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伊拉克

伊拉克


ad

中文:伊拉克共和国
英文:Republic of Iraq
代码:IQ

一、简介国名
伊拉克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raq)首都巴格达(Baghdad),中国古称其黑衣大食。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面积44.1839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为2358万(2001年),穆斯林约占人口的95%,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库尔德人约占21%。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以石油业为主,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国旗:
  伊拉克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红白黑三个平行长方形组成。白色中间有三颗绿色五角星,其间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至高无上”四种颜色是泛阿拉伯颜色,分别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四个王朝。此外红色代表勇猛和革命,白色象征宏大和和平,黑色象征圣战胜利和石油,绿色象征土地。三颗星象征统一,自由,社会主义。2008年1月12日,根据一项于12日提交给伊拉克议会的法案,伊拉克新国旗将删除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国旗上的手写体,并更换为印刷体,国旗上三颗星星的象征含义也将发生改变,改为和平、宽容和正义。

国徽:
  伊拉克国徽上的萨拉丁雄鹰是12世纪伊斯兰圣战中领导穆斯林抗击十字军东征的库尔德族领袖的纪念物。雄鹰昂首展翅,勇猛雄壮,英勇不屈,胸部有一枚国旗图案的盾徽,暗示着祖国永在伊拉克人心中。国徽基部绿色饰匾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国名:“伊拉克共和国”。(如图所示)

国歌:
伊拉克国歌
《两河流域的圣土》[1981-2003]
词:沙菲克·阿不都尔·加巴·埃·卡玛丽
曲:瓦利德·乔治·戈尔米
在大地上展翅的圣土,
你的衣裳是灿烂文明,
祝福这两河流域的圣土,
这包含光荣决心和博大胸怀的故乡。
这用光辉的圣火缔造的故乡,
这比天堂更美好的故乡。
它的山川超越世界的巅峰,
还有一片令我们自豪的平原。
我们是巴比伦和亚述的继承者,
正由于我们光荣的历史,
历史放射出它的光芒,
我们拥有愤怒的宝剑,
还有先知的教导。
哦,革命的战士,你是自豪的雄狮,
哦,光荣的巅峰和光辉的遗产,
前进,无畏的迈向胜利,
让光辉的时代重现我们的圣土!
我们这一代奉献一切不畏艰辛。
哦,无比的光荣,我们已经重新开创,
一个我们以坚定决心建设的国家。
烈士们前赴后继。
我们伟大国家充满自豪和活力,
同志们建设起光辉闪耀的堡垒。
哦,伊拉克,愿你永远是阿拉伯人的圣土,
就像让黑夜拥有白天的太阳!

《我的故乡》[2004]
词:伊卜拉欣·赫费·投千
曲:瓦利德·乔治·戈米尔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您的高山饱含荣光和美丽、庄严和秀丽,
您的大气包含生命和活力、美好和希望,
我能否看见,您的繁荣稳定,
我能否看见,您如繁星一般的光华,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青年们满怀豪情为您的独立奋斗,
我们宁愿牺牲也不做敌人的奴隶,
我们要摆脱常年耻辱和悲惨生活,
我们将重现我们的荣耀,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剑和笔都是武器,
为了实现光荣的约定,
任何争辩都不能动摇我们,
这面冉冉升起的旗帜,
饱含我们的尊严和荣誉,
哦,您的荣耀和美丽,
您的胜利超越敌人,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2004年临时政府将《我的故乡》定为伊拉克新国歌,《我的故乡》这首歌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很流行,原词作者是巴勒斯坦人伊卜拉欣·赫费·投千,在1936年巴勒斯坦民众反抗“以色列”占领的起义中首先唱出,很快便在整个阿拉伯世界中流行开,并曾一度成为巴勒斯坦代国歌。

人口:
约2358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数),其中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库尔德人约占21%,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伊拉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逊尼派穆斯林统治什叶派穆斯林,引发了南部什叶派穆斯林的不满,常常发生动乱。其邻国伊朗则是逊尼派穆斯林统治什叶派穆斯林,什叶派穆斯林的斗争。两国边境常常因为派别不同引发矛盾。支持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只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

首都:
巴格达(بغداد‎或Baghdād),古称报达,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达省的首府。 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中东地区位于开罗、德黑兰和伊斯坦布尔之后列第四位。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际电话码 964

国花 红玫瑰(蔷薇科)

国鸟 雄鹰

货币 伊拉克第纳尔

行政区划:
全国分8个省,省下设县、乡、村。18个省是:安巴尔(anbar) 、埃尔比勒(arbil)、巴比伦(babil)、穆萨纳(muthanna)、巴格达(baghdad)、纳杰夫(najaf)、巴士拉(basrah)、尼尼微(neineva)、济加尔(dhi qar)、卡迪西亚(qadisiyah)、迪亚拉(diyala) 、萨拉赫丁(salahuddin)、杜胡克(dohuk)、苏莱曼尼亚(sulaymaniyah) 、卡尔巴拉(karbala) 、塔米姆(tameem)、米桑(misan)、瓦西特(wasit)。

省名 Muhafazat C1997 面积(km2) 省会 CC1997 CC1987
安巴尔 Al-Anbār 1,023,736 138,501 拉马迪 Ar-Ramādī   192,556
巴士拉 Al-Basrah 1,556,445 19,070 巴士拉 Al-Basrah 725,000 406,296
穆萨纳 Al-Muthannā 436,825 51,740 塞马沃 As-Samāwah    
卡迪西亚 Al-Qādisiyah 751,331 8,153 迪瓦尼耶 Ad-Dīwānīyah   196,519
纳杰夫 An-Najaf 775,042 28,824 纳杰夫 An-Najaf 410,000 309,010
苏莱曼尼亚* As-Sulaymānīyah 1,362,739 17,023 苏莱曼尼亚 As-Sulaymānīyah 525,000 364,096
塔米姆 At-Ta'mīn 753,171 10,282 基尔库克 Kirkūk 525,000 418,624
巴比伦 Bābil [Babylon] 1,181,751 6,468 希拉 Al-Hillah   268,834
巴格达 Baghdād 5,423,964 734 巴格达 Baghdād 5,423,964 3,841,268
杜胡克* Dahūk 402,970 6,553 杜胡克 Dahūk    
济加尔 Dhī Qār 1,184,796 12,900 纳西里耶 An-Nāsirīyah   265,937
迪亚拉 Diyālā 1,135,223 19,076 巴古拜 Ba'qūbah   115,000
埃尔比勒* Irbīl 1,095,992 14,471 埃尔比勒 Irbīl 700,000 485,968
卡尔巴拉 Karbalā' 594,235 5,034 卡尔巴拉 Karbalā' 380,000 296,705
米桑 Maysān 637,126 16,072 阿马拉 Al-'Amārah   208,797
尼尼微 Nīnawā [Nineveh] 2,042,852 37,323 摩苏尔 Al-Mawsil 925,000 664,221
萨拉赫丁 Salāh ad-Dīn 904,432 24,751 提克里特 Tikrīt    
瓦西特 Wasit 783,614 17,153 库特 Al-Kūt   183,183
伊拉克 Iraq 22,046,244 434,128 巴格达 Baghdād    

带*的为库尔德自治区。1997年普查的城市人口还不是很精确,不录。

历史沿革
伊拉克原来有14省,后增加至18省,各省的名称在不同时期曾经更名。
旧省(1930年代) 今省
阿马拉 Amara 米桑 Maysan
埃尔比勒 Arbil 埃尔比勒 Arbil
巴格达 Baghdad 巴格达 Baghdad、萨拉赫丁 Salah ad-Din(1976.2设)
巴士拉 Basra 巴士拉 Al-Basrah
迪瓦尼耶 Diwaniya 卡迪西亚 Al-Qadisiyah、穆萨纳 Al-Muthanna(1969改分为前两省)、
纳杰夫 An-Najaf(1976.2析穆萨纳)。
迪亚拉 Diyala 迪亚拉 Diyala
杜莱姆 Dulaim 安巴尔 Al-Anbar
希拉 Hilla 巴比伦 Babil
卡尔巴拉 Karbala 卡尔巴拉 Karbala'
基尔库克 Kirkuk 塔米姆 At-Ta'mim (部分地区属苏莱曼尼亚省)
库特 Kut 瓦西特 Wasit
摩苏尔 Mosul 尼尼微 Ninawa、杜胡克 Dahuk
蒙塔菲 Muntafiq 济加尔 Dhi Qar
苏莱曼尼亚 Sulaimani 苏莱曼尼亚 As-Sulaymaniyah

库尔德族自治区:
  1992年,苏莱曼尼亚 As-Sulaymaniyah、杜胡克 Dahuk和埃尔比勒 Arbil 3省划归库尔德族自治区。库尔德人生活在伊拉克北部地区。一份资料显示,伊拉克库尔德斯坦除了上面的3省外,还包括塔米姆 At-Ta'mim、迪亚拉 Diyala(部分)和尼尼微 Ninawa(部分)。库尔德人的一个临时政府在这里运作。1999年夏,临时政府曾考虑在其辖区内增设4个新省:阿克拉 Aqrah (or Akra)、哈拉比亚 Halabja (Halabjah)、拉尼亚 Rania和索兰 Soran。10月,最后形成了3个省:阿克拉 Aqrah、哈拉比亚 Halabja和哈里尔 Harir。不过国际社会并不承认,本处也不录入。

体育:
  2007年7月29日夺得第14届亚洲杯冠军。

二、自然地理
  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面积44.1839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其他为热带沙漠气候。除扎格罗斯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以上,冬季在0℃左右。雨量较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三、经济
  以石油业为主,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北部油区通过油管在黎巴嫩、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输出原油,南部油田通过油管至沙特阿拉伯的红海岸延布油港输出原油。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水泥等工业。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偏重在东北部地区,养值牛、羊、驴、马,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四、简史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50年为波斯帝国所灭。公元前4世纪被马其顿帝国。侵占公元7世纪时被阿拉伯帝国吞并并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16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920年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区”。1921年8月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在英国保护下建立费萨尔王朝。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赛姆,建立以该党为主的政权,但由党外人士阿里夫任总统。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联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纳伊夫青年军官集团推翻了阿里夫,复兴党再度掌权,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纲领,贝克尔出任总统。1979年7月贝克尔因病辞职,复兴党人萨达姆·侯赛因 接任总统。1980年伊拉克因同伊朗边界纠纷发动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

  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在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日趋尖锐,同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1天后,科威特全境沦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5个多月外交斡旋和紧张的军事调遣后,1991年1月17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伊拉克军队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于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来通过的12项有关决议。2月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了一切进攻性行动,持续了42天的海湾战争结束。2002年下半年,美国认为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称美国掌握了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对伊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了耐心,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并随之大量陈兵海湾。2003年3月20日上午,北京时间10:35,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开始侵略伊拉克,4月9日,美军入侵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战后的伊拉克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安全局势动荡不安。2005年4月,伊拉克组成过渡政府。2005年10月25日,伊拉克新宪法在全民公决中以78%支持、21%反对的高支持率获得通过。同年12月15日,伊拉克举行了伊战后首次正式议会选举,投票率达70%左右。根据伊拉克宪法规定,新议会将会任命一名总统和两名副总统,然后再由总统委员会在15天内任命总理。而总理则需要在30天内组建政府并得到议会的通过。

五、对外关系
  奉行中立 、不结盟政策 ,但由于入侵伊朗和吞并科威特而在国际上陷于孤立,1994年仍受国际社会的制裁,对外交往受到限制 。自1991年6月~1993年10月 ,联合国特别委员会已向伊拉克派出56个武器核查小组。安理会曾就海湾危机先后通过28项决议,伊拉克对其中一些决议有重大保留,未明确接受。在联合国的监控下,伊拉克所拥有的导弹、生化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以及核研究设施已基本被销毁。
  伊拉克与中国于1958年8月25日建交 ,建交后两国党政、民间团体来往频繁。1990年海湾危机后,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中止了与伊拉克的经贸、军事往来。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伊拉克逐渐恢复交往。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伊双边关系受到影响。战后,随着伊拉克政治重建的发展,中伊双边交往逐渐恢复。
  伊拉克同美国在1967年中东战争后断交。两伊战争中两国关系有较大发展,1984年复交。海湾战争爆发后,1991年2月伊拉克宣布与美国断交 。1992年美 、伊围绕执行安理会决议等问题多次发生对抗;美国一再声称要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执行决议。克林顿上台后,伊拉克表示愿同美国对话,美国强调伊拉克必须全面执行安理会决议,并坚持对伊拉克保持国际制裁。
  伊拉克与苏联于1944年建交 。1972 年两国签订友好条约,一度关系密切。苏联反对伊拉克侵吞科威特。苏联解体后 ,伊拉克承认独联体11个成员国 、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独立。俄罗斯支持一切迫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决议的措施,并赞同美国等在伊拉克南部设“禁飞区”。
  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与绝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良好,同海湾国家关系密切。海湾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不同程度地反对伊拉克侵略。海湾阿拉伯国家和埃及、叙利亚、摩洛哥派兵参加多国部队或为多国部队提供方便。战后多数阿拉伯国家停止同伊拉克的官方往来,并要求伊拉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但主张维护伊拉克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两伊战争停火后,伊拉克和伊朗仍处于敌对状态。海湾危机发生后 ,伊拉克于1990年8月正式宣布从伊朗领土撤回军队,10月两国复交。但由于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让伊朗保管的飞机以及战俘问题未获解决,加之伊拉克指责伊朗支持其南部什叶派穆斯林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两伊关系终未得到妥善解决。

我国驻伊拉克使馆大使:杨洪林。

  地址:AL-MANSOUR MELIA HOTEL SALHIYAH, 8 FEB, POST OFFICE;

  信箱:P.O.BOX 8020, BAGHDAD, IRAQ;

  值班电话:00873-762523077;

  电话:001-914-8227529/30,009647901912315/6;

  传真:00873-600323984;

  电子邮箱:chinaemb_iq@mfa.gov.cn

  伊拉克驻华使馆馆址: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秀水北街25号。

  电话: 65323385,65321873

  大使:穆罕默德·伊斯梅尔(Dr. Mohammed Ismail)

六、伊拉克国王
在位时间 伊拉克国王 生卒
1921年8月23日-1933年9月8日 费萨尔·伊本·侯赛因 1883年 - 1933年
1933年9月8日-1939年4月4日 加齐·伊本·费萨尔 1912年 - 1939年
1939年4月4日-1958年7月14日 费萨尔二世 1935年 - 1958年
赛义德·伊本·侯赛因 1898年 - 1970年
拉阿德·伊本·赛义德 1936年 -

1958年伊拉克发生政变,费萨尔二世、王储阿布达拉及其他王室成员全部被杀,哈希姆家族费萨尔支系绝嗣,汉志国王侯赛因·伊本·阿里的四子赛义德(其时身为伊拉克陆军军官)遂自称伊拉克国王。1970年赛义德去世后由其子拉阿德继承“伊拉克国王”的头衔。

七、当地习俗饮食特点
伊拉克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香味浓郁,注重饭菜要质高量小。
2、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偏爱甜味。
3、主食 以面(烤饼)为主食,爱吃甜点心。
4、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鸡、鸭等;也喜欢土豆、甜菜、卷心菜、黄瓜、西红柿、洋葱等蔬菜。
5、调料 爱用糖、胡椒粉、葱、橄榄油等。
6、制法 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7、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8、菜谱 什锦拼盘、炸八块、手抓羊内、香酥鸡、干烧牛肉丝、炒山芋、挂烤鸭子、番茄牛肉排等。
9、饮料 爱吃雪糕,喜欢喝红茶,惯用精巧的小壶煮,然后加上糖。有些人也喜欢喝啤酒。
0、果品 爱吃桃、西瓜、哈蜜瓜、橄榄和香蕉等;干果乐于品尝蜜枣、杏仁和葡萄干等。

日常饮食
伊拉克象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一样,主要的食物是大米,最广泛的食谱是炒饭。当然,也喜欢吃白面包。伊拉克家家户户都会腌一大罐橄榄,每顿饭之前都嚼上几个。

伊拉克人不太爱吃青菜,最常见的是黄瓜和西红柿,一般是切碎了加点橄榄油和柠檬汁生吃。有时候直接把青菜稍微烤一烤就可以吃了。习惯把枣汁和牛奶、羊奶混在一起食用,并视之为美味佳肴。许多传统菜肴非常接近叙利亚和黎巴嫩菜肴,如烤绵羊肉、烤羊肉串以及某些在炉膛中制的炸肉。伊拉克菜肴具有较浓烈的味道,使用很多辣椒、葱、蒜以及各种各样的辣根和香料。相当普遍吃用水果制的甜食、馅饼等面食,以及酸奶、酸乳渣和奶酪。伊拉克人不吃凝汁菜肴,很少饮用醇饮料。较普遍饮用的是含很多泡沫的酸奶“些明”和各种的果汁类饮料,如扁桃汁。

古斯:一种泛阿拉伯食物,把米饭用油炒过,焖熟,加上好多种调味料,有些在米饭上面撒上绞碎的米粉、豆子和葡萄干或者干果,然后在米饭上面加上一大块烤好的羊肉或者烤鸡块,上桌前还给你配两碗浓汤。吃起来很香。

烤鱼:底格里斯河的鱼非常肥,说它肥一点都不过分,最小都有1公斤多,大的能有六、七公斤,很吓人。伊拉克人吃鱼的方法似乎只有一种“玛斯古夫”,是烤鱼在阿拉伯语里叫法。所有到伊拉克的人如果没有吃过这种烤鱼实在是一大遗憾,底格里斯河鱼又大又肥,最适合做烤鱼了。伊拉克人一般都喜欢就地取材,把鱼弄干净后,不用刮鱼鳞的,用结实的树枝在地上打几个桩子,把鱼整个挂上去,然后用木块或者是从椰枣树上砍下来的干树枝在旁边堆起火,让鱼就着热气烤,等烤得差不多了,把鱼放在铁盘子里,然后将整个盘子放在火堆的余烬里再热一热,浇上酱汁,加上西红柿、洋葱片就可以了。

多尔麦:把新鲜的葡萄叶放进开水里面稍微一烫,裹上熟的米饭和肉馅,做成长方圆圆的形状,加上柠檬汁,还有香料,放进烤箱焖一会儿就可以了。也有人拿西葫芦、青椒、茄子来做,譬如把西葫芦掏空,然后往里面塞材料就可以了。当地人有些会做得很酸。据说,伊朗也有多尔麦这种食物。

库巴:把大米蒸熟后捣烂,在里面裹进肉馅,然后放进油里面炸成金黄色,形状或圆形或椭圆形。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伊拉克家庭食物。据说库巴是从叙利亚流传过来的。

红茶:伊拉克人喝红茶喜欢用一种特有的小玻璃茶杯,叫“阿斯塔”。据说红茶是从土耳其流传过来的,因为以前伊拉克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过相当长的时间。伊拉克人特别喜欢在红茶里加很多的糖,有一些人喝茶的时候,一杯茶里面糖就放了半杯,甜得嗓子都疼。

水烟:“纳拉其里”,阿拉伯男人喜欢在吃完饭后抽的一种传统的水烟,大街小巷里面都能看见水烟馆,男人们大多喜欢安静的坐着一个人若有所思的抽烟,因此阿拉伯烟馆里面总是安静的。

椰枣:“真主安拉赐予伊拉克的礼物”,每一个伊拉克人都深深的以此为傲。全世界有80%的椰枣树在伊拉克境内。椰枣树在伊拉克无处不在,巴格达郊区,成片成片的椰枣林风光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比不上的。每到了椰枣成熟的季节都可看到一大丛一大丛成熟了的椰枣烂在地上,因为椰枣太多了,只有蚂蚁才去光顾那里面丰富的糖分。但在也多亏了椰枣,帮助了许多伊拉克穷人度过了艰难的制裁生活。

阿拉伯大饼:是伊拉克人的主食之一,类似中国的牛舌饼大小的酵面烤饼。吃时用手扯成小块,夹以牛肉、羊肉或番茄、生黄瓜等一起吃。到外面餐厅吃饭,无论你点了什么,人家都会先给你端上点黄瓜西红柿,然后就是几张大饼,而且是免费的。还有一种主食叫“斯姆那”,长三角形的大面包,伊拉克人一般喜欢买这种面包回家,而且很便宜。
卡巴巴:泛阿拉伯烤肉串,不过跟中国的烤肉串不一样,他们喜欢把肉剁碎了,活上一点面粉和调料来烤,烤熟了以后并不直接吃,他们喜欢用大饼或者“斯姆那”裹着吃,有时候他们也喜欢把洋葱、西红柿等和肉放在一起烤。

饮食风俗
伊拉克人的餐桌上一般是看不见刀、叉、勺等餐具的,只有水杯、盘子等食具,他们惯以右手抓饭入口。他们习惯食用熟透的菜肴,略有生口就不吃。伊拉克不像其他阿拉伯国家那样,在那里可以买到酒类饲料。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不吃兔肉。伊拉克人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视左手为肮脏之手,认为用肮脏之手来传递东西或食物,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污辱。他们忌讳客人赴宴餐毕不及时洗手告辞,认为饭店拖延或迟迟不走为贪吃和不礼貌的表现。

社交禁忌
伊拉克穆斯林生活全部继承了伊斯兰教的宗教传统,但他们又远比近邻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开化得多。在伊拉克戴面纱的妇女已不多见,国家也逐步施行了一些开放政策,使之开始形成了现代化与宗教并存的局面。他们对赴约总习惯迟到,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礼节风度。伊拉克男子有“蓄须为美”的习俗,凡是成年男子都蓄髻须。伊拉克人偏爱玫瑰花,并视其为国花。他们最爱雄鹰。认为鹰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伊拉克人在与亲朋好友见面时,男子习惯相互拥抱,把脸贴一贴,然后各自扪胸俯首,嘴里说着祝愿的话。他们在与客人告别时,一般都要施贴脸吻别礼。妇女之间施贴脸吻别礼时,其感情表现得极为丰富,她们“吻”得真挚、热烈、并要发出“吧吧”的吻声。他们认为这样的“吻”才显出互相间的尊重和爱戴。他们讨厌蓝色,视蓝色为魔鬼的色彩。他们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并给人以不幸的印象。他们忌讳别人送给他们的礼物中带有星星的图案,因为他们与以色列怀有刻骨仇恨,以色列的国旗就是以星星为图案的。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