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
ad
威信 wēixìn
[prestige;high repute;credit;popular trust] 威望和信誉之意
《辞海》有威信条曰:“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明朝嘉靖,改土归流,因夷俗武悍,朝议改芒部土府为镇雄府,设流官知府统之,盖取宣威立信之意。
昭通地区辖县,2006年末总人口40万,面积1400平方公里,辖2镇8乡(扎西镇、旧城镇、长安乡、林凤乡、罗布乡、高田乡、双河乡、三桃乡、水田乡、庙沟乡),县府驻扎西镇。
猫谢公路过境。年均温1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076.2毫米,生物资源丰富,有桫椤树、筇竹、鲵鱼、金钱豹、白鹤、金颈长尾雉等。省级纪念文物保护单位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会址等。
工业的主导产业有煤化工、硫化工、轻工、酿酒等,农业以马铃薯、小麦、油菜籽、大豆、烤烟等为主,有各类学校15所。
气候条件
气候垂直差异变化明显,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季风性气候,年均温度13.3℃,最热月气温为22.7℃,最冷月气温为-3.2℃,年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对发展农业和林业生产条件极为有利。县城扎西年均气温13.3℃,无霜期290天,降水1060毫米,日照984小时,相对湿度85%。土壤多酸性,适宜种植烤烟、油菜、蚕桑、山嵛菜、花生、魔芋、茶叶、金银花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果木林。
地理位置
威信位于东经104.41至105.8、北纬27.42至28.7之间。交通便利,县城扎西距省会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庆直辖市359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泸州、宜宾、自贡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大地,与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经济带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和特点,是滇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商贸枢纽。主要出境干线公路有4条,其中镇(云南镇雄)威公路由西南方向出境,全长86公里,为至昭通、昆明、毕节主线;叙(四川叙永)威公路全长87公里,向东直达泸州港,为镇叙威三县交通枢纽;北面威珙(四川珙县)公路、威兴(四川兴文)公路均直接入川,与宜宾市直通。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97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硫铁矿、石英砂、钾盐、磷矿等。无烟煤储量28.9亿吨,优质石灰石遍布全县,硫铁矿储量为1.8亿吨,石英砂含硅量在95%以上。水资源理论蕴藏量13.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4.48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35万千瓦。全县电力装机2.64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电网与四川、贵州及镇雄联网运行,是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达标县。植物资源有580余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的有10余种,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桫椤(又名树蕨),有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珙桐、建柏、三尖杉等珍贵树种。全县林业资源丰富,现有森林面积70万亩,是昭通市4个灭荒县之一,森林覆盖率34.1%,是全国绿化先进县。盛产罗汉笋、木漆、天麻、竹荪、香菌、黑木耳等土特产品。
建置沿革
今威信县地,相传于夏、商两代为梁州、雍州之地,周属屈流大雄甸。秦代建置,一说归蜀郡,一说属夜郎国。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为进一步开发西南夷地,置犍为郡(治今遵义,后迁宜宾),犍为郡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归益州管辖。今威信县地属犍为郡南广县。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今威信县地属朱提郡(治今昭通)。蜀汉后主延熙十年(247年)隶南广郡南广县,延熙十九年废南广郡后改隶朱提郡南广县。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为朱提郡南秦县地,由益州改隶宁州。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隶宁州南广郡。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隶朱提郡,成帝咸和八年(333年)隶南广郡。南朝宋代为朱提郡南秦县地。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属协州,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属南宁州(原宁州)开边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协州东安县,隶剑南道戎州都督府(治今宜宾市)。宋朝为叙州(治今宜宾市)羁縻之地,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为西南番部大巡检司易溪部地。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属芒部路军民总管府强州,隶云南行中书省乌蒙宣慰司。至元二十四年属云南行中书省乌撒乌蒙宣慰司芒部路军民总 管府易溪部。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属芒部卫指挥使司(随后改设芒部府),十六年正月由隶云南布政司改隶四川布政司。十七年改芒部府为芒部军民府,辖阿头、易娘、易溪三部。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朝廷为“改土归流”(废除土官世袭制,实行流官任期制),以土官陇氏正支无嗣为由,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治所由今芒部移至镇雄,设流官,下置怀德、归化、威信(治今三桃乡新街村)、安靖(治今旧城村)四个长官司。威信长安司(简称威信司,清代史籍中也明白记为威信司,后被讹称为卫靖司)首次正式见诸史籍,距今(2003年)已逾477年。“威信”,含“宣威立信”之义。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批准巡抚云南兼总管事鄂尔泰将乌蒙、镇雄、东川三府改属云南及武装“改土归流”的奏请。雍正五年(1727年)闰三月,镇雄“改土归流”成功并正式由隶四川改隶云南,设流官,以杜士秀任知府。雍正六年(1728年),降镇雄府为镇雄州,隶乌蒙府(雍正九年改称昭通府)。在原威信长官司、安靖长官司的基础上置镇雄州分防威信分州(简称威信分州),设州判协助知州就近管理督粮、捕盗等事宜。雍正七年,镇雄州清丈土地,划为10里51甲993个村寨,其中威信分州辖下东向化里6个甲,127个村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设扎西汛、长官司汛。宣统元年(1909年)撤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镇雄州为云南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威信各甲绅民向省请求由镇雄划给上东、中东共10个甲,加上原有下东6个甲成立威信县。民国2年(1913年),设威信行政区,隶镇雄县。原6个甲改为6个区,辖18个保。民国10年(1921年),威信行政公署由长官司移驻扎西。民国21年,设威信设治局。民国23年(1934年)9月,设威信县,以扎西为县城,直隶云南省(1942年隶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即昭通地区)。
1950年7月,威信县解放,设威信县人民政府。10月,全县设4个区,第一区治扎西,第二区治旧城,第三区治麟凤,第四区治双河。全县有26951户,12.89万人。
2002年底,全县有乡、镇11个,有村83个、社区4个,有村民小组1621个、居民小组12个。全县总户数84034户,总人口36.54万人。
光荣历史
威信,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35年初,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随即,中央原拟由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实行总反攻,但是,因敌军重兵把守无法渡江,被迫转战滇黔。中央毅然决定一渡赤水,由川南叙永、古蔺地区,转折至威信县城扎西镇。
中共中央在聚集威信县期间,召开了三次会议,即政治局常委会议(水田寨召开)、政治局会议(大河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扎西镇召开)。“扎西会议”是这几次会议的统称。
“扎西会议”使遵义会议的决议得到了具体落实,作出了缩编扩红、回师东进、发展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渡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红军实现了新的战略转移,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红军长征进驻扎西在我党历史上具很重要确地位,扎西这一革命纪念地对千秋后代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威信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以山、林、洞为主的自然风景资源,以观斗山石雕群、 人悬棺、文阁、观音寺、宝灵寺等为主的一批人文景观资源。同时荣戴省级威信风景名胜区桂冠。
此外,威信县城扎西镇是一个以老城为轴心呈放射性发展的城镇。老城中多穿逗式木结构坡顶建筑,空间变化丰富,街道尺度得当。有的老街至今仍保持着红军长征时的风貌,十分耐人寻味。转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