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罗源县

罗源县


ad

概况
罗源县位于福州市东北部,北纬26°23′-26°39′,东经119°07′-119°54′。东濒罗源湾,西与闽侯交界,南与连江相邻,北与宁德、古田接壤。面积1187平方千米,辖6个镇、4个乡和1个畲族乡,设6个社区居委会、188个村居委会。人口25.4万。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
唐大中元年(847年)置罗源场,咸通二年(861年)号永贞镇,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镇为县,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名永昌县,翌年定名罗源县。以境内罗江(今罗源溪)流分三支,同出一源得名。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属福安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属福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府。清沿明制。1912年隶东路道(1914年改名闽海道)。1925年直隶于福建省。1933年11月“闽变”,隶闽海省。1934年隶第一行政督察区。1947年4月直辖福建省政府。1949年8月16日解放,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50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福安专区,1962年属福州市,1963年复属闽侯专区,1970年又属福安专区(1971年改称宁德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
罗源县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而东,高低起伏。全县最高峰牛母山海拔1251米。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水量165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691.1小时。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海资源丰富,西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两石”(花岗岩、叶蜡石)“一土”(高岭土)和林茶竹果等资源;东部海湾鱼虾贝藻种类繁多,海鲜品享誉闽都。罗源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罗源湾万顷碧波,县内岱江如练、禾山似雕、碧岩险峻,宋代十八罗汉石刻、陈太尉宫风格独特、建筑精巧,岱江畲族风情漂、海上狩猎有惊无险,畲族风情古朴典雅,山珍海味为众多美食者咂口称奇。
东部罗源湾口小腹大水深,海域面积达240平方公里,避风遏浪,不冻不淤,港口作业时间年平均360天,是我省六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其港口、土地、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一是港口优势。县辖罗源湾北岸港区岸线长25公里,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7个,约14公里的岸线水深在10米以上;现有1000~5000吨级码头4个、3万吨级和5万吨级码头各1个,年吞吐能力达800万吨以上,在建的还有5万吨级、15万吨级码头各1个。二是土地优势。拥有松山、白水两大围垦造地近5万亩以及周边可开发利用腹地,土地储量近10万亩,形成海峡西岸“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可供成片开发的港区工业建设用地。三是区位优势。罗源湾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马祖岛38海里、基隆港146海里、上海405海里、香港435海里,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距离中心,北联宁德、浙江,南接福州、厦门,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四是交通优势。海陆空交通便捷,开辟了直抵香港、日本、新加坡等航线,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长乐国际机场仅58公里,福州市区65公里,距宁德市仅25公里、温州200多公里。温福铁路将于2009年建成,并在罗源湾开发区内设站,罗源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从该站点连接贯穿港区三个作业区至将军帽。此外,罗源湾还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时一类通商口岸、台轮停泊点、对台贸易点和全国首个国土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
近年来,省、市高度重视罗源湾的开发建设,福建省把罗源湾列为“十一五”重点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和“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作为全省区域新增长极进行培育。福州市把罗源湾开发建设摆上重要地位,提出优化产业规划布局、重点拓展南北“两翼”、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的决策部署,这些都为罗源湾开发建设赢得了先机。目前已有100多家内外资企业落户罗源湾,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有亿鑫项目、德盛镍业、宇星彩板、BOPP、华东船厂、田丰机械、恒逸化工等14个,初步构建起以冶金、建材、能源、船舶修造、轻工食品、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临港工业体系,形成以港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县域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安定稳定、人和业兴,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下同);工业总产值94.9亿元,比增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7亿元,比增33%;农业总产值23.6亿元,比增5.2%;财政总收入3.31亿元,比增33.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比增29.31%;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4.6亿元,比增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5亿元,比增59.5%;实际利用外资2115万美元,比增16.14%;自营外贸出口总值2473万美元,比增10.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1元,比增17.1%;农民人均纯收入5214元,比增12.03%;全社会用电量79720万度,比增25.9%,工业用电量69827万度,比增27.1%。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等多项指标增长率位居全市前列。

社会经济
2008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工业总产值94.91亿元,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58亿元,增长34.4%;农业总产值23.6亿元,增长5.2%;财政总收入完成3.31亿元,增长33.4%,其中地方级收入1.93亿元,增长2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3.5亿元,增长5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62亿元,增长16.6%;实际利用外资211万美元,增长16.14%;外贸自营出口总值2473万美元,增长10.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1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5214元,增长12.0%。
  港口建设。碧里作业区4#、5#两个5万吨级码头建设进展顺利,4#泊位卸船机已安装过半,基本具备靠泊条件;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散货码头动工建设。港区配套日益完善,在建成3万吨级乘潮航道的基础上,启动疏竣5万吨级全天候航道;临时一类口岸开放获得延续;口岸通关中心大楼完成主体工程。路网:开发区江滨北路完成拓宽,温福铁路罗源段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和火车站填方;港区铁路支线已获批,正抓紧前期工作。供电:动工建设碧里220千伏、德盛110千伏变电站,扩建亿鑫110千伏变电站。供水:已启动建设南榜等水库,日可新增供水5万吨,基本满足开发区、港区项目近期用水需求。
  工业经济。规模企业个数由上年122家增至134家,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60.1%上升到67.2%。开发区工业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8%。亿鑫钢铁、时代包装、源鑫水泥等3家企业完成产值22.4亿元,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亮点;石材业进一步整合提升,产销两旺,实现年产值26.5亿元;德盛镍业、三金高速线材、宇星彩板、时代包装二期、华东船厂、恒逸化工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6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投资18.19亿元。招商引资共签约外资项目25项、总投资2.8亿美元,内资项目15项、总投资38.21亿元,其中已动工项目占40%。
  农业经济。重点发展水产、畜牧、食用菌、林竹果茶蔬等农业特色产业。水产业形成了万亩鱼虾塘生态立体养殖、4万个海水鱼类和鲍鱼网箱养殖、万亩浅海吊蛎养殖等5个水产养殖商品基地,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4.16万吨。畜牧业发展壮大了正宏牧业、贤德水禽、党林特禽等50多家规模养殖场,引进正大集团合作建立工厂化养鸡示范10万头。食用菌形成了15万袋以上规模场厂179家,全县年生产规模达1.4亿袋,鲜菇总产4.6万吨。林竹果茶蔬形成0.67万公顷杉木丰产林、0.8万公顷工业原料林、0.93万公顷毛竹林、0.33万公顷水果、0.27万公顷茶叶、0.47万公顷蔬菜生产规模。益升食品、海林食品、味中友肉松、绿丰竹笋等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2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农户小额贷款3.09亿元,增长69.8%。
  城乡建设。房地产建设:凤凰城二期、闽星佳园二期、万豪城市广场二期等一批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全年完成房地产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市政设施建设和管护:建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成104国道城区段路面改造和交通护栏建设以及104国道城区段及城区主干道路灯改造;完成南门人行天桥维修和城区主次干道路面、人行道及排水沟渠整修。城市环境卫生:城区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98%以上。农村:22个“双百工程”试点村共组织实施村部建设、环境绿化、垃圾处理等项目88个;完成农村通达公路105千米;完成10个集镇、40个行政村路灯改造,196户912人造福搬迁,24个村居300口沼气池和30个行政村冲水式公厕建设;2个乡镇48个行政村通过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验收;完成21个行政村人饮工程。
  社会事业。教育双高普九工作通过省级指导初评;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3240平方米;建成二中高中教学楼、宿舍楼和民中学生公寓楼并投入使用;完成72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添置。新增图书22万册。为全县农村4110名学生配备床上用品。中考9科合格率居福州市的八县第一;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2.7%,超过全市平均10.2个百分点。卫生基础建设继续完善,县医院综合大楼正抓紧主体施工;改扩建起步、洪洋卫生院;基本完成50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94.5%。城乡低保对象共新增1641人,每人每月提高补助标准10元。着手启动社会保障型住房建设,对60户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住房租赁补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完成35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27个行政村电视信号模拟改数字及15个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巩固了省级计生一类先进县和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平安罗源”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治安满意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水平。



【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福建闽江口北端的罗源湾畔,依山面海。罗源湾口小腹大水深,海域面积240平方公里,避风遏浪,不冻不淤,港口作业时间年平均360天,海岸线长129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的深水岸线长达26公里,是福建省6个可建5万吨级以上码头的天然良港之一。该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开发区;1999年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和“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现已规划海域面积22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38平方公里。

开发区所拥有的港口、土地、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港口:2004年10月交通部、福建省政府批准的“福州港区总体规划”中明确,罗源湾北岸港区规划岸线13公里,规划可建2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36个,其中将军帽一带航道自然水深达25米以上,是建设20~30万吨级码头泊位的优良岸线,港口开发潜力巨大。土地:拥有松山、白水两大围垦造地近0.33万公顷以及周边可开发利用腹地,土地储量面积总计0.67万公顷。区位:地处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马祖岛38海里、基隆港146海里;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距离中心,北联宁德、浙江,南接福州、厦门,是连南接北的重要节点。交通: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长乐国际机场58公里,福州市区65公里,距温州仅2小时路程;狮岐港区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将于2005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可湖至狮岐段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温福铁路已动工兴建,并在罗源湾开发区内设站,与港区连接,形成公路、铁路、水运、空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2004年,罗源湾港口开发建设全面铺开。狮岐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主体工程竣工,动工建设2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可湖至狮岐段7公里疏港公路和2个3000吨级淡头码头。一类口岸报批工作取得进展,航道疏浚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已完成项目预可,正上报审批;建成白水、寿桥两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联合供水一期工程已竣工,日新增供水3万吨,港区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全年又投入1亿多元,基本完成白水垦区两个钢铁项目和开发区南、北片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大大提高了承载项目能力。截止2004年底,已有100多家内外资企业落户罗源湾开发区,项目总投资达6.25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0多个项目。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