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
ad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QUANJIAO CHUZHOU ANHUI)
【拼音】quán jiāo
【别称】椒陵
【建置】西汉初年
【面积】1572平方公里
【人口】45万人
【牌照】皖M·3
【邮政编码】239500
【电话区号】0550
【县政府驻地】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儒林街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宁庐方言)
【母亲河】襄河 滁河
【名片】全国第一批生态农业建设县、吴敬梓故里、2007浙商最佳投资服务县、2008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县级)、南京都市圈伙伴城市、大滁城副中心城市、滁州的母县、皖江城市群伙伴城市
一 地名由来全椒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
二 地理概况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东依南京48公里,距上海360公里,北邻滁州18公里,西接合肥98公里,南距马鞍山70公里。是滁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县,也是滁州最南部的县,有“滁州的南大门”之称。境内沪陕高速(合宁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合宁铁路)贯穿全境。
三 气候环境全椒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风向多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无霜期大于210天。
总蓄水量:3.3亿方,水库87座,可养水面1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8万亩。地质构造处于滁河断褶带。土壤有85个土种,水稻土70万亩,占52%。
土壤养分:缺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偏上,PH值为中性。矿产有金、银、铜、铁、重晶石、大理石、绢云母、石灰岩等。
自然概貌:地形为岗冲起伏的丘陵,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地面标高在14.5~33.5m之间,高于最高洪水水位14.5m,区内平均地载力大于18T/m2。
四 行政区划全椒县共辖10个镇,县城驻襄河镇。
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
五 经济资源1、产业基础厚实。机械制造业已初具规模,产业态势已基本形成,拥有机械制造业熟练工人近4万人;服装、玩具业是传统产业,乡乡有厂,户户适应,有熟练工人3万多人。
2、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吴敬梓纪念馆、岱山湖旅游度假区、碧云湖、三塔寺、龙山寺、大王庙等景点。距国家AAAA级风景区琅琊山风景区仅20公里。
3、农业资源丰富。全椒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绿化先进县、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油料生产百强县和棉花大县,全国十大绿色农业示范县试点县之一,还是南京无公害农产品配送基地。已创出“高龙”牌大米、“同兴”牌面粉、“小康”牌系列烹调油、“百年”辣酱等12个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和“襄水”鳜鱼等四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六 区位交通1.区位优势: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最东部,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是安徽以及中西部地区实施“东向战略”,融入长三角的通道前沿,也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阶梯,也是滁州市“大滁城”建设的副中心。全椒距南京46公里, 合肥98公里,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合肥、南京的远郊近邻,同时享受南京和合肥这两个省会城市以经济、智力和城市文明为主的城市资源。全县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拥有10多万人口的县城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皖东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全椒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对内全力优化环境,对外大力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力求与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面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
2.交通资源:
全椒已经成为中华版图上交通资源最密集的县。陆路交通方面,境内将有两条高速公路,三条高速铁路,有六个高速公路道口,三个火车站。两条高速公路是指合宁高速和和正在规划设计的沿江高速。三条高速铁路是:正在建设中的南京—西安的宁西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沪汉蓉城际快速通道以及正在设计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城际铁路2007年底通车运营。京沪高速在全椒县县城东北,即县综合经济开发区东北角建有一级停靠站一座;宁西铁路和沪汉蓉城际铁路在全椒县境内并轨,并设有两个站台:一个在县城南面2公里处建一座二级站,另一个在全椒县马厂黄庵建一个货运站。空运方面,县城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合肥骆岗机场仅1小时里程,即在一小时之内可以同时选择两个机场,这在中国版图上也算唯一的一个县。水运方面,距全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南京新生圩港仅一小时里程,境内400吨位船舶可通过六级航道直达长江。
七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椒人民坚持“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工业富县”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农业调整步伐,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拥有皖东第一家上市公司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机械制造、服装玩具、医药化工、粮油饲料加工、建材生产的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基础较为厚实。
2007年,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41.4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财政收入32108万元,同比增长3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82.0%;实现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35.1%;实现农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同比增长17.3%;实际利用外资330万美元,同比增长170.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244元,同比增长29.5%;农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同比增长22.2%。
开发区概况
安徽省全椒综合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北郊,总体规划面积11.18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域面积17平方公里,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农副产品加工、轻纺出口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三产服务业为主导,着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产业。区内采用“一区多园”的模式,设立综合工业园、省投电子工业园、全柴工业园、商景投资园和综合服务区、居住休闲区、仓储区等生产基地和生活社区,是唯一被中国欧盟商会向其成员推荐的县级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现状
开发区一期工程用地规模3.88平方公里,目前,区内已有包括省投资集团、安徽上柴集团、上海商景国际投资公司、浙江瑞安汽配企业等入驻企业62家,其中全柴动力、未来饲料、强龙服饰、欧波管业、达诺乳业等企业已形成规模,创出品牌,产销两旺。二期控规4.5平方公里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道 路
开发区紧邻合宁高速公路吴庄出口和滁全一级公路,区内纬二路已经完工,地下管线全部铺设完成,满足企业入驻的条件。开发区道路正在加紧建设,道路网络初具规模。
供排水
县自来水一厂日供水2万吨,自来水二厂设计日供水能力10万吨,一期日供水能力5万吨,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开发区ф500MM自来水管铺设到位,可保证供水。干道专用雨水管道和排污管道一次性铺设到位,
供 电
电源取自华东电网,县内拥有110KV变电所3座,35KV变电所5座。开发区已经建成35KV变电所1座,规划建设3座,可保证开发区企业用电。
八 建置沿革1.全椒县
全椒在传说中的禹贡时代属扬州之域。
春秋时全椒属楚,是贵族的采邑,称“椒邑”,伍举(伍子胥的祖先)曾受封于此。境内多丘陵,“椒”的意思大约是丘陵(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后伍子胥奔吴灭楚,全椒属吴。再后来勾践灭吴,全椒属越。
战国时越灭于楚,全椒再度属楚。
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全椒为九江郡地。
西汉 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
东汉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全椒为侯国,属九江郡。建初四年(公元79年),全椒侯国改属下邳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国除,复为全椒县。
三国时期 全椒先属吴,后属魏,辖于淮南郡。
西晋 复置全椒、阜陵县,属淮南郡。
2.滁州全椒县(东晋- 清)
东晋 王导行“侨寄法”,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属南谯州。
南北朝 宋仍置南谯郡。永初年间(公元420~422年)全椒为山桑、酂县所在地,属南豫州。元嘉八年(公元431年)酂县划属历阳郡,后废帝元徽元年(公元473年),酂县又划属新昌郡。南齐,酂县改属临江郡。梁改南谯郡为北谯郡。
隋 开皇(公元 581~ 600年)初,废北谯郡,置滁州。大业(公元605~618年)初,州废,复为全椒县,属江都郡。
唐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置滁州,全椒县属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辖全椒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属滁州。
宋 全椒属滁州,隶属淮南路,后属淮南东路。
元 全椒属滁州,初隶滁州路,后隶扬州路。
明初,废全椒县入滁州。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以滁州隶凤阳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复为全椒县,属滁州,仍隶凤阳府;十九年(公元1386年),升滁州为直隶州,全椒县属之。
清初,全椒县属江南省滁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设安徽省,全椒县属安徽省滁州。后分属安徽省安庐滁和道滁州。
3.全椒县(1912年-1949年)
民国 元年(公元1912年)4月,全椒县直属安徽省。三年至十七年,属淮泗道。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属安徽省。二十一年以后,属安徽省第五专区。
1949年元月25日,全椒县解放。
4.滁县专(地)区全椒县(1949年-1992年)
1949年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
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
1956年元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
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
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
5.滁州市全椒县(1992年-今)
1993年元月5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其管辖。
九 风土人情1.太平桩
旧太平桥北端不远处有一太平桩(又名求子桩)。每逢正月十六这天,凡是有幸坐上一坐的妇女,不但能保以后平安生育,而且更重要的是将有贵子临门,延续香火。一些刚过门的小媳妇乃至在子嗣上不尽如意的妇女,都一改往日的羞怯,争着往上坐。据说,这桩特别灵验的。送子观音在正月十六这天便私下来到太平桥,借桩显灵,一下了却那想得贵子的妇女们的心愿。
不过这桩也不是谁都可以坐的。只有那些孝顺、贤慧、善良的妇女才能求得贵子。相反,不但求不到贵子,还会遭报应呢!这里有一则民间传说。从前,有一财主的七姨太,人虽如花似玉,但蛇蝎心肠,她也妄想得一贵子。一年的正月十六,她让家丁把坐桩的所有妇女都赶走,自己独自坐桩长达半小时之久。你猜怎么着,回家后,不但没能得贵子,反而生了一屁股脓疮。后来,那些品行坏的妇女,就是拉她上坐她也不敢了。
2.太平井
人们由南向北走过太平桥,不远便有一井,名曰太平井(也有人叫求财井)。据说,这井特别神奇,正月十六这天,只要你丢进些硬币便能预测出你当年的财气。硬币落井后若是平着往下沉,那么就预示你今年财运亨通,若直楞着往下沉,就预示着今年你的财气可能不怎么样。因而走太平的人没有不试一试财运的。虽然扔下的钱币能平着下沉,是少之又少,但人们决不会因此而扫兴。
于是附近的居民便事先在井内放上特制的篮子或筐子之类的东西,捞取丢进的硬币,一来是怕宝井淤塞,二来也是用于宝井的维修等支出,当然占为已有的也大有人在。
但不管怎么说,从过去的四方铜钱至而今的硬币,每逢正月十六,人们仍然一枚枚地丢——图个吉利,凑份乐呵。
3.刘平其人
提到“走太平”,就不能不说到刘平。他是全椒有志以来第一个载入正史的好官。也给全椒人留下无穷的思念。
刘平字公子,东汉时人,彭城籍。更始年间,天下大乱,他抱起弟、妹而丢下自己的儿子,扶其母逃难。当他从隐匿的野泽中出来找食物时,碰到一群饿贼。贼打算把他煮了吃掉。他恳劝贼允许他把食物送给母亲,然后回来就死。这伙盗贼见其诚恳,就答应了他。他给母亲送食物后,果然回来就刃,贼不忍吃,于是得全。由于他的品德出众,被举孝廉,官拜济阴郡丞——这都是太守刘育推荐的。建武年间,拜为全椒长。当时全椒老虎很多,民多为所害。刘平上任不到三天,老虎都纷纷渡江南遁,到江苏去害人了。政清民乐,是全椒历史上有志记载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据说,上司来考察政绩,见监狱里没有囚犯,人人都自得其乐,“唯班诏书而去”。后来,刘平因钟离意的推荐,离开了全椒,到京都任职。先拜议郎,再升侍中,最后官至宗正,已是很高的大官了。《汉书》中有他的《传》。
刘平本人几乎历朝历代都被全椒人奉入“名宦祠“进行祭祀。甚至过去的“县老爷”大堂,都取名叫“仰刘堂”。而平头百姓,因其名吉利——刘平,刘平,留下太平,故传口琅琅,衍为一大风俗——走太平。
4.煮石为餐
煮石为餐,听了你也许会认为荒诞不经。可是在古邑全椒,人们说到煮石为餐却不以为怪。因为那里的人们都知道白石道人煮石充饥的故事,并有唐诗为证。
唐代,在全椒县城西30公里的神山中有个叫妙清的道士,苦练修行,得了道,不食人间烟火,渴饮山泉,饥餐山石。据说妙清道士所食的山石是一种白里略透红色的山石。他把白山石清洗干净,放入炉中用泉水相煮,直到白石酥软如米面,沉淀在炉底;沉淀的石粉在炉底分两层,上层为白色,下层为红色,道士把白色的部分刮起食用。因妙清道士饮用白石,久而久之,人们便忘记了他的道号,而称白石道人。白石道人常常免费为附近穷苦乡民治病,许多疑难病症,经他医治都药到病除,深得民间百姓的尊敬。
唐朝著名大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与白石道人谈经论道,感情笃深。一年深秋,足足下了三天雨,雨后天气乍冷,韦应物惦念起了全椒神山中的白石道人,以石为食的仙人会在干什么呢?他还在煮石吗?韦应物感怀写出了千古传诵的一首五言绝句《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来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从此,全椒的神山和神山的白石道人扬名于世。后人为白石道人以石为食而深感惊异。多年来人们围绕着白石道人煮石炼丹,还是煮石充饥争论不休,民间多从后说。神山附近乡民有句俗话:“喝山泉,煮山石,一年到头无病疾。”你还别说,神山附近的村民真还很少有病。
近年来,人们在神山发现一种麦饭石,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药用价值极高;还有一种羊肉石,比重小,质地柔软、疏松,也许可以食用,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当年白石道人所居的仙人洞已对外开放,洞穴深邃,石床、石桌、石凳、石椅等亦一应俱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奇。仙人洞与隔涧相望的千年古寺——神山寺相映成辉,成为皖东大地上一处靓丽的风景。
十 全椒名人【吴敬梓】
(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号秦淮寓家,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居南京。出身名门贵族,其父去世后,家道衰落。乾隆初,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试,他以病谢辞。晚年生活贫困,仅靠卖文和友人周济为生。性情豪爽,广交文人学士,被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吴敬梓能文善诗,尤以小说著称。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为中心,展开社会批判,以讽刺的笔法刻画了上至进士、翰林,下至市井无赖的生动形象。在结构方法上,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因而鲁迅说它"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后世称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奠基之作。诗文有《文木山房集》。
【薛时雨】
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官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著有《藤香馆集》,附词二种:《西湖橹唱》、《江舟欸乃》。
【乐韶凤】
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住。洪武三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制定“教练军士法”。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洪武八年,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用中原雅韵正之,取名《洪武正韵》。洪武十三年辞官回全椒,不久病逝。
【憨山大师】
(1545-1623)憨山大师,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人。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粤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随后,憨山获准回牢山海印寺,着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于天启三年(1623)年圆寂。享年七十八岁。
【汪海洋】
(约1830—1866)太平天国将领。安徽全椒人。初为石达开部将领。1857年随石出走,1860年至广西。后与吉庆元、朱衣点等脱离石达开,率部折回江西,与李秀成部会合。1861年,随李秀成攻克杭州失守后,弃余杭,入江西,屯驻洋乡。次年春,辗转入广东,破清军于镇平(今焦岭),同年7 月,因争权,杀害侍王李世贤部将李元茂;继怕问罪,又暗杀李世贤。12月攻取嘉应州(今梅县)。1866年1月,被左宗棠重兵围困。在战斗中负重伤;2 月,不治而亡。
【邱景章】
字端甫(1872-1920),号苏斋生,世局全椒城内金家巷。18岁中江南乡试二名举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及第,历任湖南嘉禾、宁乡、清泉等县知县,后实授邵阳知县、宝庆知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出任全椒县首届参议会议长和全椒中学校长。
邱景章一生热心公益事业,设团防、发灾赈、兴学育才,曾参与光绪《全椒县志》的重修工作。著作有《蹯窟诗文稿》、《蹯窟诗话》、《桑梓述记》及《从政随笔》等。
【石文进】
字益斋,十七岁加入清军,曾参加镇压过回民起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庭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石文进随左宗棠一举攻克沙俄军队盘踞的玛哪斯南城,因战功卓著,被赐予“济勇巴图鲁”称号,升任游击将军。
石文进善于用兵,常激励士卒,要他们“平时谐练军法,战时抱持忠愤,有此,战无不克”。后年老回乡,光绪二十四年,曾在县中练勇备战,以图抗击外国侵略者,后病卒。
【陈金城】
(1901 —1983)安徽全椒人,号精诚。中央军校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历任第1师见习排长、参谋、排长、第2师参谋、团附、第31 军政治部科长、第1军独立团团附、第26师营长、第93师团附、独立第15旅参谋主任、第46师副师长、第109师师长、第36军副军长、第9军军长、第 29军军长、第4方面军高参、第96军军长、整编第45师师长、整编第96军军长兼45师师长。1948年4月27日在山东潍坊被俘。1960年11月特赦释放后任南京国营木器厂工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83年1月6日病逝南京。
(十一)旅游景点【吴敬梓纪念馆】 位于全椒县城西北隅。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建有东西展厅及古朴回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民国时期的《增补齐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还有其七言古诗手迹《奉题雅雨大公出塞图》的缩小件(原件大约长2米、宽1米,是我国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等。东西展厅还陈列了中外专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
【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全椒县以西20公里处,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395米左右。山名由来无考,但唐建中年间,滁州刺史韦应物有《寄全椒山中道士》诗、山上所存神山寺,可证明1000多年前,佛道均在此争建庙宇道场,颇有“神仙气”。神山群山环抱,林深水秀,九座山围绕神山主峰,故称“九龙盘珠”。兼之涧壑幽深,石嶂奇竣,溪水绕山而过,甘泉破石而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融秀水、奇石、溶洞、古寺为一体,是一独特而幽雅的森林公园。其森林覆盖率达90%,植被多为天然阔叶林与人工长绿针叶混交林,各种树木有400种之多。主要景点有白石泉、神山湖、览胜塔、御溪桥。仙人洞、团山洞、龙洞、青牛洞等,还有充满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距今已存1200多年的神山寺。
【碧云湖(黄粟树水库)】 建于一九五九年,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也是全椒杰出的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度假区。正面库堤长270米、高32.2米、集水面积26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亿立方米,常年水面16.8平方公里(约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
这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距县城仅二十公里。柏油路直通。整个湖面坐落群山环抱之中,碧水蓝天,一年四季乌语花香。常年气温比县城低3-5度。两岸群峰争秀;混交的阔叶林和常生的针叶树郁郁葱葱,湖水清澈透底。
【龙山寺(宝公庵)】 位于全椒县西35公里,龙山西麓,管坝境内,沿合宁高速公路大野道口两公里直达寺院。古寺山峦重叠,林郁景奇,苍松翠竹,黛色参天,岩山幽洞,瀑洒千峰,小桥流水,终年不息,冬暧夏凉气候宜人。殿宇亭榭,清磐悠钟,千古胜地。迎驾桥,积善桥,放生池,宝公亭,一线天,石林、塔林,撑腰石、仙人洞,龙洞,龙井,夕阳照、母子檀、百子檀、龟驮姐妹树、连理枝,五龙宫、美人山等三十六景。遥相呼应,自然成趣,尤为主峰娘娘顶,远眺长江如带,美景庙宇,浑然一体,置身其间,如入仙境。古有诗云: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明.刘瑜诗云:爱此西山矗矗青,几来马首轧须停,从谁乞得愚公力,移得南窗作画屏。又有清.吴国缙诗: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
【三塔寺】 省级重点保护寺庙,江淮名刹。在全椒县城西北18公里处六镇东北侧。创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在寺前建塔三座,因名“三塔寺”。明洪武年间,因谒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造毛坦桥,塔被毁。天启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寺门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后又险被国民党军拆庙以建碉堡,经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幸免。解放前夕,该寺房产被利用兴办“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文革中,寺庙建筑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庙重修,佛像重塑,香火再振。现有殿宇五进,廊房回曲,规模宏大,是全椒规模最大、佛像最多的寺庙。寺内大悲楼下有千年黄杨一棵和绝世牡丹百余株。每年花开之时,有文人雅士来做“牡丹诗会”。明进士吴国龙《三塔寺》诗云:“偶过萧关息,悠悠爽到秋。鸟为松子下,我以树香留。冗底观松简,嚣余觉寺幽。更欣新再足,恰称小溪流。”清有白衣道人方定国居此,杭州知府薛时雨有《白衣道人行》行世,三塔寺遂更知名。转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