁路通车后,煤、铁、硫磺等工业随之兴起,至1936年才形成一个有三万余人的小集镇,属平定管辖。一九五一年改建为市,由省直辖。

  1949年设阳泉工矿区,属榆次专区。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 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1970年阳泉市划归晋中地区领导。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

  1969年1月,正式设立城区、郊区,1970年1月设立矿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
  全市辖城、郊、矿三个区和盂县、平定两个县,计13镇44乡和12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按当时行政区划):阳泉市 1273126 城区 164288 矿区 217592 郊区 273437 平定县 323633 盂县 294176

风景名胜
阳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修建古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在平定境内南部的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石补天,使整个东浮山的石头呈褐红色,投入水中后浮而不沉,至今遗灶尚存,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赵氏孤儿曾藏匿于此,有藏孤洞的传说,藏山之名即演绎于此。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等不少古文化遗址。还有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定武装起义的遗址,以及1940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遗址。此外还有许多古刹庙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迹。具有医疗价值的梁家寨温泉、药林寺以及娘子关瀑布,北方罕见的大型钟乳岩溶洞奇观——莲花洞、五华洞等,令人流连忘返。阳泉还是晋冀两省旅游区的连接点,从阳泉到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左权八路军总部旧址和黄崖洞、井陉苍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观园,均很便利。

阳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美称。阳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吕公冠山书院在山西及华北名声显赫。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都是阳泉文化的杰出代表。


城市建设
“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这是我国当代伟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阳泉时,留下的光辉诗篇。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阳泉变得更加风采多姿,气象万千。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宽阔的桃河大桥连接着市区南北,南山公园,依山而建;桃河公园,湖光潋滟。经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阳泉城市道路整洁、宽阔。“东水西调”使阳泉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昔日郭沫若游览娘子关时留下的“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城市居民煤气化普及率达6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居民住宅面积的46%。经过旧城改造,阳泉市兴建了兴隆、赛鱼、四季春三大集贸市场,新建了阳泉百货大楼,兴隆百货大楼以及阳泉宾馆、物资大厦、工商大厦、展览馆、青少年宫、体育馆、阳泉火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建了彩色音乐喷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游乐场所。今天的山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夜幕降临,路灯、彩灯、霓虹灯交相辉映,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阳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晋东的交通枢纽。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复线——石太线横穿市区,东接京广线,西连同蒲线,南连阳涉线,境内设有10个车站,分射出32条支线或专用线。公路交通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干支交错,布局合理,以城市为中心向两县三区辐射的公路网。东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长治,北上五台,四通八达。山西省第一条高等级出省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大大改善了阳泉的投资环境,东出西进十分便利。目前的阳泉市,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辆。公路交通正向着宽路基、大吨位、高速度的方向发展。邮电通讯发展迅速,阳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实现了程控联网,到1994年程控电话装机总量已达400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无线寻呼、磁卡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通讯设施迅速普及,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讯条件。


经济发展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阳泉已初步形成以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机械、建材为支柱,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所产无烟煤质量优、规格全,其年产量的70%销往全国各地及欧洲和日本、美国。年产原煤400万吨,并与洗选、热电联供“三同步”的贵石沟矿井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矿井。建设中的阳泉矿务局三矿新井,设施能力为年产原煤900万吨,建成后将名列亚洲矿井之首。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阳泉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建和再建的电力装机容量可达200多万千瓦。冶金工业在巩固传统产品的同时,已形成钢铁、制管、电解铝、耐火材料四大主导产品。阳泉钢铁公司是冶金部的重点铁合金企业,阳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电解铝生产企业,耐火产品品种全、质量优、档次高,是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化学工业从矿山采掘到深加工,正在形成硫铁矿、煤化工、钙化工、橡胶、火药等多种化工产品链,阳泉硫酸是华北及中原地区的主要供应地。

阳泉是晋东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国营商业为主体,集体和个体商业为补充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场之一的阳泉百货大楼及阳泉矿区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兴隆百货大楼是阳泉市较大的购物中心。粮油果品、小商品、蔬菜批发市场遍布全市,有力促进了阳泉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晋东各县的经济繁荣。阳泉有装饰典雅的阳泉宾馆、迎宾饭店、沙江酒家、物资宾馆、建设宾馆、望月楼酒家等较大饮食服务单位百余家,具有较高的接待服务能力。近年来,本地及全国各地传统风味食品、西餐又得到了恢复、引进和发展。阳泉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已先后与英国的切斯菲尔德市,美国纽约州华伦市,以及国内的镇江、淄博、潍坊、德阳等15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省级技术开发区——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1984年以来,阳泉市已兴办三资企业53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对外贸易在扩大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目前,出口商品已达十大类50余个品种。


科教文卫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四年高考达线率居全省第一。拥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专业学校。科技战线成绩喜人。1986年以来全市共有85项科研及星火技术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现有专业剧团6个,各种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城乡。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阳泉现有医疗机构370多个,拥有床位5916张,已连续6年被山西省命名为爱国卫生红旗城市。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阳泉体育场所达500多个,新建的多功能阳泉体育馆还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大型比赛。

煤城面貌新,发展无止境。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创造新的业绩,把阳泉建设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历史名人
赤章曼伯,又名赤章曼枝,春秋战国时仇犹国(今盂县)大夫。周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457年),晋卿智伯欲伐仇犹,苦于进犯无路,于是铸就一口大钟,谎称拟献给仇犹国君,要仇犹国修筑通往晋地的大道。仇犹国君不听赤章曼伯“若路通大钟至,卒必随之,国将亡”的劝谏,道通不久,仇犹国即被智伯所灭。此史实在《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中均有载。

许世绪,隋末唐初盂县人。隋末为鹰扬府司马。当他看到隋王朝行将灭亡之时,劝唐公李渊说:“天辅德人与能,乘机不发,后必蹈悔。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录。今揽五郡之岳,据四海之春,苟无奇计,祸不反踵。若收取英俊,为天下倡,帝王业也。”李渊听后,感到其话很有道理,遂同左右亲信密谋策反。其弟许洛仁亦从李渊起兵晋阳,兄弟共为大唐基业累立战功。初封世绪为右一府司马,后迁蔡州(今河南汝南)剌史,真定郡公。《新唐书》卷88有传。

张士贵(?~656年) 唐代名将。本名忽 ,祖籍盂县上文村。自幼学武,颇有臂力,箭无虚发,人皆称奇。隋末聚众揭竿起义,后归顺李渊。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和边境扩张的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先后任右光禄大夫、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并被封为虢国公、勋国公。但在平定辽东时,因其婿何宗宪冒领大将薛仁贵之功被累,降职随军,平辽后始官复原职。唐显庆初年(656年)病故,谥荆州都督、陪葬太宗昭陵。《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记。

吕思诚(1293~1357年)元代名臣。字仲实,平定人。泰定元年(1324年)中进士。性情刚直倔强,政绩卓著。历任辽州同知、景州、县尹、待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在 县任上,他将全县农户按贫富分等,以等分摊徭役,对勤于农桑的百姓奖以农具,鼓励开荒复耕,倡导破除迷信,流离外乡者闻风还乡事农。他总裁宋、辽、金三史,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著作传世。逝后赠齐国公,谥忠肃,葬于平定城北三岔口。《元史》卷185有传。

耿九畴(?~1460年)明代贤臣,平定人。明永乐甲辰(1424年)进士。宣德六年(1431年)授礼科给事中,以议论朝政得失,能务大体,声望大振。正统初年(1436年),出任两淮盐运司同知,正统十年改任都转运使,其间,为革除旧弊,曾拟五条措施,获准后以律令下达施行,境内局势渐趋安定。景泰三年(1452年)镇抚陕西时,发现边民春夏在原籍耕作,一到秋冬便举家迁至塞内,以避外族侵扰,于是他下令守军加强防卫,保卫边防,使边民得以安居乐业。天顺初年(1457年),因廉政被皇帝留为左都御史,一年后改为南京刑部尚书。天顺四年病逝,谥清惠。《明史》卷158有传。

耿裕(1430~1496年)明代贤臣。字好问,平定人。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历任庶吉士、定州知州、国子司业、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南京兵部参赞、礼部尚书等职。虽然两世俱为显宦,家境并不富裕,与其父九畴并以德行名著于世。弘治九年(1496年)病故。后赠太保,谥文恪。著有《耿裕集》。有父子尚书墓,地处平定东关重兴坡。《明史》卷183有传。

李愈,生卒年代不详,明代平定州平潭(今阳泉市郊区)村人。明嘉靖乙未科(1535年)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中、凤阳知府等职。所到之处,官声甚好,他学识精湛,一生写过很多好诗文,著有《金陵集》、《蒲石山房诗文集》等。其祭父文章《怀潭记》,情深意切,颇具文采,堪称传世佳作。

张三谟,(1585~1649年) 明末名臣,平定大峪村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历任御史、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署、少卿、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职。常直言指点朝政,多次被贬官降级,但忠心不已。在御史任上弹劾魏忠贤余党,在离京赴福建巡视时上《按闽辞阙书》,纵论“治乱之关键,在善于选拔宰相和御史官”的道理,其立论精辟,颇中时弊。明王朝灭亡后,闲居故里,终因忧虑国事,抑郁成疾去世,终年64岁。傅山、苗蕃分别撰《祭日葵先生文》、《祭大廷尉日葵张公文》悼念。

窦宾,(1715~1802年) 清代名将,平定东关人。乾隆六年(1741年)乡试中武举,次年会试联捷武进士。历任江西瑞州铅山营都司、福建陆路提标后营游击、台湾城守营参将、登州总兵及贵州、湖广提督等职。他为官廉正,治军有方,在建设和巩固边防、维护地方治安方面建树颇多,因而倍受皇室恩宠,于乾隆五十年(1758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两次赴皇宫参加“千叟宴”。告老还乡后,为振兴家乡教育,捐资重修冠山书院,新筑仰止亭。故后葬于平定东关祖茔。平定州人任用仪为其撰墓志铭以记之。

石评梅,(1902~1928年) 著名作家、才女,平定城里人。1912年,随父到省城,先后入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师读书。1920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1923年毕业后历任北师大附中、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北师大等校教员或讲师。她是“五四”运动影响下活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北京的文学多面手,在新文学的星空里,她的文学才华闪放过令人瞩目的光彩。她的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与重视。《这是谁之罪》、《血尸》、《断头台畔》、《红鬃马》等数百篇作品均收入由杨扬编辑整理、邓颖超题签的《石评梅选集》中。她还是领受“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精神影响的教育家。她提倡女子 教育,主张情育教育,提倡教育应是全人格的陶冶,被学生誉为“母亲式的教员”,“我们的星”。她在追求真理和光明的征途上,结识了中共早期政治活动家高君宇,她俩在革命与进步的事业中相识相受,忠贞不渝,严肃、深沉地对待爱情与生活,被传为佳话。1928年,患脑炎病故于北京协和医院,时年26岁。1990年,依据描写石评梅一生的小说《风流才女》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评梅女士》,由中央电视台摄制播出,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

高长虹(1898年~?)盂县西沟村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文学团社“狂飙社”的主将,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1924年至1929年间,他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了“狂飙运动”,创办了《狂飙》、《弦上》、《长虹周刊》等多种进步刊物,并做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鼎力协助鲁迅编撰《莽原》。1930年至1937年间,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远涉重洋到日、德、法、意大利考察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祖国,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1年,徒步赴延安参加了革命工作。1946年到达东北解放区,后患精神病故世。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发表作品上千篇,出版著作17本,约130余万字,他是杂文创作最多产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1989年,由盂县政协收集编纂编辑、著名诗人艾青题写书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长虹文集》,分上、中、下三卷面世,为研究高长虹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李彦宏(1968年~?)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9年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刘慈欣(1963年~),—),男,山西阳泉人,山西阳泉市娘子关电厂工程师。中国大陆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作品因宏伟大气、想像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土特产品
阳泉盛产玉米、谷子、小麦、高粱等农作物和200余种中药材。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核桃、花椒、蜂蜜、冻兔肉等,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饮誉中外,古有“黄瓜干上贡品,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部门的详查和土地变质统计,阳泉市土地总面积为 4568.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矿区、郊区的面积合计为651.3平方公里,平定县面积为1394.8平方公里,盂县面积为2522.0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4.3%、30.5%和55.2%。在全市总面积中,耕地面积为124.3万亩,占18.14%;园地面积为7.7万亩,占1.13%;林地面积为176.9万亩,占25.82%;牧草地面积为43.3万亩,占6.32%;居民占及工矿用地面积为34.2万亩,占4.99%;交通用地面积为4.8万亩,占0.70%;水域面积为7.9万亩,占1.15%;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86.0万亩,占41.74%。

阳泉市土壤总面积576.8万亩,可分为4个土类,6个土亚类,23个土属,91个土种。4个土类是:①褐土土类,是一种地带性土壤,又分为淋溶褐土、褐土性土和石灰性褐土三个土壤亚类,面积共计501.8万亩,约占全市不壤总面积的87.0%,是境内的主要土壤类型。②潮土土类,面积为9.1万亩,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6%。③粗骨土土类,面积为35.1万亩,约占全市不壤总面积的6.1%。④石质土土类,面积为30.8万亩,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4%。根据土壤的性能和分布情况,阳泉市 土壤划分为5个主区,6个副区。第一主区为中低山淋溶褐土、褐土性土营林护林育草防侵林牧主区,面积为147.9万亩,约占全市不壤总面积的25.6%。该主区又分为宜林副区和林牧副区,主要分布于盂县北部、郊区西部和平定县东西两翼的土石山地,海拔为700~1800米。土壤类型包括淋溶褐土,褐土性土中的砂页岩质褐土性土。第二主区为中低山褐土性土营林育草轮 为防侵培肥主区,面积为254.9万亩,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4.2%。主要分布于盂县、郊区和平定县的广大中低日区,海拔为700~1400米。土壤类型包括山地黄土质褐土性土。第三主区为中低山丘陵粗骨土、石质土封山育草防侵保土主区,面积为66.0万亩,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1.4%。主要分布于盂县北部、郊区西部及平定县中部的土石山区、石质山区或侵蚀较重 丘陵地区,海拔为750~1400米。第四主区为低山丘陵褐土性土防侵保土培肥粮果主区,面积为87.8万亩,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5.2%。主要分布于盂县东南部、郊区东部和平定县中部的低山丘陵区,海拔为500~1200米。土壤类型包括黄土质褐土性土、红黄土质褐土性土、堆垫性土、沟淤褐土性土。第五作区为沟谷盆地石灰性褐土、潮土建设高产稳产园田化粮菜主区,面积为20.2万亩,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5%。主要分布于西烟盆地、盂城盆地、平定县城周围地区及本分主要河流两岸的二级阶地和河谷地带,海拔为350~1100米。土壤类型包括黄土质石灰性褐土、黄土性石灰性褐土、冲积潮土、堆垫潮土。

水资源

阳泉市水资源总量为15.84亿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径流量13.82亿立方米/年(包括本 河川径流量4.90亿立方米/年和外区入境河川径流量8.92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量5.43亿立方米/年(包括本 地地下水资源量4.35亿立方米/年及外区入境地下水资源量1.08亿立方米/年),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量3.41亿立方米/年。阳泉市人均本 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62立方米/年,略高于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46立方米/年,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0立方米/年的1/4,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

植物资源

阳泉市生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按恩格勒—吉尔格分类系统,境内常见植物达93科、437种;其中菌类植物5科、5种,蕨类植物4科、6种;裸子植物4科、11种,被子植物80科、415种(包括双子叶植物72科、360种和单子叶植物8科、55种)。各科植物中,种数最多的是菊科、豆科、蔷薇科及禾本科,这4个科共有154种;其次是百合科、伞本科、唇形科、藜科、毛莨科、茄科等。在植物品种资源中,有可供药用的植物160种以上,更有多种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阳泉市境内有森林94.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3.74%,另有四旁树2205万株;木材蓄积量共为55万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经济林为4.8万亩。境内有牧坡草地182.1万亩,其中可利用的牧坡草地占90%以上,青草总产量在1亿公斤以上。

动物资源

阳泉市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森林少,环境污染严重,现有种类很少,而且越来越少。如《平定州志》记载清朝时有虎、獐、鹿,现在虎已绝迹,獐很少见到,鹿仅堞药岭寺林场等处有少量人工饲养。据调查,本分主要动物资源除昆虫外有4纲17目28科49种。其中哺乳纲5目8科14种,鸟纲8目14科27种,爬行纲3了4科5种,两栖纲1目2科3种。但全市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已知森林害虫831种;也有一些益虫,在控制害虫和平衡生态方面起重要作用。除野生动物外,全市还饲养了大量猪、牛、羊、马、驴、骡,还有鸡、兔等。

矿产资源

物产资源丰富,黑(煤)、白(铝矾土)、黄(硫铁矿)被誉为阳泉“三宝”。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共52种,其中开采价值较大的有32种,尤其是阳泉的煤、铝矾土、硫铁矿以其储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而驰名国内外。阳泉煤田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储量127亿吨。煤炭质地优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发热量达7000大卡左右。铝矾土和耐火粘土储量达数十亿吨,矿石品位高,杂质少,结构严密,耐火度高达1750度,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硫铁矿分布面积49平方公里,储量25亿吨,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质),易碎不粘炉等特点。建材资源更是遍及全市,业已同“黑、白、黄”一起,成为阳泉的四大优势资源。

煤炭资源

阳泉市位于沁水煤田东北隅,境内石炭、二叠纪煤系分布于清城—荫营—平定城—张庄一线以西地区,分布面积935.44平方公里,经勘探和评价的面积达70%。境内煤炭总储量为100.77亿吨,以高变质年轻无烟煤及贫煤为主。另外,本市尚有大量风化煤、瓦斯和煤成气资源可供开采利用。沁水煤田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田。位于山西省中东部至东南部。北至盂县县城、太原市东山小返村,南至晋城市晋庙铺、阳城县台头、沁水县古洞泉,西至浮山县上东、洪洞县董家原、介休市樊王木壁及北坡,东至阳泉市、昔阳县、长治市及陵川县。地理坐标:东经111°57′~113°40′,北纬35°00′~38°06′。煤田总面积32490平方公里,占全省煤田面积的1/2。累计探明储量7176591.3万吨,以无烟煤为主。沁水煤田占据山西省内最大的向斜构造沁水拗陷的绝大部分,其北部、东部、南部与太行山断拱相接。阳泉市沁水煤田的东北角。

铁矿资源

阳泉市境内的铁矿有内生、外生、变质三种类型。内生矿床有邯邢式铁矿,外生矿床有山西式铁矿和宣龙式铁矿,变质矿床包括鞍山式铁矿、下口式铁矿和混合岩型铁矿。另外,锰铁矿仅寿阳式一种矿床类型,属外生矿床。其中山西式铁矿分布面积200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2018万吨,适宜于小规模开采,主要矿区有盂县洪庄铁矿区、郊区五架山铁矿区等十余处;鞍山式铁矿及锰铁矿可供乡镇企业开采利用;盂县北部有大面积混合岩分布,是混合岩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铝土矿资源

铝土矿是阳泉市的主要矿产之一,主要沿阳石、平黎公路呈带状展布,分布面积20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7.1亿吨,有大型和中型矿床各9处。本市铝土矿矿石质量优良,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非金属矿产资源

阳泉市学多种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1、化工原料矿:硫铁矿、重晶石。 2、陶瓷矿物原料:陶瓷粘土、紫砂陶土、高岭土、灰色粘土页岩、耐酸粘土。 3、冶金辅助原料矿:耐火粘土(含高铝粘土)、熔剂白云岩、熔剂石灰岩。 4、建筑材料矿产:石膏、大理石、石灰岩、浮石。 5、特种非金属矿产:水晶、白云母、刚玉。

硫铁矿资源

硫铁矿是阳泉市的主要矿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清城、河底、荫营、南庄、锁簧等地,赋存面积27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2.6亿吨。

陶瓷原料矿产

阳泉市有丰富的陶瓷原料矿产,主要有以下种类: 1、陶瓷粘土:分布于郊区平潭垴、李家庄、义井及平定县维社、岔口、城关等乡镇。 2、紫砂陶土:主要分布在平定县冶西镇及郊区辛兴部分地区,估算储量75万吨以上。 3、高岭土:主要分布在郊区西南舁、荫营、白泉、鸡洼,平定县锁簧、古贝、柏井、槐树铺等处,矿体呈窝状或透镜状产出。 4、灰色粘土页岩:俗称片矸,主要分布在郊区平潭垴及太湖石村,厚1~2米。 5、耐酸粘土:主要分布在平定岔口—西北口—黄沙浸一带,分布面积1平方公里,估计储量600万吨。

耐火粘土资源

阳泉市的耐火粘土包括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以高铝粘土为主。主要分布于阳石、平黎公路东侧,赋存面积2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8亿吨。
 
石灰岩资源

阳泉市石灰岩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赋存面积2400平方公里,一般厚40米,品位较稳定,预测储量为640亿吨。
 
石膏资源

分布于平定县岔口、郊区三郊及河底等乡镇,品级多为Ⅰ、Ⅱ级,估算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

大理石资源

阳泉市大理石主要分布于盂县北部,分布面积30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12.4亿立方米,荒料储量为6.01亿立方米。矿石品种有绿花斑、冰花红、奶油玉、孔雀、银灰、七东白、紫锦翠、棕粉等14个品种。本市大理石储量大,质量好,出荒率较高;矿体均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多数裸露于地表,适于露天开采。


友好城市国内友好城市
天津市塘沽区
山东省潍坊市
山东省淄博市
山东省临沂市
江苏省镇江市
江苏省盐城市
江苏省昆山市
江苏省徐州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
河北省沧州市
河北省秦皇岛市
四川省德阳市
四川省乐山市
四川省广安市
浙江省湖州市
辽宁省盘锦市
湖南省岳阳市
海南省海口市
国外友好城市
英国切斯特菲尔德市
美国华伦市
金融行业
现在阳泉境内的银行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光大银行,盂县汇民村镇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等
阳泉境内的保险业机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大地保险,永安保险,阳光保险,泰康人寿,太平洋,新华人寿,安邦保险等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